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知識·五臟關係(2)

2021-02-07 妙無學堂

飽讀四書五經不如利他不二做百事

空談古今萬卷不如千裡之行始足下


(這張圖,五行對應的範圍更廣了,還涉及到了天幹地支,有需要的朋友同樣可以收藏以備時時查看~)


昨天分享了一部分五臟之間的聯繫中醫基礎知識·五臟關係(1),今天接著上面的,繼續分享剩下的五臟之間的聯繫。


主要體現於人體氣機的升降和調節方面。 

氣機升降:肺在膈上,其氣肅降;肝在膈下,其氣升發,是全身氣機升降的主要部分。⑴肝火犯肺:肝氣逆(肋痛、急躁、面紅耳赤)肺氣傷(咳逆、咯血、咯痰不爽)⑵肺燥傷肝:肺燥(咳嗽痰少、咽幹)肝傷(肋下引痛、脹滿)⑴水液代謝:肺為水之上源,肺失宣降,行水與全身,下引與腎;腎為主水之髒,腎陽氣化,升清降濁,輸與膀胱。⑵呼吸運動:肺為氣之主,肺主呼吸,為體內外氣體交換的場所;腎為氣之根,腎主納氣,吸引攝納,使氣歸根。⑶陰陽互資:金能生水,肺陰充足輸精與腎使腎陰充盈;水能潤金,腎陰充足上潤與肺使肺臟清寧。腎陽資助肺陽,同溫肺陰與肺津,推動津液輸布。⑹肺腎氣虛:腎精不足、攝納失職、肺氣久虛、傷及腎氣則呼吸異常、氣短喘急、呼多吸少❶肺腎陰虛:肺陰不足下汲腎陰、腎陰虧虛肺陰失充則五心煩熱、潮熱盜汗、乾咳少痰、腰膝酸軟。❷肺腎陽虛:津凝為痰-老年久病痰飲咳喘。主要體現在疏洩與運化的相互為用、藏血與統血的協同作用。⑴血液運行:肝藏血調節血量供應脾運,脾生血,充血使肝血充足⑶消化疾病:肝病及脾,肝脾不和會導致肋痛腹脹與便溏洩瀉。⑷血液疾病:脾虛血少,肝血亦損會導致納少、腹脹、頭暈、目眩、月經量少。脾不統血引起出血,肝血亦虧。肝不藏血、脾不統血同時並見藏統失司。主要體現在肝腎同源,藏洩互用及陰陽之間的互滋互製作用⑶腎陰不足連累肝陰:肝陽失養、肝陽上亢導致目眩、耳鳴、腰膝酸軟⑷腎陽不足連累肝陽:下焦陰寒內盛、少腹冷痛、陽痿精冷、宮寒不孕。⑵水液代謝:脾運化水溼脾陽健運土能制水。腎為主水之髒腎陽氣化開合有度。⑸脾/腎陽虛弱:畏寒腹痛、腰膝酸冷、五更瀉(虛寒證)五臟之間的聯繫,就是通過「氣、血、精、液」作為橋梁進行連接的。

