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上海(Shanghai),簡稱「滬」或「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中國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 。全市下轄16個區,總面積6340.5平方千米,2019年常住人口2428.14萬人,戶籍常住人口1450.43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77.71萬人。
本幫菜是上海本地風味菜餚,特色可有油多味濃、糖重、色豔等特色。常用的烹調方法以紅燒、煨、糖為主,品味鹹中帶甜,油而不膩。
今天小編將為大家介紹三種特色美食,一定不要錯過哦。
上海梨膏糖
上海梨膏糖歷史悠久,起源可追溯到唐朝,在清朝盛行,目前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深受廣大男女老少的喜愛。梨膏糖還分幫派之分,如本幫、蘇幫等,而老城隍廟的梨膏糖均為本幫。梨膏糖,以雪梨或白鴨梨和中草藥為主要原料,添加冰糖、橘紅粉、香檬粉等熬製而成。
特色:口感甜如蜜、松而酥、不膩不粘、芳香適口、塊型整齊、包裝美觀、品質優良、療效顯著。
生煎饅頭
生煎起源於1920年代的上海,生煎饅頭原為茶樓、開水店兼營品種。餡心以鮮豬肉加皮凍為主。自1930年代起出現了專營生煎的店鋪。餡心花色也增加了雞肉、蝦仁等多種品種。20世紀30年代後,上海飲食業有了生煎饅頭的專業店,餡心花色也增加了雞肉、蝦仁等多種品種。
特色:其底部色金黃、硬香帶脆,饅身白色,軟而松,肉餡鮮嫩稍帶滷汁,咬嚼時還有芝麻或蔥的香味。
蟹殼黃
蟹殼黃是老上海的點心攤上買的一種吃食,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蟹殼黃的製作方式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製成扁圓形小餅,外沾一層芝麻,貼在烘爐壁上烘烤而成。
特色:外酥內香,有蔥油、鮮肉、白糖、豆沙等多種不同的餡,味道各異,口感獨特。
擂沙圓
擂沙圓是上海市喬家柵點心店的漢族傳統名點之一,已有70多年的歷史。擂沙圓的製作方式是將崇明縣大紅袍赤豆煮熟後磨成沙,曬乾後即成紫紅色的粉,然後,把包有鮮肉或豆沙、芝麻等各式餡心的糯米湯糰煮熟,瀝乾水分,滾上一層豆沙粉。
特色:有色有香、熱吃有濃鬱的赤豆香味,而且軟糯爽口。
上海的美食介紹就到這裡了,感謝您的閱讀。
以上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排名不分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