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新零售思維,贏得百貨的「轉型升級」仗?

2021-01-09 聯商網linkshop

處在風起雲湧的傳統零售市場,變革似乎無處不在。面對近年來消費升級和電商的雙重夾擊,不論實體還是電商都將目光聚焦在了「新零售」上,試圖在後網際網路時代尋索零售業更加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新玩法。百貨業自2014年開始業績大幅下降,卻一直沒有得到適當的調整,部分業內人士紛紛提出了去百貨化的論點。百貨的未來該如果構建?「新零售」真的能成為日後百貨的發展方向麼?

追本溯源 尋找根本問題所在

要解決問題,必須從百貨本質去尋找問題,百貨作為傳統零售其本質是人-場-貨三者的關係,原來的零售是在某一實體場景下(例如百貨公司)人去找貨的邏輯,電商B2C的崛起實現了人-貨-場的三者變化,場景可以是物理場景也可以是虛擬場景,變成了貨去找人。百貨公司變得越來越不誘人了,從外部環境看消費渠道產生了變化,從內部自身發展來看百貨經營模式上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並沒有過多的創新。以至於在人-貨-場三者都出現了相應的問題。

1、 從外部環境來看:

首先,隨著電商以及購物中心迅速崛起,消費者逐步青睞更有價格優勢的線上購物,以及以餐飲娛樂為主,體驗感更強的購物中心,傳統百貨業收到極大衝擊。其次,在新零售、新經濟、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年輕中產逐漸崛起,使得百貨這一傳統零售已難以趕上90後、00後的消費觀念;第三,大量中國旅客出境旅遊,逐步傾向選擇更高水平服務和更豐富的店內體驗,隨之而來的是對國內零售服務預期的提高,這一趨勢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傳統百貨行業的沒落。

2、 從百貨自身發展模式來看:

首先,百貨定位雷同化,在品牌組合上千篇一律,沒有自身的特色,逐漸脫離目標消費客群的需求;其次,百貨過分追求坪效,缺少對購物環境、用戶體驗的改善,導致消費者體驗不佳;第三,大多數百貨還都是以聯營為主,很難做到「單品管理」不能第一時間掌握商品信息。第四,百貨對於品牌推廣單一,僅僅採取簡單粗暴的促銷手段,但始終等同於通過價格降低來吸引客群,缺乏其他吸引力。

新零售革命下的百貨重振之道

由於近幾年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電商的獲客成本也在逐年增加,同時電商用戶的增速卻逐年放緩,線上的大佬們紛紛回歸線下。無論是超市新物種盒馬先生、永輝的超級物種還是代表手機數碼的小米之家,都代表了傳統零售邁入新零售時代。新零售的本質是利用現今技術的發展,提升傳統零售的效率,實現融合。在這方面我們看到了與百貨同樣存在著問題的傳統零售業超市,邁出了第一步,並獲得了成功。對於百貨也是一樣,特別是在「新零售物種」呈井噴式爆發的今天,傳統百貨零售業應當以更加敞開的方式去擁抱新零售,用新零售的思維打造百貨,或許會成為新消費時代百貨零售企業的變革「利器」。

1、 顏值即正義

百貨比購物中心更需要場景化設計,在這個顏值即是正義的時代,百貨較為大眾化的設計讓消費者產生視覺疲勞,入店難成為百貨最頭痛的問題。相比購物中心百貨動線簡單、沒有多中庭,因此場景化設計成為提升百貨顏值的重要手段。我們考察了曼谷的網紅百貨SiamDiscovery其定位為」精品時尚百貨「,由日本當紅新銳Nendo佐藤大設計事務所操刀設計,由外至內彰顯著前衛且極致的視覺和空間體驗。包括最新開業的天虹Discovery與蘇州天虹ccmall都是以主題化的場景設計打造了高顏值的百貨。

隨著消費渠道的多樣化,消費者不是一定要買東西才來百貨公司,這一點購物中心早在幾年前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體驗、好玩、分享成為零售新時代的主導。在中國早期物資匱乏的時代,上海最早的四大百貨先施、永安、新新和大新通過引入第一臺自動扶梯、中央空調、遊樂園及劇場等諸多創舉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然而現今的百貨卻越來越平乏無味。未來百貨應將商業嫁接更多跨界的元素,給予消費者人性化的關懷,豐富多元化的體驗,形成新的商業空間和氛圍。

