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重大突破:石墨烯納米帶實現金屬性調控!

2020-12-14 騰訊網

研究背景

石墨烯我們都很熟悉,那石墨烯納米帶(GNRs)呢?按定義,石墨烯納米帶是指大概寬度小於50 nm的石墨烯條帶。其理論模型最初於1996年提出。為了要賦予單層石墨烯某種電性,會按照特定樣式切割石墨烯,形成石墨烯納米帶(Graphene nanoribbon)。切開的邊緣形狀可以分為鋸齒形和扶手椅形。採用緊束縛近似模型做出的計算,預測鋸齒形具有金屬鍵性質,又預測扶手椅形具有金屬鍵性質或半導體性質;到底是哪種性質,要依寬度而定。可是,近來根據密度泛函理論計算得到的結果,顯示出扶手椅形具有半導體性質,其能隙與納米帶帶寬成反比。實驗結果確實地展示出,隨著納米帶帶寬減小,能隙會增大。但是,直至2009年,尚沒有任何測量能隙的實驗試著辨識精確邊緣結構。通過施加外磁場,石墨烯奈米帶的光學響應也可以調整至太赫茲頻域。

石墨烯納米帶的結構具有高電導率、高熱導率、低噪聲,這些優良性能促使石墨烯納米帶成為集成電路互連材料的另一種選擇,有可能替代銅金屬。有些研究者試著用石墨烯納米帶來製成量子點,他們在納米帶的某些特定位置改變寬度,形成量子禁閉(quantum confinement)。在石墨烯納米帶中設計和製造堅固金屬態具有挑戰性,因為當石墨烯在納米尺度上進行圖形化時,橫向量子約束和多電子相互作用會導致電子帶隙。自底向上合成的最新進展使原子精確的GNR的設計和表徵成為可能,但實現GNR金屬性的策略一直是難以捉摸的。

研究成果

日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Daniel J. Rizzo等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設計和製備金屬GNRs的通用方法,使用原子級精確的工具,自下而上的合成。這是通過嵌入局部零模態對稱超晶格到半導體GNR中。相鄰零模態之間電子的量子力學跳變產生了基本緊束縛電子結構模型所預測的金屬帶。相關研究工作以「Inducing metallicity in graphene nanoribbons via zero-mode superlattices」為題今天(9月25日)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上。

論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11/1597

利用掃描隧穿光譜學(STS)和第一性原理理論模型,研究發現零模只局限於兩個亞晶格(即亞晶格極化態)中的一個石墨烯,從而產生位於磁不穩定性邊界的窄帶金屬相。然而,這些GNR的金屬帶寬可以通過有意地打破GNR的二部分對稱性而增加20倍以上,從而產生強大的金屬性。這是通過誘導每個GNR單位細胞僅形成兩個新的碳-碳鍵來實現的。這種電子結構的顯著變化是由表面上微小的化學鍵重排引起的,這是由於亞晶格極化的損失而導致的,而亞晶格極化伴隨著二部份對稱的破壞。這一概念為控制GNR金屬性和將GNR電子結構調整為不同的物理狀態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圖1鋸齒狀GNR的自下而上方法合成圖

