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玩了這個「狗都不玩」的遊戲,《新高達破壞者》丨觸樂

2021-02-06 觸樂

在打算玩這個遊戲之前,人們告訴我這次的「高達破壞者」很爛,我有些嗤之以鼻。畢竟,這只是一款以賣模型為最終目的的粉絲向刷刷刷遊戲,幾部前作的上限就擺在那裡,當然不會太好。可即便是爛,又能爛到什麼地步呢?在通關兩條主線後,我發現,萬代又一次刷新了這個系列的下限。

《新高達破壞者》(New GUNDAM BREAKER)是萬代旗下「高達破壞者」系列的最新作,也應該是系列的第四部作品。由於這一代在遊戲系統與玩法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因而最終被冠名為「新高達破壞者」。

我最早在PS3上接觸到這個系列作品,這個系列之前的玩法是這樣的:玩家作為一名高達鬥士,即高達模型(Gunpla)的操縱者出場,在一場場戰鬥中奪取敵人身上掉下的部件,通常是手臂、機身、武器、頭部等,來裝配屬於玩家自己的高達模型。

《新高達破壞者》的裝配界面

由於高達模型的各個配件都有自己的屬性以及特殊能力,因此就像別的遊戲刷裝備一樣,刷出一套屬性高同時外觀又足夠帥氣的機體,成為系列玩家在遊戲中的一大追求——而這一點,在最新作中被徹底拋棄了。除此之外,《新高達破壞者》的革新之處還很多,但神奇的是,其中大多數都只帶來了負面效應。

開高達不如開魔蟹

《新高達破壞者》給我的感覺就像之前的《真·三國無雙8》一樣。倒不是說兩者都是我極其期待,發售後卻口碑崩潰的,而是兩者都嘗試在遊戲的幾個核心系統上進行創新,結果卻都是慘敗收場。

日亞上《新高達破壞者》的評分僅為一星

正如我開始所言,「高達破壞者」是一個粉絲向的遊戲系列,大多數購買者不是身為Gunpla愛好者,就是「高達」系列動畫的愛好者。這些消費者對廠家而言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他們的存在保證遊戲的銷量不至於太難看,畢竟「高達」是日本的國民級動畫,影響力就擺在那裡;另一方面,「高達」系列的興衰,也同時牽動和限制著改編遊戲的發展。

剛大木噠

粉絲向遊戲的一個問題是,它很容易變成小團體間的自娛自樂。從《高達破壞者2》到《高達破壞者3》,我們可以發現,遊戲的系統一直是相當封閉的——玩家之間的交互極其少,大多數玩家都只是埋頭刷刷刷,僅有的玩家交互不過是互相分享自己「捏出來」的新型號高達。這顯然是開發和發行商不願意看到的。

在我玩《高達破壞者2》時使用的是破解版PS3,無法聯網,但遊戲的單人刷刷刷部分依舊賦予了我數百小時快樂的遊戲時間。之後在PS4上入正了《高達破壞者3》,這一代的聯機刷圖、挑戰模式也很不錯,但是對交互不利的是,玩家間的戰鬥很難做到平衡。

為什麼會難以平衡?因為遊戲中的各類配件實在是太過於豐富了,各種武器配件以及配件功能,配合上玩家的習慣,可以演變出近乎無窮的玩法,飛彈流、全浮遊炮流、裝備性配件遠程輸出流,怎麼玩的都有。再加上遊戲中配件自帶的多種技能,即使一件裝備的幾個主要戰鬥參數不強,高玩也能靠著良好的操控性發揮機體的實力。而且在《高達破壞者3》中,低級配件可以通過消耗高級配件升級,因此玩家也可以選擇購買低級原型機體,再用戰鬥中獲得的配件將其升至最強。

《高達破壞者3》中配件的參數十分豐富

這種設計,讓玩家間的對戰幾乎沒有平衡性可言,不過「高達破壞者」本就不是一個競技性的遊戲系列,大家刷得開心就行了。萬代認為這樣不行,必須讓機體的戰鬥更加具有平衡性,也必須更加鼓勵玩家之間的戰鬥,於是就有了《新高達破壞者》。

