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平平帶頭參與村莊整治工作。 衢州市委統戰部 供圖
中新網衢州11月18日電(張斌 童旭)新鄉賢是新時代鄉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如何大力挖掘並鼓勵其成為推動鄉村進步的重要實踐者和引領者,是浙江省衢州市統一戰線不斷探索的課題。
近年來,衢州充分運用統戰思維,廣泛凝聚新鄉賢力量,從常山「新昌七賢」注入鄉村發展動能,到開化楊林鎮「懶漢治村」治出美好鄉風,再到江山「村歌治村」文化振興的大陳樣本,一批能幹事、會幹事、幹成事的新鄉賢激活基層治理的一池春水,成為鄉村治理體系現代化、法治化進程的「加速器」。
效果圖:常山慢城鄉賢俱樂部。 衢州市委統戰部 供圖
常山:「至少請一賢」注入鄉村振興動能
從年薪近百萬的優秀青年鄉賢,到成功當選村裡的黨支部書記,衢州市常山縣天馬街道東方紅村的祝平平迅速適應了身份的轉換,並將從商的成功經驗與優秀理念同振興鄉村相融合,頭雁振翅帶領群雁高飛。
據了解,東方紅村是一個城中村,全村無山、無灘、無林地,村內可實施項目極少,村兩委的工作主要以扶貧等為主,事情看似不大,解決起來卻也極為繁瑣。
最近,村裏白馬公園的一角發生了大變化,過往居民紛紛點讚:原來,白馬公園南側有一條長約60米的小道,原先的道路坑坑窪窪,道路兩側枝繁葉茂,除了對過往市民的通行造成不便,夜間照明也受到極大影響,存在安全隱患。此外,破舊不堪的圍牆也有礙觀瞻。
9月中旬,祝平平上任後,著手開始解決問題。短短一個月時間,道路變得平整乾淨,兩側樹枝全部修剪完畢,粉刷後的圍牆也是「白衣颯爽」……
「縣領導、街道領導都找我談了好多次,組織的信任使我打消了顧慮,更加堅定我回村參選的決心。」當選後,祝平平說,接下來,他將帶領村兩委實幹苦幹拼命幹,逐步實現5年的規劃目標。
鄉村振興呼喚鄉賢歸來,今年以來,常山縣持續招引優秀鄉賢能人回村任職,選優配強「領頭雁」。2個試點鄉鎮街道22個村,共有18名鄉賢回村任職「一肩挑」,佔比81.82%。
怎樣推動更多新鄉賢回歸?衢州「請賢六法」可以找到答案。
據了解,當地通過領導請賢、鄉賢薦賢、實戰選賢、事業招賢、上門引賢、退位讓賢等,實施一個鄉賢服務團、一封請賢回鄉帖、一次有禮家訪、一次鄉賢懇談會、一次回鄉看變化、一次鄉賢上堂講課、一個治村導師結對、一個重要崗位墩苗等「八個一」舉措形成「至少請一賢」迴路閉環,把新鄉賢力量聚起來,帶領黨員民眾共同發展。
大陳村黨總支書記汪衍君與村民們一起唱歌。 衢州市委統戰部 供圖
開化:東坑口「懶漢治村」治出美好鄉風
「沒有落後的村,只有落後的觀念。」這是開化縣楊林鎮東坑口村支書徐樟順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懶漢」是徐樟順的「小名」,在村民們眼裡,被稱作「懶漢」的鄉賢書記徐樟順不僅一點也不懶,幹事反倒雷厲風行。原來,徐樟順每天早上會在村裡晨跑一遍,發現問題立即召集幹部們開會協商。
但起初想要讓東坑口發展可不是件容易事,發展資金哪裡來?徐樟順借智借力搭臺聚賢,以鄉賢聯誼會建設為紐帶,實施「反哺引資、基層治理、鄉風文明」三項「鄉賢+」工程,引領鄉賢反哺家鄉,很快籌集到部分建設資金。
在「懶漢」書記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新鄉賢關注家鄉發展,村莊發展「智囊團」、創業致富「導師團」、生態宜居「護衛團」、糾紛調解「娘舅團」、鄉風文明「勸導團」等五大鄉賢服務團隊應運而生。
在鄉賢們的帶動下,村民們積極響應「比孝」號召,深入開展「好媳婦」「模範家庭」「孝敬之星」等評選活動,2019年浙江省首個「孝親文化示範基地」落戶該村。
在「懶漢書記」徐樟順治理下,東坑口村面貌然一新。圖為東坑口村沐恩橋一景。 衢州市委統戰部 供圖
江山:大陳「以文興村」結出「幸福果」
「不管我們走得多麼遠,故鄉永遠在我們的心間。媽媽的那碗大陳面,伴隨著我們一年又一年……」
這是新鄉賢文化村歌《媽媽的那碗大陳面》裡的歌詞,歌唱者正是江山大陳村支書汪衍君。15年前,在杭州經商的汪衍君因為濃厚的家鄉情結,放棄在外定居的念頭,承擔了改變大陳村落後面貌的重擔。
在他看來,家鄉文化底蘊深厚,走出一條古村落保護與開發的新路子是村莊發展的新機遇。在他示範帶動下,大陳村獲得更多的各方面支持。借新鄉賢反哺之力,汪衍君撬動資金、技術、人才等各方面資源,僅該村新鄉賢「致富能人」參與投資和捐贈的總額,就達3000多萬元。
汪衍君唱著《媽媽的那碗大陳面》,一路從鄉村祠堂唱到北京人民大會堂,成為衢州新鄉賢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如今,大陳村已經成為赫赫有名的「網紅村」。
2019年,村子就迎來33萬人次遊客,帶動周邊旅遊產業創收1200餘萬元,村民正收穫著一個又一個「幸福果」。
「回到村裡,是出於對家鄉的熱愛、對鄉村的情懷。看到破敗的古村落不斷進步、變好,我感覺很有幸福感、存在感,找到了人生的價值。」汪衍君告訴記者,鄉村振興需要更多年輕人回鄉創業,他希望用情懷打動更多身邊的人,讓更多的鄉村實現振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