2、 標籤引領態度

一個以價值觀統領商業模式的時代已悄然來臨。如今的百貨應該是前沿時尚、具有個性的代表,而且每個百貨所具有的氣質都是不同的。我們發現,網際網路時代,任何產品的價格不再單一由其成本價值決定,獵奇的、瘋狂的、更標籤化的東西,可以提升價值,繼而提升利潤,標籤化也意味著品牌的個性鮮明。百貨店應該是什麼樣子?也就是價值定位,例如高端奢侈的北京SKP,高性價比時尚的上海百盛優客,代表女性時尚文雅的上海芮歐百貨。在目前這種零售環境變換的過程中,百貨店已經不能再簡單地標準化複製,百貨店必須找準自己的價值定位,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觀,跟上並引領消費需求的變化步伐。

3、 數據精準「畫像」

首先隨著城市多商圈格局的發展,以往佔據核心商圈位置的百貨其輻射能力逐漸下降。其次隨著中產階級大規模的崛起,消費者口味也更多元化。第三百貨因為體量有限,其承載的品類也有限,面對大體量的購物中心、電商毫無優勢。因此百貨更應該通過現今商業大數據的運用,了解消費者是誰?從哪裡來?來這裡呆了多久?消費了什麼?出去以後又消費了什麼?更有針對性的提供商品從所有人的店到專屬一類人的店。除此之外,百貨更應注重會員的發展和穩固,通過做好超級會員的服務,提升消費者的重複購買率;其次也應當建立雙向互動的會員網絡體系,線上線下全面收集顧客數據,比如根據用戶在App和其他電商等平臺的購物記錄,識別顧客需求,從而提供更個性化的商品推薦和服務。

4、 核心品類的威力

對於電商而言,其核心競爭力就是品類管理,從核心品類切入往往更容易形成線下消費驅動,比如盒馬鮮生通過生鮮這一傳統的超市品類將消費者重新導入線下,將生鮮這一品類做全做深,並由其形成一系列的線上交易和餐飲服務,形成線下獲客,線上導流。新零售給我們的借鑑尋找核心品類,以此品類打造一系列的服務和體驗。例如百貨中的化妝品,通過化妝品所衍生的一系列服務去形成百貨線下優勢。相對以往的全品類擴張思路,這樣的方向往往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尋求差異化並以此建立核心競爭品類也是未來求變的一個方向。

5、 品類重組與融合

品類重組也是百貨變革的出路之一,原先的百貨的品類陳列是根據樓層規劃所定的,一樓基本都是化妝品、黃金珠寶,二樓是少淑女裝,三樓是大淑女裝,四樓是男裝…這樣的品類布置單調缺乏新意。對於零售效率的考核現在又多了個詞叫做「連帶率」,就是你買一件衣服的時候會不會順便帶上一副眼鏡或飾品,這樣的布局方式往往使消費者的連帶消費產生不便。如今應當把百貨中部分區塊品類打散重組,女裝、飾品和鞋等不同品類都可以進行組合,根據不同的消費者設計不同的消費場景,從而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比如,可以借鑑MUJI模式,通過對售賣家居用品、生活用品等的品類重組,傳遞出LifeStyle的生活方式,打造一種具有識別性的生活態度來引導消費者,從售賣商品到售賣生活方式,從不同的組合內容吸引不同的目標消費者,滿足其不同的需求場景。

