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藝 柿染之美

2021-02-19 宋莊美術館

在我心目中,柿染的地位是僅次於藍染的,它的色澤,呈現出不同於藍染的另一種獨特的美感。

柿染通常在農曆七八月進行,趁柿子還是青澀的狀態,含有豐富的單寧,將青柿子榨汁,過濾,汁液塗抹在布料上進行染色,經過柿染的面料筆挺且防腐,出汗後不會有異味,經過日曬顏色會加深,所以日本稱之為「太陽之染」。

對了,柿子的汁液發酵後,還可以作為木器的塗料,防潮防腐。

用柿子進行染色,也有很悠久的歷史了,主要地區是中國、日本、韓國。現狀是國內知道柿染的人不多,也少有人去製作,作為真正意義上的傳統工藝,主要保留在臺灣、日本、韓國。

10世紀的時候,日本的平安時代,柿染主要是當時下級武士所穿,柿子汁也經常被用於治療燒傷和降血壓。

韓國濟州島當地居民,至今還以傳統對柿染服裝作為工作服。

在臺灣新竹縣,當地盛產柿子,於是便有了柿餅與柿染這兩大特產,說到這裡想到一個有趣的事,就是新竹當地人每年都會有一段時間忙著將柿子做成柿餅,由於時間緊,經常忙到後半夜,工人們就會吃柿餅作為宵夜,還會配著花生一起吃,竟是為了討個好彩頭,所謂「好柿會花生」,每次想起這個,腦海就會自然響起濃濃閩南口音的「好事會發生」,瞬間感受到傳統習俗裡帶著的這股子滿滿的人情味。

那麼說回柿染在國內的狀況,其實也並不是沒有,從阿里巴巴國際站可以找到,目前提供柿染汁液的最大廠家就在山東;早在2003年的時候,韓國人就找到山西孝義,在當地建立了工坊做柿染加工;雲南也一直有在做日本的柿染訂單……收集到的這些信息讓我略感尷尬,你熱愛的東西,明明就在眼前,可總是得輾轉從國外看到它的消息。

圖為國內作坊製作柿染布。

柿染本身呈現出來的一種美感,在生活中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


最後這張是我!

