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蘭振:書寫中國小鎮 回望故鄉烙印

2020-12-26 人民資訊

對趙蘭振而言,書寫鄉村或小鎮並非書寫鄉愁的故鄉,故鄉更像是一種方法和對象,是看待世界的起點。作家李洱曾言:「讀懂了中國的小鎮,就讀懂了中國。而閱讀趙蘭振的小說,就是閱讀中國的小鎮。」近日,在趙蘭振的三部新書《夜長夢多》《草靈》《摸一摸閃電的滋味》面世之際,當代作家邱華棟、趙大河、李浩、陸源和朱嶽,與作者趙蘭振一起暢談創作,探討了小說中有關故鄉的人、鬼、獸。

從《夜長夢多》到《草靈》和《摸一摸閃電的滋味》,趙蘭振展現了一種全新的書寫鄉土的方式,一種以豐富的語彙,充沛的感情,去描寫當代鄉村文明的瓦解與腐爛的方式,但同時以奇譎詭異的想像力賦予鄉村大地豐厚久遠的生命力,萬物有靈,各自喃喃低語。

作為趙蘭振以心血之力蟄伏十餘載書寫而成的長篇小說《夜長夢多》,曾被選為首屆中國長篇小說年度金榜作品,小說時間跨度長達三十年,以野蠻生長的奇異之鄉南塘的變遷為主線,是一部書寫鄉愁與掙扎、詠嘆朝改代換人性卻難變的宿命,窮盡鄉村眾生相的鄉村變遷史詩。

從復仇者翅膀的生命軌跡鋪陳故事,講述了噓水、拍梁兩地家族、階層、男女之間互相糾葛、撕扯、逃無可逃的命運。其中詭譎的鄉民,離奇而禁忌的往事,組成了自然與歷史相融合的幽暗場域。人物群像或殘忍或癲狂,或溫暖或寬宥,一起構成了小說人物殘酷而豐富的世界。

中短篇集結作《草靈》以孩童的目光展現一個既淳樸又潛藏殘酷的鄉土世界,以綿密、生動而悲憫的文字展現故鄉的人與動物,苦痛和信仰。其中福克納式的語言,方言組構的旁白,向著文學本真進發的姿態,以及對鄉土奇譎詭異的想像,賦予了故土豐厚久遠而鮮活的生命力。

《摸一摸閃電的滋味》以作者早年行醫經歷為素材,有對治療、手術過程的寫實描摹,也有對鄉鎮醫療狀況的真實反映。小說刻畫了鄉村中的人們承受疾病、死亡時的掙扎、無奈與達觀以及人與人之間微妙而複雜的關聯,在真誠的書寫中逼近靈魂的本來面目,在細微的表達中傳遞震撼。趙蘭振在他的小說中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書寫鄉土的方式,沒有人能逃脫最開始走出的故鄉,它更像是一個觀察世界的舞臺。

用作者本人的話說:「每個人的故鄉,都隱蔽著一個殘酷的時代,它聯結生與死,神奇與平庸,鬼怪與神聖。每一個誓與故鄉決裂的人,在面對故鄉的消遁死亡時,都走上了和解與救贖之道。故鄉之於我們每一個人,是揭不掉的烙印。」(文/圖 劉江林)

