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牌廠」南極電商的崩潰:完美的公司都值得懷疑?

2021-01-14 渾水調研

渾水調研·挖掘上市公司價值,揭開資本市場真相

撰稿|渾水研究院市值研究中心 金禾

300億市值的「吊牌廠」南極電商(002127)竟然崩盤了。

1月4日、5日,南極電商連續兩個跌停,截至1月6日收盤,報收10.3元/股。從去年7月最高價24.4元算起,到今年1月6日,僅僅半年時間就跌掉了近60%,市值蒸發超過300億。

這家曾經的「大白馬股」發生了什麼?

崩盤如山倒

2020年,南極電商突然走進投資者的視野,從原來的慢牛變成了大牛,看多的研報如雪片般滿市場飛舞。

2020年7月10日,南極電商創下歷史最高價24.41元。從2013年上漲到2020年的最高點,股價漲了31倍,走出了將近7年的上漲行情。

但是盛極而衰,從最高點開始,南極電商開始飛流直下,到1月6日收盤於10.37元,僅僅半年時間就跌了58%,無數追高投資者被套在山頂上。

1月5日晚間,南極電商發布公告,擬以5億元-7億元回購公司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15元/股。回購股份的實施期限為6個月。

然而投資者似乎並不買帳,1月6日公司股票開盤之後再次大幅下挫,盤中最低價跌倒10.01元/股,收盤跌幅仍然達到6.49%。

1月6日,南極電商董事長張玉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被問及股價為何大跌時表示:「我是做生意的,不關心股票。我們要老關心股票,這個公司搞不好了。他們(投資者)的心理我沒有精力去研究。」

南極電商屬於典型的機構抱團股票。

我們觀察到,南極電商前十大股東中,除了張玉祥朱雪蓮夫婦和董事劉睿外,其他是清一色的機構。

截至2020年9月30日,100家機構累計持有南極電商7.48億股。據其2020年三季報,截至三季度末,中國工商銀行-匯添富成長焦點混合型基金持有南極電商3718.15萬股,佔流通股比例為1.903%;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匯添富藍籌穩健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持有南極電商3200.00萬股,佔流通股比例為1.638%。兩隻基金分別位列南極電商的第六、第十大流通股股東。

另外,還有三隻社保基金和和一家險資位居十大股東之列。

他們財務造假了?

資料顯示,南極電商前身是南極人,成立於1998年,總部位於上海,2015年借殼江蘇新民科技上市。早在2012年前,南極人還是一家保暖內衣品牌,但是現在,公司的主營業務已經變成品牌綜合服務、經銷商品牌授權服務。

事實上,他們已經完全取消了生產和銷售端的自營環節,做起了品牌授權生意,並由此誕生了一個新名詞:「白牌」,實際上就是「賣吊牌」。

而南極電商卻能把品牌授權生意做到極致,成了國內」吊牌之王「。

從借殼後第一個完整財年2016年開始,到2019年,南極電商的營收從5.21億增長到39.07億,翻了將近八倍;淨利潤從3.01億增長到12.06億,翻了四倍。

2020年南極電商繼續不改白馬本色,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7.72億,同比增長4.72%;淨利潤7.22億,同比增長19.9%。

2020年數據顯示,南極電商的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毛利率高達94.04%,2019年公司的銷售淨利潤超過30%,即便是在今年新冠疫情影響下,前三季度銷售淨利潤依然高達26%,比很多白酒企業都高。

但在股市裡有一條鐵律,越是完美的公司,越值得懷疑。

最近在某社交網絡上,有人貼出了三年前某某證券的PPT,標題為「體外循環造假的識別」,舉出的案例赫然就是「XX電商」。根據其描述的細節,有人指出,該公司就是吊牌巨頭「南極電商」。

報告提到XX電商存在造假的六大疑點,分別是淨利率非常高而無明顯壁壘、無明顯的競爭對手、非常輕資產的運營模式、財務數據質量差,應收帳款、經營規模翻倍增長,員工數量反而下降、供應商和客戶高度重疊。

而把南極電商當作造假案例進行分析的,是興業證券一位原零售行業王姓分析師。據說,在分析師發表這份PPT之後,立即受到了重倉南極電商的部分公募基金的巨大壓力。在這些基金的脅迫之下,該首席分析師被轉到後臺,從此遠離了一線投研。

