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以初心使命攻堅克難|七星關區林業局駐野角鄉大水...

2020-12-23 天眼新聞

我叫餘磊,是一名脫貧攻堅同步小康駐村幹部,2018年初,根據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委組織部脫貧攻堅工作要求和區林業局工作安排,派駐到七星關區野角鄉大水村任村第一書記。  三年來,在我們村幹群團結髮展下,野角鄉大水村98戶468人貧困戶現已全部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2.27%下降到0。全村現人均可支配收入近萬元,村集體經濟累積32.9萬元,全村於2018年脫貧,並被評區先進示範村。

初到大水村時,我除了之前在單位查閱到的部分資料,其他的都是一片空白;經包村領導安排和村委同志們的積極配合,深入群眾摸排核查,一個月的時間裡,我與胡倆國、甘大成、李忠正、吳道雄等村116戶貧困戶和部分非貧困戶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交談;對全村的發展、存在的問題、下一步的工作,有了基本的思路。  進村入戶工作是鍛鍊人才的「大火爐」,脫貧攻堅既是衝鋒陷陣的戰場,也是學習基層工作的寶貴平臺。2011年我就讀大學時期入黨,2013年參加工作,系統學習了黨的理論知識,學到了機關工作的業務能力。參加這次宏偉的脫貧攻堅戰役,能讓自己將所學所能做出應有的貢獻,同時對自己的黨性修養、業務水平、人生閱歷等方面是一次全面的提升。

和群眾召開院壩會

從大水村實際出發,我帶領駐村工作組和村支三委通過召開農戶院壩會、村民小組會、村黨員群眾代表會等方式,以大水村如何發展百姓說了算、大水村好不好百姓說了算為工作思路,科學規劃布局水、電、路、訊、房建設。

2018年實施安全飲水提升工程竣工完成,523戶農戶家自流通水;全村通村通組路17.6公裡全部硬化完成,500餘戶入戶路7000餘平方米硬化竣工驗收;2018-2019年大水村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34戶,院壩硬化12000餘平方米,實現應改盡改;通訊和電力建設在市區統籌下逐步實施。

如何能高效高質量脫貧,產業發展是硬動力?   經過入戶走訪核實,我們發現上大水組水資源優良、地形為半盆地型,特別適宜發展種養殖業。在上大水組發展初具成效的產業中就有羊肚菌、石蛙、娃娃魚等;大水村森林資源豐富,海拔均在1700米以上,山上腐殖土豐富,林下種植仿野生天麻條件非常良好。

根據大水村的優勢條件和發展現狀,我和村委商議,大水村的發展,需要藉助脫貧攻堅的東風,讓原有的產業再上一個臺階。向局領導匯報後,區林業局多次派技術人員指導大水村尖山組、丁家寨組等地方發展種植林下仿野生天麻;區政協領導更是多次到大水村石蛙養殖、羊肚菌種植調研,並協調多方力量幫助發展。

查看食用菌種植情況

經過努力,大水村2018年大棚蔬菜種植159個,其中村社一體項目大棚22個,用於發展羊肚菌、辣椒,2018年共收益90餘萬元、利潤30餘萬元,覆蓋了上大水組、下大水組、新坡組、團結組貧困戶共42戶;丁家寨組種植林下仿野生天麻500畝,覆蓋貧困戶8戶,根據項目資源對口條件,成功幫助申報區級特色獎補資金15萬元。

2019年種植刺梨1370畝,覆蓋新坡至團結共四個組貧困戶38戶;尖山組種植林下仿野生天麻600畝,覆蓋貧困戶21戶;石蛙養殖擴建至48畝,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化;2020年大力發展村社一體領辦合作社林下養殖跑山雞項目,目前飼養本地雞、鳳翔雞、金陵雞等0.9萬餘羽,預計年收入113.4萬元、利潤50.4萬元,帶動全村貧困戶98戶分紅10萬元。

現大水村所有貧困戶已全部脫貧,村各項產業蓬勃發展,但這不是終點,而是鞏固脫貧成效、開啟鄉村振興的新起點。下一步我和村委將積極推動羊肚菌、娃娃魚、石蛙、林下仿野生天麻等產業專業化發展,優化以黨支部為引領、以合作社+農戶等利益連結機制,爭取更多農業產業發展資金投入,讓專業種養殖合作社輻射帶動更多的農戶。  回望三年來的工作歷程,有心酸也有快樂,這是人生中一段寶貴的經歷,未來我將繼續在大水村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夏民 整理

