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即將到來,又到了黃金消費旺季。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時尚頻道了解,市場上生肖金條、黃金飾品熱銷,一些黃金珠寶店更是打出「黃金零工費換新款」、「黃金立減50元」、「黃金一克也是批發價」等宣傳語,吸引消費者。為此,福州市消委會特發布以下消費提示,供消費者參考。
足金與K金的區別
黃金首飾是指以黃金為主要原料製作的首飾,從含金量上分為足金和K金兩類。一般來說珠寶店的黃金首飾有24K足金、22K金、18K金、硬金四種,含金量如下:24K金,990‰以上;22K金, 916.0‰~990.0‰,也可標註純度(Au)916;18K金,標註純度(Au)750,750.0‰~916.0‰;14K金,標註純度(Au)585,585.0‰~750.0‰;9K金,純度(Au)375, 375.0‰~585.0‰。由於顏色相近,消費者不易區分,它們的黃金含量不一樣,計價方式也不同,消費者要謹防營業員誤導。
3D硬金與足金的區別
3D硬金首飾是近年出現的新工藝,與傳統足金首飾相比,有造型優美、不容易變形、同重量體積更大的特點,硬金首飾因為做工更複雜,做工費會比普通黃金高出10-100元每克。很多金店為了利潤更大化,不按克計價,直接標出一口價。這樣一來,有些金店的3D硬金首飾每克能達到500-1200元。大大的增加了消費者的購金成本和換金成本。3D硬金首飾一旦壎壞是不容易修復的,3D硬金首飾因為做工比較特殊,只能購買新的或換新。因為3D硬金首飾加工費更高,當你用來換新的時候折舊費要高出不少,消費者應先做好權衡。
不能稱做千足金
首飾的黃金含量要達到99%以上,才能使用 「足金」這樣的宣傳用語。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16年修改實施的《首飾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純度999.0‰的金飾也只能標註為「足金」,而不能叫「千足金」。若商家宣稱,黃金含金量為100%,基本可以直接斷定為虛假宣傳。泰銀一般純度為92.5%,藏銀通常含銀量只有40%,消費者購買前一定先做了解。
商品信息要明了
珠寶店有義務告知消費者商品質量信息,選購黃金飾品時,無論是「一口價」還是按克計算,都可以要求商家在交易單,尤其是標籤上註明黃金飾品的價格、重量等信息,以便發生消費糾紛時有合法的依據。消費者在購買黃金飾品時,如有疑慮可以當場復秤,核對清楚重量再購買。消費者想知道黃金首飾的重量信息,店家如以首飾按件銷售或一口價為理由,拒絕告知,消費者應謹慎購買。
以舊換新細盤算
一些珠寶店經常打出的「黃金免費換」、「零工費換新款」等宣傳語,消費者要保持警惕,近年來黃金以舊換新「一口價」商品糾紛較多,換購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回收價格、折舊費、耗損、新首飾加工費等細節,對更換首飾的加工費優惠減免、是否換大不換小、差價計算方式等內容以合同或補充協議的方式形成書面證據,以免誤入舊金飾回收、金飾銷售環節的價格陷阱。
概念誘購要警惕
一些不法商家為了促銷,不惜生搬硬套,利用「5G金」「萬足金」「量子金」「超導金」「納米金」等貌似高科技詞彙進行包裝推廣,融入 「終身保質」「免費更換」等虛假宣傳,誘導消費者進行非理性消費。在購買黃金飾品等貴金屬時,消費者一定要擦亮眼睛,切莫輕信促銷人員的口頭承諾,對品牌、規格、產品類型、含金量、總重量等核心信息做到心裡有數。
貨比三家留憑證
購買黃金首飾時要貨比三家,選擇經營規範、信譽良好的店鋪,重點關注首飾標識中的名稱、規格、 型號、 純度、重量等內容。了解清楚各類型黃金首飾之間「以舊換新」的規定, 向商家索要正規發票,發票上要註明和首飾標識一樣的內容,以便維護自已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