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發芽期的管理技巧

2021-02-13 惠農網訂閱號

春馬鈴薯的田間管理,應從「早」字出發,總的要求是前期早發、中期穩長、後期晚衰,開花前爭取早追肥,早培土,開花後應看天、看地、看苗澆水,以利促棵攻薯,以薯控棵,保持薯棵平衡生長,防止瘋長和早衰。  

發芽期從塊莖幼芽萌動至出苗階段。

1、生育特點:

春暑播種後先髮根後發芽,在適溫條件下,出芽早、數量多,幼苗茁壯。若種薯處於休眠狀態者,需人工破眠後才能發芽。早熟品種要在4月上中旬齊苗,前期生長慢的品種在4月中下旬齊苗。一般春季馬鈴薯發芽期為25~35天,秋季馬鈴薯發芽期為10~20天。

2、主攻目標及關鍵措施

一播全苗是主攻目標,播種後要及時查苗補苗。查苗補苗是豐產的基礎,缺苗斷壟會影響產量,發現死苗、缺秒必須用預備苗補足。 

3、常見生產中的問題及對策

發芽期經常遇到塊莖休眠,不能及時發芽的情況。此時就要具體分析休眠的原因,並採取響應的措施。

休眠分自然休眠與強迫休眠兩種。自然休眠是由遺傳因素或薯塊內脫落酸含量較多等內在因素引起的休眠,與發芽所需的溫度等環境條件無關,稱自然休眠。強迫休眠是薯塊內部已具備發芽條件,只是由於發芽的溫度、溼度等外部環境條件不具備而引起的休眠,稱為強迫休眠。

低溫、短日照有利於休眠劑的形成,相反,高溫、長日照有利於生長刺激素的形成。馬鈴薯因品種不同,其休眠期長短與休眠強度也不同。休眠強度是指塊莖在休眠期用人為方法打破休眠的難易程度。休眠期的長短可分為四類: 

(1)無休眠期的:如威拉等品種。 

(2)休眠期短的:如豐收白等品種。

(3)休眠期中等的:如克新4號、白頭翁、紅紋白等品種。 

(4)休眠期長的:如早熟白、疫不加等。

春秋兩季作地區,兩季相隔時間短,對休眠期長的品種,生產上常用物理或化學方法來打破其休眠。物理方法有切膠、切塊、破皮、改變溫溼度條件等。

化學方法用赤黴素溶液浸泡5~10分鐘,其濃度隨品種、溫度和切塊與否而異。對休眠強度大的品種,使用赤黴素的濃度亦大;休眠強度小的品種,使用赤黴素的濃度亦小。如果使用赤黴素濃度過大,出苗雖快,但芽頭生長瘦弱。對切塊的種薯,可用百萬分之零點五至一(0.5~1ppm);未經切塊的整薯,其濃度則應加到百萬分之五至十(5~10ppm)。經赤黴素處理的種薯,一般可提前出芽6~12天,如一點紅品種,經處理的7~10天出芽,未經處理的要15天左右才能發芽。

