小劇場戲曲來了,《小謝與陶望三》,從聊齋裡幻化出的雋永小詩

2021-01-11 隨筆亂談

1月5日晚,去淄博劇院去看五音戲《小謝與陶望三》。

雪後的淄博寒氣襲人,夜晚零下十幾度的氣溫讓人生畏。下班後馬不停蹄趕到劇院,才六點多,時間有點早,到後臺化妝間拿票,又自告奮勇去幫忙給觀眾發票。

雖然天氣很冷,疫情防控風聲漸緊,進場要掃碼登記身份證,但是仍有很多熱心觀眾早早來到了劇院門外排隊等候,大多是中老年人。

劇場工作人員說一早就打開了中央空調,但是因為外面氣溫太低,裡面的溫度也升得慢,所以坐在裡面還是感覺有點冷。這個天氣,能夠跑到劇院來花一兩個小時看戲挨凍的,都是真愛啊。

看到媒體上宣傳說《小謝與陶望三》是首部聊齋題材小劇場五音戲,由淄博市五音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中國戲曲學院共同創作。

這個戲裡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叫寧洋縣的地方發生了洪澇災害,百姓鬧饑荒,餓殍遍地,小謝在逃荒路上因飢餓倒在路旁。剛剛上任縣令的陶望三路過看到,沒有將她的性命救回,於是將她埋葬。小謝死後的魂魄來到了陶望三身旁,伺機報恩,看著他為百姓疾苦而憂悶,便幫助他盜取旨開倉放糧救了整個縣的百姓。他們也在相處中慢慢產生了感情。

後來假傳聖旨一事被查出來,小謝和陶望三為了保護對方,都站出來承擔罪責,為保護陶望三,小謝假裝魂飛魄散。陶望三生活在對小謝的思念中,但是人鬼殊途,小謝強忍著對陶望三的思念,不再現身。此情未了,深深相愛的他們只能在夢中相見了。

雖然這個戲故事取材於《聊齋志異·小謝》。但是這個戲和聊齋裡的故事,基本上除了名字和人鬼相戀這個主題,別的情節基本上沒有相同之處了。

改編的這個故事裡,沒有了原著中秋容和小謝兩個女鬼都愛陶生的情節,也沒有原著中借屍還魂一夫兩妻大團圓的結局。不知道這個小戲的編劇不是受了網絡上流傳的那個「前世是誰埋了你」佛教故事啟發。餓倒的路旁的小謝,偏遇上了善良又有正義感的陶望三,由知恩圖報發展到情愫暗生。他們身上,都有扶危濟的大義,也有為他人著想的善良。雖然陶望三在知道了小謝是女鬼之後,仍然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和她在一起,但是小謝卻不想因為愛他而害他而悄然隱匿了,只留下彼此深深的思念。或者,這樣悲劇的結局,比大小說原著中大團圓的結局更耐人尋味。

這部長達八十分鐘的「小」戲,整場戲只有六個演員,舞臺上簡潔乾淨,故事情節沒有太複雜,場面沒有太熱鬧,衝突沒有太激烈,節奏不急不緩,甚至連鼓掌的機會也沒給觀眾留。

扮演小謝的路萌和扮演陶望三的荊功碩,是近年來五音戲的舞臺上迅速成長起來的兩位優秀青年演員。他們扮相俊美,青春靚麗,唱腔和表演風格自然清新,加上別具匠心的舞美設計,情景交融,虛實相生,雋永別致,如一首空靈蘊秀的詩歌。

這應該又是一次五音戲的探索和創新吧。雖然還能感覺到劇情中不知哪裡透出的一點學生氣,但是從現場觀眾的反響來看,還是很不錯的。

在淄博這塊有著深厚歷史文化積澱的土地上,幾百年前五音戲的誕生和蒲松齡老先生創作聊齋故事的年代應該相差不遠。這些年五音戲的創作者們一直在用五音戲演繹著聊齋故事,歌頌著人間的真善美。從早年的《胭脂》、《姊妹易嫁》、《翠霞》、《喬女》、《竇女》、《續黃粱》到近年的《雲翠仙》、《紫鳳》、《珊瑚》,再到這一出《小謝與陶望三》,五音戲裡的聊齋故事和戲臺上的人物形象,也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創新變化著。

