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新藥!BMS首創紅細胞成熟劑Reblozyl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

2020-12-14 生物谷


MEDALIST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III期研究,在229例極低至中危MDS患者中開展,評估了luspatercept與安慰劑治療貧血的療效和安全性。這些患者存在環形鐵粒幼細胞(RS+)、需要輸注紅細胞,並且接受紅細胞生成刺激劑(ESA)治療已失敗、或對ESA不耐受、或不符合資格/不太可能對ESA治療產生反應。研究中,患者以2:1的比例隨機分配接受luspatercept(n=153,每3周一次皮下注射1.0-1.75mg/kg體重)或安慰劑(n=76)。主要終點是研究第1-24周期間脫離紅細胞輸注(即紅細胞輸注非依賴RBC-TI)8周或更長時間。關鍵次要終點是研究第1-24周期間、第1-48周期間脫離紅細胞輸注12周或更長時間。

結果顯示,該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與安慰劑組相比,luspatercept治療組在研究的前24周(第1-24周)脫離紅細胞輸注(RBC-TI)≥8周的患者比例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顯著提高(38% vs 18%,p<0.001)。此外,與安慰劑組相比,luspatercept治療組患者達到關鍵次要終點的患者比例更高(第1-24周期間RBC-TI≥12周:28% vs 8%;第1-48周期間RBC-TI≥12周:33% vs 12%;兩組比較p<0.001)。該研究中,與luspatercept相關的最常見不良事件(任何級別)包括疲勞、腹瀉、乏力、噁心和頭暈。不良事件發生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


上述結果表明,接受常規紅細胞輸注、存在環形鐵粒幼細胞(RS+)、對紅細胞生成刺激劑(ESA)難治或不太可能產生治療反應或由於不良事件而停止此類藥物的極低至中位MDS患者中,luspatercept治療降低了貧血的嚴重程度、患者輸血負擔顯著減少。

Reblozyl是一種紅細胞成熟劑,於2019年11月獲得美國

FDA

批准,用於需要定期輸注紅細胞的β地中海貧血成人患者,治療貧血。


值得一提的是,Reblozyl是首個獲

FDA

批准治療β地中海貧血相關貧血的藥物,同時是首個獲得DA批准的紅細胞成熟劑,代表了新一類的療法,通過調節紅細胞成熟後期階段來幫助患者減少紅細胞輸注負擔。需要指出的是,Reblozyl在需要立即糾正貧血的患者中不適用於作為紅細胞輸注的替代品。


目前,Reblozyl治療MDS貧血的生物製品許可申請(BLA)正在接受

FDA

的審查,該BLA申請批准Reblozyl用於骨髓塗片存在環形鐵幼粒細胞(ring sideroblast,RS+)、需要常規輸注紅細胞(RBC)、極低危至中危MDS成人患者治療貧血,處方藥用戶收費法(PDUFA)目標日期為2020年4月4日。在歐洲,Reblozyl治療成人β地中海貧血和MDS貧血的營銷授權申請(MAA)正在接受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審查。

luspatercept的作用機制


Reblozyl的活性藥物成分為luspatercept,這是一種首創的(first-in-class)紅細胞成熟劑(EMA),可調節晚期紅細胞的成熟。該藥是一種可溶性融合蛋白,由人IgG1的Fc結構域與激活素IIB型受體(ActRIIB)胞外結構域融合而成,作為一種配體陷阱,通過靶向結合可調節晚期RBC成熟的轉化生長因子(TGF)-β超家族的特定配體,減少Smad2/3信號通路的激活,改善無效紅細胞的生成,促進晚期紅細胞的成熟,提高血紅蛋白水平。


luspatercept由新基(已被BMS收購)與Acceleron製藥公司合作進行全球開發。目前,雙方也正在評估luspatercept治療促紅細胞生成刺激劑(ESA)初治、低危MDS患者(III期COMMANDS研究)和非輸血性β地中海貧血(II期BEYOND研究)以及骨髓纖維化的潛力。業界對luspatercept的商業前景也十分看好。去年底,EvaluatePharma發布報告《Vantage 2019 Preview》,盤點了全球20個最有價值的研發項目,luspatercept以31億美元的淨現值(NPV)位列第18位。


此前,華爾街著名投資銀行Jefferies分析師指出,如果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MDS)貧血也獲得

