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本來只是個小亭長,無權無勢,憑什麼領導張良、蕭何、韓信?

2020-12-26 遙望燕園

漢高祖劉邦舉事前,不過是個小小的泗水亭長,泗水亭長不過是大秦帝國的一個微末小吏,無權無勢,憑什麼能領導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人傑?

首先,劉邦是靠才學領導的張良。

張良初遇劉邦時,劉邦已然起事,但又逢雍齒叛變,正處於人生另一低谷之中。這時候的劉邦,能讓張良心甘情願地追隨自己,靠的不是權,不是勢,更不是錢,而是才學,劉邦是用真才實學讓張良心悅誠服的。張良曾被黃石老人授以《太公兵法》,十年後學業有成,曾給多名豪傑講解過《太公兵法》,但那些豪傑都不聽不明白,而劉邦卻一聽就懂,一學就會,學會之後還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正因為劉邦有如此出類拔萃的反應,才讓張良心悅誠服,決定追隨劉邦,不再去投奔什麼楚假王景駒。

其次,劉邦是靠利益和能力領導的蕭何。

劉邦舉事前,便和蕭何熟識。其後,劉邦為沛縣往驪山送刑徒,送到豐邑西邊大澤處,就跑了一些,劉邦一計算,發現照這個速度跑不下,等到他們到達驪山的時候,刑徒就跑光了。如果這等事讓陳勝遇到,陳勝肯定鼓動刑徒跟他一起謀反,而劉邦宅心仁厚,並沒有像陳勝那樣煽動刑徒,而是喝了點酒,把刑徒給放了。一部分刑徒不願意走,跟隨劉邦一起隱於山澤巖石之間。不久,陳勝起義的消息傳到沛縣,沛令也想以沛縣為根據地響應陳勝,但在蕭何的提醒下,擔心沛縣百姓並不會追隨自己,所以想請外援,當樊噲把外援劉邦請到沛縣城外時,沛令又反悔了,逮捕了蕭何的家人,並想誅殺蕭何,蕭何跑出城來,劉邦用計奪下了沛縣,救了蕭何家人性命,這讓劉邦有恩於蕭何,也讓蕭何看到了,劉邦的智謀遠在他蕭何之上,因而,蕭何心甘情願地追隨劉邦。

再次,韓信被拜為上將軍時,劉邦有權有勢有魄力。

韓信加入漢營時間較晚,韓信加入漢營時,劉邦已經是漢王了,是天下第二的諸侯了,除了項羽,就算是齊國田氏,也未必能跟劉邦掰一掰手腕,而當時的韓信,仍舊只是一個低級軍官。這時候的韓信,要的是機會,而劉邦可以給韓信機會,劉邦也願意給韓信機會。在蕭何的保舉之下,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由連敖到治粟都尉,由治粟都尉到大將,劉邦在極短的時間內幫韓信完成了火箭式的三級跳,韓信對劉邦,只有感恩,劉邦僅憑對韓信的破格提拔,就足以領導韓信,更何況,在韓信心裡,劉邦也是非常有能力的,他韓信善帶兵,但劉邦卻善於領導將領。

