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幫菜
指上海本地風味菜餚,常說的「濃油赤醬」是最大特徵,即油多味濃、糖重色豔。
常用烹調方法以紅燒、煨、糖為主,口味鹹中帶甜,油而不膩。
本幫菜誕生之初即以家常、平民化為特色。禿肺、圈子、醃篤鮮、黃豆湯這些常見易得的食材是本幫菜的主要原料。葷菜特色有響油鱔糊、油爆河蝦、油醬毛蟹、鍋燒河鰻、 紅燒圈子、佛手肚膛、紅燒回魚、黃燜慄子雞等;按照季節不同的時令鮮蔬,如馬蘭頭、薺菜、雞毛菜、上海小油菜等,亦是一大特色。
餐廳有餐廳的講究,家燒有家燒的對味
在上海灘做一個合格的吃貨,這七道本幫菜一定要學學~(資料來源:人氣美食)
八寶辣醬
八寶辣醬
本幫名菜,由炒辣醬改良而來,色澤豔麗光亮,鮮辣辛香。原本作為普通家常菜的炒辣醬,最初在飯攤上供應,由於色深味濃,適宜下飯。40年代,由九江路同龢館廚師參照上海本地菜「全家福」的烹製法,在炒好的辣醬上澆上一個蝦仁「帽子」,又對炒辣醬的原料進行了調整充實,改稱「八寶辣醬」,大受食客的歡迎繼而廣為流傳。
原料
幹香菇、豆腐乾、蝦仁、竹筍或冬筍、豬裡脊或雞胸肉、豌豆、花生、香腸或鴨胗 、豆瓣醬、甜麵醬、辣椒醬、鹽、糖、味精適量
做法
1、幹香菇水發、切丁。香菇水過濾待用。
2、豆腐乾切丁、焯水;筍切丁;小豌豆剝皮、焯水;花生油炸晾涼;蝦仁去蝦線、上漿、過油;豬肉切丁、上漿、過油;香腸去腸衣、切丁;待用。
3、熱鍋冷油,煸炒香菇和香腸丁,出鍋待用
4、熱鍋冷油,先煸炒筍丁,再放入豆腐乾丁煸炒;加入肉丁煸炒;加入香菇丁、香腸丁煸炒。
5、加豆瓣醬、辣椒醬、甜麵醬後超勻,加香菇水煮開
6、加入豌豆炒勻、放入蝦仁,鹽、糖、味精調味;放入去皮的花生仁炒勻出鍋裝盤
醃篤鮮
醃篤鮮
源自徽菜的本幫代表菜色,「醃」即醃製鹹肉;「鮮」是雞、蹄髈、小排骨等新鮮肉類;「篤」的本意為小火燜煮。較為正宗的做法以春筍與鮮、鹹五花肉片一起燉煮。成湯口味鹹鮮,湯白汁濃,肉質酥肥,筍清香脆嫩,鮮味濃厚。
鹹腿肉200克,黑毛豬肋條肉200克,安吉冬筍200克,黃酒10克,精鹽少許,味精2克,豬油8克。
1、將鹹腿肉、鮮肋條肉同時洗淨,刮淨皮上汙物,皮朝上放入鍋中,加水淹沒。先用旺火燒滾,再用小火燒半小時,燒至四成熟時,將鹹腿肉翻過來,繼續用小火,燒至肉皮發軟,用竹筷插得進時取出,乘熱拆去骨頭,修去油膘和皮待用;鮮肋條肉燒至八成熟時撈出待用;
2、食用時,將鹹、鮮肉各切成四塊方塊,竹筍切滾刀塊,放入原湯鍋裡,先用旺火燒滾,再用中火燒六七分鐘,見湯汁較濃,下味精、鹽燒滾,即可出鍋。
紅燒肉
紅燒肉
本幫菜館必備菜色,也是流傳地域甚廣的大眾菜餚,南北方做法不同,各具風味。
五花肉500克,桂皮1根,八角3顆,蔥半根,姜6片,老抽2湯匙,生抽1湯匙,鹽6克,冰糖20克
1、 將五花肉洗淨,切成2釐米-3釐米大小的肉塊兒,焯水備用;
2、姜切片,蔥切段。鍋中倒入油,趁油涼時放入蔥、姜、桂皮、八角炒出香味後,倒入五花肉翻炒變色後,繼續煸炒2分鐘直到出油。倒入老抽、生抽、糖和鹽,翻炒5分鐘。然後倒入開水,水量要沒過肉麵,煮開後撇去浮沫;
3、小火燉1小時左右,最後快出鍋的時候,調成大火收湯。
紅燒划水
紅燒划水
源自徽菜的一道本幫菜色。划水亦稱甩水,是魚尾的一種俗稱,因魚在水中常需擺尾運動,肉質特別嫩滑。紅燒划水多以青魚尾巴製作,工藝講究,需經幾次顛翻而魚尾不斷。菜品口味鹹鮮、色澤紅亮、滷汁稠濃、肥糯油潤、肉滑鮮嫩。