FDA

批准,Reblozyl的年銷售峰值將達到20億美元。(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口服新藥進入NCCN指南!好醫友TRI:高危患者請...
    近日,已獲FDA批准的低甲基化藥物Inqovi(地西他濱和Cedazuridine)口服片劑,正式納入最新版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臨床實踐指南》,用於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成年患者。
  • 確診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需要做哪些檢查?
    人不精神,上樓運動會氣喘,兩個月間檢查三次一次比一次差,一直按缺鐵性貧血治療,現在就是想知道怎麼會誤診,這個不是看血紅蛋白指標就可以嗎?為什麼最後是這個MDS?確診MDS應該做哪些檢查?病人B投稿:有位親戚之前總會出現貧血、出血症狀,去醫院檢查之後被初步診斷為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請問這種情況要怎麼辦?MDS患者一般會有什麼臨床表現?
  •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好治嗎?能治好嗎?
    謝謝你這麼好看還關注了我在我們的臨床工作中,經常有患者及家屬問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能治療徹底嗎?或者說能治癒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了解一下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吧,什麼是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主要是由於骨髓造血幹細胞發生惡性增殖導致的腫瘤性疾病,主要表現為外周血中血細胞減少,比如紅細胞減少、白細胞減少或者血小板減少。若不做造血幹細胞移植,MDS患者預後都是一種結果:死亡。MDS能夠治好嗎?會危及生命嗎?
  • 口服地西他濱/cedazuridine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獲FDA批准
    2020年7月7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口服地西他濱/cedazuridine (INQOVI, Astex Pharmaceuticals, Inc.)聯合治療成人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
  • 【實用】網織紅細胞計數及臨床意義
    網織紅細胞計數(尤其是網織紅細胞絕對值)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標。正常情況下,骨髓中網織紅細胞均值為150×109/L,血液中為65×109/L。當骨髓Ret增多,外周血減少時,提示釋放障礙;骨髓和外周血Ret均增加,提示為釋放增加。
  • 紅細胞與鐮刀狀貧血
    我不生產氧氣,我只是氧氣的搬運工紅細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製造的,大概每秒鐘生成兩百萬個。初生的紅細胞被稱為網狀紅細胞,經過7天的時間變成成熟的紅細胞,離開骨髓進入血液循環。 SCD患者的血紅蛋白因為其DNA序列中一個鹼基的突變,導致他們的血紅蛋白不能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將導致紅細胞的形狀發生變化--變成鐮刀形,降低細胞攜帶氧氣的能力;更加糟糕的是,形狀改變了的紅細胞無法通過毛細血管,往往會被困在狹小的空間裡,造成血液堵塞,當堵塞的下遊組織變得缺氧,就會導致劇烈的疼痛,甚至會威脅生命。
  • 網織紅細胞新參數的臨床應用
    一些血液分析儀具有自動檢測網織紅細胞的功能,之前應用在臨床指標主要有網織紅細胞總數(Retic#),網織紅細胞百分比(Retic%),未成熟網織紅細胞(IRF=MFR+HFR),高、中、低螢光網織紅細胞比率(HFR、MFR、LFR)等,如圖:這些參數在放化療病人在治療過程中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狀態的監控、骨髓移植和造血幹細胞移植後骨髓恢復情況早期判斷以及貧血的鑑別診斷和治療療效的觀察方面都有重要提示作用
  • 紅細胞RBC常見形狀改變有哪些?
    細胞直徑比正常大,但厚度變薄,由於紅細胞內血紅蛋白化學成分發生變異和鐵代謝異常所致,形成過程是:紅細胞中血紅蛋白溶解成鐮狀或弓形空白區,隨後弓形空白區兩端繼續彎曲延伸,形成環形透明帶,細胞生存時間約為正常細胞的一半或更短。見於各種低色素性貧血(如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HbC病)、阻塞性黃疸、脾切除後。
  • 預防貧血,除了補充鐵之外,這些營養成分不能少