在《高達破壞者3》中你可以挑戰他人創造的高達,當然它們是由AI操控的

那麼,《新高達破壞者》在平衡性上做了什麼呢?首先,它取消了之前讓無數玩家花費了大量時間的配件系統,遊戲內所有的配件都無法升級,面板屬性大多類似,全身獨角獸配件只不過比原型扎古強上一些。那怎麼讓玩家在不斷戰鬥的過程中產生有所成長的感覺呢?答案是遊戲加入的骨架系統。

《新高達破壞者》中的Gunpla骨架

從根本上來說,《新高達破壞者》的骨架實際上是另一種層面上的刷刷刷——以前刷機體零件,現在刷骨架。遊戲中,骨架按照戰場的定位分為5種,玩家無法通過戰鬥以外的方式對骨架進行升級,可是高等級的骨架將有更強的數據與性能。這也就意味著,玩家要是想要在戰鬥中使用更強的骨架,就得不停地重複戰鬥。

從玩家匹配的角度來說,取消配件等級、僅有骨架能夠升級,其實是一種極其偷懶的設計。配件強度的取消,讓遊戲的匹配機制只需要考慮骨架的等級即可。更為過分的是,配件強度取消後,許多配件只有外觀有所不同,在屬性上完全一樣。當然,這也可能是開發商內部對吉翁派對聯邦的高級黑,畢竟時間相隔4年的機體在性能上毫無差距,這正暗示了聯邦內部的腐敗(霧)。

U.C.0079年的RX78-2高達背包數據

U.C.0080年的高達NT-1背包數據

U.C.0083年的高達GP01背包數據

在前作中,玩家可以通過合成讓低等級配件一步步變成高等級,這可以讓一些外觀黨通過刷刷刷裝配出外表與實力兼顧的機體。在《新高達破壞者》中,玩家若是手頭沒有太多配件,就只能為了性能去犧牲機體的外觀了。

《高達破壞者3》中我的機體

《新高達破壞者》中我的機體(真男人就該開魔蟹)

當然,配件也不是那麼好刷的。在《新高達破壞者》的戰鬥中,每個玩家最多只能同時攜帶5個配件,想要在關卡結束後獲得更多配件,必須在戰鬥中前往地圖中隨機出現的配件收容箱處去收容配件,否則一場戰鬥結束後,獲得的配件是極少的。

收個配件也要讀條也很煩

玩家可以採用更加簡單的方式獲得配件,那就是用遊戲中獲得的貨幣進行購買。玩家在遊戲中獲得某一機體的配件後,就能購買它其餘的配件——你如果擁有了能天使高達的手臂,就能購買全套能天使配件。但是,遊戲中配件的價格極其之高,我通關一條主線後獲得的金錢也只夠買一個配件的。

比PG還貴

不要絕望,其實還可以通過別的方式來獲得配件。遊戲首發版本附帶一個名為《超級文奈》的DLC,這個DLC提供了一個每日任務,讓你擊敗一架DLC同名機體,擊敗機體就能獲得一張文奈劵,文奈劵能買一個高達配件。但鑑於遊戲中近百的機體數量,以及每架機體基本上都擁有6個以上的部件,所以從根本上講,這一代還是得刷配件的,而且比起前作刷得更累、收穫更小。

超級文奈

鎖定狀態下的超級文奈

順便說,上面這張圖片可不是給你們送福利,只是想說明在面對大型機體時,遊戲的鎖定系統會讓你錯失多少信息。其實在截圖時,我的機體正被50架新安洲和50架夜鶯圍攻,可我只能看見文奈的安全褲。

開高達不如去「吃雞」

實時配件更換是《新高達破壞者》新加入的玩法,玩家可以在戰鬥中收集至多5個配件,也可以在戰鬥中實時更換自己剛獲得的這些配件,不像幾部前作那樣,玩家操作的機型只能在關卡開始界面進行變更。

這個玩法核心就是「搶奪—更換」,在發售前被一些玩家戲稱為「高達吃雞」。「吃雞」玩法的成功人盡皆知,這種即時更換配件的設計也很有潛力。想想看,你在戰鬥的一開始開著一架強襲類型的高達,這時突然出現一架巨型浮空MA(機動堡壘,「高達」作品中的大型機體),你的攻擊距離不夠,但可以搶奪敵人的狙擊型裝備,一炮把MA打掉,想想就很有戰術性。

