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全球保險業 保險投資者或迎來911後最大機遇

2020-12-21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商業保險公司正面臨冠狀病毒危機帶來的巨額索賠,同時保費也在急劇上升,這吸引了公司和業內資深人士籌集資金、推出新業務或拓展新業務。

新保險公司在1992年安德魯颶風、2001年9/11襲擊和2005年卡特裡娜颶風之後湧現。現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導致保費上漲,保險行業希望複製當年這一過程。

例如,位於百慕達和倫敦的保險公司Convex正在為當前危機中受災最嚴重的領域之一-事件取消提供保險。

Convex副首席執行長保羅 布蘭德(Paul Brand)說,許多公司都在減少某些類型的保險業務,為新進入者創造空間。

約翰·卡瓦納(John Cavanagh)是經紀公司Willis Re的前負責人,也是保險風險投資公司Beat Capital的創始人,他正在尋求從長期投資者那裡籌集「數億英鎊」的資金,用於新的保險項目。

他說:「我們認為市場為我們提供了足夠的機會出去募集資金-五年內應該業績應該不錯。」

已經在該行業工作了45年的卡瓦納說,2020年只是他見過的第五個「硬性市場」。「硬性市場」指的是保費大幅上升而不是保持穩定或下降的市場。

當央行投入數萬億美元刺激經濟時,投資者對更高回報的渴望正吸引他們轉向保險業。

經紀公司Hyperion估計,今年保險公司已經籌集了約160億美元的資本,而去年同期為90億美元。

雖然其中一些投資是防禦性的,旨在彌補索賠造成的資本損失,但保險公司也指望投資收益能彌補一些新冠疫情帶來的損失。

Willis Re說,在6月和7月的續保期間,美國房地產再保險費率最高上漲了30%。

倫敦勞合社Beazley BEZG保險公司。希斯考克斯(Hiscox)和蘭開夏郡(Lancashire)等公司都將籌集股本。

業內資深人士Ed Noonan和Jeff Consolino被任命負責StarStone U.S.保險公司在母公司Enstar牽頭下的重組,這樁交易還吸引了SkyKnight Capital、Dragoneer和Aquiline的6.1億美元投資。

金融業消息人士稱,其他資深人士正在與私募股權公司合作,為新的保險企業籌集資金。一位銀行家估計,新老保險公司將籌集的資金總計為20-25億美元。

業內人士稱,保險費率通常在重大危機前就已開始上漲,而新冠疫情又加速了這一趨勢。

下圖為,財產巨災再保險費率指數近年的變化。

到2020年,由於颶風和近幾年提起的訴訟裁決增加,造成的2017年和2018年的巨額虧損甚至在疫情大流行爆發之前就推高了財產和意外傷害保險費率。

2000年創立的Tokio Millennium Re的創始人兼前執行長星野達彥(Tatsuhiko Hoshina)表示,對保險投資者來說,2020年「可能是9/11恐怖襲擊之後最大的機會」。

專門接手對新客戶封閉並更有效地管理保單的保險公司也看到了機遇。

傳統保險公司達拉格(Darag)執行長湯姆布斯(Tom Booth)強調了活動取消,董事和高管保險以及業務中斷等受衝擊最嚴重的行業,是保險公司可能尋求剝離的領域。

百慕達和倫敦的保險中心有望吸引大多數新業務。但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的高級主管布萊恩·施耐德(Brian Schneider)表示,新的保險公司可能難以儘快獲得執照以與老牌保險公司競爭。

Axis Capital董事長麥可·巴特(Michael Butt)表示,大流行病仍在蔓延的事實也使人們難以判斷損失,一些投資者可能正在等待市場前景變得更加明朗。

