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蜂蜜一向以健康、天然、純淨著稱,可最近有一項國際研究稱,澳洲蜂蜜是世界上受汙染最嚴重的蜂蜜,可能引發慢性疾病,如癌症。
驚人報告
最近,有一項國際研究報告說,對59份澳大利亞蜂蜜樣本進行了分析,發現其中41份樣品中含有吡咯裡西啶類生物鹼。這種簡稱PA的物質如果被人體大量攝入,會損傷肝臟等器官,嚴重情況下可能造成肝癌等後果。
什麼是PA?
PA是一種存在於超過600種植物中的天然毒素,因此它也存在於許多食物中。某些類型的蜂蜜,如來自藍薊花的蜂蜜,確實含有較高水平的PA,可能影響健康。
這項研究還說,澳洲蜂蜜消費者平均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入PA的量為成人0.051微克,兒童0.204微克。
為什麼澳洲蜂蜜突然被黑?
答案是標準不同
這份研究報告是由一些歐洲的科學家得出的,研究內容全是按照歐洲的標準來的。歐洲允許的攝入量是每天每1公斤人體重量0.007微克,而澳洲標準是1微克。
該不該繼續食用?
官方有話要說
澳新標準局表示,澳洲的這個標準建立在人體的耐毒性之上,還沒有證據顯示正常食用蜂蜜會導致健康問題。如果常吃的蜂蜜不是只來自藍薊花,就更加不用擔心了。
但他們也提醒說,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該注意,如果每天蜂蜜攝入量超過兩茶匙,就不要只吃藍薊花蜂蜜。
目前,關於蜂蜜中含有PA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負責評估食品汙染問題的國際專家組正在進行評測。
不過話說回來,吃蜂蜜確實有益健康,但也不可多服。
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屬於單糖,一次進食過多,可使血糖升高。
蜂蜜不宜加熱服用,蜂蜜中含有人體代謝中期起重要作用的酶,如澱粉酶等,加熱後會失去活性,營養價值消失,所以只能用不超過50℃得溫開水衝。
‹‹‹未滿一歲的嬰兒不宜吃蜂蜜›››
蜂蜜在釀造、運輸過程中,容易受到肉毒桿菌的汙染,因為蜜蜂在採取花粉過程中有可能把被肉毒桿菌汙染的花粉和蜜帶回蜂箱。肉毒桿菌芽孢適應能力很強,在100℃的高溫下仍然可以存活。由於嬰兒胃腸功能較弱,肝臟的解毒功能又差,尤其是小於6個月的嬰兒,肉毒桿菌容易在腸道中繁殖並產生毒素,從而引起中毒。此外,專家還提醒,1歲以上的嬰幼兒喝蜂蜜也要慎重,食用的量與大人相比要適當減少。
‹‹‹糖尿病人不能服用蜂蜜›››
每百克蜂蜜碳水化合物中葡萄糖約為35克,果糖40克左右,蔗糖約2克,糊精約1克。葡萄糖和果糖均為單糖,進入腸道後無需消化可直接被吸收入血,使血糖升高,蔗糖和糊精略經水解後即可被吸收,因此,蜂蜜的升血糖作用特別明顯。
‹‹‹肝硬化患者不能喝蜂蜜›››
一般來說B肝患者非常適宜喝蜂蜜,因為蜂蜜提供的單糖不需要肝臟分解合成,可以降低肝臟的負擔,但是肝硬化患者卻不能喝蜂蜜,因為會加重肝臟的纖維化。
很多感冒藥,如泰諾、快克、感立克、感冒清等都含有解熱鎮痛藥對乙醯氨基酚,它遇到蜂蜜會形成一種複合物,影響機體對其的吸收速率,從而減弱退燒作用。
同理,凡是含蜂蜜的,如止咳糖漿、川貝枇杷膏等都不宜和上述感冒藥同服。
另外,蜂蜜主要通過潤肺來達到止咳作用,感冒引起的咳嗽多因外感所致,不宜滋補,最好不要喝蜂蜜。
本文消息來源於新華網,人民網食品頻道、網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