相關焦點

  • 如何搞好二季種植技術管理,提高馬鈴薯產量是當務之急
    馬鈴薯的「兩季」栽培,也稱為秋播馬鈴薯,不僅是對主要秋收作物因夏季乾旱威脅而造成的產量損失的補救措施,也是保持馬鈴薯種子質量的提純復壯措施之一。
  • 地瓜、馬鈴薯、蒜頭,發芽後還能吃嗎?
    地瓜發芽,可以吃地瓜屬於旋花科植物,跟馬鈴薯不一樣,馬鈴薯(茄科)發芽後會產生酶,無法再食用,地瓜發芽後不會產生酶,只是會影響口感,建議不要放太久。馬鈴薯為茄科食物,生長過程中會產生茄礆,又稱為龍葵礆或龍葵素。茄礆是種天然毒素,可幫助植物對抗病蟲害,但卻可能導致急性中毒。
  • 優秀科普作品展播 | 發芽發綠馬鈴薯不宜食用
    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遇到,買回來的馬鈴薯放了一段時間後,發芽或者變綠的情況,那麼這個時候,你是將整個馬鈴薯直接扔掉,還是去掉發芽變綠的地方繼續食用呢?有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在購買馬鈴薯時,已經發芽變綠的往往不作為被挑選的對象,因為發芽變綠的馬鈴薯吃了會中毒。
  • 20張圖告訴你:馬鈴薯發芽後有多恐怖!
    話說,大家都知道馬鈴薯是不能放久的,放久就會發芽,吃了還會中毒,但是生活中的馬大哈是真不少!很多人一不注意就會把馬鈴薯放到發芽,待到發現後,已經完全長成了另外一種生物,其畫面之詭異,簡直比本身更毒…… 遺忘在洗衣機後的一包馬鈴薯,發現它的時候,「觸手」已經長到一米長了
  • 馬鈴薯高產栽培管理技術措施
    馬鈴薯就是我們生活中所說的土豆。馬鈴薯在我國是非常受歡迎的,不僅是蔬菜,也是一種主要的糧食作物。有著比較廣泛的種植面積,現在馬鈴薯的產量越來越高,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多種植戶都想提高種植效益卻不知道該怎麼做。
  • 冬季種植馬鈴薯的4個技巧,個個都實用,菜農不預防,到頭一場空
    很快就到種植冬季馬鈴薯的時期了,那麼種植馬鈴薯時我們需要掌握什麼技巧呢?
  • 馬鈴薯膨大期是什麼時候,這一時期哪些特點,要如何管理才能高產
    馬鈴薯地下塊莖膨大期,也就是馬鈴薯植株的主莖完成生長,開始側生莖葉的生長發育期,此時植株的葉面積逐漸達到了最大值,莖葉和塊莖的乾物質的量已經達到平衡,進入以地下塊莖生長的結薯期。這個時期除了在外觀上可以看見側枝開始生長以外,馬鈴薯開始現蕾,這一時期就是馬鈴薯的塊莖膨大期,當馬鈴薯進入盛花期,也是馬鈴薯結薯最多、膨大需要更多營養的時期。馬鈴薯塊莖膨大期是光合產物向地下新生塊莖轉移,決定馬鈴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馬鈴薯塊莖的體積和重量開始迅速增長,直到收穫,馬鈴薯植株葉片開始從基部向上逐漸枯萎,甚至脫落,總葉片面積迅速下降。
  • 發芽的土豆不要扔
    只是丟掉它,感覺很浪費.切掉發芽的部分並食用.家庭中的長者和周圍的朋友說這是有毒的.可以吃發芽的土豆嗎?當談到「發芽的食物有毒」時,土豆肯定在名單上.我們所吃的馬鈴薯在正常條件下的茄紅素含量非常低,但是一旦它開始發芽並變綠,則在萌芽孔周圍會產生大量的茄紅素.
  • 馬鈴薯高產種植技術管理要點,提升馬鈴薯的產量
    另外,還要考慮馬鈴薯的抗病性,以有效降低病蟲害對馬鈴薯產量帶來的負面影響。馬鈴薯的品種分為早熟品種以及晚熟品種,種植戶應選擇早熟型的馬鈴薯品種,比如荷蘭15或者早大黃等,因為在部分地區,當馬鈴薯過了收穫季節以後,在原來的地塊上繼續種植穀子等農作物,這是為了進一步提升經濟效益而採取的方法。
  • 姜、花生、地瓜、紅蘿蔔發芽都能吃! 除馬鈴薯外 這3種食物發芽後更營養
    Image via Unsplash from junojo大家都知道,馬鈴薯發了芽就不能吃,但是地瓜、花生、大蒜、洋蔥等食材,發了芽後,到底還能不能吃呢?營養師教你這樣挑著吃,營養更加分。馬鈴薯發芽後,會產生大量的天然毒素「茄鹼」,食用後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嚴重還可能導致意識不清;加上茄鹼相當耐高溫,即使切除芽體或經高溫烹煮,仍無法去除,因此,馬鈴薯發芽後完全不宜食用。這些食物發芽後可食用 口感差但不具毒素姜:烹調時常用來去腥的姜,大部分在購買時就已經出現芽眼了,但是是可食用的。
  • 做好栽培、水肥管理,教您種出優質馬鈴薯!