託勒密2伴隨著川井憲次的《Power》登場,還是讓我熱淚盈眶,即便它出場後也遇到了Bug

這個極有潛力的系統,被混亂且可笑的戰鬥設計給徹底毀掉了。

首先,我希望大家回想一下,在玩《絕地求生》時,不算落地成盒的情況,平均一局時間大約是多久?通常來說,只要不是運氣太差或神仙過多,我想大家一般都能打上30分鐘左右吧。《新高達破壞者》一局戰鬥的時間只有10分鐘,在這10分鐘之內,玩家需要根據戰況尋找合適的敵人,擊破合適的敵人後得祈求它能掉出合適的配件,獲得合適的配件後才能裝上,然後再去打敗敵人。

也就是說,這個實時換裝系統想要發揮出最大的功效,玩家必須擁有極好的運氣,能夠在合適的時候遇見合適的敵人,並且敵人還需要掉落合適的裝備。除此之外,玩家還需要擁有極快的反應速度與操縱技巧,因為在你尋找敵人或許裝備的過程中,你的敵人會瘋狂地對你輸出,一不小心就只能再度出擊。

ZickUnion

即便如此,這10分鐘戰鬥還要分配一部分時間給關卡中的隨機戰鬥系統。

在系列的幾部前作中,關卡任務大多是「清空地圖—Boss出現—擊敗Boss進入下一張地圖」的循環。而在《新高達破壞者》中,每個關卡的任務目標變成了在限定時間內收集到足夠的點數,點數的獲取主要由戰鬥中隨機出現的各種任務提供。這些任務大多是「收集指定配件」「收集任意個配件」「擊敗指定型號的第三方機體」等等。在10分鐘戰鬥時間結束後,點數高的隊伍獲勝。

遊戲中的技能在開始時是鎖定的,需要擊破箱子才能解鎖,但是箱子是不能鎖定的,而隊友的射擊又神準,因此你必須到處搶箱子開,才能在之後的戰鬥中使用技能

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是的,不同於系列前作戰場上只存在敵我兩方機體的設定,《新高達破壞者》中的戰場上出現了第三方勢力。

戰鬥中,除我方與敵方各自擁有3架機體外,地圖中還會出現第三方勢力機體,他們大多與隨機任務有關。這些第三方機體的特點是戰鬥力低,會主動攻擊敵我雙方機體,我們可以將其簡單看作是一些MOBA遊戲中的中立野怪,唯一的區別在於他們會到處亂跑並主動攻擊。

遊戲中不同勢力是靠血條顏色區分開來的

第三方勢力、點數決定勝負、不可升級的配件。這樣看來,《新高達破壞者》的一切創新,都是為了讓遊戲的多人模式變得更平衡,但這種嘗試又被遊戲稀爛的戰鬥系統以及完全不平衡的隨機任務系統給徹底摧毀。

你可能會奇怪,不是存在隨機任務嗎?在戰鬥玩家可以選擇主動做任務積累高點數,也可以選擇攻擊敵方勢力讓對方無法取得點數,因為機體配件無法升級,所以機體的擊飛抗性都比較低,很容易就會被擊倒,這就保證了玩家操作得當時,是可以壓制住敵方隊伍的機體的。

但是,第三方勢力的加入卻徹底毀了這一切,第三方機體會自動選擇臨近的敵方或是我方機體進行攻擊,因此你可能打著打著就被第三方機體擊倒,起身後還沒幾秒,又一次被擊倒,不斷循環往復,直到任務失敗。

這款遊戲我越玩越覺得男學生B說得對

那麼,如果主動清空第三方勢力又如何呢?這時,遊戲戰鬥系統的倒地無敵設定和奇葩的鎖定功能也會來湊熱鬧,讓戰鬥變得更加痛苦。

在遊戲中,第三方勢力的生命值都極其之低,比起生命值更低的是他們的擊飛抗性。大部分情況下,你通過近戰削了第三方機體大約三分之一的生命值,然後它就進入了倒地無敵狀態。在它無敵期間,你只能傻站著等它爬起來,或是尋找下一個敵人,等到之前那個敵人差不多要站起來了,再把視角調回去。如果不這麼做的話,那個被你打得大殘的敵人,很可能會被敵方隊伍的一發流彈擊中,算作對面的人頭。

