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盛夏時節,雨水與熱氣交匯,潮溼感變得越來越重,再加上很多朋友生活中不注意飲食習慣,還經常熬夜,所以體內漸漸的就形成了溼熱的現象,就好比溫室大棚一般。大量的溼氣積攢在體內,對於整個身體的循環是很不友好的,只要調理好久沒什麼大問題,體內溼熱不要慌,多注意這些「信號」,抓緊祛溼就可以了。
一、身體內溼氣太多,總是會出現這些現象
1、體型偏胖
體內溼氣較多的話,會出現變胖的現象,而且主要是肚子部位,看起來就好像脹氣一樣,雖然給人的感覺是胖了,但實際上是溼氣在作怪,這也就是為什麼傳統的減肥效果不明顯的原因,祛除溼氣才是最重要的。
2、嗜睡
出現嗜睡的情況一般都是因為睡眠質量不好或者是不充足,如果不是因為這些原因的話,那就要考慮一下溼氣了,因為溼氣在體內會影響到一系列身體功能的運作,特別是氣血,所以經常嗜睡的人,就得趕緊除溼了。
3、食欲不振
溼氣最容易配合辛辣油膩的食物,對脾胃造成不小的影響,阻礙了它們的消化功能,之後還有可能出現更多的問題,所以這個時候調整脾胃的循環狀態就顯得非常重要,只有儘快除溼,脾胃才能得到應有的平衡。
而且除了這三點之外,溼氣重還會有這集中表現:
1、打呼嚕
2、長痘痘
3、頭髮油膩
4、精神恍惚
5、大便黏膩
二、除溼的時候做好這三件事,有效調節體內循環
1、食療
對於溼氣帶來的問題,最直接的方式還是先對飲食做出調理,畢竟內溼給身體造成的困擾是比較大的,這個時候可以選擇火麻仁、荷葉、再配合決明子跟茯苓這些食材,經過發酵工藝後就變成火麻荷葉釀液,可以有效的祛除內溼。
2、適當進行運動
除了飲食方面的不規律外,不經常運動也是加速溼氣堆積的重要原因,因為運動的時候可以幫助氣血以更快的速度流通,不管是對脾胃還是大腦都有一定的好處,所以適當的運動可以更快的幫助祛溼。
3、溼熱的滅火器,多喝「除溼茶」
暑是夏天最主要的氣,這個時候就會讓人產生出汗的現象,只後大家就會尋找陰涼的地方避暑,這個時候溼氣便趁虛而入。根據《本草綱目》中的相關記錄,祛除溼氣最重要的就是改善飲食,將紅豆、薏苡仁、梔子跟茯苓等食材放入杯中泡水喝,對祛溼有很大幫助,這可是老中醫建議使用的祛溼小食方,而且藥食同源的原理為:
紅豆:作為生活中的一種常見食材,它具有比較多的蛋白質,最重要的能力就是保證心氣的循環,加快除溼。
薏苡仁:味甘,薏苡仁也就是平時所說的薏米,對於脾胃有著很不錯的調理效果,當然在除溼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小覷。
梔子:梔子味道偏苦,最大的功效在於清熱解毒,對於溼熱產生的各種影響都有不錯的調理效果。
茯苓:茯苓味甘且淡,是屬於功效十分溫和的食材,對於祛除溼氣有著很大的輔助作用,而且也能補足心氣。
這幾種食材用來泡茶的話,會有很不錯的祛溼效果,不過很多朋友平時太忙,沒有時間去弄這些東西,所以大家可以試一下科學配比好的茶包,只需要喝水的時候提前加入到杯子中衝泡即可,可以方便有效的進行祛溼。
有需要朋友們可以點擊下方↓↓↓卡片獲取,健康值得你這點付出
結語:夏季的悶熱是有目共睹的,但大家還是避免瞬間從酷熱的天氣中進入到空調屋子裡,這樣溼寒之氣就會伺機進入,影響體內的經絡以及氣血的運行,所以除溼就變得尤為重要,記住上面提到的幾點,用最快的時間祛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