責編:葉壯

相關焦點

  • 《母親已比我年輕》:以反差視角回望故鄉
    媒體人寫故鄉的現象還在繼續,近日讀到徐漢雄的新書《母親已比我年輕》,它是今年諸多「故鄉寫作」主題中的一本。寫故鄉,似乎更能把媒體人從理性、嚴謹的思維中解放出來,他們的文字,在觸碰到「故鄉」時,往往會柔軟下來,感性十足,讓人讀著讀著便沉浸進去。
  • 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書寫燕趙農村風情畫卷
    專家熱議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書寫燕趙農村風情畫卷近日,河北省作家章雲天創作的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作品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省內外的專家學者對該書的寫作特色及出版意義進行了探討章雲天的新作《故鄉的泥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通過眾多小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謳歌了抗戰老兵的忠誠,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描繪了一幅燕趙農村歷史風情畫卷。
  • 這部8.2分的紀錄片,帶你探尋莫言賈平凹的故鄉
    也許在紀錄片《文學的故鄉》中,你會與莫言、賈平凹、劉震雲、阿來、遲子建、畢飛宇一道找到答案。《文學的故鄉》共7集,聚焦六位文學大家的「家鄉書寫」,豆瓣評分8.2分。阿來這樣形容自己對故鄉的複雜情愫:「我對故鄉,我曾經很不愛,現在有點愛, 我不想美化她,也不想醜化她,我所有的書寫都想還原她本來的面貌,其實故鄉也是我們自己的投影,寫故鄉也是寫自己。」
  • 知情知了|回望故鄉
    老杏樹,永遠抹不去的童年記憶|回望故鄉難以忘懷的中學時光|回望故鄉
  • 《故鄉有靈》:有故鄉才會有天堂
    有故鄉才會有天堂——評花如掌燈散文集《故鄉有靈》※北喬與許多書寫故鄉的作品不同,花如掌燈的《故鄉有靈》以樸素而乾淨的文字,儘可能拂去記憶的煙燻火燎,最大限度地呈現逝去鄉村的本真原貌他不做詩意的抒寫,也未摻雜守望中的思考,只讓鄉村從時光中向我們走來,寫鄉村的枝枝節節,寫故鄉的雞零狗碎,寫生命成長初期的目睹耳聞,一切是那樣的原生態,一切又是那樣的本色純淨。這是他個體生命中的鄉村,又是我們集體性記憶中的故鄉。故鄉在我們的心靈裡清晰,卻在現實中模糊。故鄉已經在我們的視野和心靈中遠去,因而故鄉總是寫作者無法也不願意繞開的題材。
  • 以小鎮為名 綠城或正在開拓一條全新的中國城市化道路
    在氫地產新媒體看來,將於11月28日舉行的綠城川菜小鎮發布會或許能夠解答我們的疑問。綠城的「理想」偏執成就傳奇如果讓氫地產新媒體來給中國房地產商打分的話,那麼綠城一定是A+級別。可以說,在中國城市化早期粗放式增長的過程中,只有綠城這樣的「理想主義」偏執狂在堅持做有調性、有品質、有理想、有生活的高端項目。這為日後中國房地產開發市場進入精品階段,保留了火種,提供了學習的榜樣。
  • 李敬澤祝勇等獲第五屆琦君散文獎 辨認歷史、書寫鄉愁、領悟自然獲...
    懷天下而憂接千古,用闡釋為世界再次安排秩序,現實與書寫、他者與本地構成隱秘的對照。這是中國人情感與精神方式的朝拜式回望,自毛詩而下這每個人皆身處其中的意義之河,李敬澤蹚出一條「信」的路徑,走在中華詩教與道統的前端,走過少年逞才與暮年變法,走過「人」與「仁」的無數分身,轉身辨認文明的先知。」身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的李敬澤,給很多人頒過獎。
  • 品讀|淘洗時光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評李皓散文集《雨水抵達故鄉》
    李皓散文集《雨水抵達故鄉》中的「故鄉」,不再是地理上的概念,而是過往生活的心靈印跡和情感意象。由此,他的散文是在撿拾和打磨那些有意味的歲月印痕和生活碎片,尋找生活本身的詩性價值和書寫意義。李皓一直在追求散文的有情書寫,在散淡之中營建共情。
  • 回不去的故鄉:從魯迅的魯鎮到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到今天的武漢三鎮
    這兩種毒都指向同一個地方——故鄉,即使有的回得去,比如與冠狀病毒無關的;有的回不去,比如被病毒暫時籠罩的武漢三鎮的人們。但年雖然是團圓的日子,但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回不去的故鄉。從魯迅的魯鎮,到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再到今天的武漢三鎮,故鄉,只是跟回不去的童年一樣,她只會存在美好的記憶裡,一遍一遍地敲打人生而在世的惆悵。