不過,在1993年安德魯颶風過後成立的八家保險公司中,有六家已被大型公司收購。「這些公司需要迅速行動。風險是千載難逢的,它一直在變化。」

相關焦點

  • 貝恩公司發布報告 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在疫情後或將迎來機遇
    本報訊 (記者鄭建玲)全球知名管理諮詢公司貝恩公司日前發布的《2020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持續萎縮。報告認為,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在疫情後或將迎來機遇。「過去9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迅速崛起,是亞太區取得巨大成功的市場之一。
  • 保險行業開門紅缺席:疫情下,為什麼投保的人反而少了
    業界分析稱,險企今年2月保費大幅下降在意料之中,2月分是國內疫情的暴發期,舉國閉門戰疫,在家隔離、線上辦公等使得險企業務受到最大衝擊,疊加2月份的春節假期延長,險企保費收入劇烈下滑並不意外。
  • 3月保費大增92%,疫情下保險行業迎來機會
    最近,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中國平安、新華保險等五大上市險企陸續發布了一季度保費業績。數據顯示,3月五大上市險企共取得原保費收入2761.7億元,環比增長92.4%。其中,中國人壽增幅最大,原保費收入798億元,環比增長高達131.3%。
  • 財經報導:中國在2030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保險市場!
    第一財經報導,瑞士再保險公司預期,中國將在2030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保險市場,或將超過美國。 她還隨著外資加大進入中國市場,保險業將迎來更激烈的競爭。預期外資還將引入例如科技理賠、參數保險等更多產品,豐富國內保險品種。 中國佔全球保險業份額將由目前的11%升至2030年的22%,屆時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保險業市場。中國經濟將長期穩定增長、中產階層的崛起,都將為保險業帶來穩定的增長動力。
  • 2020金融界「領航中國」圓滿落幕 400家金融機構探索後疫情時代...
    全球經濟和金融行業面臨重構 金融界董事長、執行長趙志偉在致辭中指出,即便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逆流湧動也難掩一個事實,那就是人類命運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休戚與共。 中國作為最早經受疫情衝擊並率先有效控制的國家,在後疫情時代正加快推進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麥可·海瑟:中國保險業5年內成全球第二
    作為《國際金融報》記者的老朋友,麥可·海瑟預留了2個小時的採訪,就全球經濟前景和趨勢、英國退歐公投和美聯儲加息預期、中國經濟增長和結構性改革,以及未來保險市場格局等熱點話題一一作答。  在麥可·海瑟看來:「中國經濟並沒有一些人想像的那麼糟,GDP增速或許還會繼續放緩,但仍能維持在6.5%的水平。
  • 「保險+科技」的破局之道——訪匯才控股集團總裁、匯智保險智庫...
    來源:經濟雜誌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行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保險業線下業務也遭受不小的打擊。不過,危機往往與機遇並存,保險業或迎來突圍時刻。《經濟》雜誌、經濟網記者為此專訪匯才控股集團總裁、匯智保險智庫院長張恆國,探討保險服務的變革與創新。
  • ...水滴公司創始人兼CEO沈鵬:談疫後保險行業機遇與產品設計變化趨勢
    【疫情期間,保險業發揮了什麼作用】疫情期間,各保險公司積極地履行社會責任,在疫情期間不僅我們水滴公司,全國的各保險公司們都在積極地履行社會責任,主動捐款捐物捐贈保險,總的捐贈情況,截止目前已經達到了3.76億。根據銀保監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的2月28日,在專屬的保險賠付方面,保險業共計賠付案件90860件。疫情也給保險業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和挑戰。
  • 在頂級保險峰會中獲好評,妙健康如何用數據改變了保險業
    作者 | 俊天明出品 | 子彈財經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背景下,大健康產業正在成為最受矚目的行業之一。保險作為健康產業重要的一環,也在這一年迎來了不小的變革。在過去的一周,保險行業備受矚目的頂級峰會DIA(全稱:Digital Insurance Agenda)剛剛落下帷幕。這是一場專注於保險行業創新以及國際前沿保險科技的峰會,在全球範圍內頗具影響力,DIA參會企業提出的行業解決方案以及科技產品,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行業在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方向。
  • 擴內需,保險業大有可為
