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有規律進行抗阻力訓練的小夥伴,身體會產生兩種長期生理適應,主要表現在肌肉力量增加和肌肉大小增加,那我們本次聊聊關於增肌(肌肥大)如何才能最大化
先說說肌肥大兩種形式:肌纖維肥大及肌漿肥大
一、肌纖維肥大
經力量訓練後,肌纖維在橫截面積上有所增加被稱為肌纖維肥大,骨骼肌由肌纖維束組成,肌纖維束由長柱狀骨骼肌細胞組成(肌纖維),肌纖維內包含多個肌原纖維,肌原纖維由可劃分多個肌節,相鄰肌節互相靠近就能時肌原纖維縮短,所以肌肉收縮基本單位是肌小節
肌纖維橫截面變大體現在肌小節橫向數目增加,當肌肉被迫適應更大的長度時,肌小節縱向數目會增加,比方說體操、舞蹈等需要柔韌性項目,肌纖維橫向數目增多才會使肌肉直徑面積增大,這種肌纖維的肥大,導致肌肉收縮力也增大
二、肌漿肥大
除了收縮性單位肥大,非收縮性單位也可以增加肥大,這被稱為「肌漿肥大」,並且可能導致更大的肌肉體積,但不會導致肌肉收縮力的變大
肌纖維肥大:重負荷,低重複次數,休息間隔長的抗阻訓練方案
肌漿肥大:中等負荷、中等重複次數、組間休息短的抗阻訓練方案
舉重運動員主要造成肌纖維肥大,使其擁有絕對力量,健美運動員通過兩種形式結合使肌肉維度,視覺最大化。
2010年布拉德·舍恩菲爾德的一篇論文指出,肌肥大有三種機制——機械張力,代謝壓力和肌肉損傷
一、機械張力
機械張力是促成肌肥大的最主要因素,簡單而言你需要更大的重量,重量越重,產生的機械張力越大,當然,並不是越重越好,我們要清楚重量是否作用於目標肌肉,往往最佳刺激點是低於100%1RM,最大重量可能也與肌肉代償相關,並且強度包含了重量、次數、組數、組間休息等,但無疑重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動作質量為前提的重量)
二、代謝壓力
代謝壓力體現在訓練中中等重量多次數、多組數持續做功造成的泵感,肌肉灼燒感。抗阻訓練主要依靠無氧糖酵解產生ATP,並造成代謝物如乳酸鹽,氫離子,無機磷酸鹽,肌酸等的積累。肌肉缺血也已顯示產生顯著的代謝應激,並且當與糖酵解訓練結合時可能產生附加的肥大效應
三、肌肉損傷
肌肉損傷主要指的是訓練後延遲性肌肉酸痛,這也是目前比較有爭議的一項,肌肉酸痛與慢速的離心運動,超長運動幅度和肌肉拉長狀態下保持張力時間有關,很多人認為無痛苦不訓練,目前,並沒有研究表明肌肉損傷對於肌肥大有很好的貢獻,刺激不是破壞,過多的損傷也需要更長時間的恢復,所以並不能以肌肉酸痛評判肌肉訓練是否到位
根據以上因素,我們會發現想要最大化增肌,最主要應該兼項機械張力和代謝壓力,以往經常談到增肌範圍6-12rm,其實遠不止,無論重量再重還是次數再增加,對肌肥大依然有很好效果,6-12次是比較廣泛並且有效的增肌區間,當然,這與肌肉類型也有很大關係(快慢肌)
那麼增肌應進行科學的周期訓練計劃,使肌纖維和肌漿肥大最大化,包含大重量長間歇或中等重量多次數訓練,並且根據肌肉類型不同選擇合適次數刺激,JUST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