摔倒就無敵

當然,如果你運氣好,一發遠程攻擊就打掉了第三方機體,那麼遊戲的體驗會更加痛苦。遊戲的鎖定機制似乎和市面上的大部分遊戲都不同,通常來說,大部分遊戲的做法是,你鎖定的敵人被擊敗後,要不是直接取消鎖定,要不就是將鎖定轉到面前最近的另一個敵人身上。而《新高達破壞者》的鎖定幾乎是一種玄學,你在戰鬥中轉移視角、移動機體都有可能導致鎖定轉移。擊敗敵人後的鎖定轉移,有時候會轉到100米外的敵人身上,有時候又會轉移到你背後。

更為可怕的是,遊戲中第三方勢力機體的戰鬥欲望極強,他們就像提坦斯的駕駛員一樣,會瘋狂攻擊一切非第三方勢力的機體。最後,在戰鬥力的差距下,第三方勢力機體會被全部擊墜,但在這期間,你的視角會不停地在這些機體身上隨機轉換,讓本就混亂的戰鬥變得更加鬼畜。

為什麼你們就是不明白呢!

那麼如果不開視角鎖定,索性當成無雙玩如何呢?結果是,同樣痛苦。

且不說不開鎖定你可能完全打不到人,在遊戲中一旦被第三方機體包圍,只會出現兩種情況:第一種,由於自身配件太容易掉落,而空缺的配件會自動替補裝備上,在戰鬥之前你還是一個全身能天使配件的高達,在一陣戰鬥後,就自然而然變成了倒A頭、扎古身、大魔腿、雄霸手的「怪物」了。另一種是你自身擊飛抗性太低,被一群第三方機體圍毆後,只要倒地無敵一結束就會被再次擊倒,直到生命值扣光重新出擊。

總而言之,《新高達破壞者》的戰鬥體驗非常痛苦,再加之任務系統非常不平衡,擊敗一個大型MA僅能獲得3個點數,而在遍地零件的情況下,隨手撿幾個回到配件箱去收容,也能得到3個點數,這讓很多MA的出場完全淪為了雞肋。

戰鬥之後遍地配件(綠色標記),這真不是亂說的

開高達不如談戀愛

最後,我想說說這款遊戲除了高達與戰鬥之外的部分。

與系列前作都是單一女主角不同,《新高達破壞者》一反常態加入了7名女主角(還有一名隱藏女主),分別代表了遊戲的7條路線與7種結局。全程語音外加對話選項,讓這款「高達」遊戲變得更加像是一款Galgame。那麼,我們乾脆就以Galgame的標準來簡單評價一下《新高達破壞者》算了。

首先從遊戲的外部包裝來看,《新高達破壞者》的CV陣容在業界生態大不如前的日本Galgame界中,絕對算得上是中上水準。東山奈央、小西克幸、上坂堇、佐倉綾音等知名聲優的參演,能夠滿足相當一部分玩家的需求。

有內田真禮

但是,與強大的CV整容相對的,是遊戲單薄得有些可笑的戀愛劇情。遊戲的7條主線,用最簡單的詞彙來歸納就是「倒貼」。是的,遊戲的主線劇情就是非常俗套的校園戀愛輕喜劇,只有一名男性(就是主角)的主角團,在打敗了盤踞在學園裡的「大魔王」之後,女性角色們就接二連三開始倒貼了。

還有東山大法好

由於遊戲的路線有7條之多,有些女主的主線任務還要被挪用去當任務教學,這就意味著很多在Galgame中必不可少的男女主角情感鋪墊在《新高達破壞者》中被徹底捨棄了,遊戲的劇情就變成了牽強的女主倒貼,很多情況下男主角都是不明不白的就和路線女主產生了愛情。

至於為何會有女生在小時候不玩布娃娃,而是選擇拼裝高達模型,這個問題就和為什麼遊戲裡任務失敗還能重來一樣,是個沒必要討論的問題。畢竟在這款遊戲裡,拼Gunpla都能專門辦一所學校了。

至於中二的劇情,就更沒什麼可說的了

在玩法層面,《新高達破壞者》的戀愛系統也十分可笑。遊戲雖然存在各種路線,但基本上都是獨立存在著的,這就意味著你攻略A的同時還能攻略B。但它不同於《女神異聞錄5》那種地下情系統,遊戲的7個路線說白了就相當於7個不同的平行世界,互不幹涉,仿佛男主是遊走於時空的穿越者一般。