見習編輯李貝多

編輯肖慧

編審楊儀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一步一腳印 傾情促脫貧丨七星關區林口鎮新莊村駐...
    2018年1月8日,畢節市七星關區誓師大會吹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衝鋒號,千名黨員幹部冒著嚴寒,奔赴在脫貧攻堅一線的路上,我也一樣,告別了舒適的辦公室來到脫貧攻堅一線,近三年的駐村工作讓我感慨良多,如今,我的辦公桌上已寫滿整整三本《民情日記》。
  • 「我的扶貧故事」讓青春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綻放丨七星關區柏楊林...
    我叫吳勝,出生於1994年,2016年大學畢業後,我放棄了大城市的工作,踏上了脫貧攻堅志願服務之路, 現任職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和美社區黨支部書記。以前的我是別人幫扶的對象,現在我想以最大能力去幫助別人。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也要扶「心」|七星關區林口鎮雞鳴三省村第一...
    我叫李邦華,現在是七星關區林口鎮雞鳴三省村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1月,受七星關區區委組織部安排,我來到了林口鎮雞鳴三省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我也是農村長大的孩子,當得知組織要安排我駐村時,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 咬緊牙關再發力 堅決奪取最後勝利——七星關區堅決高質量打贏脫貧...
    自脫貧攻堅掛牌督戰以來,七星關區對未脫貧人口在100人以上的7個村由區四大班子主要負責同志、區委區政府分管同志帶頭督戰。同時,組建7支脫貧攻堅巡迴督戰隊和5支脫貧攻堅定點督戰隊,開展常態化督促檢查和追責問責,推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落地、落細、落實。
  • 線上線下發力 打通消費扶貧路 七星關區消費扶貧助力農特產「風行...
    「微七星關」中網絡直播銷售現場大河口椪柑銷售現場扶貧超市消費扶貧是連接貧困地區群眾和消費者的一座橋梁,是實現脫貧攻堅的關鍵環節。近年來,七星關區持續釋放消費扶貧的政策紅利,在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加強「旅遊+扶貧」宣傳推介、穩定貧困戶增收渠道等方面持續發力,打通了農產品上行的「最後一公裡」,讓消費扶貧成為脫貧攻堅強勁「引擎」。深化交流暢通渠道強基礎「感謝政府提供的平臺,讓我們的雞蛋走出深山。」
  • 「我的扶貧故事」王可元:用心用情又督又導 做實做細堅守初心
    同時,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在全市攻克貧困堡壘最關鍵的時刻,自覺服從組織安排,勇擔市委派駐鄉(鎮)督導組組長重任,負責督導石阡縣泉都街道脫貧攻堅工作,用責任和擔當引領幹部群眾攻堅克難,用心用情又督又導,做實做細堅守為村民解決困難矛盾、為全面收官之戰盡心盡力的初心,以促2020年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全面獲勝。
  • 「我的扶貧故事」一腔熱血灑基層|畢節市七星關區田坎鄉白沙河村...
    我叫王作樓, 2017年大學畢業後,我選擇留在家鄉「深造」,2018年進入白沙河村「兩委」工作,目前是畢節市七星關區田坎鄉白沙河村合作社的負責人。  為了真正做到扶貧出成效,拓寬產業渠道,帶動村民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我積極東奔西走,在今年3月份,我組織合作社成員,流轉土地種植青菜、辣椒和花椒等產業,解決20於人在家務工。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趕路人|赫章縣興發鄉新營村駐村幹部吉荷
    國家政策一路宣講  披著星星  頂著月亮  你是扶貧的趕路人  家中留下妻兒老小  卻一路奔跑而來  你來了  我也來了  我們都來了  我們是脫貧攻堅的趕路人  我們心向黨旗和群眾  不忘初心,是畢節市赫章縣興發鄉新營村駐村幹部。
  • 「我的扶貧故事」大方縣達溪鎮壩子社區第一書記李輝:牢記使命擔...
    出生於1987年的李輝,在2018年到達溪鎮壩子社區駐村時,剛過而立之年。3年來,李輝在脫貧攻堅一線真抓實幹、主動擔當,帶領壩子社區村民建基礎、興產業,摘下貧困帽,奔向致富路。2018年以來,壩子社區發展了3名想幹事、能幹事、幹得成事的群眾到村支兩委任職,建議離職或辭退2名不敢擔當、不敢作為的幹部,進一步淨化班子,提高「兩委」在群眾心中的公信度,帶領群眾共攻堅、同克難。同時,通過培養和鍛鍊,共發展黨員2名,預備黨員4名,積極分子11名,不斷壯大、優化黨員隊伍。
  • 「我的扶貧故事」讓群眾臉上掛滿笑容 這便是我駐村的意義丨七星關...
    我叫朱雲燕,2017年年底,我考上了七星關區總工會,成為了一名辦公室職員。接觸辦公室工作幾個月後,2018年1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作為一名駐村幹部被派駐到七星關區朱昌鎮白泥村和螺螄村。一開始,對駐村工作我是懵懂且好奇的,甚至有些期待。還記得剛到朱昌鎮白泥村時,村支書看到我打趣地說,小姑娘你畢業了嗎?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麻山扶貧的那些事|羅甸縣木引鎮木引村駐村...
