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產業作為高端裝備製造業的代表,被認為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和重要標誌。而由於疫情的影響,全球的航空業損失慘重。但是這種局面只是短暫的,有龐大的國內航空需求作為依託,我國三大國產客機項目正常推進。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稱,日前中國商飛科技委常委陳迎春披露了包括大飛機C919在內的三大國產客機項目的最新進展。據悉150座的幹線客機C919正在試飛取證階段,目前有6架飛機正在4地試飛,累計訂單已達815架。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自研的第一種大型幹線客機,其在我國航天產業發展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按照目前這個趨勢來看,C919已經到了接近成功的最後時刻了。
然而就在中國摩拳擦掌準備歡慶C919到來的時刻,外媒卻突然爆出一個十分殘酷的消息。據《印度國防新聞》網站最新報導,由於中美爭端,該機很可能會被無限期推遲。報導宣稱,唐納·川普總統正在考慮將中國國有商業飛機公司加入到89家飛機製造商和航空公司中,此前路透社透露稱,美國即將宣布將89家中國航空航天以及其他領域的公司列入「與軍事活動有聯繫」的企業清單,限制其購買一系列美國商品和技術。
而禁令一旦生效,受影響最大的就是C919的航空發動機。據商飛透露,C919依賴於美法合資公司生產的高性能發動機和電力系統。儘管C919大飛機多達60%的零件和系統都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但是在關鍵的發動機、航空電子以及輔助動力系統上仍然依靠進口。早在疫情爆發之時,美國就有打算借C919航發一事來威脅中國,只是當時考慮到美國仍然需要中國市場,該計劃隨之也就作罷。但是如今這件事又重新被提起,可見C919大飛機今後去美國化要成為必然趨勢。
我們知道在全球化趨勢的推動下,要實現產品性能最佳同時又完全是自主生產幾乎是不可能。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掌握自主智慧財產權不再重要,我們需要做的是將核心科技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被「掐脖子」的現象。實際上我國也留了一手,據悉我國正在為C919大飛機研製一款國產的大涵道發動機——長江-1000A發動機。那麼一旦美國推出航髮禁令後,長江-1000A能否及時救火呢?
據相關知情人士透露,長江-1000A發動機正在進行地面臺架測試,已經進入了最後的測試階段,按照這種情況下去,最保守的估計也要等到2023年才能在C919上安裝試飛,但是也有人對此提出異議稱,即使是長江-1000A也無法為最大載客量168人,最大航程5555公裡的C919大飛機提供動力。因此,即使是長江-1000A研製進展順利,能否成功為C919提供動力支持還得打上一個問號。
也許國人看到這裡難免會失望,為什麼我國在關鍵領域仍然遭遇著美國「掐脖子」的威脅?這是事實不假,但是我們也必須意識到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我國也正在奮力追趕,長江-1000A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付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