圖2 sGNR的電子結構圖

圖3 5-sGNR的電子結構

圖4零模帶結構

圖5sGNR中的零模工程

總之,作者展示了一種通過將零能模式的對稱超晶格插入到其他半導體GNRs來誘導GNRs中的金屬性的通用技術,使用掃描隧穿光譜以及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論和緊密結合計算來驗證所得到的金屬豐度。研究結果表明,通過有意的子晶格對稱破缺控制零模波函數的重疊,可以在較寬的範圍內調諧GNRs的金屬帶寬。這種方法為開發納米級電氣設備以及探索此類一維金屬系統中的電子和磁性現象創造了機會,實現了石墨烯納米帶的金屬性調控。(文:one end)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格萊菲高阻隔石墨烯安全套提前量產上市
    每項重大技術創新,必然帶來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每一次新消費浪潮的湧動,背後了必然有核心技術突破的推動。人類安全套史上百年來第一次重大核心技術創新,就為我們帶來了能夠改變生活方式的全新兩性健康防護產品。這一突破,來自於石墨烯納米材料的應用領域。
  • 中科院Science最新突破!「新材料之王」實現首次原子級摺疊可控
    近日,中國科學院高鴻鈞團隊傳出喜訊,他們實現了在石墨烯上高精度的結構製作,精度已經達到了原子的級別。這樣的研究成果不僅顯示了研究團隊對於納米結構製作的高超技術,也再次將石墨烯這一納米器件製作平臺推到了科學研究的最前沿,對於可控制造特殊性質的納米器件,例如量子器件,有重要研究意義。
  •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能源轉換與存儲應用:成分調控和納米結構設計
    此外,將MOF與金屬納米顆粒、量子點、碳納米管等納米材料複合形成的MOF複合物及其衍生製備的多孔碳、金屬化合物等材料能夠繼承純MOF高比表面積、高孔隙率的優點,而且展現出了優於純MOF材料的導電性、光電化學特性和穩定性等特性,這使得這些MOF材料在能源存儲與轉換領域表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引起了研究者的廣泛關注。
  • 石墨烯距離民生商品化的時間還有多久? – 納米纖維篇
    我一再強調石墨烯是個特別的材料,但即使有很多的優異表現,卻無法變成「萬靈丹」,必須搭配相關機理來設計石墨烯;其次,「產業化」目前呈現頭 (材料) 重腳 (應用渠道) 輕的局勢,加上中國經濟放緩,多數企業並沒有決心做創新,所以我們只等待時機去突破,到那個時候大家就可以看到現有的石墨烯應用技術粉墨登場了。
  • 中北大學《Carbon》3D納米纖維,實現優異電磁波吸收性能
    與1D納米纖維相比,3D納米纖維顯示出更大的比表面積和更豐富的界面,並且製造3D導電網絡以誘發導電損耗更容易。特別是,具有垂直對齊的邊緣平面的3D石墨烯納米纖維具有大量的結構缺陷和強介電極化,這會增加時變電磁場中的微波吸收損耗。如果可以構建具有垂直對齊的石墨烯邊緣平面的3D磁性納米纖維,它可以同時展現3D納米纖維的多種微波吸收機制和尺寸優勢。
  • 《Nature Nanotech.》又是石墨烯,這次對量子計算機下手了!
    在2019年刊載在Nature Quantum Information上的文章「Quantum computing with graphene plasmons」中,作者介紹了基於石墨烯等離體子(graphene plasmon)的非線性光學邏輯門構架。該邏輯門無需低溫、真空等苛刻條件,尺寸為幾百納米。
  • 原子層沉積技術——「自下而上」精準構建和調控異質催化劑結構和...
    同時,我們也整理了利用ALD技術製備單原子和雙原子結構金屬催化劑的方法與策略以及利用氧化物可控沉積精準調控金屬催化活性中心周圍的微環境,從而實現提升催化劑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的方法。最後我們也將展望ALD技術在催化劑製備領 域中應用的潛力。
  • 碳基計算機時代來臨,首個完全碳基的電晶體金屬線被成功製造
    金屬線就像計算機晶片中用於連接電晶體的金屬通道一樣,將電晶體中的電子從一端傳導到另一端,作為計算機的基本組成部分,電晶體也因此得以實現半導體元件的互連。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團隊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研究如何使用石墨烯納米帶製造半導體和絕緣體。石墨烯納米帶是由原子厚度的石墨烯組成的一維窄條,這種結構完全由碳原子組成,排列成相互連接的六角形,類似於雞肉線。
  • InfoMat:巧用應力,點「石」成「金」應力調控稀有金屬納米材料相變
    稀有金屬由於其優越的催化性能與穩定性,一直以來都是電催化領域的熱門研究對象。然而,若想實現燃料電池等新能源裝置的大規模應用,稀有金屬的活性仍需要被進一步提高。最近,稀有金屬納米材料的相位調節成為了納米工程中的研究熱點。
  • 微電子所王曉紅課題組發文揭示柔性壓電納米纖維的晶向自調控過程...