  • 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縣城如何留住「小鎮青年」?
    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縣城如何留住「小鎮青年」?人民智庫的一項調查顯示,16~40歲的「小鎮青年」中,有近8成的人表示自己身邊的同齡人「一半以上選擇去大城市發展」;仍留在當地的小鎮青年,超9成的人打算去大城市發展。重慶巫山縣城一帶景象(無人機照片)。
  • 天街莫如此 心安是故鄉 ▎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夏夜即景
    觀一場「東方踢踏舞」阿妹戚託的舞蹈,聽一段高原蘆笙曲,拉著姑娘的手跳一曲烏蒙歡歌,在如天上的街市一樣的小鎮夜色裡,遊人醉了。 遊客樂起來了推窗待明月,開戶迎清風。小茶館、冷飲店裡情侶喁喁私語,小吃攤、燒烤店前紫煙縈縈,小鎮人家推杯換盞團聚正歡。
  • 紅星書評|李皓散文集《雨水抵達故鄉》:不是在講故事,而是在想念...
    李皓最新在中國經濟出版社公開出版的散文集《雨水抵達故鄉》,收錄的作品多為在《人民日報》《北京文學》《散文選刊》等大型報刊發表或贏得廣泛轉載的散文精品,也包括獲得第七屆冰心散文獎的散文《一個人的詞典》。李皓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說,新書《雨水抵達故鄉》早在出版策劃該書時,他就在思考一個問題:一個作家寫的散文,對中學生的作文寫作實踐有何幫助?
  • 情感在故鄉一隅與歲月常談 ——讀王芬霞詩集《不曾遠去的春天》
    原標題:情感在故鄉一隅與歲月常談 ——讀王芬霞詩集《不曾遠去的春天》  故鄉是中國傳統文化恆久的母題。兩千多年來,故鄉在詩人的筆下遊走,文墨針腳綿密悠長,情感徘徊惆悵,濃鬱的鄉情思念貫穿始終。作家王蒙說文學創作「是人想起來的回憶。」
  • 2020年一帶一路國際日獻詞《回望烏孫國》
    回望烏孫國——2020年一帶一路國際日獻詞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基於烏孫國是西方民族和中華民族首次和平攜手的見證,也基於"和平公主、女音樂家"劉細君的故事,在中國深圳特區成立四十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絲帶組織向中國方面遞交信函,建議在中國伊犁捐資建設中華民族和西方民族友好的見證——"烏孫大營"絲綢之路文化公園。
  • 最美不過家鄉話最親莫過故鄉人——一群遊子,用文字留住鄉愁
    一個人,大概從離開故鄉的那刻起,便開始懂得了鄉愁的滋味。那滋味,越咀嚼越令人沉醉。要留住鄉愁,不僅僅是留住影像,留下建築,還要留住綿長的記憶和濃濃的情感。對一群漂泊在外的社旗遊子來說,何以解鄉愁?就是寫下記憶、抒發情感,用一行行文字回望並宣傳故鄉的歷史人文、風土人情、發展變化……故事要從2017年說起。那一年,在鄭州鐵路部門工作的趙華勝在一次聯誼會上,聽到大家回憶社旗家鄉的往事,你一言我一語充滿了思鄉之情。
  • 「文化+旅遊」助力歐洲小鎮,內涵式發展,薩克斯故鄉
    但是很少人知道薩克斯的故鄉在比利時東部亞丁高原上的一個風景如畫的小城——迪南。依山傍水的臺南市總面積不到100平方公裡,人口只有1.3萬人。清澈的馬斯河蜿蜒流淌在城市前面,城市後面的懸崖上有數百年歷史的古城,上面可以鳥瞰迪南,遠眺亞丁高原。市中心廣場上有薩克斯的巨大雕像,紀念該地區生產的最大名人、薩克斯樂器的發明者阿道夫薩克斯。
  • 嫩綠誘人的榆葉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回望故鄉
    (圖片來自網絡)心向記憶裡的那片海|青蔥歲月思念老家那把老椅|回望故鄉春來又聞野菜香|野菜絮語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問心求是
  • 身心歸於故鄉,生活歸於美好之地——瑪御谷新故鄉計劃
    2020年,一路狂奔的中國經濟緩慢下來, 老家的大樹已沒了, 面對著宛如新生的「故鄉」, 兒時那份篤定的幸福感去哪了?
  • 英媒:選址受爭議 中國「牡丹亭」在莎士比亞故鄉引風波
    參考消息網2月13日報導英國《泰晤士報》網站2月12日刊登題為《中國禮物在莎翁故鄉引起風波》文章,文章摘要如下:威廉·莎士比亞在《愛的徒勞》中寫道:「青菜蘿蔔各有所愛。」莎士比亞出生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英格蘭中部城市——本網注)議會批准將一座中國亭子安放在該鎮一公共花園後,引發爭議。斯特拉特福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