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紀事 歷史性發展|文化自信凝聚強大向心力

2020-12-15 騰訊網

距今3000多年的青銅何尊,器內底部有122字銘文。其中的「宅茲中國」,是關於「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彰顯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獨特魅力。圖為2020年8月18日,觀眾在國家博物館「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上觀看展出的何尊。(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今年7月,央視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總導演徐歡,帶領團隊去了一趟上海。此行的目的是與上海博物館方的專家見面,為《如果國寶會說話》第四季甄選出25件主文物。

當時,距離《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成為網紅爆款,已過去2年半的時間。談到第一季中入選的「何尊」,徐歡印象深刻:「(尊上)這些寫給祖先的文字,更像是寫給數千年後14億多中國人的信。放到今天來解讀,依然能讓人感受到文化的認同與共鳴。」

距今3000多年的青銅何尊,器內底部有122字銘文。其中的「宅茲中國」,是關於「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為呈現何尊精妙的藝術細節,徐歡帶領攝製組用了一年時間研究,最終通過全新的3D掃描技術和全息傳存拓技術,還原了祖先留下的「中國」印記。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黨的十九大進一步強調文化自信的基礎性地位,提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十三五」時期,以傳統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為代表的文化重大工程相繼實施,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激發出華夏兒女強烈的身份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日益完善,圖書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陸續免費開放,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超過95%,我國成為世界上參觀博物館人數最多的國家;每年推出新書超過40萬種,文化產品規模居世界前列。

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中國詩詞大會》《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等文化類綜藝持續火爆;《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以小人物故事折射出國家蓬勃發展的歷程;曹文軒獲國際安徒生獎、劉慈欣《三體》獲雨果獎,助力中國文學勇攀世界「高峰」。

五年來,從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到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從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到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不斷彰顯,充分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並開通服務,標誌著這項於1994年啟動的國家重大科技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取得決戰決勝,我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北鬥閃耀,澤沐八方。北鬥三號工程建設,攻剋星間鏈路等160餘項關鍵核心技術,推進500餘種器部件國產化研製,實現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參與北鬥系統研製建設的科研人員迎難而上、敢打硬仗、接續奮鬥,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培育了「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北鬥精神。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實現偉大復興的徵程上奮勇前進。(本報記者 曹溢)

