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非遺」黎錦傳承人黃桂瓊:飛梭傳薪火 巧手繪幸福

2020-12-23 文明海南

黃桂瓊展示黎錦技藝。

黃桂瓊傳授黎錦技藝。

黃桂瓊將黎錦技藝帶進校園。

黎族的紡織藝術有漫長的歷史和獨特的風格。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加茂鎮加茂村,56歲的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黎族傳統棉紡工藝代表性傳承人黃桂瓊,通過多種形式,培養保亭黎錦技藝傳承人,希望能夠將保亭黎錦推向世界。

據了解,2009年10月,中國有2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海南省申報的「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被列入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9歲織錦 一織便是47年

不用畫就能織進黎錦裡

「我是保亭非遺黎錦傳承人,歡迎大家來保亭觀看織錦。」這是黃桂瓊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語,9歲開始學習織錦的她,講起非遺黎錦來便滔滔不絕。回憶起小時候,看到母親織錦很好看,越看越喜歡,於是她喜歡上了織錦,接著便愛不釋手,沒曾想這一織,便是47年。如今,黃桂瓊已是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黎族傳統棉紡工藝代表性傳承人。

那時候的黃桂瓊,白天幹著農活,晚上就埋頭在燈下織錦。黃桂瓊想到母親曾經說過的話語,「按照黎族的風俗,如果黎族姑娘不會織黎錦,出嫁那天就沒有筒裙穿。」經過數年的練習,她以日常生活中的動物、植物為模樣,不用畫出來就能將其輪廓織進黎錦裡,從小在黎族村落裡長大的她,生活中處處可見美麗的黎錦,頭巾、腰帶和各類黎族服飾已非常熟悉。

黃桂瓊介紹,她的第一件成品,是黎族姑娘出嫁時系在帽子上的飾物。要追溯起讓她心動的時候,是在2004年的一次織錦比賽中獲得了二等獎,拿到了200元的現金獎勵,令她非常開心。「以前都是織衣服自己穿,壓根都沒有想到自己織的黎錦會拿去展示,還能創造出一定的經濟價值。」打從那時候起,初嘗甜頭的她,開始苦練織錦技藝,並手把手地教當地的婦女學織黎錦。

家中授技、直播推廣

「傳承人」成為「授業人」

2001年,黃桂瓊開始傳授黎族織錦技藝,至今已有19年了。帶著對黎錦的熱愛和期待,保亭各個鄉村的青年婦女經常會到黃桂瓊家裡學習黎族織錦技藝。

久而久之,黃桂瓊傳授的徒弟居然多達1800多人,其中年齡最小的徒弟僅有8歲,年長的也有50多歲,有的徒弟已然成為保亭黎族織錦技藝傳承人。

2020年6月,黃桂瓊在海南省消費扶貧「春風大行動」保亭專場直播活動中亮相直播間,推介保亭非遺黎錦,將保亭非遺黎錦通過網絡直播分享給全國的觀眾,讓觀眾感受保亭獨特的非遺黎錦文化,上演一場非同凡響的直播「盛宴」,傳統技藝與現代傳播技術相結合,黎錦「走」得更遠了。

黃桂瓊主攻黎錦單面織的傳統技藝,她強調,「我最希望的是將傳統的『單面織』傳承下去,不僅僅是傳授給家裡人,更要傳承給廣大熱愛黎錦的人,培養更多人的興趣,這樣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傳承人,將黎錦技藝傳承下去。」

黃桂瓊還將黎錦技藝教給了自己的女兒和孫女,「不光是女兒,連我的小孫女都學得很不錯。」黃桂瓊的小孫女自5歲開始接觸黎錦,為了培養小孫女的興趣,黃桂瓊專門給她做了一套迷你版的紡織小工具,用於日常的學習,現如今10歲的小孫女已經學會了自己織花和人紋圖案。

「很感謝師傅(黃桂瓊),沒有她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就,往後我會加倍努力,深入研學、不斷創新,將黎錦技藝繼續傳承下去。」在2013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慶祝「文化遺產日」活動中榮獲《黎錦紡紗工藝》比賽一等獎的胡月梁感恩黃桂瓊,立志傳承與創新黎錦技藝。

帶動貧困戶脫貧

將黎錦技藝推向「遠方」

2006年9月榮獲「中國優秀織錦工藝傳承人」稱號、2008年12月9日被評為「黎族紡染織繡技藝傳承人」、2010年6月被評定為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黎族傳統棉紡織工藝代表性傳承人……多項榮譽加身,黃桂瓊仍不忘傳承,一步一個腳印,將黎錦技藝送到家鄉父老鄉親身邊,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

