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目中,柿染的地位是僅次於藍染的,它的色澤,呈現出不同於藍染的另一種獨特的美感。
柿染通常在農曆七八月進行,趁柿子還是青澀的狀態,含有豐富的單寧,將青柿子榨汁,過濾,汁液塗抹在布料上進行染色,經過柿染的面料筆挺且防腐,出汗後不會有異味,經過日曬顏色會加深,所以日本稱之為「太陽之染」。
對了,柿子的汁液發酵後,還可以作為木器的塗料,防潮防腐。
用柿子進行染色,也有很悠久的歷史了,主要地區是中國、日本、韓國。現狀是國內知道柿染的人不多,也少有人去製作,作為真正意義上的傳統工藝,主要保留在臺灣、日本、韓國。
10世紀的時候,日本的平安時代,柿染主要是當時下級武士所穿,柿子汁也經常被用於治療燒傷和降血壓。
韓國濟州島當地居民,至今還以傳統對柿染服裝作為工作服。
在臺灣新竹縣,當地盛產柿子,於是便有了柿餅與柿染這兩大特產,說到這裡想到一個有趣的事,就是新竹當地人每年都會有一段時間忙著將柿子做成柿餅,由於時間緊,經常忙到後半夜,工人們就會吃柿餅作為宵夜,還會配著花生一起吃,竟是為了討個好彩頭,所謂「好柿會花生」,每次想起這個,腦海就會自然響起濃濃閩南口音的「好事會發生」,瞬間感受到傳統習俗裡帶著的這股子滿滿的人情味。
那麼說回柿染在國內的狀況,其實也並不是沒有,從阿里巴巴國際站可以找到,目前提供柿染汁液的最大廠家就在山東;早在2003年的時候,韓國人就找到山西孝義,在當地建立了工坊做柿染加工;雲南也一直有在做日本的柿染訂單……收集到的這些信息讓我略感尷尬,你熱愛的東西,明明就在眼前,可總是得輾轉從國外看到它的消息。
圖為國內作坊製作柿染布。
柿染本身呈現出來的一種美感,在生活中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
最後這張是我!
轉自微信公眾號 市井 之《柿染之美》。
無名文化志採編,轉載請註明出處。圖片僅作交流,不作商用。
【靜思一刻,耘慧於心,歡迎惠存】
無名文化志
心遊物外 微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