更多內容,為您推薦

相關焦點

  • 「地評線」秦平:堅定文化自信,構築強大中國力量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促進文化繁榮發展關鍵時期。在「十三五」時期,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
  •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人民要論·「十三五...
    生態文明建設歷史性成就更加彰顯。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更加優化,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進一步普及,區域綠色發展格局加速形成。截至2019年年底,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降低48.1%,提前完成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標。
  •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十三五」以來我國民生事業...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十三五」以來我國民生事業的歷史性進展與創造性經驗作者:王道勇(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 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文化強國
    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然召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新使命。  (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支撐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教材工作格局發生歷史性變化!「十三五」我國教材「五大體系」建設...
    教育部牢牢把握正確方向,緊密圍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這一重大主題,聚焦加快推進教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重大任務,創新教材工作體制機制,推動教材「五大體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教材工作格局發生歷史性變化,站在新的起點上,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 增強文化自覺 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文化強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創性時代性指導性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理念新觀點新要求,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制度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一項根本制度,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將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 吉林機場集團「十三五」期間發展成果回顧
    躍馬揚鞭踏徵途砥礪奮進鑄輝煌吉林機場集團「十三五」期間發展成果回顧2020年漸入尾聲,「十三五」收官之時臨近。過去五年,我們心系員工幸福,塑造家園文化,讓企業發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員工,推動「三有」目標紮實落地。「十三五」期間較「十二五」時期人均工資總額增長87.9%;年均人員流失率降低34.56%。以家園文化為基礎,大力倡導公平正義的價值導向,建立健康、友善的人際關係,營造和諧愉悅的工作氛圍。
  • 堅定文化自信,實現文化強省建設重大突破 ——省委十一屆十二次...
    邁入新發展階段,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繁榮興盛,才能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 文化自信的核心在於價值觀。《建議》提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快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凝聚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 堅定鐵路文化自信,提升鐵路文化軟實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12月8日,燃情文創擁抱小康2020《人民鐵道》鐵路文創產業創新與發展論壇暨鐵路文創精品成果展在北京天泰賓館舉行.人鐵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北京)有限公司於活動現場正式亮相,為我國鐵道產業再添強大綜合性運營平臺助力.(12月9日中國日報網) 據悉,人鐵文創公司是由中國國家
  •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中國電影崛起,只是近年來文藝事業發展成就的一個縮影。自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0月15日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以來,各領域文藝精品層出不窮、百花齊放,不僅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是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助力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 凝聚文化力量 推動文化事業發展
    近年來,我區詩聯書畫協會堅持為經濟建設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為基層老百姓服務,凝心聚力、砥礪前行,圍繞強班子、抓建設、搞服務、提水平、促發展,不斷開拓思路,創新思路,成功創建省級「書畫之鄉」、省級詩聯文化社區、省級楹聯教學基地和市級「書畫之鄉」、市級「楹聯之鄉」等多項榮譽,先後組織或協助舉辦了「喜迎十九大詩詞競賽」「除陋習,樹新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創作競賽
  • 2020高考主題作文:文化自信、文化傳承
    01當今中國,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成就世界矚目,故事精彩紛呈,引來了世界的熱切讚許。然而,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也難免會遇到一些誤解甚至有意的曲解。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變得更加重要。相信,我們有本事做好中國的事情,也有能力講好中國故事。
  •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清晰表達了新時代中華民族的文化雄心,就「十四五」時期「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了系統闡述,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由強調「建設文化強國」,到明確提出「建成文化強國」,一字之別,文化自信的充沛底氣、再創輝煌的從容自覺,盈注其間。
  • 《中國鑄造發展史》:以史為鑑 鑄造的力量薪火相承
    這是兩部完整、深入、詳實地描述鑄造在華夏大地上產生、發展與演變歷程的鴻篇巨製,為讀者生動地勾勒出鑄造無時不刻伴隨中華民族文明「共生、共榮、共難、共建」的歷史畫面,將中國古代和近代鑄造業誕生、發展、壯大的歷史性經驗積澱,升華為彌足珍貴的文化資產。
  • 「新發展理念研究叢書」 「文化自信研究叢書」推薦
    以兩個課題為基礎,形成了「新發展理念研究叢書」和「文化自信研究叢書」。從我國面臨的問題看,改革開放以來,儘管我們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蹟,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變,但長期快速發展中積累的矛盾、問題也不少。比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等,轉方式、調結構、換動力的要求日益迫切。
  • 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人民要論·回顧「十三五...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洞察歷史規律、把握髮展大勢,擘畫了未來五年我國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指引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行動指南。
  • CNT大咖|範周:「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十大問題
    今日看點 「十三五」即將收官,面向「十四五」,文化產業要如何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近日,範周教授受長江商學院邀請,對「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十四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做主題演講,現將部分內容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 南哲思享丨李昀柏、姜迎春:新中國70年來中國共產黨凝聚政治共識的...
    當前,凝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識是中國共產黨至關重要的政治使命,唯有如此才能不斷堅定黨和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提供強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二是要與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頑瘴痼疾進行鬥爭,因為不符合改革創新時代潮流的、故步自封的社會頑瘴痼疾必然與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共識背向而行並對其產生負向作用力,我們必須以強大的政治勇氣敢於並且善於與這些負向作用力進行頑強鬥爭,通過改革將這些負向作用力扭轉為凝聚政治共識的正向推動力。三是要與一切削弱、歪曲、 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進行鬥爭。
  • 世界聖象,親近全球 | 跨文化之界,凝聚家的向心力
    在隨後發展的數十年間,聖象秉承「西為中用」的理念,先後與美國、韓國、香港、加拿大等地區的企業開展戰略合作,依託全球55家戰略合作夥伴,間接打通歐洲、美洲的優質林木資源通道;同時,聖象在俄羅斯建立原料渠道,在歐洲和美國建立研發、營銷和物流中心,逐步構建聖象基材及科研的全球化網絡。隨後,聖象在美國、韓國、加拿大、香港等33個國家及地區建立直營公司,主動參與國際競爭。
  • 以國貨品牌書寫文化自信
    內容摘要: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句話道出了文化自信的重要價值與關鍵鎖鑰。文化自信有多維度的意涵,也有多維度的呈現與表徵方式。近年來,中國「新國貨」日益崛起,「新國潮」逐漸流行,成為備受矚目的經濟現象。新國貨既是中國硬實力的展示,也是中國軟實力的表徵。每一個產品都是一種文化的隱喻、一種文化精神的具象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