6、 業態多元化發展

百貨的業態最早都以品牌購物為主,極少配置體驗性的業態。而如今,百貨為了變革也做出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增加自營品牌,在英美等國引進多個品牌做買手制,同時也增加了一些特殊業態,比如餐飲、娛樂等體驗性業態。例如位於曼谷市中心的Central Embassy定位為曼谷的貴婦級百貨,今年他們邀請了日本Klein DythamArchitecture設計事務所對整個六層進行了設計改造,推出了一個適合不同消費人群的空間 Open House,近4600 平方米的空間,規劃有 14間餐廳和酒吧,一間畫廊,一間書店,一處聯合辦公空間和一塊兒童區。儘管功能繁多,但不同的區域都被融洽地整合在了一起卻不顯凌亂,人們可以在這裡閒逛、遊樂、吃喝或者伏案工作。目前的商業都在研究如何增長消費者的停留時間,因此百貨未來也需要思考如何儘可能的增加消費者逗留的業態,降低購物的業態佔比,增加更多的多元化業態。

7、 線上線下聯動

百貨開展線上購物,是順應新零售發展的必然選擇,這不僅僅是將購買方式從線下引入線上,更應當視為消費者購物體驗的一種延伸與深化。只有打通線下與線上的消費,百貨才不會一直被坪效所困擾,百貨應是消費者線下流量的起點,而不應該是消費的終點。此外,百貨擁有的連鎖門店網絡能夠方便的為線上渠道的消費者帶來真實、直接的產品體驗。

在現如今顛覆性變化的時代,如果能跟上變化,就是最好的時代;如果跟不上變化,就是最壞的時代。網際網路已被賦予了全新的歷史使命,商業地產也在網際網路和自身模式的融合中反覆試探摸索,以實現未來商業模式的顛覆性創新。百貨商場要想生存就必須要創新,不能再以老的思想等待客戶自己上門,需要給予項目最新的活力,吸引更多的客群和品牌,這才是百貨店更好的出路。

時代一直在變,隨順改變是必然的,只有敢於不斷自我顛覆,才能不被變幻莫測的暗流衝垮。當我們已經清醒地看到線上線下融合將是大勢所趨時,越能儘早實現融合,就越能將在未來競爭中佔得先機。百貨需憑藉內驅力捅破那一層層堅硬的殼,才會有鮮活的新生命。

(來源:RET睿意德)