因此,這份PPT沒有流傳開來,其他分析師也不敢再做類似的研究。但時隔兩年,這份ppt卻再次被曝出。

據資料顯示,南極電商GMV從2016年72.06億,增長到2019年的305.59億元,三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62%——相比各電商平臺增速放緩的2019年,南極共同體GMV竟實現了49%的增長,而阿里巴巴2019年GMV的增速僅為19%。

其中,在2018年度南極電商在各電商渠道可統計的GMV達205.21億元。而按照《2019中國品牌授權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8年我國年度被授權商品零售額達8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6%。這意味著,僅在2018年,南極電商一家就佔到全國被授權商品零售總額的四分之一,這一數據堪稱「奇蹟」。

2020年三季報披露,南極電商可統計的GMV達228.53億元,同比增長35.96%。其中南極人品牌GMV為203.29億元,同比增長40.00%。

在南極系誇張的GMV下,究竟有多少水分?有待我們繼續研究。

吊牌生意的隱患

一直以來,南極電商因為獨特的經營模式和過於漂亮的成績一直遭受市場的質疑。

對於旗下沒有一家工廠,沒有一個工人的南極電商來說,只需要賣個牌子,就能賺個盆滿缽滿,不得不說,南極人的所謂品牌授權的輕資產模式發揮到了極致。

但有一個問題是,像南極電商這類輕資產模式一樣也會面臨資金佔用的問題,最明顯的就是公司的應收帳款的帳期長和應收帳款周轉天數平均一直在90天左右,這就意味著公司要收回一筆品牌授權的收入,需要約3個月左右。

這就意味著,一旦公司的主營業務授權貼牌的擴張放緩,而應收帳期一直居高不下的話,就會慢慢的侵蝕到該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使得公司慢慢的開始暴露出資金周轉的問題。

另外,南極電商的業務主要分為「移動網際網路媒體投放平臺業務」和「品牌綜合服務業務」其中,後者的毛利率高達93%,比茅臺還高,畢竟他們不生產保暖內衣,他們只是上遊工廠的搬運工。

而另一項,則是移動網際網路投放的業務,說白了就是做「流量中間商的生意」。

近幾年,南極人向vivo、騰訊應用寶等平臺批量採購了流量,之後再把這些流量賣給需要推廣的品牌,比如蘇寧易購、拼多多等。但隨著社交平臺提供的營銷服務越來越完善,加之攪局者越來越多,這門生意也變得沒有那麼賺錢。

此外,值得詬病的還有品控問題。

此前,據南方周末報此前報導,南極電商的經銷商向授權廠家進貨無需總部協調,只需同授權工廠籤訂名義上的合同,就能以工廠的名義購買南極人商標,隨後自己去批發市場採購貨品,掛上吊牌再銷售——而至於質檢合格證,在淘寶上只要花費100塊就能買到。

與此同時,南極電商的授權門檻似乎也過低——以天貓為例,想獲取南極電商授權,只需繳納10萬元。

從2018年截至現在,南極人已經上了14次國家質監部門的黑名單,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對他們口誅筆伐。