青魚800克、冬筍25克、香菇(鮮)15克、肥膘肉15克、豬油40克、小蔥15克、姜5克、黃酒15克、醬油20克、白砂糖、味精、澱粉、香油適量
1. 將青魚宰殺取划水(魚尾)稍斬齊,從尾肉處進刀,緊貼脊骨剖向尾梢,對剖成兩爿(呈雙尾巴狀),每爿尾肉再直斬3 刀,成尾梢相連的4 長條,塗上醬油。
2. 筍削皮,洗淨切片;香菇去蒂,洗淨,大的對批成片;姜切指甲片,肥膘肉切丁3.炒鍋置中火上燒熱,滑鍋後下豬油,至七成熱時,把魚尾皮朝下排齊下入鍋中煎黃用漏勺撈起。
4.原鍋放入蔥段和薑片、肥膘油丁略煸,下筍片、香菇,放入魚尾(皮朝下),加白糖、黃酒、醬油、清水適量,燒約5 分鐘,收濃湯汁。
5.加味精,用溼澱粉勾芡,沿鍋邊淋入熟豬油,轉動炒鍋,大翻鍋將魚尾翻身,淋上香油,放上蔥段,出鍋。。
清炒鱔絲
清炒鱔絲
黃鱔不僅是席上佳餚,其肉、血、頭、皮均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據《本草綱目》記載,黃鱔有補血、補氣、消炎、消毒、除風溼等功效。黃鱔肉性味甘、溫,有補中益血,治虛損之功效,可謂食補佳品。
活黃鱔、蔥姜蒜、料酒、生抽、老抽、白糖、胡椒粉、芝麻油、澱粉
1、黃鱔劃成鱔絲;去除內臟洗淨血汙,切成寸斷後濾幹水份,拌上適量澱粉備用;
2、將炒鍋旺火燒熱後加入植物油燒熱,入蔥姜蒜末煸香,倒入鱔絲快速煸炒;
3、烹入料酒去腥,調入生抽、老抽、白糖迅速煸炒;
4、炒至湯汁粘稠後出鍋裝盤,撒些胡椒粉,淋上芝麻油即可。
油醬毛蟹
油醬毛蟹
此菜色澤鮮紅,滷汁濃油赤醬,緊包毛蟹,肉質鮮嫩,味香濃鬱。螃蟹性寒,吃蟹時勿食冷飲以免腹瀉;此外,螃蟹不可與紅薯、南瓜、蜂蜜、橙子、梨、石榴、西紅柿、香瓜、花生、蝸牛、芹菜、柿子、兔肉、荊芥同食。
螃蟹600克,毛豆15克,小麥麵粉20克,澱粉5克,黃酒15克,醬油25克,白砂糖10克,味精2克,小蔥2克,姜10克,豬油50克。
1. 將河蟹用清水洗淨,逐只放在砧板上,蟹肚朝上,背朝砧板,用刀在蟹肚當中切成兩半,去掉蟹臍和爪尖,去掉其腸胃,在切刀處蘸上麵粉,排放在盤裡;
2. 炒鍋用旺火燒熱,滑鍋後,放油,燒至七成熱時,將蟹入鍋煎,先煎蘸麵粉處,再翻身煎其它部位;煎至毛蟹呈鮮紅色時,烹黃酒加蓋略燜片刻,解腥味;
3.加醬油、白糖、薑末、毛豆、肉清湯,旺火燒開後,移小火再燒7~8 分鐘左右,至蟹肉成熟;
4.用旺火收緊湯汁,然後加味精,用溼澱粉勾芡推勻,撒上蔥花,澆上豬油;
5.端起炒鍋,在鍋中懸空翻身,使滷汁緊包蟹身;出鍋裝盤時,將蟹肚朝下,蟹背朝上,整齊地堆放在盤中即成。
蒜蓉開背蝦
蒜蓉開背蝦
蝦,蒜,鹽、糖、胡椒粉、雞粉、料酒
1、蝦洗淨,剪去蝦須,剪開蝦背去除蝦線,放入適量的料酒,鹽醃漬一下,鹽一定要少放,甚至不加鹽都可以;
2、蝦處理好後放到一邊,把蒜去皮,洗淨後切成末備用;
3、炒鍋倒入適量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蒜末炒香,加入鹽,糖,胡椒粉,雞粉炒勻後關火;
4、將炒好的蒜末釀入蝦背中,然後放入蒸鍋,蒸製7-8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