參考資料:《史記·高祖本紀》、《史記·蕭相國世家》、《史記·淮陰侯列傳》。

相關焦點

  • 秦統一天下時,劉邦、項羽、蕭何、張良、韓信、範增都在幹什麼?
    秦統一天下時,劉邦,項羽,蕭何,張良,韓信,範增在哪裡?公元221年,39歲的秦始皇統一中原,36歲的劉邦正在沛縣當亭長;12歲的項羽跟隨其叔父項梁逃亡吳中;37歲的蕭何在沛縣當亭長;31歲的張良到東邊拜見倉海君,尋找刺殺秦始皇的大力士;11歲的韓信在淮陰幫幫漂母洗紗;57歲的範增在居才嘆息一聲。
  • 漢初三傑,韓信被殺,蕭何遭牢獄之災,只有張良劉邦沒有動他
    張良,漢朝的開國元勳之一,與蕭何、韓信同為漢初三傑。張良,出身於戰國時期的貴族世家。他的祖父張開地,是韓國三朝的宰相。父親張平,亦是韓國兩朝的宰相。到了張良這一代,戰國七雄弱肉強食,秦國嬴政親政後,一舉消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被秦始皇滅掉的六國裡,就有張良的韓國。
  • 劉邦論功行賞,為什麼蕭何排第一,張良卻只分到又窮又小的留縣?
    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劉邦說這句話,很有智慧,首先從謀劃和戰略層面肯定張良的功績,畢竟張良隨軍徵戰,在幾次關鍵的時候,提出了足以扭轉戰局的建議,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先說他別人插不上嘴。
  • 秦國統一的那一年,劉邦在喝酒泡妞,項羽痛哭至親,韓信乞討度日
    而且,不僅是漢高祖劉邦,其實項羽、蕭何、張良、韓信等人,都在始皇帝的統治下生活過一段時間。也就是,在始皇帝殲滅六國時,這些大秦帝國的掘墓人,都已經降臨到人世間。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扒一扒,當始皇帝在締造龐大的大秦帝國時,那些後來的「造反者」都在做什麼。
  • 劉邦清算功臣,忠厚的蕭何都未能倖免,為什麼張良可以善始善終?
    秦末天下群雄並起,在經過長達四年多的楚漢之爭後,劉邦擊敗項羽,建立了漢王朝,史稱西漢。在劉邦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他身邊的諸多文臣武將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當西漢立國後,這些文臣武將作為開國元勳,自然也得到了豐厚的賞賜。
  • 揭秘千古謎題:同是漢初四傑,韓信遇難時,張良為何不施以援手?
    劉邦能夠在短短七年時間內從一介布衣北漂成功,建立大漢王朝,跟他手下三位關鍵人物密不可分,即兵仙韓信、宰相蕭何、謀聖張良,史稱「漢初三傑」。韓信是個軍事奇才。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平定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又北上降服了燕國。
  • 蕭何為表忠殺韓信,劉邦賞5000戶封邑,卻被瓜農一語道破玄機
    前言:「蕭何買田宅,更要漢祖知。」是張鎡在《雜興》中寫下的一句話。從中我們也能得知就蕭何連買房這等小事,在漢高祖劉邦的心中都會有所知曉,因此也可見漢高祖劉邦對手下權臣的掌控是十分到位的。▲劉邦與蕭何劇照而蕭何是漢高祖劉邦能夠得天下的主要幫手之一,也是「漢初三傑」之一。就連劉邦的三軍統帥大將軍——韓信,也是蕭何極力推薦挽留的。更是有著「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美名佳話,可以說是沒有蕭何的存在,漢高祖同時也失去了韓信。
  • 一個無賴能當上皇帝,憑什麼?你可能缺少一樣東西
    一個無賴能當上皇帝,憑什麼?你可能缺少一樣東西作為古代布衣天子中的一員,甚至是社會上的無賴,劉邦能夠從一個亭長搖身一變成為天子,其中的原因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說清楚的。有句古話說得好,英雄不問出處。試問劉邦一個無賴怎麼能當上皇帝?那朱元璋一個和尚不也能當上皇帝。時勢造英雄,金子埋在土裡也能發光。劉備是賣草鞋的,張飛是賣肉的,劉邦能當上皇帝也沒什麼好奇怪的。況且劉邦自己也說過,文不如蕭何,謀不如張良,武不如韓信,而且這些人在團隊中似乎也比他更勝一籌,可偏偏為何他能成為天子?這不得不說劉邦的一個優點,那就是識人和用人的本領。
  • 居功臣第一的開國丞相蕭何,留下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劉邦霸業的總軍師只有形成了一個由英雄組成的領導集團,才能最終造就一個新時代。領導藝術的本質,就是一個「知人、用人」。蕭何用他超凡的領導才能,為劉邦領導集團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繼續殘暴統治。
  • 歷史只會記住,韓信的死是呂后自作主張,跟他劉邦基本沒什麼關係
