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般對於美國獨立戰爭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美國的《獨立宣言》,知道當時美洲的13州是英國的,也知道美國領軍的是華盛頓,最終美國成功立國,很多大方向的朋友們可能都會有些了解,所以,簫葉來講講期間比較細的一些東西,我們來了解點具體的。
閒話少敘,下面回到正題。
特殊的殖民地
英國雖然取得了七年戰爭的勝利,但是連年徵戰也令英國的財政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而美洲13州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理所當然的想從它們身上抽血來補充自己。
但是美洲殖民地與英國其它地方殖民地不同的一點在於,殖民地當時的高層和平民(奴隸、土著和黑人並不算人。 )大多是英國國內移民或其後代。他們認為自己英國享受英國國內公民的待遇,所有的加稅都是不應該的,不公平的!
而在當時的政界,有這麼一句話:國王是臣民、大英帝國和殖民地的父親!
而當時的英國王喬治三世也有強烈的皇家責任感,而反抗的美洲殖民地在他看來就像一群被寵壞的孩子!
而美洲殖民地的居民則認為國王決定的重稅阻礙了年紀尚小的美洲殖民地茁壯成長。國王原本是細心呵護他們的,對他們很仁慈,現在他變了,變得殘忍和專制。
所以,美國獨立戰爭其實是一部《英國國王家庭戰爭》
消散的民心
首先,我們來看下波士頓的位置。
波士頓是英國在美國的重要港口,很多外國的貨輪都是從這邊進的。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後來才在這裡發生了「波士頓大屠殺」和「波士頓傾茶事件」。
波士頓慘案發生在1770年,但事情卻得從1765年說起。
1765年為了能夠多徵稅,所以對美洲殖民地頒布了《印花稅法案》,這個頒布了之後,殖民地的人認為自己受到了剝削,然後就抗議唄。
英國政府那邊一看鬧的挺大,得,那就先緩緩。
不過這次之後,英國政府發現美洲那邊有點不對勁,作為個殖民地,連個稅都收不上來了?還抗議?所以同年就頒布了個《駐營條例》,把軍隊給派到了美洲殖民地。
然後在1767年的時候,英國的財政部長唐森德急了。之前不是出了個印花稅法案,稅收不上來被否了嘛,現在有軍隊在那邊他想來英國可以收的上來了吧,所以又搞了個《唐森德法案》,其中第二條規定自英國輸往殖民地的紙張、玻璃、鉛、顏料、茶葉等均一律徵收進口稅。
波士頓作為重要港口,英國政府為了保證這次稅能穩穩地收上來,就派了幾千名的士兵去幫忙監督收稅。
政府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英國士兵嘛,到了波士頓就跟脫韁的野馬似的。
沒事的時候就出去喝酒,英國流氓聽過吧?喝酒了就打架,英軍到美洲之後喝完酒鬧事打架的就沒斷過;而且穿著制服的時候,看你不爽可能就隨便找個理由打你一頓;有些憋得比較久的士兵,好點的就去嫖娼,有些不講究的直接就可能街上隨便拉個給強上了!關於這個,可以去找找美國在日本和韓國駐軍的新聞,簡直一脈相承。
而且有些比較勤勞的士兵休息的時候還會去碼頭上找活幹!當時工作本來就不多,碼頭工人有時候都沒活幹,這不是搶工作?
對於英軍的這些行為,美洲本地居民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背地裡扔扔石頭打悶棍啥的,所以時常有士兵好好的出去,然後鼻青臉腫的回來。
本來英國政府派士兵去美洲是要「耀武揚威」,顯示英國強大實力的,但是英國士兵的行為卻破碎了部分美洲本地居民對英國的良好印象,也埋下了怨恨的種子。
班傑明·富蘭克林曾在英國下議院議會上說了這麼一句:「派往美洲的英軍不會遭遇叛亂,但他們確實能製造混亂。」
沒錯,就是印在美元上那個。他後半句的確說對了,而且他們還「幹得不錯」,而前半句嘛,我們知道,後來發生了殖民地鬧獨立嘛。
波士頓大屠殺
時間撥到1770年3月5日晚上。
英軍從1768年到了波士頓之後,和本地居民的矛盾越來越大,經常會發生打架事件,本地人也知道了軍隊不會隨便開槍。
這次衝突的地點在海關大樓外,也是很有象徵意義了...
幾百名暴躁的「暴徒」和8名英軍加9名大樓守衛在互噴口水。
其中有人不無得意的喊著「過來呀兔崽子,你個臭龍蝦,大混蛋,有種你開槍!操——開槍你就下地獄,就知道你不敢」。
聚集的人嘴裡罵著,手裡也沒閒著,雪球、冰塊或者木頭這些能隨手找到的東西不停的往士兵那邊扔。
本來事情可能就像往常一樣,再晚點就結束了。但是忽然一聲槍響,聚集的人愣了一下,然後一部分驚叫著跑開了,部分勇敢地走向了士兵,與他們扭打在一起,並想要搶奪他們的槍。
面對眾多的「暴徒」,士兵們開槍了,這次不是一槍,而是一陣。最終這場騷亂當場死了3個人,多人受傷,其中2個受傷的後來也不幸的掛了。
第一槍到底怎麼開的說不清,根據某些喜歡寫日記的人記載,當時那個士兵遭遇某物襲擊,不確定是雪球、冰塊還是木頭,被砸摔倒在地,火槍脫手。起來後他朝空處開了一槍,或許是為了嚇退暴民,卻拉開了歷史的序幕。這件事後來被稱為波士頓大屠殺。
波士頓大屠殺一般也叫波士頓慘案,因為就死傷人數來說,大屠殺這個好像的確不太合適。
但是當時美洲當地已經與英軍產生了對立的情緒,已經有有想法的人想著獨立了,所以「波士頓大屠殺」在美洲大地大勢宣揚,激起了無數當地民眾的反抗情緒。而後來,波士頓大屠殺也被當成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索之一!
隨著傳播越來越廣,當時報紙的插圖也把「暴徒」換成了穿著整齊的紳士,狼狽不堪的士兵也換成了排列整齊的軍隊,並且是由指揮官下令射擊的。
從這可以看出來,美國媒體撒謊的本領可是傳承了兩百多年的,比他們立國還早。
總結
波士頓大屠殺不應該是一件單獨的事件,而是一系列事件的結果。波士頓大屠殺前英政府的一系列行為已經為這件事埋下了伏筆。
除非歷史從頭改寫,要不然波士頓大屠殺沒有發生在1770年的3月5日,也可能是6日,7日或者8日。
不過簫葉很好奇,大家對於英軍對殖民地加稅大家是怎麼看的呢?如果當時你是英國王喬治三世你會加稅嗎?
—本文完。
我是簫葉,認真做有用信息的傳播者,喜歡可以點個關注。
謝謝你看到這裡,喜歡本文的可以點讚、收藏、轉發和留言跟我分享你的看法。
往期文章
U2進入我方禁飛區,制裁中俄越伊,這都是阿川最後的掙扎
《老師的謊言》,全美銷量超100萬冊,揭露了美國歷史中的謊言
武漢的泳池趴讓外國網友集體「吃檸檬」,很多人卻無視我們的付出
美國國父們的謊言—建國244年卻從未實現的諾言,且差之甚遠
美國騷亂「斬首」哥倫布雕像,清除歷史迷霧,認清真正的哥倫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