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首次公布霧霾「真兇」 燃煤是元兇尾氣排老二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南京「霧霾元兇」找到了!作為全國9個率先開展PM2.5源解析研究的城市之一,南京昨天首次向外界公布了PM2.5源解析結果——「燃煤」是禍首。南京也是我省第一個公布PM2.5源解析的城市。

  燃煤+尾氣,佔了一半多

  南京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錢鋒昨天向記者表示,南京市已經完成第一階段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工作,並初步得到燃煤、工業生產、機動車尾氣、揚塵等汙染源排放及區域傳輸對南京市城區 PM 2.5 的貢獻,主要有兩個重要結論:

  一是南京市PM2.5最主要來源於工業排放。南京市PM2.5 來源中,工業累計貢獻率為46.4%(其中,燃煤貢獻率為27.4%、工業生產貢獻率為19.0%)、機動車尾氣貢獻率為24.6%、揚塵貢獻率為14.1%、其它汙染源貢獻率為14.9%。而根據空氣品質數值模型模擬計算結果,區域傳輸對南京PM2.5貢獻率範圍在19.6%-37.9%之間,平均貢獻率為28.5%。

  二是PM2.5是影響南京市空氣品質的首要汙染物。據介紹,因為源解析工作是在2014年內完成,所以相關統計分析都是以2013年南京市空氣品質的相關數值為基準。2013年,南京市空氣品質優良202天,優良率為55.3%。空氣汙染163天,其中,首要汙染物為PM2.5的天數累計達133天,佔汙染總天數的81.2%。PM2.5年均質量濃度為77微克/立方米,超出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1.20倍。

  對比各季節和區域,冬季PM2.5濃度明顯高於其它季節,夏季PM2.5濃度較低,最低值出現在7、8月前後;遠郊地區PM2.5 濃度明顯較低。

  解析將持續,13市全啟動

  通俗地說,源解析就是去分析PM2.5的來源有哪些大類,每個大類對環境汙染的貢獻率是多少。那麼,南京PM2.5源解析是怎麼做的呢?

  南京市環境監測站副站長喻義勇昨天透露,南京的源解析,是根據環保部發布的相關技術指南進行的,用了一年多時間分四步進行:第一步是制定工作方案;第二步是選擇一些代表性點位進行搜集採樣,南京選了三個點,其中草場門和仙林大學城兩個是代表城區的點,同時還選擇了固城湖作為清潔對照點,三個點同時進行,所以這次監測結果主要是針對城市PM2.5的源解析;第三步是對源譜進行採樣分析;第四步是利用模型,南京採用了兩種受體模型聯用的方式,以互相印證。

  他坦言,源解析的技術複雜度比較高,因此這個工作全國首選了9個城市率先展開。南京是在前期已有工作基礎上進行的,重點以去年四個季度的數據為基礎。

  錢鋒強調,不僅各地的源解析結果不盡相同,同一地區的源解析結果也是不斷變動的。隨著治理力度的不斷加大,各種來源的比例也會發生變化,因此解析工作將會持續進行。

  而記者從省環保廳了解到,今年我省13個省轄市都要啟動PM2.5源解析工作。

  精準發力,實施系列行動

  「這樣的分析,可以指導我們在大氣汙染治理上更加精準地發力。」錢鋒說。

  從來源構成看,「煤」為首,對應的整治重點則是南京七大燃煤電廠。「這將是南京大氣汙染治理的重中之重。南京第二熱電廠去年已經關停,剩下華能南京、華能金陵、華潤熱電、江蘇南熱、化工園熱電、大唐電廠6家電廠的燃煤機組,將全部要求開展超低排放改造,今年完成65%,明年全部完成」。據南京市環保局汙控處處長郭健介紹,實施超低排放後,煙塵排放將從20降為5,二氧化硫則從50降為35(單位均為毫克/立方米)。根據南京的控煤計劃,今年燃煤消耗為3211萬噸,而2017年將削減至3000萬噸。

  來自工業生產的汙染也佔了近1/5。「這主要來自於南京的鋼鐵、石化等行業以及一些中小企業。」郭健介紹,對策主要有三:不斷提高排放標準;根據新環保法從嚴執法;今年剛剛提高了排汙費標準,未來還將提高。

  為整治貢獻率約1/4的機動車尾氣,南京今年將在全面淘汰黃標車的基礎上,對2.4萬輛「國一」機動車進行淘汰。「這不是國家的強制要求,而是南京自加壓力的治氣措施,市政府準備出臺鼓勵淘汰的政策。」錢鋒說。

  為進一步控制揚塵,南京今年還將給全市2000多輛「蘿蔔車」(水泥攪拌車)加裝底託,防止運輸過程中的跑冒滴漏,所有費用由政府承擔。「目前南京的工地數量已經從高峰時的3000多家減少為1800多家,加之管理到位,揚塵汙染已經大為好轉。」錢鋒說。 本報記者 杭春燕