    貧血雖然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實體,但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一個非常熟悉的組合綜合症,無論是孕婦還是其他疾病患者在預防貧血(女性貧血遠高於男性)方面,補鐵已成為眾所周知的健康知識。我們知道紅細胞的形成依賴於造血細胞、造血微環境、調節因子和造血原材料。鐵與紅細胞的成熟有關,在骨髓造血組織中,鐵進入紅細胞,與卟啉結合形成血紅素,再與血紅蛋白結合合成血紅蛋白。因此預防貧血鐵是第一位的。
  • 貧血病因也有很多,需要進行3項檢查,幫助更好對因治療
    1、造血幹細胞異常造血幹細胞主要包括有各種多功能造血幹細胞、髓系血幹細胞以及各期的紅細胞,這些都是幫忙生產紅細胞的相應組織或者細胞同時也有部分是紅細胞的前體。而當中任何一種類型出現相應的問題,就很有可能會誘發出現造血幹細胞異常所導致的貧血。
  • 關注貧血 關注健康
    人體組織器官需要的氧氣,是通過血液中的紅細胞攜帶運輸的,所以,貧血會對身體各個臟器的功能產生影響。一般來講,血氧的攜帶能力差,會使人容易出現疲乏、頭暈、臉色蒼白、食欲不振等情況,長期貧血,心臟功能,機體免疫力,兒童的生長發育等都會受到影響。此外,貧血還會影響多種疾病的治療預後。
  • 網織紅細胞生成指數(RPI)的臨床意義
    研究發現測定貧血患兒RPI的水平具有快速、簡易、成本低的優點 ,可以輔助鑑別貧血的類型 , 因此RPI可以敏感反映骨髓紅細胞增生狀態 , 對貧血鑑別具有一定參考價值。RPI並非新的臨床參數,早期臨床已有使用,後面被臨床淘汰,其主要原因為RPI為計算參數,其結果的準確性比較依賴於RET的結果,早期RET主要使用煌焦油藍染色人工計數,結果CV較大,導致RPI結果重複性差,臨床使用越來越少。
  • 貧血就是身體裡的血液量少了嗎? 哪些症狀可能是貧血?
    貧血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貧血是症,就是某些疾病的一種表現,所以,貧血的治療也就不僅僅需要糾正貧血,更重要的是把貧血的病因查清,針對病因治療,才會更加有效而不再復發。     怎麼檢測貧血和病因?     僅憑一張血常規的化驗單,醫生怎麼診斷你有沒有貧血及診斷貧血的嚴重程度,怎麼推斷導致貧血的原因呢?
  • 貧血三項:葉酸、VB12、鐵蛋白
    貧血三項是指葉酸(FA)/維生素B12(VB12)/血清鐵蛋白(SF),這三項血清學檢測可對貧血原因和貧血類型作出全面評估,輔助臨床對貧血患者做出早期診斷和治療。
  • 中國首部腎性貧血指南發布:貧血新藥羅沙司他亮眼,出道即巔峰!
    相較於傳統的腎性貧血藥物,在副作用更小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了腎性貧血的治療目標。新指南肯定了新藥的效果這幾天(2020年11月26日-29日),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臟疾病專業委員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杭州國際會議中心召開。
  • 新藥Ultomiris讓罕見血液病PNH迎來治療革命
    PNH是一種以補體介導的紅細胞破壞(溶血)為特徵的罕見血液疾病,可引起廣泛的衰弱症狀和併發症,如溶血、靜脈血栓形成和再生障礙性貧血。該病可發生在全身,並導致器官損傷和過早死亡。
  • 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都有哪幾類?
    謝謝你這麼好看還關注了我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疾病,主要是由於體內的造血系統不能造出正常的血細胞導致的。那麼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是怎麼回事呢?很多人對此並不了解。
  • 地西他濱單藥治療中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是否...
    本文來源:陸敏秋,鮑立,禇彬,等.地西他濱單藥治療中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療效觀察,中國全科醫學,2020.[Epub ahead of print].
  • 網織紅細胞計數及臨床意義
    因其質內尚存留多少不等的嗜鹼物質,RNA,經煌焦油藍,新亞甲藍活體染色法染色後,嗜鹼物質凝聚成顆粒,其顆粒又可聯綴成線,而構成網織狀,此種紅細胞即網織紅細胞,仍於骨髓內停留一定時間,然後再釋放入血流。因此骨髓中的網織紅細胞數,不但比外周血約高3倍。而且亦較幼稚。網狀結構愈多,表示該細胞越幼稚,有人將其分成一、二、三、和四級。
  • 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一般常見於年輕人,2種治療方法可供選擇
    網織紅細胞小於1%或絕對值小於4×10 < sup > 9 < / sup > / L。3、鑑別診斷(1)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以貧血為主要臨床症狀,或同時有出血和反覆感染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