相關焦點

  • 銀泰百貨與蜂鳥配送合作,新零售轉型迎戰「百貨寒冬」
    8月19日,銀泰百貨與餓了麼蜂鳥即配宣布升級「定時達」服務。銀泰「定時達」夜間配送服務時間延長至22點,率先在杭州西湖銀泰試點,隨後將在全國更多門店鋪開。銀泰百貨通過即時配送模式,將傳統百貨的品牌影響力、商品豐富度與蜂鳥網絡的時效性結合在一起,讓顧客可以在幾小時之內拿到想要的商品。與原先的跑腿服務不同,百貨官方的商品分類與庫存顯示會更加的詳細精準,讓您放心的買。
  • 百貨零售業轉型升級 新模式、新業態、新物種湧現
    近日,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和中國百貨商業協會、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聯合發布《2017~2018年中國百貨零售業發展報告》,綜合了行業宏觀數據,通過對85家中國百貨零售企業的經營報表分析和訪談,就中國百貨零售業的整體經營和運行情況進行分析:2017年,百貨零售業加快轉型升級,新模式、新業態、新物種不斷湧現,行業整體業績回穩向好。
  • 除了變身購物中心,百貨轉型升級還有別的打法
    2019年,中國百貨零售業進入又一輪新舊交替的開啟之年。新常態和市場競爭因素影響下的市場形勢依舊嚴峻,關店潮持續,百貨業態仍普遍面臨壓力,消費者消費行為的轉變也給實體店帶來了一定的衝擊。傳統百貨從嘗試融合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走向全渠道的整合與變革;從以往純百貨的經營模式,走向穩健務實的轉型升級,並進入轉型深水區。
  • 百貨集聚!西單大悅城一家獨大!漢光百貨如何轉型?
    隨著消費群體的迭代與消費觀念的升級,實體零售市場經歷了調整與變革,曾經在市場中掌握絕對話語權的百貨業,如今卻進入了轉型的深水區,轉型升級、閉店止損、維持現狀,究竟哪些方式才能真正幫助百貨業脫離泥淖,百貨業能否再次迎來春天?敬請關注《京城百貨浮沉調查》。   下棋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胸伏百萬雄兵,腹藏千機良謀」的想法。
  • 銀泰百貨商場是如何實現新零售模式的?學習經驗
    日本百貨店迎來關門潮,其實在中國也是如此,隨著消費結構升級、成本上漲和電商崛起,在2015年之後百貨店的增速都趨於緩慢,甚至被迫關店。但隨著新零售的發展,百貨店又重新煥發新生。電商巨頭紛紛轉移線下,打破了百貨行業過去多年整合較緩慢的格局。銀泰百貨就是最典型的先行者。
  • 銀泰百貨數位化轉型升級 讓消費者「雲逛街」成常態
    組委會評議認為,新零售四年,銀泰百貨成為一家「雲上」百貨,通過銀泰喵街app和新零售直播,消費者「雲逛街」成為常態。2017-2020年,銀泰百貨在由內到外的數位化轉型升級過程中,呈現出高於業界的商業活力,以及與其他百貨公司截然不同的成長能力。
  • 新零售時代 Babycare如何迎接數位化升級轉型浪潮?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新零售最新資訊 > 正文 新零售時代 Babycare如何迎接數位化升級轉型浪潮?
  • 五角場東方商廈變身奧萊,百聯轉型新零售
    鑑於百貨業態的陳舊和尷尬,百聯集團正在做「去百貨化」轉型升級。1月19日,百聯集團旗下的五角場東方商廈正式轉型為城市奧萊,並更名為UMAX(悠邁生活廣場)。業內人士認為,這是百聯向新零售轉型升級的重要體現。
  • 天虹:從老牌百貨到新零售樣本
    天虹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作為深圳最早的百貨品牌之一,天虹從來沒有停止過創新的腳步,在營銷、業態等方面創新舉措不斷。近年來,面臨新零售大潮到來的時候,天虹更是成為新零售的擁抱者和實踐者,堅定實施數位化轉型,成為傳統百貨業轉型新零售的代表品牌。 從深圳出發 腳步拓至全國 1984年,天虹成立,是深圳最早的百貨品牌之一。
  • 「雲會議」拉開商戶服務新探索,蘇寧雙線賦能推動百貨行業轉型升級
    蘇寧智慧零售能力與優勢的賦能如今已深刻影響到百貨行業,正幫助和服務更多的百貨商戶從傳統零售模式向O2O模式的轉型。  3月10日,蘇寧百貨召開首次雙線招商大會,通過雲直播的方式面向廣大商戶夥伴,針對雙線資源共享、私域流量導入、營銷策略、直播帶貨、社群運營等方面進行全面解析,為百貨商戶帶來了一場乾貨滿滿的「雲服務」。
  • 斑萊雅化妝品,新零售賦能傳統美業轉型
    隨著傳統美業的轉型與升級,新美業市場的競爭已愈發激烈,傳統的生活美容難以滿足當前美業消費者的定製需求,當傳統線下門店發展到了瓶頸,就會產生經營困難、客流量少、業績差等美業門店普遍存在的問題,而數位化新零售模式,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所在。
