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讀四書五經不如利他不二做百事
空談古今萬卷不如千裡之行始足下
(這張圖,五行對應的範圍更廣了,還涉及到了天幹地支,有需要的朋友同樣可以收藏以備時時查看~)
昨天分享了一部分五臟之間的聯繫中醫基礎知識·五臟關係(1),今天接著上面的,繼續分享剩下的五臟之間的聯繫。
主要體現於人體氣機的升降和調節方面。
氣機升降:肺在膈上,其氣肅降;肝在膈下,其氣升發,是全身氣機升降的主要部分。⑴肝火犯肺:肝氣逆(肋痛、急躁、面紅耳赤)肺氣傷(咳逆、咯血、咯痰不爽)⑵肺燥傷肝:肺燥(咳嗽痰少、咽幹)肝傷(肋下引痛、脹滿)⑴水液代謝:肺為水之上源,肺失宣降,行水與全身,下引與腎;腎為主水之髒,腎陽氣化,升清降濁,輸與膀胱。⑵呼吸運動:肺為氣之主,肺主呼吸,為體內外氣體交換的場所;腎為氣之根,腎主納氣,吸引攝納,使氣歸根。⑶陰陽互資:金能生水,肺陰充足輸精與腎使腎陰充盈;水能潤金,腎陰充足上潤與肺使肺臟清寧。腎陽資助肺陽,同溫肺陰與肺津,推動津液輸布。⑹肺腎氣虛:腎精不足、攝納失職、肺氣久虛、傷及腎氣則呼吸異常、氣短喘急、呼多吸少❶肺腎陰虛:肺陰不足下汲腎陰、腎陰虧虛肺陰失充則五心煩熱、潮熱盜汗、乾咳少痰、腰膝酸軟。❷肺腎陽虛:津凝為痰-老年久病痰飲咳喘。主要體現在疏洩與運化的相互為用、藏血與統血的協同作用。⑴血液運行:肝藏血調節血量供應脾運,脾生血,充血使肝血充足⑶消化疾病:肝病及脾,肝脾不和會導致肋痛腹脹與便溏洩瀉。⑷血液疾病:脾虛血少,肝血亦損會導致納少、腹脹、頭暈、目眩、月經量少。脾不統血引起出血,肝血亦虧。肝不藏血、脾不統血同時並見藏統失司。主要體現在肝腎同源,藏洩互用及陰陽之間的互滋互製作用⑶腎陰不足連累肝陰:肝陽失養、肝陽上亢導致目眩、耳鳴、腰膝酸軟⑷腎陽不足連累肝陽:下焦陰寒內盛、少腹冷痛、陽痿精冷、宮寒不孕。⑵水液代謝:脾運化水溼脾陽健運土能制水。腎為主水之髒腎陽氣化開合有度。⑸脾/腎陽虛弱:畏寒腹痛、腰膝酸冷、五更瀉(虛寒證)五臟之間的聯繫,就是通過「氣、血、精、液」作為橋梁進行連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