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設計原理簡單的產品,越需要複雜的使用方式配合。
睡袋看似只是一個「羽絨口袋」,但80%的
露營者只正確使用了其中20%的功能。如何發揮最大功效?我們集中了專家和資深戶外玩家的意見。聽聽他們如何支招。
1.提前蓬鬆睡袋
搭建好營地,第一件事就應該是把睡袋從壓縮袋裡拿出來。儘量的讓其平鋪在
帳篷裡,如果可能,最好大力抖動,或者輕拍睡袋,增加空氣流動,加速睡袋蓬鬆。只有讓足夠的空氣進入羽絨內部,羽絨的保暖效能才能被發揮至最大。
圖片提供:高海拔越野跑者 小白
2.選好墊子,最好是泡沫墊
就算你選了最好的睡袋,可如果墊子糟糕,一樣會整晚難眠。現在充氣墊很流行,但是普通充氣墊只能應付零度以上的露營。如果你真的想發揮睡袋最大功效,請你至少要帶一個泡沫墊,要麼就是花點銀子買那種充氣墊和泡沫墊合一的。
3.儘量拼合睡袋墊子
在帳篷裡,即使是風大的時候,最大的寒冷來源也是地面。所以如果是兩人以上同帳,儘量把墊子貼合在一起,阻擋潮氣/冷氣上移。
圖片提供:登山愛好者 Irene Xie
4.把貼身層或者襪子塞進睡袋
起床拔營時,最難受的體驗就是把熱乎乎的腳塞進冰冷的鞋子,或者把涼的上衣穿在剛暖和起來的身體上。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建議大家把貼身衣物提前塞進睡袋裡,這樣不僅可以提前加熱衣物,還能避免睡袋「空蕩蕩」,被冷空氣趁虛而入。如果是在低溫環境中紮營,除了衣物,一切怕冷的東西都建議塞入睡袋——氣罐、電池、帶有鋰電池的電子產品。所以,我們也經常建議大家,睡袋不要買得「太合適」,稍微大一點最好。
圖片提供:高海拔越野跑者 小白
5.別把頭埋進睡袋裡睡覺
呼吸中的水分是帳篷中主要潮氣的成因。如果一直在睡袋中「埋頭大睡」,那相當於所有的潮氣都在睡袋內自循環了。我們的建議是選擇有舒適脖領的睡袋,可以舒服的繫緊,阻止冷空氣順脖子部分進入,同時又不影響呼吸。然後把睡袋的帽兜儘量拉下,遮擋住頭部,留出鼻子和嘴巴呼吸即可。
6.做好除霜工作
在較低溫的環境內紮營,睡眠時呼出的水汽會迅速凝結在內帳上、睡袋上和
背包上。而當你醒過來開始活動時,這些已經凝結的「冰渣」也會隨之融化,弄溼你最不想弄溼的睡袋。有兩個辦法,第一:蓋住你不想弄溼的裝備,但缺點是睡袋很難倖免於難,畢竟找到一個比睡袋面積還大的裝備是不太可能的;第二:在「冰渣」融化之前把它們拍落,這就意味著,你要在早上溫度急劇升高之前醒來,做除霜工作。
圖片提供:極果測評
7.睡袋旁邊放根吸管
半夜喝水不想動作太大,或者你的水具開口太大需要坐起身來才能喝到,我們建議備一根吸管或者乾脆帶
水袋,然後睡覺的時候把水袋放睡袋裡面。喝起來方便又溫暖。
圖片提供:重慶洞穴探險隊
8.想尿就尿
喝了水就會想尿尿。但有人為了不損失體溫,儘量憋尿,不出帳上廁所。暫且不提這會給膀胱帶來多大壓力,影響健康,單說保溫的目的,也是無法達到。因為身體需要大量的熱量為你的體液加溫。最簡單的方法是備一個「夜壺」在睡袋旁。入睡之前儘量少飲水,無論是否有尿意,都應該去解決一下。
圖片提供:極果測評 獨雨
9.熱水袋原理永恆適用
這是所有露營者(甚至不用有露營經驗)都知道的技巧,灌一瓶熱水,提前放進睡袋裡,加熱睡袋。其實就是提前讓熱空氣在睡袋內部循環起來。如果條件允許,這個方法是屢試不爽的。唯一糟糕的一點是:有時候熱水瓶會漏。
圖片提供:極果測評 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