轉自無名文化志。圖片僅作交流,不作商用。

相關焦點

  • 老手藝 柿染之美
    柿染通常在農曆七八月進行,趁柿子還是青澀的狀態,含有豐富的單寧,將青柿子榨汁,過濾,汁液塗抹在布料上進行染色,經過柿染的面料筆挺且防腐,出汗後不會有異味,經過日曬顏色會加深,所以日本稱之為「太陽之染」。
  • 【印染的美】柿染,印染界的鄰家女神
    柿染,猶如印染界的女神,它的色澤,呈現出不同於藍染的另一種獨特的美感。
  • 滇國往事丨民藝·技丨匠心非遺,一文帶你走進雲南大理白族扎染!
    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藍靛溶液工藝過程分畫圖案、扎縫、浸染、蒸煮、曬乾、拆線、漂洗、整檢等工序其中最重要的有扎花、浸染兩道工序,技術關鍵是絞扎手法和染色技藝染缸、染棒、曬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白族扎染-滇國往事民藝造物坊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選好後,按花紋圖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別使用撮皺、摺疊、翻卷、擠揪等方法,使之成為一定形狀,然後用針線一針一針地縫合或纏扎,將其紮緊縫嚴
  • 《日本手工藝》: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對器物之美的追尋
    生於1889年的柳宗悅,是日本著名民藝理論家、美學家、宗教哲學家,被譽為日本的「民藝學之父」,日本現代設計理念深受他的影響。他一直倡導手工藝的優秀傳統,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引進西方先進的機械製造,手工藝日漸式微,是他倡導日本民眾精湛的手工技藝不能丟,因為它不僅集實用之美和健全之美於一身,還是一個民族的傳統之根和文化之根,是由一個國家和地區特定的自然和歷史決定的,丟掉了它,就相當於丟掉了自己的根。《日本手工藝》,是他在河井寬次郎、濱田庄司等人的陪同下,探訪全國大街小巷民間工藝之後的匠心之作。
  • 中國民藝地圖 | 浙江·「紙扇」
    車間裡,工人把「柿漆」一層層刷在黑扇面的桑皮紙上扇面烏悽悽,臭味即從柿漆而來一一工人們把整缸的柿子封存起來,不添加任何東西,不帶水,一直密封,一年以後,柿子完全發酵,果肉化成了水,這汁水便是「柿漆」了。柿漆塗在桑皮紙扇面上,起到加強韌性、防雨、防裂等效果。「也有人生蛇(皮膚病,帶狀皰疹的俗稱),就來我們廠要柿子汁一一民間有用柿漆塗抹患處治療皮膚病的說法。」
  • 八萬四千法門之茶柿之美
    茶柿之美是什麼?看到標題,難免會有這樣的疑問。
  • 柿染:植物之色 | 周華誠
    而柿農的行動,則取決於當年的柿果行情。    這家柿漆企業,在日本客戶投資之初,考察了各個不同品種的柿子,決定以青州牛心柿為製作柿漆的原料。牛心柿也是製作柿餅的上好柿源。這就使得如果青柿果價格太低的話,柿農就會惜售,後來濟南一帶的柿子也成為他們主要製作柿漆的柿源。    在浙江上虞的豐惠鎮夏家村,人們則以散戶的形式製作柿漆。
  • 「行動中的民藝」巡展二月登陸臺北誠品書店
    [摘要]本次展覽以手工藝為聯結點,將安徽大學學生在安徽省黃山市黟縣的調研成果與民藝界、出版界和設計界的工作勾連起來,促成各方的交流與合作,展現民藝的傳統、現在與未來。 活動海報「行動中的民藝:從黟縣百工出發」巡展第五回臺北誠品站將於2015年2月12日-15日登陸臺北誠品書店敦南店(注1)。
  • 柿柿如意
  • 青園人文燕趙|民藝珍品 蔚縣剪紙
    蔚縣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擁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21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處,也是著名的剪紙藝術之鄉。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造就了蔚縣深厚的文化內涵。歷史上的興廢離合,幾番變換,古城的文化傳承從未中斷。在這裡,草原遊牧民族與平原漢文化不斷融合,形成了蔚縣獨有的地方文化。蔚縣剪紙在這樣濃鬱的地方文化土壤中薰陶,最終被催化成傳世久遠的民藝精品。
  • 中藥——柿
    謹按∶幹柿,厚腸胃,溫中,健脾胃氣,消宿血。又,紅柿∶補氣,續經脈氣。又,醂柿∶澀下焦,健脾胃氣,消宿血。作餅及糕,與小兒食,治秋痢。又,研柿,先煮粥欲熟,即下柿。更三兩沸,與小兒飽食,並奶母吃亦良。又,幹柿二斤,酥一斤,蜜半升。先和酥、蜜,鐺中消之。下柿,煎十數沸,不津器貯之。每日空腹服三五枚。療男子、女人脾虛、腹肚薄,食不消化。面上黑點,久服甚良。
  • 認識中藥——柿
    謹按∶幹柿,厚腸胃,溫中,健脾胃氣,消宿血。又,紅柿∶補氣,續經脈氣。又,醂柿∶澀下焦,健脾胃氣,消宿血。作餅及糕,與小兒食,治秋痢。又,研柿,先煮粥欲熟,即下柿。更三兩沸,與小兒飽食,並奶母吃亦良。又,幹柿二斤,酥一斤,蜜半升。先和酥、蜜,鐺中消之。下柿,煎十數沸,不津器貯之。每日空腹服三五枚。
  • 秋天來了,這麼流行的「柿子染」,你還不知道?
    現在,我國出產的柿染相關產品,大多出口日韓等國,網上一搜,會發現日本人很喜歡這種工藝,變著花樣用,什麼做服裝、做包包、做電子產品保護套等,看看還有柿染洗面奶……柿染工藝,近幾年開始流行起來,但其實這個染法在中國古已有之,今天花姐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中國傳統工藝之「柿子染色」。
  • 染一抹藍 至善至美
    在客棧三樓灑滿陽光的屋頂,在一片片隨風舞動的巨大的藍染布藝下,遊客可以跟隨經驗豐厚的藍染師,學習如何用蠟刀在布上作畫,如何將畫布反覆浸染與漂洗,如何染出稱心如意的藍。將自己的作品掛在屋頂,掛在山水之間,讓它接受風與陽光的沐浴,最終成為你想要的樣子。 天空擇藍色深邃安寧,大海擇藍色包容沉靜,我們擇藍色靈動自在。
  • 轉轉微拍│用之美專場:十九世紀歐洲手工玻璃水瓶
    他在這件陶器上,體會到來自於民間日常生活用具所散發出來的美,這種由無名工匠所創造出來自然不造做的意境,感動了他,並讓他開始了民藝的審美之旅。1925年,柳宗悅以及河井寬次郎、濱田庄司共同提出了日本前所未見的嶄新詞彙與觀念:〝民藝〞。
  • 「柿柿紅 最富平」天璽農業2019年新品首發 大方集團董事長王方勝...
    2019年12月26日上午,大方集團天璽農業「柿柿紅最富平」2019年新品發車儀式在天璽農業產業園順利舉行。為了維護『富平柿餅』國家地理標誌保護品牌IP,打造『柿柿紅』優秀品牌,天璽農業只選用富平原產大尖柿為原料,只在霜降節氣採摘,上市只看上霜品質,『甄選優良品種,追求優異品質,塑造優秀品牌』始終作為企業經營宗旨。
  • 柿紅秋意濃
    我們欣喜地剝開柿子皮,放在嘴邊,輕輕一吸,柿汁就進入口中,滿嘴的軟甜、綿潤、滑滋在舌蕾上綻開;那深藏腹中的軟核,光潤酥軟,嚼起來是美滋滋、滑嫩嫩,味蕾立時陷入鮮美的沼澤中。秋雨瀟瀟,滿地卷積的紅黃柿葉,仿佛是一幅秋天的寫意。柿樹葉子愈見稀疏,但所剩無幾的柿子卻更加紅豔光鮮,透著質樸而溫馨的氣息,一如母親的氣息。「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
  • 日本工藝設計之父柳宗理誕辰 100 周年:美為天作,不可造之 日本設計
    為此,製作一件器物往往需要花費長達一兩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是手要使用的東西,所以當然要用手來設計!」柳宗理認為,設計應當真正從「用」出發,用手拿捏、撫握、思考、修正,「用手去感受,手上便會有答案。」也因此,柳宗理的器物之美,不僅只是形式與視覺上的表象之美,而是不著痕跡地融入生活,經過歲月,一點點摩挲出綿長的情味。
  • 春節最佳伴手禮:柿柿盼望,多多歡喜
    願我們所念之人,平安喜樂。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思念有情。無論今年春節有沒有回去,都沒有關係。借著新春來臨之際,我們希望透過特別的柿餅禮盒傳遞「柿柿盼望,多多歡喜,喜柿連連」的祝福。距離不在遠近,只在於是否真心。無論你身處何地,我們都能幫你一一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