    這些領域均與保險行業的主體業務密切相關,意味著保險業在擴大內需、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方面將大有可為。國際經驗表明,保險業發達的國家,其保障水平不僅體現出一國經濟的發展狀態,百姓保險意識的水準,而且還會為這個國家的經濟不斷創造出巨大的內需能量和市場動力。這是因為,養老、醫療健康等保險需求屬於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剛需保障部分。
  • 中科軟: 保險信息化領域的「長青樹」
    2019年,以保險業系統解決方案為核心業務的中科軟完成「轉板」,並成功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自上市首日起,中科軟連續拉出15個漲停,成為2019年滬深兩市新股上市後連續漲停數前五名的公司。  對保險行業來說,疫情雖然短暫打斷了線下代理人業務的開展,但「線上化」「雲化」進程在今年明顯提速。銀保監會多次發文鼓勵包括預付保險金等方式,支持保險從業人員採用網際網路、手機APP等線上渠道開展業務活動、進行理賠服務。2020年,保險行業掀起了一輪線上化浪潮。  作為國內最大的保險業IT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中科軟也成為保險行業本輪線上化浪潮的受益者。
  • 2020滬市公司質量行|中科軟:保險信息化領域的「長青樹」
    2019年,以保險業系統解決方案為核心業務的中科軟完成「轉板」,並成功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自上市首日起,中科軟連續拉出15個漲停,成為2019年滬深兩市新股上市後連續漲停數前五名的公司。
  • 新加坡保險創業公司吞併了一家巨頭
    去年下半年以來已經有很多國內的投資者朋友向墨騰諮詢新加坡以及整個東南亞的保險資產以及數字保險科技的機會。當然,看中了新加坡保險資產的不只是中國的資本。 最近,新加坡本土的數字保險公司Singlife兼併了英國保險業巨頭英傑華集團(Aviva)在新加坡的業務。
  • 中科軟:保險信息化三大新趨勢並行 將不斷推出新解決方案
    保險業的兩倍,而中國銀行業的總資產是保險業的10倍以上,保險業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同時,我國保險業IT投入佔保費規模的比例還不到1%,而發達國家能到5%左右,我們還有很大的空間。」   除了保險信息化賽道本身的市場空間外,中科軟還在同步推進「保險+」戰略,以期撬動更多市場空間。公司方面分析說,保險行業具有與各行業融合的特徵,保險嵌入各行業應用場景,促進各行業數位化轉型的過程為公司實施「保險+」戰略創造了業務機會。
  • 平安銀行出清永安財險股權;巴菲特清倉旅行者保險;利寶增資獲批
    與全球領先的酒店業領導者雅高合作是一個獨特的機會,可以擴大客戶獲得我們的醫療保健專業知識和解決方案的機會。由於我們面對著疫情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健康危機,因此這一目標從未像現在這樣重要。」(今日保)惠譽:確認人保壽險「A+」保險公司財務實力評級,展望「穩定」5月15日,惠譽確認人保壽險「A+」(強勁)保險公司財務實力評級。展望「穩定」。惠譽預計,由於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資本市場波動和固定收益工具的投資收益率下降,將降低人保壽險的投資回報。
  • 陳欣:後疫情時代中國資本市場的風險、機遇與展望|洞見
    針對後疫情時代下,中國資本市場所面臨的風險、機遇與展望。日前,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陳欣教授受邀撰文,分享觀點。展望未來,他認為,在不確定性風險加強的後疫情時代,我國經濟結構升級必須從以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轉向依賴資本市場對資源的再分配。
  • 保險業下半場,中國平安(601318.SH/2318.HK)的估值模式如何變遷?
    作者 | 借東風2016年,中國保險業迎來重要的轉折點。一是銀監會與保監會合併成立銀保監會,二是提出"保險姓保",回歸初心,從產品到銷售環節,保險業全面回歸保障的本源。近年來,分析與評論界喜歡用"上半場"和"下半場"的視角去審視每個產業。
  • 中國平安連續四次榮膺Brand Finance全球第一保險品牌
    Brand Finance執行長David Haigh評論道:「特殊情況將對保險業造成沉重打擊,保險行業品牌可能面臨高達20%的品牌價值下跌。  報告指出,在全球受到特殊時期影響的時候,中國平安的品牌價值錄得20%的增長,達到606億美元,進一步擴大了其作為全球最有價值保險品牌的領先地位。
  • 明亞保險經紀:年度經營目標不變|企業生存樣本調查
    疫情背景下,悲劇折射出人身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災難越嚴重,影響越大,似乎越能真正顯示出了保險的意義所在。隨著疫情的逐漸向好,我國的戰「疫」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大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復工復產上。據不完全統計,年後復工以來全國已經發生十多起企業復工後的疫情,造成近20人確診,600多人被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