相關焦點

  • 中醫基礎理論——五臟的關係(一)
    髒與腑是表裡關係,髒與髒之間也存在著相互和制約的關係。五臟分屬五行,而五臟的關係不僅僅是五行之間的生克乘侮,還表現在各髒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互影響。本文主要從生理功能方面來說明臟腑之間的關係。心與肺心主血,肺主氣;氣為血帥,氣行推動血行,血為氣母,血是氣的物質基礎,氣和血的關係就能代表心與肺的關係。「
  • 中醫情志病與五臟的關係
    精神活動是以五臟精氣為物質基礎的功能活動。當五臟發生虛實盛衰變化,往往對外界刺激極為敏感,會直接影響到人的情志活動,產生相應的變化。如:肺氣虛時,易產生悲傷情緒;肝陽之氣上亢時,易情緒激動而易發怒。五臟精氣的偏盛偏衰,決定了人的體質、性格特徵,以及對疾病易感性的異同。《內經》中敘述了五種性格類型的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太陰之人、少陰之人、陰陽平和之人。
  • 中醫基礎理論——情志與五臟的關係
    五神五神是神、魂、魄、意、志的統稱,是五種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五神分屬五臟,與五臟的關係為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腎藏志。營是營養物質,指經脈內的精氣;意是意念,是指外界事物在心中的印象,人的記憶力就是把這個意保存下來的能力,意是記憶力的基礎。脾氣健運,意念豐富,是人的思考和記憶力強的前提。腎藏志腎藏精,精舍志,意之所存謂之志。把意保存下來就是志,所以志就是記憶能力。還需要知道的是短期記憶能力是志,長期記憶能力是魄。比如老年痴呆記不得剛發生的事,卻能記得小時候的事,說明出問題的是志不是魄。
  • 中醫淺談五臟五行……
    這五種物質之間,存在著既相互資生又相互制約的關係,在不斷的相生相剋運動中維持著動態的平衡,這就是五行學說的基本涵義。2、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五行學說認為,五行之間存在著生、克、乘、侮的關係。五行的相生相剋關係可以解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則可以用來表示事物之間平衡被打破後的相互影響。
  • 中醫基礎知識·五臟病機{肝的病機}
    肝體陰而用陽,以血為體,以氣為用,故肝的病理變化內在基礎是肝的陰陽氣血失調,基本特點為肝氣、肝陽常有餘,肝陰、肝血常不足。肝氣鬱結是肝的氣機鬱滯不暢的病理變化。又稱肝鬱氣滯、肝鬱等。病因:多由於精神刺激,情志抑鬱不暢所致,或病久不愈,他髒之病影響,因病致鬱。
  • 美容師必看:中醫美容與人體五臟的關係
    從中醫美容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的相貌、儀表乃至神志、體形等,都是臟腑、經絡、氣血等反映於外的現象。臟腑氣血旺盛則膚色紅潤有光澤,肌肉堅實豐滿,皮毛榮潤等。故中醫美容學非常重視臟腑氣血在美容中的作用,通過滋潤五臟、補益氣血,使身體健美,容顏長駐。
  • 中醫面診的秘密:從臉部看五臟疾病!
    識別寫在臉上的五臟疾病臉是我們直面外界的一個窗口,在這個看臉的社會一張臉美麗與否直接關係到你的社交、工作
  • 中醫入門基礎知識:心主神明
    當然,我們現在不能完全說心主神明了,但在中醫的那個系統中,心的確處於那樣的地位。包括主血脈和主神志兩個方面。心表現在情志方面為喜,在液為汗,在體合脈,它的精華表現在臉上,開竅為舌。心的經脈與小腸相連,互為表裡關係。實際生活中心的疾病會引起消化問題。消化不好更容易讓人煩躁。心外面有一層包膜,稱心包絡,簡稱心包,為心臟的外圍組織。其經絡與手少陽三焦經相連而成為表裡關係。
  • 五臟之間的相生相剋關係
    按照五行相生的關係,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換言之五臟之間就是,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就好,肺好腎就好,腎好肝就好! 按照五行相剋的關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換成五臟就是肺抑制肝陽上亢,肝疏洩脾的鬱滯,脾避免腎水泛濫,腎防止心火亢烈,心可以制約肺清肅的太過!
  • 中醫基礎知識·經絡{足太陰脾經}