遊戲的任務列表,一開始我還以為女主角的路線之間是衝突的

至於遊戲的分支選項,基本上簡陋得可以和《NEKOPARA》媲美,對話雖然不同,但無論你怎麼選,最後都會通向唯一的結局,至今我還沒能發現遊戲存在分支劇情的痕跡。恐怕,這就是世界線的收束吧。

但我還是想開高達

在發現又一款高達遊戲做成這個鬼樣子後,我十分痛苦,這種痛苦甚至從精神轉移到了我的肉體上。

其實不止是《新高達破壞者》,整個「機動戰士高達」系列動畫這幾年過得都不算是太好。新人類/調整者/變革者與舊人類的衝突設定被用了又用,米諾夫斯基粒子、GN粒子、幻象粒子,各種神棍粒子出了又出。好不容易出了部各種意義上算是「突破系列限制」的《高達:鐵血的奧爾芬斯》,卻因為奇怪的劇情設置,變成了一部比較微妙的作品。

微妙,各種意義上的(圖為《高達:鐵血的奧爾芬斯》第一季第四話作畫崩壞)

在此之後,系列各部作品的劇情也逐漸扯下了遮羞布,開始明目張胆地為了賣膠而做動畫了。在這種風向下,《新高達破壞者》會做成這樣也不足為奇。還記得當初玩《高達破壞者2》的時候,雖然畫面比較粗糙,但劇情也是有燃有淚,戰鬥的打擊感也很舒服。到了三代,雖然故事變成了小家子氣的模型格鬥,但刷配件還是刷得不亦樂乎。

可到了現在,《新高達破壞者》幾乎毫無可取之處。

更為有趣的是,《新高達破壞者》的所有缺陷形成了一套組合拳。遊戲需要刷刷刷很煩?放心,無趣的任務系統讓你刷得更煩。隨機任務做得膩了?沒關係,亂飛的視角讓你更加焦躁。戰鬥膩了想看看劇情?小問題,7個女主出從出場到倒貼,劇情不超過倆小時,比×片還趕。

玩梗也透露著一股著急勁兒

以上這種精妙、一環扣一環的設計,讓我很難相信這不是人為設計,而是自然形成的。說實話,這一套精妙的組合拳天然而成,要不是萬代幾乎全打在了自己臉上,我都想為它喝彩。如果萬代沒有承諾之後會通過免費DLC和更新補丁解決當前遊戲質量問題,我甚至會陰謀論地認為,這是一款洗錢遊戲。

遊戲的場景建模也非常像是「虛幻4素材商城」

遊戲中各種奇奇怪怪的缺點還有很多,像是卡頓、打擊感稀爛、機體動作鬼畜這些用文字不太好描述的就不細說了,只是關於卡頓倒有一點讓我特別印象深刻,那就是在遊戲劇情界面進行劇情對話時,是有機會卡頓的。

是的,在一款2018年的遊戲裡,在一臺可以30幀運行大部分遊戲的主機上,在一個類似於Galgame的遊戲界面中,遊戲卡頓了。雖然遊戲在戰鬥界面中也會出現最長達到數秒的卡頓,但這畢竟我是見過的;在對話界面都能卡頓的遊戲,我還是第一次見。或者換言之,你見過什麼Galgame連對話都卡?

