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領先世界五千年,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強國,但是,總有那麼一些小國家,不自量力,挑釁天朝威嚴,高麗就是其中之一。此國比日本還小,但野心完全不輸於日本,當年強大的隋朝數次遠徵都未攻下,隋朝還因此亡了國,馳騁天下的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徵,更被一箭射傷,以致年僅五十便亡故。
當年,周武王分封諸侯,殷商賢臣箕子,因不肯臣事周朝, 去了遼東,武王隨即把這塊地封給了他,就是如今的朝鮮國是也。
公元前37年,扶餘人朱蒙在此建立高句麗政權。在高句麗的鼎盛時期,其勢力範圍包括吉林東南部、遼河以東和朝鮮半島北部。魏晉南北朝,中國長期分裂和戰亂激起了高句麗擴張的野心。隋朝建立後,統一全國,高句麗卻依然不死心。
598年,高句麗因不肯向隋朝納貢,聯合靺鞨騎兵萬餘偷襲遼西。隋文帝命漢王楊諒、上柱國王世積為行軍元帥,周羅喉為水軍總管,率大軍30萬,分水陸兩路進攻高句麗。但是由於陸軍時逢雨季,道路泥濘,糧草供應不上,水軍在海上遇大風,船多沉沒,死者十之八九。最後,戰爭勉強贏了,但是引起了隋文帝的暴怒。
公元612年,隋煬帝「勿遺子孫憂」,正式御駕親徵,並向天下發出徵討高句麗檄文,「高麗小丑,迷昏不恭,崇聚勃碣之間,薦食遼東之境。」
隋朝總共對高句麗發動四次徵戰,導致數百萬人喪生,引起國內人民對隋煬帝的強烈不滿,直接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唐朝建立後,高句麗對於繼起的唐朝仍然敵視。 631年,高句麗開始在遼東建千裡長城以防止唐朝的進攻,並與突厥聯盟。唐太宗李世民則以高句麗據有的「遼東」為「舊中國之有」,而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決心將對高句麗的徵伐作為中國統一戰爭的最後部分,但是唐對高句麗的進攻起初很不成功,在無數次的戰役中失守戰略要點。在擊敗高句麗的盟友突厥後,唐與新羅聯盟,最終徵服高麗,分其境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並於平壤設安東都護府以統之,任命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領兵二萬鎮守其地。
在朝鮮歷史中,李世民在遠徵高麗,被將軍淵蓋蘇文射瞎了一隻眼睛,不久就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