    清華微電子所王曉紅課題組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發文揭示柔性壓電納米纖維的晶向自調控過程清華新聞網2月21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微電子所王曉紅課題組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影響因子:13.33)在線發表了《通過β晶向自調控實現具有超高壓電性的聚合物納米纖維》(Ultrahigh Piezoelectric Polymeric
  • 【材料】氧化石墨烯功能分離膜
    由氧化石墨烯(GO)微片堆疊而成的層狀薄膜可將以上三種分離原理集於一身,在功能分離膜的製備與應用領域極具優勢。例如,GO表面電離含氧官能團與離子產生靜電相互作用,實現不同價態離子的選擇性過濾和分離。然而,根據離散電荷系統庫倫定律,如果不考慮納米毛細管的尺寸效應、化學相互作用、離子水合殼層的靜電屏蔽及反離子靜電阻力,GO膜對一價、二價和三價離子的滲透選擇度之比為6:3:2。
  • 完全由碳製成的金屬線:為碳基計算機奠定基礎
    技術金屬線(如用於連接計算機晶片中電晶體的金屬通道)將電子從一個設備運送到另一個設備,並互連電晶體(計算機構建模塊)中的半導體元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小組一直致力於如何用石墨烯納米帶製造半導體和絕緣體。石墨烯納米帶是一維的、原子厚度的石墨烯窄帶。石墨烯是一種完全由碳原子組成的結構,碳原子排列成相互連接的六角形圖案,類似於六角形網眼鐵絲網。
  •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Nano Research》:Ni表面上六方氮化硼/石墨烯...
    包信和教授和崔義研究員以Ni(111)表面上的化學氣相沉積方法直接外延生長六方氮化硼/石墨烯面內異質結構為主線,藉助表面原位動態成像技術,系統的研究了六方氮化硼作為成核模板在構建外延異質結構中的作用。 研究發現,當六方氮化硼的生長順序先於石墨烯時,石墨烯傾向於沿著外延六方氮化硼邊界生長並形成外延石墨烯,進而拼接成單一取向的外延異質結構。
  • 覆蓋有石墨烯的賤金屬電極兼具防腐蝕和催化作用機制的闡明
    可作為鉑替代品的賤金屬成本低、儲量豐富,且具有優異的潛在催化性能,但其在酸性條件下的腐蝕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防腐蝕和催化作用是兩種對立的化學現象,因此從原理上認為這兩種現象無法同時實現。但是近年來已經發現,在表面覆蓋有石墨烯(碳薄膜)的賤金屬催化劑通過造成腐蝕的質子(酸)透過石墨烯膜的現象,在抑制腐蝕的同時能夠作為氫生成催化劑有效發揮作用。
  • Nature:首次在零磁場下實現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中的陳數調控
    截止目前,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已在磁性摻雜的拓撲絕緣體(Cr 或V 摻雜的(Bi,Sb)2Te3)外延薄膜、機械剝離的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MnBi2Te4)薄片和魔角石墨烯中實現。然而,這些量子霍爾絕緣體系統在零磁場下只能提供單個的無耗散導電邊緣態,從而限制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應用與發展。
  • 碳基晶片研發突破,石墨烯電晶體製作,被稱之為21世紀的神奇材料
    尤其是最近的晶片領域,在矽基晶片的納米工藝或即將達到瓶頸,全球科學人員都在研究下一代的電晶體製作材料,以便晶片能獲得更好的性能,在下一代晶片領域的競爭中取得優先權。石墨烯的超導性被發現而物理材料不同,導電性也不同,目前想要實現物體超導性能,一般只有在低溫或者高溫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常溫狀態下超導性能的材料並不多。
  • 在納米尺度修正開爾文方程,中國這個重大突破登錄《自然》
    然而,當毛細通道進一步縮小到納米/亞納米尺度時,只有幾個原子那麼大,即「限域系統」。此時,通道內可能只能容納一兩層水分子,「彎曲液面」不存在,沒有曲率半徑,開爾文方程就不適用了。因此,如何在納米尺度下修正開爾文方程,一直是研究者們關心的問題。
  • 【科技前沿】Materials Today:納米酶的構效關係
    相較於天然酶,納米酶成本低、穩定性好、易於大量製備和改造,具有取代天然酶的潛力。目前,已有研究報導發現、合成了多達近千種納米酶,並廣泛應用於分子檢測、環境治理和疾病診療等領域,展現出納米酶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儘管納米酶領域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學界對絕大多數納米酶的催化機制仍缺乏系統性的認識,這阻礙了高催化活性、高選擇性的理想納米酶的設計。
  • 超細金屬納米顆粒在MOF表層選擇性封裝提升金屬利用率及催化活性
    華南理工大學李映偉教授課題組,利用溶劑輔助配體交換策略,實現了超細Pd、Pt納米顆粒在MOF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