最後,如果你問我這款遊戲有什麼優點,我只能告訴你兩點。

第一,它有內田真禮和東山奈央。

第二,它是高達。

第三,買它送別的遊戲

缺點

− 毫無意義的即時配件更換

− 失敗的創新

− 愚蠢到有些可笑的劇情

− 卡頓、掉幀、打擊感差等「小問題」

編輯林志偉

其實,我是一個死宅

歡迎在微信關注觸樂,閱讀更多高品質、有價值或有趣的遊戲相關內容。丨

相關焦點

  • 玩Minecraft的小學生丨觸樂
    在文章中,9歲的Toby和Callum痴迷於《我的世界》,他們每天要花大量的時間討論遊戲和在Youtube上觀看其他玩家的視頻。今年1月,SCEJA向1000多名日本小學生發放了關於《我的世界》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有70%的小學生所在的班級裡有玩《我的世界》的同學,平均每人身邊都有3至4人在玩,半數以上的小學生在移動端進行遊戲。
  • 用「蘋果全家桶」玩遊戲是怎樣一種體驗丨觸樂
    「這遊戲很美,但不太好玩啊……」「你懂什麼?那叫藝術!」在這個過程中,我往往是比較特殊的那個。簡單說來,假如推薦的遊戲在主機、手機乃至掌機平臺上,那就皆大歡喜。但眾所周知,如今有很大一部分遊戲——其中又有極多優秀遊戲——只在PC平臺上才玩得到。因此,其他老師在提到一個PC遊戲時,往往會帶著或神秘或遺憾或幸災樂禍的表情對我說:「陳老師,這個遊戲沒有Mac版哦。」
  • 春節玩什麼:總之先玩《別剁手》,提醒自己保護壓歲錢!丨觸樂
    胴上げ部》《遊戲王 DUEL LINKS》這七款遊戲。「周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本期為特別篇之「春節玩什麼」,祝大家新春快樂。每周六,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周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
  • 你為什麼不流失?丨觸樂
    它們或許其中一個就足夠有魅力,而常常又有相輔相成的互相作用。無論如何,這篇文章所考慮和探討到的大概只能說明其中的一小部分理由,更多和更深的理由依然存在於每個玩家內心。觸樂讀者可烏安寬在《迷你西遊》2015年的遊戲記錄。
  • 《新高達破壞者》全新中文預告 卡繆、花和艾瑪等人瘋狂玩梗_遊俠...
    昨日,萬代南夢宮製作發行的高達題材動作類遊戲《新高達破壞者(New Gundam Breaker)》全新中文預告公布,卡繆、花和艾瑪等人瘋狂玩梗,預告中出現了許多《Z高達》中的經典臺詞,一起來看看吧!
  • 男性向遊戲的女玩家丨觸樂夜話
    (圖/小羅)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近日,觸樂打算向讀者們推薦一款女性向遊戲,為了寫出負責任的推薦語,我司幾位男同事們愉快地下載了遊戲客戶端,開啟了新世界的大冒險。然後,我不太理解,辦公室裡不時傳來的哀號和感嘆都是怎麼回事?男孩子玩攻略男孩子的遊戲,在男孩子的體表上下其手,不是很正常嗎——我是個女孩子,我也喜歡攻略萌妹的遊戲呀。
  • 八款「奇怪的」腦洞遊戲丨觸樂
    很多時候,我們不禁會為人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所折服,曾經以《奇怪的任意球》而聞名的hap Inc.除去也十分知名的《烤麵包的女孩》外還有著一系列這種讓人又覺得智障而又覺得有趣,不禁驚嘆於開發方腦洞的「奇怪的」遊戲們。
  • 所以手遊媒體編輯們假期都在主機和PC上玩些什麼?丨觸樂
    當然整個假期我也一直在玩《陰陽師》,手機就擺在鍵盤旁邊,不管玩什麼遊戲,有空就點一點,在湊滿8個四星式神以及把一堆白達摩練到3星滿級,回頭練2星狗糧的時候,突然累覺不愛,決定流失。節奏舒緩,劇情不燒腦,音樂也很贊,適合你歪在沙發裡慢慢享用,這才是假期,不是嗎?這個假期裡其實我還旁觀以及少量參與了下面幾個遊戲:《神界3》《巫師3》《崛起3》,絕了吧,都是3系列,而且我玩這些遊戲基本上只玩地牢啊、墓地啊,或者鬧鬼的情景,過了這些地方以後我就沒有手柄的控制權了。
  • 我們還想玩到什麼樣的恐怖遊戲丨觸樂
    有了這樣的前提,「我們還想玩到什麼樣的恐怖遊戲」這個話題,就有討論的空間了。恐怖與融合要給恐怖遊戲下個定義,既簡單又複雜。簡單在於,由於內容明確,我們都知道它是「以恐怖、驚悚為主題的遊戲」;複雜在於,恐怖、驚悚源自敘事演出、視覺表現和玩家感受,與玩法關係不大。
  • 周末玩什麼:一些奇怪的動物主題遊戲推薦
    你們知道,觸樂是一個愛貓人士聚集的地方,當然也有個別人喜歡狗啦。「周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
  • 2015年,觸樂報導過的那些遊戲丨觸樂
    這兩天打開App Store,翻一翻主頁頂上的Banner,會發現臨近年關,蘋果編輯們也特地準備了幾個跨年專題。其中有「2015趨勢盤點:這一年湧現的App及遊戲潮流」,也有「2016:開啟新一年」,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中文獨立遊戲精品」的專題盤點,這是專門為國區玩家所準備的。