2018年,黃桂瓊和鄉親們一起組建了保亭加茂黎錦合作社,現在共吸納了30位村民加入,其中有12人曾經是村裡的貧困戶。有的貧困戶沒有資金買織錦的材料,黃桂瓊就無償提供織錦工具和原材料,教授村民織錦技術,同時還幫他們尋找銷售渠道。到了2019年,這些貧困戶都已成功脫貧。

黃桂瓊組建的加茂黎錦合作社,每月還會不定期對保亭各鄉鎮的黎錦愛好者傳授黎錦紡織經驗。為了讓孩子們也體驗黎錦的獨特魅力,黃桂瓊還開展了黎錦技藝進校園活動,進行黎錦知識普及和技術指導,在培養黎錦技藝接班人的同時,讓黎錦技藝在文化教育中體現其傳承價值。

今年9月,保亭出臺了《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代表性傳承人獎勵辦法》,表彰和獎勵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代表性傳承人,推進非遺保護工作,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助推傳統工藝振興。

這些年,黎錦技藝不僅帶給黃桂瓊更大的名氣,也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但是她心裡更在意的是黎錦技藝的傳承。她希望,通過面對面、手把手的教授,一代代保亭黎錦傳承人能夠言傳身教,不僅要讓黎錦技藝代代相傳下去,更要讓黎錦技藝走出保亭,走出海南,走向世界。(南國都市報 記者林師堂 文/圖)

