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病患者如何補鈣?
骨質疏鬆是許多風溼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原因有二,一是許多風溼病是全身性炎症疾病,與炎症反應相關的多種細胞因子,會導致骨代謝異常,使骨吸收大於骨形成,而導致骨質疏鬆;二是部分風溼病患者需要長時間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而糖皮質激素的長期使用會誘發骨質疏鬆。
因此,風溼病患者應儘早做抗骨質疏鬆治療。鈣劑是治療骨質疏鬆的基本藥物之一,合理補鈣至關重要。
常見鈣劑種類都有哪些?
鈣劑主要分為無機鈣和有機鈣,其他還有有機酸鈣等。常用鈣製劑元素含量、溶解度及相關特性見下表1。
無機鈣,如碳酸鈣等,含鈣量高,但水溶性低,吸收率低,吸收時需要消耗胃酸,影響胃內酸性環境。有機鈣,如葡萄糖酸鈣、乳酸鈣、醋酸鈣等,較無機鈣溶解性好,吸收好,吸收時不消耗胃酸,對胃腸刺激小,但含鈣量低。有機酸鈣,如L-蘇糖酸鈣、L-天門冬氨酸鈣等,溶解性較好,不良反應小,但價格偏高。
表1常用鈣製劑種類及特點
如何選擇鈣劑?
補鈣要因人而異,使用鈣製劑宜選用水溶性好、含元素鈣高、吸收好及使用方便、價格適中的劑型。常見鈣化合物含鈣量為:乳酸13%、碳酸鈣40%、磷酸氫鈣23%、葡萄糖酸鈣9%、醋酸鈣25%、活性鈣50%、L-蘇糖酸13%、枸櫞酸鈣21%。
一般來說,含鈣量高的無機鈣吸收多依賴於胃酸的分解作用,分解成離子鈣後才能被吸收,因此胃腸反應較重(腹脹便秘),故不適宜用於分泌胃酸量小的兒童和分泌胃酸酸度低的老人。
有機鈣吸收時不消耗胃酸,對胃腸刺激小,適合嬰幼兒、老年人及其他胃腸功能差的人群,但其在不同程度上還有些副作用,例如乳酸鈣中的乳酸根易給人體帶來疲勞感,所以不宜長期服用;
葡萄糖酸鈣不適用於糖尿病患者;
醋酸鈣不適用於心功能不全、髙血壓和腎結石患者等。
口服鈣劑不應含重金屬及鉛元素,許多來源於天然原料未經提純的鈣劑,如牡礪殼研碎而成的製劑,可能含有鉛、汞等有害金屬,應避免服用。
鈣的吸收受維生素D的影響,維生素D的活性代謝物1,25-(OH)2-D3是調節鈣在腦內吸收的主要激素性物質,在腸黏膜通過刺激黏膜細胞產生結合鈣蛋白,從而促進鈣的吸收,因此,在補鈣的同時最好適量給予維生素D以便吸收。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社區診療指導原則》(2019版)推薦骨質疏鬆患者,每日元素鈣攝入量為1000-1200mg,維生素D推薦攝入量為800-1200U/d(維生素D 40U等於1ug)。
另外,應注意,鈣劑與其他藥物易產生相互作用,故應用鈣劑期間避免使用異煙肼與四環素類抗菌藥物,以防其與鈣離子形成不溶性的絡合物,減少吸收;避免鈣與鐵聯用在胃腸道形成難溶性複合物,影響吸收;避免鈣與鎂聯用產生拮抗作用;避免鈣與強心苷聯用引起強心苷中毒。
此外,靜脈給予鈣劑時,注意滴注速度不要太快,以免患者出現全身發熱與過敏性休克症狀。
最佳補鈣時間
臨床實踐證明,由於人的血鈣水平在後半夜及清晨最低,口服補鈣以清晨及臨睡前最佳,可使鈣劑得到充分吸收與利用。
一般植物性食物含有較多的脂酸和草酸,而脂酸和草酸可以和鈣離子結合成不溶性的鈣鹽,不能夠被人體利用而排出體外;動物性食物含有大量的脂肪,而過多的脂肪酸可以與鈣離子相結合成為鈣灶,也不能被人體所利用。
故若採用一日3-4次用法,最好是在兩餐之間和晚上臨睡前服用。
有這4個補鈣想法的人
常常「踩雷」!
單純補鈣就能防治骨質疏鬆?
NO!
缺鈣是導致骨質疏鬆的一個重要原因,單純補鈣並不能全面防治骨質疏鬆,建議在補充鈣劑和(或)維生素D的基礎上,與抗骨質疏鬆藥物聯合應用。
鈣劑補充越多越好?
NO!
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中提出:成人對鈣的可耐受最高攝入量是每天2000毫克。攝入的鈣越接近可耐受最高攝入量,危害健康的風險就越大。
攝入過多的鈣,可能會干擾其他微量元素對於人體的吸收和利用,使血液中鈣含量過高,可能導致高鈣血症,引起併發症,如腎結石、血管鈣化等,甚至引發腎衰竭等。
補鈣時一次攝入大量的鈣最好?
NO!
如果每天要補充較大劑量的鈣(比如1000毫克)時,儘管一次性攝入更方便,但分兩次或三次服用比一次性服用吸收效果更好。
牛奶和鈣劑同服,可增加鈣吸收?
NO!
牛奶和鈣很容易相結合形成凝塊造成鈣吸收減少,因此應避免二者同服。鈣製劑應嚼碎服用,因藥片表面積增大,有利於鈣的吸收。
另外,實踐證明,長期進行體育鍛鍊對維持機體的鈣平衡具有重要作用。運動對骨密度的影響程度高達5%-25%,運動可以增加骨密度、骨質量,預防骨質疏鬆,運動與補鈣結合比單純補鈣效果更明顯。
建議根據自己的身體承受能力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每天運動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
參考文獻:
[1]《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療指南》(2017版).
[2]《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社區診療指導原則》(2019版).
[3]柴圖亞.淺談鈣製劑的合理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93):195-196.
[4]中國兒童鈣營養專家共識(2019年版).
[5]武小娟,崔紅.關於維生素D與鈣製劑的合理應用及探討[J].《中國醫刊》2011, 64 (3):87-89.
[6]李本明.補鈣製劑的合理選擇[J].黑龍江醫藥,2014,27(3):611-614.
[7]繆娟,李小玲.臨床使用鈣製劑的藥學研究[J].求醫問藥,2012,10(10):659.
[8]董靜.過猶不及科學補鈣.中國金融家,2019.
【來源:醫學界風溼免疫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