    呂雉呂后和蕭何一合計,當即決定由蕭何出面去請韓信入宮赴宴,藉機除掉韓信。赴宴的理由是劉邦在前線打了勝仗,反賊陳豨已經授首,群臣們正在宮裡大擺筵席慶賀。韓信自己對前線的情況並不了解,所以蕭何說陳豨已經被劉邦消滅,韓信心中只覺震驚,不知消息的真假,但無論怎樣,他表面上還是推辭道:「我生病,去不了。」蕭何的態度不容分說,直言道:「雖然你身體不好,但這麼大的事不去恐怕說不過去,還是勉強去一下的好。」蕭何畢竟對韓信有知遇之恩,韓信自知不能拂了他的面子,只得答應與其同進。
  • 蕭何獻計將韓信害死後,說了12個字,流傳至今變8個字,成口頭禪
    漢初三傑,分別是韓信、蕭何與張良,對於劉邦來說,沒有這三人的輔佐,想要建立漢朝想都不要想。時至今日,漢朝已經滅亡了上千年的時間,不過人們在茶餘飯後依然會說到漢朝的事跡,不可否認,漢朝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之一。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講一個發生在漢朝的歷史事件,這個故事的兩個主人公分別是:蕭何和韓信。
  • 蕭何滅韓信3族後,將3歲幼子送給南越王,800年後繁衍一嶺南大族
    韓信是個落魄人:做官沒人推舉;經商不能生計;躬耕沒有良田。所以,他在亭長家中混過飯,在屠夫胯下打過轉。堂堂七尺男兒,竟靠漂母一飯之恩,才能潦倒度日!狼吞虎咽的韓信,口中一邊噎著殘羹剩飯,一邊說:「大娘,韓信若有一日飛黃騰達,定以千金之禮報您一飯之恩」!
  • 張良的悽美有誰知?
    他的智慧等同于于蕭何,高於曹參、陳平,難道張良就不能象他們那樣,高高在上地出入朝堂,官爵一代一代地同大漢一起輝煌?有時候啊,人生有許多說不出的無奈,卻被別人當成了智慧人生。心細如絲很符合形容張良的美。張良護送劉邦「攻下宛,西入武關」。本來劉邦準備用二萬人強攻藍田關的,結果被張良勸阻。張良出策說我調研過,藍田關秦將是屠戶出身,商人重利,我們可以「持重寶,啖秦將」,用疑兵惑秦兵,把他們嚇住並誘惑秦將士們投降。劉邦聽了張良的話,劉邦勝利了,直搗鹹陽,獲取滅秦首功。
  • 劉邦前半生幾乎默默無聞,後半生才開始出人頭地,為什麼這麼晚?
    不過劉邦在沛縣當流氓這些年,倒是結識了不少人,三教九流的人都有,高端的像縣裡的蕭何,低端的像街市上殺狗賣肉的樊噲。正是因為朋友多什麼朋友都有,所以劉邦被任命為了亭長。按照劉邦的性格這個亭長也可能幹不長,但是隨後在去呂公接風宴上蹭吃蹭喝騙來一個妻子並在隨後有了女兒兒子後,劉邦就不得不拼命了否則一家子就餓死了。
  • 劉邦:這樣的人生,應是快意的吧
    劉季自己也當上了亭長,儘管只是個芝麻大點的小吏,但好歹有個名頭在那裡。事業家庭雙豐收的他漸漸沉浸在幸福美滿的生活裡,似乎全然忘記了自己曾經慕名去大梁,想要投奔信陵君門下,在那裡他認識了張耳和陳餘。這時的他不會想到,這兩個號稱刎頸之交的朋友將來卻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敵。
  • 呂后急不可耐地殺了韓信,不只是因為韓信謀反,還想殺韓信立威!
    漢十一年,劉邦親徵陳豨,韓信稱病不從。這邊廂,劉邦剛出長安,韓信就派人跟陳豨聯絡;那邊廂,韓信剛派人跟陳豨聯絡,就被舍人舉報。在治粟都尉任上,韓信多次與直屬上級蕭何談論,蕭何發現韓信是個人才,推舉韓信去做了大將,地位高於周勃、樊噲等將軍。自從做了大將,韓信就像開了掛一樣,接連滅了魏、代、趙、齊等多國,為劉邦打下了半壁江山,立下了不二之功。
  • 劉邦親封的開國八大異姓王,僅兩人善終,有一人死的比韓信還慘
    當然是靠人才,似乎劉邦天生就對優秀的人才有天然的吸引裡,蕭何、樊噲、曹參這些劉邦的老鄉就不用說了,劉邦起家的老底子,關鍵這些最優秀的人才竟然都集中在了沛縣,似乎天生就是給劉邦準備好的;後來又有史上最強謀士張良、史上最強大帥韓信等等。
  • 韓信: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死得不冤
    韓信,「漢初三傑」之一。蕭何稱讚他國士無雙,劉邦稱讚他戰無不勝,然而正是這兩個人將韓信推向了死亡的深淵。作為戰功赫赫的大將軍,沒有死在沙場,而是被計謀騙至鬥室,死於婦人之手,被夷三族,下場極其慘烈。韓信之死是劉邦的刻意誅殺,還是自己自身作死,《史記·淮陰侯列傳》給出了答案。
  • 「名人百科」漢高祖劉邦——十五個成語、十二項第一無人能及
    賞析:秦朝末年,劉邦是沛縣一名亭長(管理十裡以內的小官)。他性格豪爽,樂於幫助別人。有一次,劉邦奉命押送一批民夫到驪山去做苦工。在路上,每天總有幾個民夫逃走。有天晚上,他對大家說:「你們到驪山做苦工也是累死,你們都走吧!」當時就有十幾個民夫情願跟隨劉邦。
  • 韓信「身負」20個成語典故,個個經典,堪稱成語專業戶
    「兵仙」韓信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發生在他身上的成語典故多大20個(或許還不止),不由得不讓人稱奇。且這些典故個個堪稱經典,韓信真可謂是「成語專業戶」。接下來,筆俠就給大家獻上韓信的成語大餐。3、國士無雙在漢中的時候,蕭何向劉邦推薦韓信,劉邦問韓信有大能耐?蕭何不假思索地說:國士無雙。就是指一個國家難找出兩個這樣的人,可見蕭何對韓信評價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