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菜的烹飪手法以紅燒、生煸、滑炒、蒸、煨、糟為多。濃油赤醬是上海菜的最傳統特徵,那麼你認為最能代表上海的菜是什麼?
上海紅燒肉主要以冰糖炒糖色,佐以少量醬油,因而色澤紅亮誘人,肥而不膩,口感偏甜,入口酥軟即化,回味無窮,展現了上海菜濃油赤醬的特色。
冷熱皆宜的特色上海菜,在滬多為冷盤,小排肥瘦相間,開胃健脾,酥嫩入味,酸甜可口,是偏好糖醋又樂於嘗鮮的老饕們不容錯過的冷菜美食。
「醃」即鹹,「鮮」即新鮮,「篤」意為用小火燜。醃篤鮮是上海本幫菜中最具代表性的菜色之一,由春筍,鹹肉和鮮豬肉置於文火慢燉熬製而成,講究原汁原味,無需另加調料。其口味鹹鮮,湯白汁濃,肉質酥肥,筍清香脆嫩,鮮味濃厚。
草頭圈子實際上是兩道菜,生煸草頭和紅燒圈子,「草頭」指的是苜蓿,「圈子」則是豬直腸,因豬腸油脂太多,而草頭是著名的「油抹布」,兩相搭配,草吸油脂,腸浸清香,色澤深紅間綠,圈子酥爛軟熟,肥而不膩,味道鮮美。
上海嘉定南翔鎮的傳統名吃,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形美著稱,因其形態小巧,皮薄呈半透明狀,以特製的小竹籠蒸熟,故名。蒸熟後的小籠包,小巧玲瓏,形似寶塔,晶瑩透黃,一咬一包湯,滿口生津,滋味鮮美。
由草魚為主食材,用鹽、味精、胡椒粉、丁香等材料燻制而成的一道上海傳統菜餚。根據做法不同,色澤呈金黃或醬紅,外酥裡嫩,甜鹹適口,香味濃鬱,肉質細膩,味道鮮美。
又稱三黃油雞,是上海地區傳統名菜,多作為宴席冷盤,供佐酒之用,因雞在烹煮時不加調味,故名白斬雞。上海白斬雞始於清末,由本地飼養的浦東三黃雞製成,經沸水三燙以留住新鮮,因而內存血絲,自成特色。上桌時以蝦子醬油蘸食,皮爽肉滑,清淡鮮美。
滬菜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醉蟹個體完整,色澤青中泛黃,肉質細嫩,味極鮮美,酒香濃鬱,回味甘甜。
上海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特色小吃,大排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經油氽、燒煮而成,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十分可口。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
水晶蝦仁,曾被評為「上海第一名菜」。主料有河蝦仁和雞蛋。清炒蝦仁不加任何配料,滿滿一盤蝦仁,鮮明透亮,軟中帶脆。上桌時奇香四溢,蝦仁晶瑩剔透,脆嫩爽滑,味道十分鮮美。
(來源:新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