行文至此,這場突如其來的閃崩考驗,或許是南極電商早該承受的。

(渾水調研原創內容,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深解南極電商:吊牌生意的天花板和護城河
    而在此期間,公司沒了廠房,沒了工人,只賣吊牌的線上電商模式讓公司賺的盆滿缽滿,在2015年底,南極人借殼新民科技登陸中小板,並更名為「南極電商」。不得不說,南極人的所謂品牌授權的輕資產模式發揮到了極致,南極人不生產商品,只是吊牌的搬運商,換句話說,只要商家肯付授權費,萬物皆可「南極人」。
  • SSPP簡報 | 南極電商回應「賣吊牌」:解讀有誤;網易嚴選 「試水...
    南極電商回應「賣吊牌」:解讀有誤網易嚴選 「試水」 實體店鋪萊爾斯丹業績持續下滑 年關店超140家波司登股價創5年新高 加拿大鵝卻遇寒冰:CHOCOOLATE北京華聯萬柳店將關門1南極電商回應「賣吊牌」:解讀有誤近日,有媒體報導稱
  • 「吊牌王」南極電商開年無故吃倆跌停 卻意外帶火了一份2019年的研...
    南極人創立於1998年,2008年推出「品牌授權」的商業模式,通過關閉自營工廠,籤約並授權供應商合作工廠生產「南極人」品牌的產品,整合過剩的供應鏈,同時籤約合作經銷商,授權其銷售「南極人」品牌產品,市場給南極電商商業模式的一個形象比喻是「賣吊牌」,2015年其借殼江蘇新民科技上市。「賣吊牌」讓南極人業績步入快車道。
  • 南極電商:目前公司卡帝樂鱷魚品牌的產品在線上線下都有銷售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6月8日訊,有投資者向南極電商提問, 請問親愛的董秘:南極電商公司有沒有通過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給全球的客戶發貨呢?有沒有線上+線下一起發展吊牌生產和銷售南極人等品牌商品?公司是否有想發展休閒食品?有沒有考慮銷售零食或者飲料等?
  • 南極人轉變南極電商,品牌情懷還能賣多久?
    提及南極人,絕大多數人想到的可能是內衣、襪子,而事實上,如今在電商平臺上的專賣店像是一個雜貨鋪,不僅出售保暖內衣、羽絨服、光腿神器......連按摩椅、電動牙刷、床單被罩這樣的產品都被擺上了貨架。有媒體報導,南極人早已不生產保暖內衣,變成了售賣「吊牌」的品牌運營平臺。南極人品牌運營方南極電商也早就對外回應:確實已經沒有工廠了,但授權銷售也是一種正常商業模式。
  • 這家公司僅賣吊牌年入39億
    彼時,普通人家裡能有一件南極人保暖內衣是件可以說道許久的事情;20年過去,誰的家裡還能有一件南極人自產商品,更是值得炫耀一番——畢竟,現在的南極人已經不生產內衣,只是吊牌批發商。網友甚至調侃,「萬物皆可南極人,可能只有吊牌是真的。」
  • 一年商標賣9億 你買的南極人內衣可能只有吊牌是真的
    12月29日,南極電商(002127)回復了深交所的問詢,針對近期設立新公司布局線下零售做出了詳細說明。原來在月初,南極電商為了優化公司的業務布局,公司公告擬與線下零售項目核心團隊的持股平臺上海朝霖諮詢管理中心及關聯自然人張玉祥、張芸共同投資設立公司,主要從事線下實體零售連鎖業務。
  • 南極電商股價連跌,南極電商5年或盈利40億被疑造假 ?
    核心提示:2021年的前兩個交易日,南極電商股價以閃崩形勢直奔跌停。1月5日晚,南極電商緊急聲明,近期,公司經營情況及內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不存在違反信息公平披露的情形。 這個冬天有點冷。
  • 這家公司僅靠賣吊牌年入39億
    彼時,普通人家裡能有一件南極人保暖內衣是件可以說道許久的事情;20年過去,誰的家裡還能有一件南極人自產商品,更是值得炫耀一番——畢竟,現在的南極人已經不生產內衣,只是吊牌批發商。網友甚至調侃,「萬物皆可南極人,可能只有吊牌是真的。」
  • 南極電商靠賣商標年入14億 產品質量有保證嗎?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南極電商靠賣商標年入14億,產品質量有保證嗎? 沒有工廠,卻「萬物」皆可南極人,南極電商靠賣吊牌成功刷了一波存在感。近期,有媒體報料稱,南極人只是「吊牌的搬運工」,將上市公司南極電商帶入大眾視野。
  • 原廠早關閉,靠賣吊牌年賺13億!除了南極人,這些品牌也只賣牌
    這是因為,如今的「南極人」不是過去那個「南極人」了,你所購買到的只是「南極人」這個牌子,產品是哪家廠生產的可就不知道了,就算是一個「三無」小作坊只要購買了南極人的品牌授權,你所生產的東西搖身一變也能成為貼著「南極人」這吊牌產品。
