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圖片識別即可參與
大家去星巴克買咖啡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有這樣一群神秘組織?
他們拿著筆記本電腦,一杯咖啡就能坐一天,蹭一蹭空調和wifi……
你一定跟本喵一樣的疑惑:這群人到底是什麼職業?
最近,這群星巴克工作者的「職業身份」,因為一張截圖被全網曝光,他們是——
僅憑一張段子截圖,讓微博話題 #原來星巴克還有氣氛組# 熱度飆升,已經有2.4億的閱讀,2.5萬的討論。
雖然只是網友間的調侃,但星巴克立馬接住了這個梗,宣稱「我們決定立即招募官方氣氛組」,順勢還給自己來了一波宣傳。不得不說,星巴克的這次事件營銷相當到位。
01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星巴克氣氛組」?
機智的網友發揮群眾的力量,一起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1.自帶一臺筆記本,一定要是輕薄本,最好帶蘋X標的,一定要用臺式的也行,但優雅程度沒有輕薄本好,有點用力過猛之嫌;
2.不管再困難也要用觸摸板操作;
3.咖啡只能點熱的,熱飲紙杯是彰顯身份的必要條件;
4.接電話的時候手機一定要用肩和耳朵歪著頭夾著,手在鍵盤上不能停;
5.如果你有airpods,airpods可以不放歌,但一定要戴著;
6.朋友圈至少得發1-2張星爸爸工作打卡圖……
額,看來想要在星巴克當氣氛組,扮演得有腔有調,還真是個辛苦活!
於是,又有網友道出真相:
「這不就是小時候在肯德基寫作業的那群孩子長大了嗎?現在他們成星巴克氣氛組!」
那「氣氛組」到底是做什麼的?
簡單來說,就是幫商家帶動氣氛,吸引更多的流量,因為人都是有從眾心理的。
02
不過,調侃之後,也有不少網友覺得「星巴克氣氛組」多少有點差生文具多的意味,儀式感很足,事情沒做多少。所以,「星巴克氣氛組」也開始延伸出了另一種含義,暗諷那些「過分追求形式,派頭很足,但卻沒有實質」的群體。
這不,智慧的網友很快就揪出了這些大隱於市的「氣氛組」們:
◎圖書館氣氛組
指每天風雨無阻去圖書館,假裝學習,一大早打開一頁書,到了晚上還是那一頁。書是新的,手機和充電寶卻已經電力枯竭。人在心不在,營造出圖書館很多人座位很搶手的假象。
指在蘋果專賣店中,抱著電腦或者手機聚精會神,一動不動的人。第一次進店的顧客看到他們會有點不知所措,玻璃門外的路人納悶他們到底在做什麼,他們的存在,為蘋果專賣店營造出一種高深莫測的神秘感。
指那些常年把手背在身後,站在正在峽谷奮戰的同學朋友背後熱血解說指點江山,卻從未親自上手的同學。他們不操作,卻在峽谷留下無數智慧的語錄。打不打不重要,只要人圍的夠多,青銅局也有世界賽的刺激感。
指飯局後跑著推著吵著搶著「我來買單」的演技派人群。意在用最高亢的聲音,最大幅度的動作引起周圍人的注意,烘託出「我們這一桌都是真兄弟」的社會假象。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但往往包裡的錢和手機半天都摸不出來。
指那些積極交錢報名但懶散備考的口嗨黨。他們的朋友圈,不是做滿筆記的書本照,就是轉發相關的考試資訊連結,成功讓所有人相信了ta在緊張備考的事實。但其實想考過的心是真的,繳納的報名費是真的,最後沒去考試也是真的。
指不愛發朋友圈,但熱衷給別人點讚捧場的微信好友。你從早到晚看不到ta的朋友圈動態,但一連串好友動態下都有ta的點讚,為大家的朋友圈營造一種ta時時刻刻都在的熱鬧感。
指每天熱衷於給親朋好友分享各種好吃的的圖片視頻,經常提議去哪哪哪吃飯,但實際上並沒有去吃過的人。
指每天把減肥掛在嘴邊,但是嘴從沒閒過的人。ta們高頻次發出「減肥」的口號,身邊每個人都知道ta在減肥,但邀約一起點餐時的每一杯奶茶,每一頓燒烤,ta們卻從未缺席過。
雖然現在也有不少人嘲笑各類氣氛組,但本喵覺得,或許網友們群嘲的不是儀式,而是過分追求形式,忽視了事物的實質。畢竟,儀式感固然重要,其內在的質變也同樣應該引起重視。
12月初,#武漢茶顏悅色門外排起長隊# 的話題衝上了熱搜第一。而據相關媒體報導,現場還有不少「充場」和黃牛,有黃牛拿著已買到的奶茶加價100-200元售賣。「茶顏悅色」則回應,他們並未僱傭任何充場人士和黃牛排隊,並且非常抵制這一行為,目前已報警處理。
雖然排隊行為背後是否有「內幕」我們暫不得知,但是如果「氣氛組」變成了「託兒」,那就值得關注與深思了。比如:「房託」,幾乎所有樓盤在開盤當天都熱鬧非常,甚至出現「千人搶房」的盛況,事實上和購房者一起參與開盤狂歡的人裡,有不少都是僱的「託兒」。還有一些網絡刷單,為了吸引顧客,增加店鋪曝光度、獲取流量,不惜僱人當「曬託」,充當買家各種「安利」。
在網際網路時代,流量雖然重要,但如果為了流量而僱傭「託兒」去觸碰灰色地帶,傳播虛假信息,那這樣的「氣氛組」不要也罷!你覺得呢?
版權聲明:
內容彙編整理自網絡,貴在分享,如有不妥,請聯繫後臺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