  本報實習生 陳 璐

相關焦點

  • 環保部確認9個城市霧霾「元兇」 北京為機動車
    目前落實追蹤情況是,環保部完成了9個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城市的源解析工作,其中北京、杭州、廣州、深圳的首要汙染來源是機動車,石家莊、南京是燃煤,天津、上海、寧波分別是揚塵、流動源、工業生產。  這是官方首次正式披露北京等城市的霧霾「元兇」。此前在今年4月初,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曾透露,目前已經初步掌握了北、上、廣等城市汙染清單,社會關注的「霧霾元兇」數據有望陸續公布。
  • 科學家承認「汽車尾氣」是霧霾元兇
    從昨天下午開始,濃重的霧霾又開始籠罩京城。不久前中科院出了一個研究結果,稱汽車尾氣及垃圾焚燒僅佔PM2.5來源的4%,這一結果與此前環保部門公布的數據大相逕庭,令人大跌眼鏡。但很快中科院又發表聲明稱該研究的數據極大地低估了汽車尾氣對PM2.5的「貢獻」。
  • 南京市空氣汙染物溯源數據出爐,三成PM2.5來自汽車尾氣超過燃煤排放
    揚子晚報網1月3日訊(通訊員 寧環軒 記者 劉瀏)2020年8月份起,南京啟動新一輪PM2.5源解析工作,近日源解析得出結果,汽車尾氣成為我市PM2.5的最大汙染源,佔比29.7%,接近三成。在這份最新的PM2.5源解析報告中,南京的PM2.5主要汙染源有汽車尾氣、工業排放、二次汙染、燃煤排放、揚塵、餐飲、生物質燃燒等。其中尾氣汙染佔比最大,為29.7%,其次是揚塵汙染,佔比17.7%,排在第三的是二次汙染,即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等汙染物排放到空氣中和其他汙染物產生化學反應造成的汙染,佔比達到16.6%,燃煤排放佔比為4.5%。
  • 什麼是霧霾 霧霾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霧霾常見於城市。中國不少地區將霧併入霾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現象進行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  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濟及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積聚,此時如果受靜穩天氣等影響,極易出現大範圍的霧霾。  霧霾的來源  第一、是汽車尾氣。使用柴油的大型車是排放PM10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單位的班車,以及大型運輸 卡車等。城市有毒顆粒物來源:首先是汽車尾氣。
  • 向霧霾亮劍,讓天空更藍,這場藍天保衛戰,如何打贏!
    近年來,霧霾已經成為國內城市居民心頭難以揮去的隱痛,隨著霧霾現象的日益嚴重和範圍的逐步擴散,空氣中瀰漫的PM2.5嚴重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治霾刻不容緩。 為了治理霧霾,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 控制重點行業汙染和揚塵治理。強化各類煙粉塵汙染物治理,推進未淘汰設備除塵設施升級改造,確保顆粒物排放達到新標準的特別排放限值要求,加快重點企業脫硫、脫硝設施建設。
  • 向霧霾亮劍,讓天空更藍,這場藍天保衛戰,如何打贏!_中國經濟網...
    近年來,霧霾已經成為國內城市居民心頭難以揮去的隱痛,隨著霧霾現象的日益嚴重和範圍的逐步擴散,空氣中瀰漫的PM2.5嚴重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治霾刻不容緩。  為了治理霧霾,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  控制重點行業汙染和揚塵治理。強化各類煙粉塵汙染物治理,推進未淘汰設備除塵設施升級改造,確保顆粒物排放達到新標準的特別排放限值要求,加快重點企業脫硫、脫硝設施建設。
  • 近期大氣灰濛濛,元兇竟是比PM2.5更可怕的它!
    眼看著一年裡不冷不熱的舒適好時光就要來了,但這兩天杭州灰濛濛的天又讓人垂頭喪氣:夏天還沒正式結束,只是稍微涼快了那麼一點,怎麼霧霾就來了?與霧霾相比,臭氧要「低調」得多。悄悄地「隱藏」在萬裡晴空中,卻成為近幾年夏天列入監控指標以來眾多城市的大氣環境汙染元兇。
  • 鬱昂:從物質流能量流分析初探北方秋冬季節霧霾成因 | 大氣汙染...
    從物質流的角度分析鋼鐵企業、燃煤電廠,量化各環節汙染;從能量流的角度分析鋼鐵企業、燃煤電廠及煙氣「脫白」。提出鹽凝霾理論及溼度(水汽)對霧霾的影響,分析產業結構並估算硫酸鹽、銨鹽的排放。最後得出結論,硫酸銨、銨鹽的排放量,以折算成排到大氣中硫酸氫銨的量來計算,噸鋼排放3.953千克,噸煤排放0.40千克,有了這個基礎,從而外推到行業和區域的變化。第二,關於能量流。
  • 擺脫霧霾危「肌」,隔離修復不能少
    一起來看一下吧~看完視頻,姐街也才知道原來防霧霾並不是噱頭!霧霾讓臉變髒是小事,關鍵是易老,皮膚變黑、變暗沉呀!那我們該如何應對呢?還是PM2.5的原始顆粒~主要來自燃煤、燃油、汽車尾氣等,反正就是各種有機物的燃燒。最可怕的是,它能被無損傷的皮膚吸收,導致皮膚更易敏感!
  • 南京郵區中心局汽車尾氣淨化液採購項目詢價公告