  • 北京老牌百貨商場轉型升級持續進行中 三友商場3月閉店
    實際上,三友商場的「商改辦」也是北京老牌百貨商場轉型的縮影。據贏商網了解,自2019年年初起來,北京多個百貨、購物中心紛紛宣布閉店改造:2019年3月25日,北京名門多福生活廣場整體閉店進行改造,將打造成為亞奧地區首家以運動、生活為特色的綜合型社區購物中心,同時集百貨零售、餐飲、生活配套服務於一體。
  • 北京漢光百貨、君太百貨、西單商場「觸網」升級
    隨著消費升級的進程,實體商業紛紛藉助電子商務升級轉型,尤其在百貨行業中更為明顯。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北京西城區西單商圈三大傳統商場——漢光百貨、君太百貨、西單商場均已 「觸網」升級,希望能夠搶佔多渠道銷售的「大蛋糕」,獲取更多市場份額。在「網際網路+」的影響下,消費者的消費方式都發生了變化,也更善於選擇自己熟悉的渠道購物。相關數據顯示,通過手機、電腦、實體店等多渠道購物者的花費比單一渠道消費者的花費平均高4至5倍。以消費者為中心、全渠道的經營成為零售企業轉型的主流方向。
  • 銀泰百貨會員超2000萬,商場如何借數據翻盤?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曾有媒體如此形容零售百貨業的現狀。然而,幾年過去了,傳統百貨業並未坐以待「衰」,而是通過打通線上線下、重構零售商業要素,聚焦消費需求等辦法,努力轉型走上了新的道路。作為國內購百行業的代表之一,銀泰百貨就是最佳的轉型實踐者。
  • 新零售、零售新業態愈發強大,重百百貨營收排名位居西部第一
    對於中國零售業來說,2019年是充滿挑戰和風雲變幻的一年,零售巨頭紛紛加大投資布局。 日前,聯商網發布《2019年度零售上市公司發展趨勢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新零售、零售新業態越來越強大。
  • 上海新世界城甲子轉身:「新」零售衝擊 「老」百貨待興
    作為上海百貨的代表之一,上海新世界城於2019年3月起的整整9個月內,開展了其開業以來最大規模的商業轉型升級。12萬平方米的商業面積中,有10萬平方米參加了調整。1月3日,新世界方面回復時代周報記者時表示,新世界城的轉型是應對「五流」衝擊下的舉措,「五流,即高端消費的外流,外地消費的回流,本地消費的橫流,網購消費的截流和多元消費的分流」。1月5日,時代周報記者在轉型後的新世界城看到,人頭攢動。
  • 2017京津冀實體零售創新轉型高峰論壇在石家莊召開 三地共同探索...
    就在實體零售業轉型升級加快步伐之時,電商巨頭也開始積極布局線下。在本次論壇上,京東3C事業部零售創新業務部總經理張兵,主講了OAO雙店模式如何顛覆傳統零售。   「消費需求」被多次提及      本次論壇,對「如何提升實體零售新價值」、「跨界融合 打造商業經濟軟實力」分別展開兩場高端對話,多位行業大咖齊聚,共同探討實體零售未來發展以及創新策略。      「如何提升實體零售新價值」高端對話中,七位行業大咖共話行業未來。
  • 傳統百貨尋求轉型變革:匯金百貨購物3.0版本邁入新階段
    圖說:匯金百貨三樓淑女裝館改造後重新開幕 袁瑋攝新民晚報訊 (記者 袁瑋)昨天,匯金百貨三樓淑女裝館改造後重新開幕,升級後的環境氛圍和品牌業態呈現出年輕時尚的新風採。據介紹,匯金將於2021年、2022年分別啟動6樓、4樓商場形象升級,再結合商圈總體規劃,陸續推進其餘樓層改造,通過不斷修煉「內功」,助力打造商圈潮流新地標。隨著零售業相繼出現購物中心和電商平臺的新型業態,傳統百貨也在尋求轉型變革。位於徐家匯商圈的匯金百貨在危機中求存思變,去年開始升級調整。
  • 達芙妮退出實體零售,啟博雲助力實體門店數位化轉型升級
    實體門店的數位化轉型是一大趨勢,任何商家都有所察覺。達芙妮品牌商家也看到這一趨勢,果斷退出實體零售,做數位化轉型。然而要想實現數位化轉型,達芙妮商家還需要做好營銷工具的選擇,這是運營的關鍵環節。達芙妮退出實體零售,啟博雲助力實體門店數位化轉型升級。下面就讓啟博小編給大家分享技巧。
  • 國外新零售,紐約最時髦的百貨公司,用體驗顛覆傳統百貨業
    窮則思變,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傳統零售行業都開始創新變革。中國這幾年興起了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大潮。美國零售行業雖然沒有新零售這個詞,但傳統零售業態進化的方向和中國的新零售如出一轍。今天就介紹一家美國新零售的代表,成立於2017年的Neighborhood Goods。這家公司現在只開了一家店,而且開在人口不到30萬的美國德州的小城Plano。但卻因為獨特的經營模式、顛覆了傳統百貨零售業的思維,成立不到兩年就融資1450萬美金,成為初創公司中的一匹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