  • 靠賣吊牌為生,一年賺9億!南極人何以淪落至此?
    不過,你不要以為是南極人的業務拓展了,真相是原廠家10年前就停產了,而我們穿的南極人竟然是「假的」,只要吊牌是真的。  其實,早在去年,「南極人騙局」就已經被媒體報導了。當時,媒體的一篇文章解開了「南極人」電商的真面目,這個公司任何產品都不生產,只出售吊牌,只要你給錢就可以授權給你,並且還給你附送廣告位和活動報名,如果遇到調查,他們會給你提供證明規避處罰。
  • 六看南極電商:一本萬利和財務造假,哪個才是真相?
    這一模式下,公司僅僅賣吊牌,用戶買到的南極人有關產品,均由其他廠家生產。2015年,南極人通過借殼新民科技成功登陸A股,同年公司剝離了絲織品製造業務,完成了向電商企業的轉型。隨後,南極人逐步從保暖內衣電商品牌轉變成了超級雜貨鋪,產品除了傳統服裝,還有床上用品、男裝、女裝、童裝及母嬰,甚至生活電器和按摩器等。
  • 知名服裝品牌淪落到靠賣吊牌為生,卻年賺9億!
    當時,媒體的一篇文章解開了「南極人」電商的真面目,這個公司任何產品都不生產,只出售吊牌,只要你給錢就可以授權給你,並且還給你附送廣告位和活動報名,如果遇到調查,他們會給你提供證明規避處罰。從原來的保暖內衣到現在的賣吊牌,南極人的轉型可謂是成功的,但是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 旅行箱包上質檢「黑榜」 南極電商再現不合格產品
    「南極電商」)生產的旅行箱包。公告顯示,南極電商生產的貨號為C487811011的旅行箱包出現在2019年第二批網售產品質量國家監督專項抽查不合格產品及企業名單之中。該產品受檢企業為卡帝樂鱷魚宏豐專賣店,標稱生產企業為南極電商,產品商標為cartelo/卡帝樂鱷魚,檢測不合格的項目為振蕩衝擊性能。這已經不是南極電商第一次被檢出產品質量不合格。
  • 不賣衣服只「賣吊牌」?一年賺12億,網友:吊牌比衣服「值錢」
    公司本身是不會生產任何商品的,生產線也早就被「砍掉」了。之所以市場南極人品類越來越多,是因為公司現在走的路線是「賣吊牌」。簡單點來說,只要你有資金,公司就可以將吊牌授權給你,這樣你的產品就可以貼上「南極人」的標籤。而消費者在市面上購買的南極人內衣,或許真正值錢的只有吊牌。對此網友也表示:吊牌比衣服「值錢」。
  • 南極電商股價閃崩探因 機構調倉、模式受質疑
    公司在互動平臺回應稱,所謂體外循環,純屬質疑者臆測。公司稱,2020年公司實現400億元GMV銷售額,每一筆銷售都在各大電商平臺發生,每一件產品背後包裝都有工廠地址,每一筆銷售都有店鋪ID,所有的數據都截取自電商平臺官方數據真實可靠、可溯源。截至發稿,記者多次致電董秘辦,但電話未被接通。
  • 你買的南極人,可能只有吊牌是真的
    南極電商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總收入為39.07億元,同比增長16.52%;在營業收入構成中,31.76%為品牌綜合服務業務,金額約為12.4億元;1.68%為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金額約0.65億元。光賣商標就能賺錢,何苦還要自己開工廠?這些年來,北極絨、俞兆林、恆源祥等其他一些國內知名的企業也紛紛轉型,做起了品牌授權業務。
  • 又一品牌轉行「賣吊牌」,換個「馬甲」別被騙了
    當一件商品貼上品牌吊牌時,或許會更好售賣。以拼多多上的一些三件套為例,標有南極人字樣的商品,銷量都不低。但是可惜的是,現在的南極人已經不生產商品了,「變身」成為所謂了賣吊牌的商家。只有你購買他的吊牌,就可以在自己的產品上印上「南極人」的字眼。恐怕現在還有很多人蒙在鼓裡,自己購買的南極人不過是徒有虛名的吊牌罷了。
  • 又一廠商「欺騙」國人多年,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撈金」數億
    南極人近些年來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來「撈金」,轉型電商行業還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在今年的雙十一,很多消費者都趁著搞活動,為這個冬天備足了保暖內衣,因此南極人在這個雙十一的戰績相當不錯,銷售額突破了15億,在天貓眾多品牌中佔據了第15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