相關焦點

  • 海南周刊 | 黎錦雙面繡傳承人王瑞妹:願將絕藝傳後人
    黎錦雙面繡傳承人王瑞妹:  願將絕藝傳後人  文\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通訊員 林琳 圖\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身材略顯清瘦,梳著高高的髮髻,整個人精氣神十足,尤其是每每潛心織繡黎錦時,她那般嫻熟得讓人眼花繚亂的手法
  • 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2020年黎錦技藝研修班結業
    2020年黎錦技藝研修班成果匯報展演。陳瑜 攝  中新網海南新聞11月25日電(陳瑜)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2020年黎錦技藝研修班25日在海南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結業典禮暨成果匯報展演。  本期研修班成員包含省、市各級傳承人、黎錦從業者、服裝專業研究生、懂設計、會織錦的愛好者等共40人,邀請了省內外專家17人完成歷時一個月的授課,共上交結業黎錦文創作品82件,現場通過模特走秀的方式進行展示。
  • 讓非遺擁有民間基礎才是最好的保護
    (12月17日 澎湃新聞)非遺文化經過國家多年的搶救推廣,已經成為口口相傳的網絡熱詞。可是當我們回顧過去時,一面是非遺文化熱潮掀起一浪又一浪的慷慨激昂,一面卻是非遺文化傳承後繼無人。據相關調查,我國公布的第四批1986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已有250人去世,而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共計1082人,平均年齡也在63.29歲。
  • 口口相傳的故事 非遺傳承人口述史叢書發布
    我們今天得以看到的口述史叢書,是編纂者的心血之作,不僅成為我省非遺保護的一項重要學術成果,也在全國開創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口述史叢書編纂的先河。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所具備的精湛技藝、實踐經驗、文化記憶和傳承能力,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的核心內容與動力來源。目前,我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96位,截至今年1月,已有24位過世。
  • 美術學院在海南省民族研究所、保亭文化館掛牌創新合作實習實踐基地
    為加強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黎錦的保護傳承,充分發揮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黎錦)項目的實踐價值,美術學院與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文化館、海南省民族研究所先後籤訂創新合作實習實踐基地協議,並舉行掛牌儀式。12月24日上午,海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與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文化館籤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創新合作實習實踐基地協議並掛牌。
  • 文化惠民好熱鬧,非遺傳承人來長沙市婦幼送年畫啦!
    在新的歷史時期,為增強廣大市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和傳承,長沙市婦幼保健院通過在醫院開展「非遺傳承人送年畫」活動,讓就醫的患者和廣大市民在接觸非遺文化的同時,感受其魅力,宣揚民族精神、傳播民族特色、推廣民族文脈。
  • 非遺「面人郎」傳承人: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
    「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 郎佳子彧【實踐者說】  我的豐富經歷帶給我許多「角色」,所以媒體總愛用「95後非遺傳承人」「《最強大腦》選手」「北大學霸」「網紅」等名號來指代我。
  •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廖惠林:非遺文化豐富精神世界
    近日,由廣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的「2020年嶺南非遺藝術聯展來自全省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教育局美術教研員、教育機構代表、研學旅行機構代表等200多人出席了開幕儀式。 國家級非遺項目新會葵藝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廖惠林從事葵藝已有40多年。他在保留傳統工藝的基礎下,堅持恢復和發展已失傳的葵藝品,不斷傳承和創新技藝,培養葵藝人才,提升葵藝品的藝術收藏價值。他還多次受邀參加巴黎工藝博覽會、北京全國「非遺」傳承技藝大展、上海世博會等。
  • 讓世界看見黎錦之美!海南黎錦亮相上海時裝周
    10月10日,海南黎錦亮相「2021春夏上海時裝周」T臺,一系列民族文化與時尚元素結合的黎錦新品在舞臺上大放異彩,展現了3千年「活化石」的獨特魅力,為即將到來的「2020海南錦繡世界文化周」正式拉開序幕。
  • 山東非遺美食傳承人:世代鍋邊轉,餐飲講節約
    與糧食打交道最多的,除了農人,還有常年從事美食名吃加工製作的非遺傳承人。這幾天,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濟南舉行,山東的非遺美食傳承人又一次在線上、線下亮出了絕活兒。世代在鍋邊轉的他們,對吃食有怎樣的感情?又有哪些與餐桌節約有關的故事?
  • 以匠心守初心 淮陽布老虎非遺傳承人雷智超:獨出心裁繡瑞虎
    淮陽布老虎非遺傳承人雷智超是家族第三代製作藝人,受祖輩影響,從小耳濡目染布老虎工藝。雷智超說,自己幼年時,爺爺和父親是遠近聞名的布老虎手藝人,他們做布老虎時自己就在邊上看著,摩挲那些半成品,看得久了擺弄得久了,慢慢自己也能做了。
  • 泰客廳︱雲錦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郭俊
    為了發掘中華古老技藝的深邃魅力,泰禾金尊府開啟非遺藝術月,邀請雲錦、金箔等各個藝術領域的手藝人,傾聽他們背後的匠心歷程。本期我們對話了國家級非遺項目雲錦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郭俊老師,帶你一同走進雲錦藝術的世界。
  • 非遺「全家福」亮相 順德舉辦非遺文化主題活動
    值得關注的是,順德區高度重視非遺文化工作,持續推動非遺的保護傳承發展。今年開展了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以及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的申報工作。經過省市區專家組嚴格評審和社會公示認可,評選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個、代表性傳承人21名、傳承基地15處。
  • 銀飾「非遺」傳承人高聰文:「定製+直播」讓技藝傳承走得更遠
    高聰文製作銀飾將月銷售額由1萬元增加到300萬元,郴州市銀飾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高聰文花了11年。回顧一路的艱辛與酸楚、奮進與喜悅,高聰文坦然辛苦並快樂著:堅守本心,努力就能迎來陽光燦爛。高聰文理解的「本心」有兩層含義。
  • 傳承非遺文化 大話西遊攜手非遺傳承人打造「鎏金如夢」_遊俠網...
    雲錦蘇繡流轉千年,非遺傳承初心不變。在18周年嘉年華盛典之上,《大話西遊2》為大家展示了大話攜手三大非遺傳承人打造的首款高定漢服——「鎏金如夢」。在此之前,大家對它的故事背景已經有所了解。
  • 四川瀘州非遺傳承人守護技藝:「油紙」情深代代相傳
    四川瀘州非遺傳承人守護技藝:「油紙」情深代代相傳 2020-06-12 17:33: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 鐵板浮雕非遺傳承人的「洋學徒」
    去年,喜歡中國文化的他們,陸續拜在河北省非遺項目「郭氏鐵板浮雕藝術」傳承人郭海博門下,成了「洋學徒」。  【同期】  孟加拉國留學生 臺敏:我們國家沒有這樣的藝術,所以我一看到就很喜歡,我被吸引住了,我想學習(這門藝術)。
  • 秦淮燈彩藝人列為200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候選人
    」推選活動公布100名候選人名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秦淮燈會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顧業亮作為南京市唯一一名候選人名列其中。  據悉,「中國非遺年度人物」遴選自2017年至今已連續舉辦四年,旨在盤點過去一年中為非遺保護傳承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標誌性人物,遴選在非遺領域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堅持保護、繼承、弘揚、振興,並有效保護非遺、確保非遺生命力,以及在疫情防控期間,結合自身工作,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或在復工復產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代表性傳承人。
  • 打造「非遺+旅遊」「非遺+扶貧」新模式 東方展銷少數民族手工藝品
    海南日報八所6月18日電 (通訊員文東雅 戴瓊周)6月18日,東方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之一的少數民族手工藝品展銷會,在東河鎮政府黎錦大樓舉行,通過「非遺+旅遊」「非遺+扶貧」新模式,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旅遊發展,助力精準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