我從2008年看《雲翠仙》與五音戲結緣,至今已近十三載。這十幾年來,作為一名忠實的觀眾(自己常常戲稱為「國家一級觀眾」),跟著他們進劇場、下鄉村,目睹了幾代五音人,為五音戲的傳承與創新做出的各種嘗試和努力。見證了呂鳳琴獲得梅花獎,五音戲走向全國的大舞臺;見證了舞臺上活躍著的主演從呂鳳琴、朱雷聲、曹培菊等老一輩的藝術家,變成了如今的路萌、史曉睿和荊功碩、路金紅、張雯、崔娟等一批優秀的年輕演員;還見證了退休的劉愛琴老師辦學教戲曲,送五音戲進校園,同事的女兒白書萌學戲憑一段《王小趕腳》捧回了小梅花獎,後來白書萌的妹妹白悅寧又和另一個同事的孩子王赫晨這兩個幼兒園的孩子一起經常登上各種舞臺唱《拐磨子》……

這些年的浸潤,五音的韻、五音的魂,早已根植於心。一聽到那熟悉的鼓板弦歌響起,就心馳神往。作為淄博地方文化的一張名片,願五音戲以後會有更多更好的劇目獻給觀眾,會有更多的年輕人愛上它,走進劇場去欣賞它。