    (1)主生血:脾運化的水谷精微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質基礎。(2)主統血:脾統血的的作用是通過氣攝血作用來實現的。3.主升清:脾具有將水谷精微吸收上輸與心、肺、頭目,再通過心肺的化氣生血作用營養全身的作用,並維持人體內臟位置相對恆定。4.主肌肉和四肢:四肢、肌肉的活動能力及肌肉的發達健壯與脾的功能密切相關。5.藏意:心寧靜有助於脾的運化功能,脾功能旺盛有助於人保持一定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 淺談五臟五行,相生相剋關係
    中醫五臟對五行大家都知道吧,心,肝,脾,肺,腎對應火,木,土金,水。首先說一下五相生的邏輯,肝藏血可以濟心,即木生火,;心的陽熱又可以溫暖脾氣即火生土;脾呢又通過通過運化功能產生的精微可以滋養肺部即土生金;肺氣的下行又助於腎水即金生水;腎精又可以補肝即水生木。
  • 五色、五味、五臟、五官與五行對應關係
    (2)五行相生相剋圖的相剋規律:相剋即相互制約、克制、抑制之意。五行之間相互制約的關係稱之為五行相剋。在五行相生相剋圖中五行相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這種克制關係也是往復無窮的。木得金斂,則木不過散;水得火伏,則火不過炎;土得木疏,則土不過溼;金得火溫,則金不過收;水得土滲,則水不過潤。皆氣化自然之妙用。
  • 中醫講「五色入五臟」,說說食物顏色與臟腑養生之間的關係
    人類的各種食物顏色各不相同,傳統中醫認為「無色入五臟」,是與中醫的「五行」相對應的。也就是說,不同顏色的食物,它的養生保健功效各有偏重,《黃帝內經》中記載:「色味當五藏:白當肺、辛,赤當心、苦,青當肝、酸,黃當脾、甘,黑當腎、鹹。」今天我就來具體說說食物顏色與臟腑養生之間的關係。
  • 中醫:五液與五臟之間的關係
    小編帶大家一起認識一下五液與五臟之間的關係。汗,為心之液。它的排洩在生理上會受到心神的控制,比如,感覺冷時,毛竅閉合而無汗;天熱、運動或衣被過厚感覺熱時,則毛竅大開而多汗。汗的異常主要有自汗、盜汗兩種。心陽不足、心氣虛,不能「守住」心液,則見自汗,此時應補氣補陽。
  • 中醫基礎知識·經絡{足少陰腎經}
    (2)體內循行路線:沿脊椎前緣人體腔,到達腎部腹膜間隙,向前聯絡膀胱處腹膜間隙。直行的主幹:從腎部分出向上穿過肝的分頁間隙並穿膈肌裂孔,上行於肺部的胸膜間隙,沿喉嚨兩側,上行於舌根兩側的黏膜間隙。體內支脈:從肺部分出,到達心部的漿膜間隙,進入胸膜腔間隙。
  • 聽音樂調五臟,奇妙的中醫音樂療法
    在我們中醫學理論中,五臟可以影響五音,五音可以調節五臟。
  • 婦科中醫:女人過了45歲,常喝2碗湯,調五臟補氣血,延緩衰老
    婦科中醫認為,這些症狀可以從氣、血、五臟3方面調養,首先是氣血,氣血不足不但會使人看上去無氣色、易衰老,還是很多婦科疾病的源頭。其次是五臟,人體五臟六腑隨著時間變化,其功能可能會慢慢下降,中醫理論中提到,精氣不足是五臟虛弱的表現,因此,女人過了45歲,常喝1碗湯,可調五臟、補氣血,延緩衰老。
  • 陰陽學說是中醫理論的基礎
    陰陽學說是中醫理論的基礎,陰陽在中醫應用上對形體認識,生命過程認識,病機病理的認識,概括辨證論治原則,歸納病因,經絡命名與歸類,藥物性味功能特點,確立養生保健原則,概括體質稟賦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陰陽的基本屬性是絕對的,即宇宙萬物都有兩端,有正必有反,有陰必有陽!
  • 中醫入捷徑-24小時中醫基礎
    各種中醫技能班,提高課,單最基礎的中醫知識掌握了嗎?......相信你學習了這課程以後,會有一個嶄新的認識。相信你學習了這次課程以後,會明白這才是學習中醫的入門捷徑。我們不妨來看看《紅樓夢》裡一個與中醫相關的片段。有一回,講到晴雯患了小傷寒,於是請了胡醫生來看,診斷為小傷寒,大筆一揮辛溫解表藥,賈寶玉一看連聲說該死,這枳實麻黃如何禁得?可見,那個時候的中醫是普及的,即便是賈寶玉,他都識得藥性,懂 一些基礎的中醫知識。
  • 五行、五臟、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五液之間的關係解讀
    2、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  五行學說認為,五行之間存在著生、克、乘、侮的關係。五行的相生相剋關係可以解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則可以用來表示事物之間平衡被打破後的相互影響。  相生即相互資生和相互助長。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