  • 周末玩什麼:「每天回家都會看到我老婆在裝死」都出遊戲了……
    「周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周六,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周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供大家參考、選擇。當你在周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胡正達:《如果可以回家早一點》遊戲曾用名《每當我回家就看到老婆在裝死》。
  • 回家玩什麼?這裡有12款值得安利的Switch合家歡遊戲丨觸樂
    儘管至今為止我都沒能通關這款遊戲,但最起碼,我獲得了幾條寶貴的人生經驗:1. 對於一個沒有真正下過廚房的人,玩這樣的遊戲簡直就是一場噩夢;2. 追求三星通關很痛苦,除非你有一位三星米其林廚師做搭檔;3. 罵髒話解決不了手殘,還不如直接把菜丟地上;4. 飯後誰洗碗永遠是家庭中不可調和的問題,在遊戲裡也一樣。
  • 周末玩什麼:除了推薦者本人,這款遊戲在觸樂編輯部裡竟無人響應!
    「周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周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周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當你在周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 適合情侶玩的兩款遊戲《城堡破壞者》和《危險時空戀人》,超刺激
    適合情侶玩的兩款遊戲《城堡破壞者》和《危險時空戀人》,超刺激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兩款適合情侶一起玩的遊戲《城堡破壞者》和《危險時空戀人》。這兩款遊戲是小編無意間發現的,感覺遊戲體驗感不比那些當下流行的遊戲差,相反非常的刺激。
  • 從「勇者鬥惡龍」到「建造者」丨觸樂
    尤其是那些出生在上世紀90年代乃至2000年之後的新玩家,「DQ」很可能只是一個聽說過但沒玩過的名字。不過,雖然稱不上火爆,「DQ」系列身上卻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些認真玩過的玩家,只要不是對RPG特別牴觸,就很容易體會到它的精彩之處,並且迅速變成全系列的忠實粉絲——這個時候,另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出現了,假如你問一個「DQ」粉絲:「這個遊戲哪裡好玩?」
  • 想玩恐怖遊戲,又不敢玩丨觸樂夜話
    當操作的權力真正交給玩家時,一切驚悚橋段的嚇人程度就都倍增了。最近把我搞得夠嗆的就是獨立遊戲開發組Chilla's Art的「精神日式恐怖遊戲」系列。這個系列的遊戲通常都有著怪異而粗糙的人物建模和貼圖,配合VHS錄像帶濾鏡,通過詭異的日式恐怖氣氛和上世紀末PS時期的3D電子遊戲風格,塑造出了一種獨特的氛圍。
  • 一個13歲的女孩會在遊戲裡遇到多少性騷擾?丨觸樂
    過去的6周裡,我和觸樂的同事玩了大約10款兒童遊戲。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我們假裝自己是一名未成年女性,並且在一切行為舉止上儘可能貼近一名女童。以下是我遇到的全部事情。1「白冷雨」真名楚樂,出生於2006年,女孩,今年13歲。
  • 周末玩什麼:吸貓捏狗,體驗「缺氧」,用「過山車」燒毀你的電腦,或是做一名瓦爾哈拉的調酒師
    「周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周六,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周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供大家參考、選擇。當你在周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這個新欄目是在一周之前正式上線的,所以上周我們已經推薦過第一次了。這周同樣有幾款我們認為不錯的遊戲值得安利給大家。
  • 鍾培生:我要在遊戲世界裡遙遙領先丨觸樂獨家
    「鍾培生」這個ID也是他的真名,他在大多數遊戲中使用這個ID,在《皇室戰爭》裡,他小號的名字叫「鍾培生的小號」。鍾培生的解釋是「懶得起名字」,而我的同事對此的評價是:「可能他想讓所有人完全確定這個ID就是他自己,不願意承擔哪怕極少數人無法把ID和真人對應上的風險。」有人對鍾培生說小號的名字讓人感覺太狂妄,他不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