相關焦點

  • 小劇場戲曲:繼承是本 創新是魂
    作為北京京劇院小劇場戲曲的專業編導,李卓群用四個字來概括——「小、深、精、廣」,即小舞臺、深內容、精表演、廣觀眾。她認為,小劇場跟大舞臺的區別就是觀眾很投入。小劇場觀眾與演員之間只有一步之遙,近在咫尺的表演,是演員與觀眾面對面、眼對眼甚至心對心的一種交流互動。這種獨特的表現方式,正是小劇場藝術所特有的氣質,也是其最精彩最吸引人之處。演員一抬手一投足一個眼神,觀眾都看得清清楚楚。
  • 小劇場戲曲也在內捲化?
    11月10日下午,繁星戲劇村正在上演中國評劇院原創小劇場評劇《染》,目測上座率已經接近防疫政策要求的峰值。與此同時,「首藝聯2020戲曲電影展映」正好在相距不遠的西單首都電影院放映經典評劇電影《楊三姐告狀》,票圖顯示上座率大約三成。這場電影的票價在各APP上只要9元,繁星的小劇場戲曲節各種惠民活動所費亦不甚高,一條長安街之隔,冷熱有別。
  • 小劇場大空間,當代戲曲嘗試更多「打開方式」
    在40分鐘的獨角戲裡,完成了舞臺全新的結構方式;實驗崑劇《319·回首紫禁城》開場後,崇禎帝的扮演者楊陽才從觀眾席緩緩起身上臺……在「2020年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中,一批不拘於傳統表演程式的佳作集體亮相,刷新觀眾對戲曲舞臺理解的同時,不斷延伸拓展著戲曲藝術的表達邊界。
  • 當戲曲走進小劇場:劇場年輕了 戲曲青春了_娛樂頻道_中國青年網
    記者注意到,這天晚上,不大的劇場裡,有不少是結伴觀戲的大學生。演出結束後,主創人員邀請觀眾一起交流,年輕的觀眾們一口氣談了很多感想,提出了很多問題:舞臺上幾把椅子的擺放有什麼考究?如何避免實驗戲曲的話劇化?演員如何跨行當完成對複雜人物的表現?這麼「素」的演出,為什麼感覺戲曲的程式和韻味一點也沒少?……冬日的小劇場,沉浸在古老戲曲和青春探索帶來的純粹感動中。
  • 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圓滿閉幕
    第七屆小劇場戲曲藝術節的展演劇目中特別策劃了京劇展演單元。在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中,開展了三場針對第七屆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劇目以及當代小劇場戲曲發展現狀與前景的學術研討會,從更專業的角度就小劇場戲曲藝術的發展給予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開展了《金蓮》、《鑑證》、《月下斬貂》等三場戲曲沙龍活動
  • 戲曲小劇場人氣大爆棚!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1/4劇目未開演先售罄
    自11月初開票以來,2020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不少劇目一票難求,目前,崑劇《草橋驚夢》《315·回首紫禁城》與黃梅戲《浮生六記》均已售罄,《315·回首紫禁城》緊急加座。小劇場戲曲展演行至第六年,正贏得越來越多的市場青睞。
  • 融入青春元素,時尚戲曲在南京「出圈」
    根據《世說新語》改編的系列折子戲首次亮相南京,這部「連續劇」才推出四折,已讓不少觀眾直呼「過癮」;5月,南京市越劇團將越劇《紅樓夢》經典片段搬到瞻園,上演實景園林越劇;7月,南京市京劇團為年輕觀眾量身定做的小劇場京劇《光緒之死》正在緊張創排之中。南京戲曲在今年「出圈」了——拓展即有戲迷觀眾,讓更多人對戲曲產生興趣,進而真正喜愛並尊重傳統文化。
  • 苗懷明整理:近年新出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研究論著一覽
    第四章《聊齋志異》與鬼文化第五章《聊齋志異》與狐文化第六章 論聊齋俚曲第七章《琴瑟樂》論析第八章 民俗學家蒲松齡的廣闊視野第九章 七十年來的蒲松齡研究、語言等方面揭示出作者的藝術匠心。「流民」 詩及寫作的歷史背景…盛 偉談 《聽秋聲館鈔書》 本 《聊齋文稿》 《聊齋詩草》…[英] 白亞仁從用典化句看蒲松齡詩的藝術…周其森論蒲松齡詩歌中的災害描寫 …王 立 趙偉龍《聊齋草》 解題…[日] 八木章好
  • 聚焦南京小劇場內容創作 賦能城市文化發展
    一旦碼頭有了魅力,不論大船還是小船,都願意停泊在碼頭的泊位裡」,南京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紀增龍表示,如何將小劇場的建設與城市更新相融合,發揮小劇場空間更緊密的互動性;如何發揮小劇場投資成本相對較少、劇目內容更加靈活多樣的特點進行藝術探索,打造藝術精品;如何基於小劇場的業態形成創、演、觀、評的良性互動機制,培養出一批年輕的戲劇從業人員,形成南京厚度等都是亟待研究的課題。
  • 像學英語一樣學方言,大山裡來了個接地氣的「小謝書記」