    採購編號:ZXJZH2020-019     採購人: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江蘇省南京郵區中心局  2020年11月 詢價公告1、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江蘇省南京郵區中心局(以下簡稱「採購人」)擬就「南京郵區中心局汽車尾氣淨化液採購項目」(採購編號:ZXJZH2020-019 )項下的貨物和服務以公開詢價方式進行採購,現邀請合格供應商參與詢價。
  • 兩會丨2020政府工作報告將公布 過去5年關於環保產業都說了啥?
    按照往年的慣例,全國人大開幕當天,政府工作報告將會在會議中公布。近些年來,環保問題一直是民眾關注的熱點。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都會提出這一年度的環保工作目標。   2020年,正逢「雙決之年」,既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環保是關鍵。關於環保,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又會提出什麼新的內容?
  • 地方兩會聚焦環保 霧霾治理成主要議題
    在會上,李克強表示,「對霧霾等重大民生關切要組織專家攻關,對成因、成分科學分析判斷,進一步深化治理防治措施,確保民生改善不斷取得新進展」。  大氣汙染治理也成為2017年地方兩會最主要的議題之一。截至2017年1月16日,20餘個省市自治區召開地方兩會,並公布了政府工作報告。北京市提出,2017年PM2.5年均濃度目標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左右,為此將投入182.2億元。
  • 影響肺部健康的3大元兇,吸菸僅排第二,第一竟然是它
    閱讀了大量資料,終於找出影響我們肺部健康的三大元兇,對於我們正常生活的人群來說,影響我們肺部健康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因素1:空氣汙染空氣是我們賴以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必備因素之一,離開空氣生命將不復存在。
  • 霧霾, 對皮膚有什麼影響? 如何防護?
    這件事到現在都記憶猶新, 如果說沙塵暴是自然災害,發生的機會少, 在南方很少遇到的話, 那麼霧霾天就是更可怕的了。幾年前的南京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霧霾(PM2.5指數接近400), 天是灰濛濛的, 整個城市仿佛籠罩在末日煉獄下,能見度極低。小時候是特別喜歡秋天的,  南京的秋天總是秋高氣爽, 藍天白雲, 出去玩也特別開心。
  • 南京人最怕五大過敏原 塵蟎排第一(圖)
    另外,很多呼吸系統的疾病和霧霾有關,如果常年都出現霧霾,那麼,過敏性鼻炎、哮喘也會隨之出現常年化;有些過敏原是食物,比如蠶豆本來只是春天才有,但由於技術改進了,一年四季都能培育,那麼它引起過敏的疾病也會更常見子的免疫系統須在外界病原體不斷刺激下,才逐步發育完善,過於乾淨雖不易患感染性疾病,但免疫系統對一些常見的細菌、病毒、塵蟎等病原體也就「不認識」,發育完善後,再遇到這些病原體就會產生過敏
  • 2019年度江蘇科學技術獎名單揭曉 南京獲獎數居首位
    南京地區共獲172項,其中省科學技術一等獎33項。獲獎數居全省首位,佔全省授獎總數的57%。一批醫療、環保等民生領域獲獎項目已在相關產業得到應用,產生了不菲的經濟效益。南京理工大學牽頭,聯合大唐南京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南京吉納波環境測控有限公司等共同完成的「高效燃煤燃氣煙氣脫硝催化劑全生命周期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獲一等獎。
  • Nature子刊:騰訊程式設計師立功了,讓頭禿元兇首次暴露真面目
    打工人的噩夢,脫髮的元兇,它的高清大頭照現在科學家扒!出!來!了!具體如何,快來一起圍觀:「禿如其來」的真兇熬夜禿,不熬夜的,也禿了。引起脫髮的原因很多。但對於二三十歲就禿了頭的年輕人群來說,攻擊範圍最廣、最頑固的「元兇」,是雄性激素脫髮。
  • 利用N2O傳感器模塊NG2-F-3監測汽車尾氣
    打開APP 利用N2O傳感器模塊NG2-F-3監測汽車尾氣 工採網 發表於 2020-12-25 15:01:36 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特別是己二酸裝置和硝酸裝置的尾氣中含有高濃度的N2O。同時,汽車尾氣和流化床等燃煤設備的排放也是N2O的主要來源之一。 尾氣多指汽車尾氣,即從汽車排氣管排出的廢氣,汽車尾氣是空氣汙染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汽車尾氣中含有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對人體危害很大。
  • 臺灣霧霾來自大陸?這個鍋我們不背
    近日臺灣西部地區出現嚴重霧霾,臺媒又開始了慣用甩鍋伎倆。1300公裡,即使北方地區有霧霾,到達臺灣的部分也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麼遠的距離,霧霾在路上早就散得差不多了。我們來看看這幾個地方的汙染情況,以12/13日這一天為例,臺灣西南部汙染嚴重其中又以中西部最嚴重,然而同期福州廈門和臺灣東部空氣品質卻是優良的,很明顯證明這些霧霾根本不是外來的,而是絕大部分都是臺灣自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