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辦公室來了一個新員工90後小馮,分到了老曾的組下,老曾組內的組員都青黃不接,老曾看小馮的學歷也還行,就想真心培養一下小馮。
前幾天公司高層聚餐,老曾就想帶著小馮去陪同接待一下,順便見見世面,重點培養,讓公司領導都見見小馮。
沒想到當天恰逢休息日,飯店飽滿,因此沒有服務生,老曾看飯桌上沒人倒酒倒茶,就悄悄地對小馮說:「沒有服務員,你就主動一點,給大家倒下酒,可以給領導留下一個好印象。」
沒想到小馮直接反問:「這麼多人,憑什麼要我服務?」老曾愣住了但還是解釋道:「你年紀比較小,又是剛來的,你去比較合適。」
小馮還是沒有動,組長老曾有點掛不住了,聲音都變大了:「我是你組長,叫你給領導倒下酒怎麼了?」小馮一聽這話頓時就不高興了:「這是在吃飯,又不是在工作,誰想巴結領導誰巴結去,小爺還不伺候了!」隨後揚長而去.
為什麼現在90後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巴結領導了呢?在職場上這種現象很多,深入探究一下,其實70後和90後有代際衝突主要有這四個根源。
1.對自由、平等和契約精神的追求日益增強
在70後和90後之間的代際衝突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70後的父親想利用關係為兒子找份工作,90後的兒子不但不接受,反而看不起「自命不凡」的父親。
職業生涯中,90後更喜歡講契約精神而非奉獻意識,而70後大叔們則津津樂道地為他們灌雞湯:先奉獻再享受,先孫子再爺爺,他們只會嗤之以鼻,根本不會記住。
在此意義上,90後價值觀,更有利於推動職場生態的淨化。年輕人更推崇:能力強,掙得多,競爭得激烈,不要玩那些人情世故、玩弄花樣的遊戲,讓職場上公平、公正,讓契約精神成為主流,而不是「糟粕」文化。
2.成長環境的差距
這一代的90後年輕人,大多是獨生子女,自小就是掌上明珠,享受著兩代人的全部資源。他們不必巴結他人,也可以獲得足夠的資源。特別是城裡人,比如,一對年輕小夫妻,能得到兩代八個老人的終身儲蓄和房產。
他們沒有「物質匱乏」的心理陰影,自小就沒有產生「討好別人獲得資源」的想法,而且由於家底深厚,長大後她們更沒有討好別人、委屈自己的動機和動力。
但是,90後的父輩們,在他們生存的年代,資源有限,白手起家,一直處於掙扎狀態,趨炎附勢,走親訪友,都是為了獲取資源和利益。新一代的90後年輕人生來並不缺乏資源,個人主義和反傳統的意識開始興起,詞典中也沒有委曲求全這個詞。
3.思想觀念轉變
技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觀念也隨之改變。從前,如果家裡辦喜事,總要找鄰居說各種好話借東西用,現在,只要出錢就可以辦一場像樣、豪華的喜宴。
因此這也就是為什麼年輕人不願使用人情,他們的觀念已經改變。他們會認為巴結領導就是欠人情,而求人辦事就不一定能做好,別人也不會高估自己,他們覺得沒有必要。只要能用金錢解決的問題,他們就更覺得不成問題。
4.個性獨立,思想獨立,做自己最好
如今的年輕人都認為,只要自己有本事,到哪兒都不會被人看不起。假如自己是靠巴結領導獲得升職,不僅自己心裡會鄙視自己,連身邊的小夥伴也會看不起自己。
總結:如今的職場,70後和90後的代際衝突越來越激烈,彼此看不上。對於70後來說,90後在他們眼裡,個性張揚,不服從管理,傲慢自大,強調個人主義,弱化團隊意識。
70後在90後的眼裡思想傳統,控制欲強,經驗主義,固步自封自以為是,壓制創新。其實只要雙方能夠用歷史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去看待對方,相互體諒,相互學習,就能夠發揮雙方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