    四年來,他帶著村民脫貧致富,開展小太陽愛心屋「志智雙扶」行動,成為村民口中的「小謝書記」,孩子們的「小太陽哥哥」。像學英語一樣學方言「剛去的時候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礙。」2016年8月,謝勝前往羊尾鎮報到,最初工作開展十分困難。「這裡的方言很陌生,老百姓說的話我聽不太懂,他們看我是生面孔,也不信任我。」
  • 戲曲小常識|戲曲裡的眼神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眼神是戲曲做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演員進行表演的重要器官請跟小編一起來了解戲曲裡的眼神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先生,也是京劇程派青衣的創始人,對於舞臺上眼神的使用,他提出了「上臺憑雙眼,一切用法要在心中生」,「有神無神在於眼」等說法。
  • 儒熙藝術館,小劇場裡有「大生意」(圖)
    這是12月12日天津音樂廳儒熙藝術館舉辦的「戲吟天下」崑曲專場演出,100個座位的小劇場迎來了70名觀眾。運營三年來,儒熙藝術館已成為津城小劇場的新品牌,不論是公益講座還是售票演出,熱愛藝術的市民總是用熱情將這裡填滿。12日的演出現場,84歲的老觀眾高達利告訴記者:「我喜歡儒熙藝術館,這裡的藝術氛圍高雅,活動豐富多彩,來這兒聽講座、看演出,我向來風雨無阻。」
  • 《聊齋志異》:不僅僅是鬼怪亂神的故事,更是一部人生哲學
    《聊齋志異》除了故事曲折有趣,情節引人入勝之外,更大的價值是反映了勞苦大眾對封建勢力的反抗精神,每一個超乎現實的故事後,都會講述一個大道理,所以《聊齋志異》也是最早的小故事大道理合集。一、故事曲折,情節動人,是它的魅力所在《聊齋志異》故事篇幅短小精悍,往往一個故事就兩三頁結束。但是故事都很曲折離奇,不看到最後,根本就猜不到答案,就算猜到了答案,也會想要知道故事中的人物到底都經歷了什麼。據說蒲松齡的故事素材都是他徵集來的。
  • 聊齋:促織
    有人帶著黃金百兩來找鄭詩,不是jian夫,誰能有這麼大方? 而且促織的腿看起來略微發乾,應該有好幾天了。家裡有陌生人來,損失慘重,多日不曾上門索要賠償,再加上妻子若有似無的表情,成名腦子裡好像多了一隻鼓,成天梆梆敲,又是心煩又是頭疼。 2成家屬於書香門第,鄭詩嫁給成名時,成家還算興旺。
  • 戲曲和繁華鬧市夜間經濟結合 上海首創戲曲夜市
    前晚,徐匯區正大樂城中庭四周架起「長槍短炮」,圍觀人群一直繞到商場三樓,現場爆發出陣陣掌聲和歡呼聲,臺上演出的並非流量明星,而是崑曲名家張靜嫻、蔡正仁。
  • 王建寫下一首冷門詩,全詩無一生僻字,卻成為《聊齋志異》的常客
    聊齋志異中有一回講到白練秋病倒了,於是就讓慕蟾宮給她讀三遍王建的「羅葉衣衣」,這樣她的病就能夠好了。於是蟾宮就給她念。才背誦了兩遍,姑娘和衣坐起說:"我病好了!"讀到第三遍時,姑娘嬌聲一齊背誦,嗓音柔美動人。說到這裡不知道讀者會不會對這首「羅衣葉葉」表示好奇,為什麼白練秋非要讓慕蟾宮給她念這首詩?這首詩究竟有何魅力呢?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首詩吧。
  • 《魔道祖師》廣播劇精彩小劇場2,忘羨少年同窗小趣事
    雲夢少年歡樂多蒔花女這個小劇場時長五分二十秒,講的是魏無羨的中二往事之一,無聊的皮皮羨為了看清蒔花女的長相,每次都故意吟錯詩,把蒔花女氣的用狂風暴雨的花把他砸出去來看看皮皮羨是如何在線串詩,羨:「接天蓮葉無窮碧,只羨鴛鴦不羨仙。」「大美人兒,我又來啦!人生自古誰無死,桃花依舊笑春風。」哈哈哈,不得不說,怎麼會有這麼皮的人呢。
  • 古詩詞裡的佛山,古色古香,雋永雅致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詩詞裡的佛山,古香古色,雋永雅致,別有一番韻味。杜甫:野館濃花發,春帆細雨來。《送翰林張司馬南海勒碑》 (唐)杜甫冠冕通南極,文章落上臺。兄弟你要奉詔出使南海,也不知何日君再來。縱然野館濃花,大好春光,然而細雨綿綿,終是離別,難免會有幾分悽涼。詩中情與景,都不是發生在南海,南海只是張司馬此行的目的地。也就是說,這首詩雖然題目中出現了「南海」,詩中也屢次出現「南極」、「百蠻」的詞語,但終究是虛寫南海。也就是說,詩中的春天,還算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佛山之春。
  • 2015年的戲曲熱點,你都注意到了嗎?年度十大戲曲熱點排行榜
    這一份年度榜單,覆蓋戲曲界2015年的市場大盤,院團動態,政策風向,劇場狀況等等諸多方面,希望籍著新聞大數據,看到2015年戲曲劇壇的整體風貌。未必精準,但應是一種大致不謬的輪廓。我們整合而出,給更為專業的戲劇戲曲圈人士和那些願意深度思考戲曲的現在與未來的人們,提供一種可供參照的角度。前方預告:本篇盤點提供的選項,偏於理論,沒有明星沒有美圖,無興趣者請自動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