    播種方式 1、播種期三膜覆蓋應在1月中上旬播種,雙膜覆蓋應在2月上旬播種,單層膜應在2月下旬。3、套種模式鈴薯生育期短,株型小,適於間作套種,可採用「馬鈴薯+棉花」、「馬鈴薯+西瓜(甜瓜)」、「馬鈴薯+棉花+西瓜(甜瓜)」、「馬鈴薯+玉米+平菇」等,既提高了複種指數,又增加了經濟效益。
  • 很全面的馬鈴薯種植方案,建議收藏
    馬鈴薯在市場上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特別是夏天上市的馬鈴薯,有很好的經濟效益,種植戶們也比較喜歡種植馬鈴薯,相對來說,這種作物管理起來比較簡單,可以採用覆膜種植,可以讓馬鈴薯提前一個月上市,這樣可以給種植戶門帶來更高的收益。
  • 吃剩的蔬菜、發芽的馬鈴薯……別扔!太神奇了!
    水果和蔬菜放太久了,不新鮮有時會發芽,很多人都直接扔掉!其實,他們的用處有很多,快往下看,長芽的馬鈴薯變身!
  • 馬鈴薯生產技術,你知道都有哪些至關重要的環節,看過的都收藏了
    馬鈴薯的追肥量,視土質,幼苗長勢而定。底肥不足,芽苗弱,早追芽苗肥,以氮為主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底肥足,幼苗長勢好,現蕾期以鉀肥為主,配合適量氨、磷追肥,結合中耕培土,疏通排水系統。3.種薯的處理及播期種薯可整塊或切塊種植。
  • 2020年秋馬鈴薯播種期預報
    根據氣候趨勢預測及「重慶市晚秋作物生產計劃農業氣象綜合決策系統」模型推算結果,目前我市各地陸續進入秋馬鈴薯適宜播種期,現發布2020年秋馬鈴薯播種期預報,供相關區(縣)制定秋馬鈴薯生產計劃參考。一、適播期預報1、適播熟性品種
  • 水稻冬閒田可種植馬鈴薯嗎?種植什麼品種較好,如何種植管理?
    水稻冬閒田是可以種植馬鈴薯,也就是水稻與馬鈴薯輪作,宜選取地下水位較低,排灌便利,肥力良好、適合水旱輪作的稻田。其次,要注意馬鈴薯是忌氯作物,氯離子對水稻來說是微量元素,水稻生長期間不能施高氯肥料,減少氯離子殘留而影響下茬作物馬鈴薯生長。2、冬種植馬鈴薯選什麼品種較好?
  • 發芽的芋頭能吃嗎?
    在這個春夏之交的時候,因為潮溼,所以很多的食物放久了都會發芽,比如地瓜,馬鈴薯,芋頭等。我們聽過馬鈴薯發芽後不能吃,因為有劇毒,那麼芋頭髮芽能吃嗎?會不會和發芽的馬鈴薯一樣吃了中毒呢?其實,芋頭雖然和馬鈴薯長的有點兒相似,也有很多澱粉,但是它們還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芋頭髮芽後仍然可以食用。  很多人擔心芋頭髮芽後不能吃,因為很多人都知道馬鈴薯發芽後不能吃,一旦發芽,就產生了龍葵素,另外,還有紅薯發芽後也不能吃,吃了會導致腹瀉。那麼,芋頭髮芽能吃嗎?
  • 【健康科普漫談】土豆營養好 發芽風險高
    作者/程景民 山西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 理事長  山西醫科大學管理學院 院長 土豆是百姓餐桌上最常見的食品之一,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土豆中的蛋白質比大豆還好,最接近動物蛋白,還含豐富的賴氨酸和色氨酸,這是一般糧食所不可比的。
  • 馬鈴薯催芽技術視頻版
    >常見催芽方法室內催芽法  選擇通風涼爽、溫度較低的地方,把馬鈴薯切成小塊後期管理要點1.溼度 催芽過程中溼度不宜過大。蓋種薯的沙子或鋸未應先加水拌溼,然後撒在種薯上。2.溫度馬鈴薯催芽的最適溫度是15℃。氣溫低於4℃基本上不發芽,氣溫高於25℃時發芽快,但幼芽較弱。3.檢查催芽期間,應每隔5一7天檢查1次發芽情況。如發現爛薯,應及時將其挑出,同時將其他薯塊也都扒出來晾曬一下,然後再催芽。
  • 馬鈴薯進入結薯期,需嚴防黑脛病,找準病因,積極預防是關鍵
    馬鈴薯又叫做土豆或者洋山芋,與小麥、稻穀、玉米、高粱並稱為世界五大作物,隨著馬鈴薯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馬鈴薯黑脛病發病率也是逐年提高,造成馬鈴薯大面積減產,給種植戶帶來巨大經濟損失。1、發病症狀馬鈴薯黑脛病從苗期到生育後期,都有可能發病,主要危害植株莖基部、薯塊等。當馬鈴薯幼苗生長到15-20釐米時,就開始出現發病症狀,表現為植株矮小、葉色褪綠黃化,節間短縮或者葉片上卷,莖基以上部位組織發黑腐爛,最終導致植株萎蔫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