    在徵得妻子同意後,2020年8月25日晚,我們收拾起大包小包的行李,帶著剛滿月的孩子一起奔赴我所駐的木引鎮木引村,開啟全家上陣的駐村生活。到村後,工作隊安排我擔任木引二組的網格員,與村主任方景福同志搭檔負責這個小組的脫貧攻堅工作。可能是當記者的時候下鄉入村較多,而我又是一個來自邊遠山區的農村孩子,對新的工作環境適應還較快。簡萬祥參與環境衛生整治沒想到的是,在駐村不久的一次群眾會上,我和一個群眾卻「吵」了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不問東西,歲月自成芳華|都勻市勻東鎮駐村幹部
    我叫陳俊毅,是都勻市勻東鎮扶貧站工作人員,都勻市勻東鎮五寨村駐村幹部。2018年9月,我被都勻市勻東鎮人民政府派到勻東鎮五寨村駐村。時光荏苒,不知不覺中駐村已經兩年了,在這個苗鄉留下了我許許多多的扶貧記憶。
  • 「我的脫貧故事」住進寬敞明亮的房子,生活有了盼頭|畢節七星關區...
    我叫劉天軍,今年48歲,之前是畢節市七星關區野角鄉白龍村的貧困戶。現在不同了,我不僅脫了貧,還當上了村裡的護河員。   小時候我身體就不太好,總是感覺沒力氣,不能幹重活。2014年,國家開始了脫貧攻堅,村幹部將我納入了精準扶貧,我終於有了固定的經濟來源——低保金。雖然沒有多少,但至少可以生活下去了。為了過冬,劉天軍買了幾百個蜂窩煤儲藏起來但我還是擔心自己的生活,因為我的房屋實在太過於破舊,夏天漏雨,冬天漏風,四季都很潮溼。
  • 「我的脫貧故事」只要肯幹 就能脫貧丨七星關區放珠鎮毛家屯村村民...
    我叫胡文邦,是七星關區放珠鎮毛家屯村村民。在脫貧攻堅中,我們家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要感謝黨的好政策。  多年前,我與村寨裡大多數村民一樣,守在大山裡,靠著自己與妻子的勤勞把家撐起。生活雖然清貧,但一家人過得有滋有味。
  • 「我的扶貧故事」不畏困難衝鋒在前 勇挑重擔攻堅克難丨普定縣猴場...
    我叫胡凱,是安順市審計局投資審計中心四級主任科員。根據組織的安排,2015年3月參與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先後在普定縣貓洞鄉貓洞村、猴場鄉老甲寨村駐村,時間荏苒轉眼已經5年多了。作為一名長期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駐村幹部,與群眾一起努力、苦幹實幹,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對我來說意義重大,深感作為一名駐村幹部,雖然普通平凡,但在平凡中體現自身職責價值,是光榮自豪的事。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初心擔使命 真幫實扶助脫貧丨荔波縣朝陽鎮...
    我叫劉振丹,2018年3月12日,我到朝陽鎮朝陽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在駐村幫扶工作中,我始終牢記服務群眾的初心,在工作中理思路、謀發展,以務實進取的工作作風,紮實做好各項精準扶貧工作。摸清底數,理清駐村工作思路  為了準確掌握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到村後我首先把村情民意作為進村到崗後的第一項工作,與隊員進組入戶深入群眾,調查研究,通過各種方式對朝陽村的基本情況有了較全面的了解。
  • 「我的扶貧故事」不負使命,摘掉「後進村」帽子丨荔波縣立化村駐村...
    我叫吳榮杏,是荔波縣茂蘭鎮立化村駐村幹部。2018年3月,我從黔南州生態環境局荔波分局派駐到茂蘭鎮立化村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剛駐村時,為了精準掌握內群眾存在的困難和貧困情況,我每天至少走村入戶調研3次,短短半個月,伍家組內群眾的家庭情況記滿了一本嶄新的筆記本,由陌生變親切。
  • 「我的脫貧故事」不甘貧窮終能迎來「小康生活」|七星關區生機鎮...
    「一輩子待在這個山裡,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還能住上平房,還擁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我叫曹明俊,今年49歲,是七星關區生機鎮鎮江社區一個普通的農民,也是五個孩子的父親。  因為患有哮喘不能做重活,所以我窮了大半輩子,老婆孩子跟著也苦了半輩子。
  • 「我的脫貧故事」三年扶貧情 一生都勻人|都勻市委常委、副市長...
    在這1023個日日夜夜,我和都勻市黨員幹部同學習同工作同勞動,同下鄉同調研同解決問題,晝夜奮鬥,攻堅克難!我深深感受和親臨體會到:全市黨員幹部群眾在脫貧攻堅中那股眾志成城的幹勁,那股凝心聚力的拼勁,那股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我人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和美好回憶,這是我人生中的寶貴精神財富!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沿河情愫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駐村幹部...
    2020年農曆新年放假前夕,單位領導打來電話告訴我,因為工作安排臨時有變,單位商議後決定派我替換同事前去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開展駐村督戰工作。我剛新婚不久,擔心妻子有意見,但轉念一想,妻子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絕不會不贊同我去,就這樣我答應了下來。新年剛過,我便到了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開始了我的第三次沿河駐村幫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