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之所以能夠走過八百年,是因為它處在一個制度變革的時期

2020-12-23 南蓉不失敗

歷史還不是一門科學,僅僅靠偽造和刪節才會被弄得像門科學似的。——羅素(英)

文章分類|歷史奇文

文章字數|2497字,閱讀約5分鐘

我們所說的周朝八百年,大致是指從周武王五年(公元前1046年)到周畢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這段時間,因為西周元年(公元前841年)之前沒有連續的明確紀年,之前的年份都是學者們推斷的。

根據這一時間表,周朝可以分為三個時期:西周、春秋和戰國。

西周天子的榮耀

周朝的歷史始於周武王五年(公元前1046年),但周族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自己的根據地。《史記》記載,周朝的宗室是帝齊之子啟的後代,啟在帝堯時期被封於齊。

周武王五年(公元前1046年)以前的周族歷史,可以與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以前的秦國歷史相比較,都是古代氏族為爭奪天下而進行的鬥爭,前者採用分封制,後者採用郡縣制。

周武王

秦國的強盛源於秦孝公商鞅變法,周族的強盛源於古公大夫。古公的父親周太王將周族的聚集地遷到了岐山,為周族的興盛奠定了基礎。

泰王也提前為周族選定了繼承人,那就是周文王,他是泰王的孫子,通過泰伯本武等一系列的運作,文王的父親季歷繼承了泰王的位置,然後傳給文王,再傳給武王。武王伐紂,紂取代了商的位置。

與秦以後的王朝更替不同,商周的更替只是皇帝地位的轉移,特定的國家一直存在。商朝王室的後裔仍然在諸侯國中生活在君主面前,而不是在周朝的臣子面前。

天子變了,規矩自然也要變,周朝的分封制就這樣出來了。

商周之交,中國多"國",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其他國家服從天子。國家之多,根基也厚,幾百年,指的是誰大誰小,周天子是不可能憑一己之力消滅他們的,商朝之前還是把他們拉在一起的。

牧野戰役示意圖

如果你不能殺死它,那就另想辦法。

周王室首先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圈地,把最好的土地留給自己眼前的,也就是王畿;國王首都以外的土地被授予王子們。諸侯大多是同姓的親戚,也就是王室的兒子,兒子的存在鞏固了王都的絕對權威,所以周天子有權調度和任免諸侯,這是商王所沒有的權力。

王室隨後修正了分封制,建立了配套的禮樂制度、宗法制度和經濟制度,向所有順從國大力推廣,諸侯也要分封、講禮樂等等。周王室由此確立了周即中國、中國即文明、文明之外皆蠻夷的理念,總之,凡是不服從周朝文化制度的,都是蠻夷,自然不能心慈手軟

其實,從分封的那一刻起,周朝就沒有對蠻夷客氣過。上面說了,周王分封是按照勢力範圍,而不是一個穩固的地盤,有很多土地周王控制很弱,他封了一個爵位,這個土地是軍閥的,但是地上的原住民呢?這是州長們要處理的問題。

呂尚

比如,即使是太公望封的齊國,也是在來邑的邊緣,花了幾百年的努力才把一整個地區變成自己的。像商的故國,不僅有宋,還有魏等諸侯國。

這樣,天子對諸侯,諸侯對卿大夫,卿大夫鄉對士人,層層負責,互相配合,但不能超越責任的層次,即諸侯的臣子不是我的臣子。但是諸侯和皇室之間有一個契約,簡單說就是列舉矛盾的時候天子來調解,當天子被侵犯的時候諸侯在防禦,諸侯定期祭拜天子

周王室能做這麼多事情,主要是因為實力,他們雖然不能打遍天下諸侯,但拉個幾十個還是很容易的,周王室本身就是最強大的諸侯。

但實力會發生變化,王室可以變弱,諸侯也可以變強,在諸侯還沒有強大到足以挑戰王室的時候,周天子就享受了兩百多年的輝煌,這就是西周。

春秋:一個霸權的時代

西周時期,各國的發展狀況參差不齊,總的來說,可以歸結為人口不足和缺乏先進的科學技術。

人們在平原的一個山谷周圍築起了四道城牆,那就是一座城,住在城裡的叫百姓,住在城外的叫野人。與廣袤的原野相比,城市的數量很少,城市之間有很大的縫隙,消息不靈通,其他國家的軍隊偷偷越過邊境你都不知道。

在這種情況下,各國都忙著教育原住民、繁衍人口、建設城市等,先消化自己的封地,擴張也不著急。到了領地被消化的時候,這些國家開始向外擴張。

擴大這件事,皇室是不允許的,如果有矛盾,需要皇室出面調解,如果私自動用武力就會受到天子的幹涉和反對。

周平王

反對需要實力,向王東遷,周王室不如從前,良家把犬戎搶了一半,乾脆畫個大餅給秦,平周王跑到洛邑需要諸侯軍隊護送,王室軍隊不足。

拳頭軟下來的天子說話好使嗎?恐怕也不好用,畢竟什麼時候都是荊棘,西周王室當國王都敢惹,更何況是現在。

第一個挑戰的是皇族近親鄭氏,往下三代,鄭君與周天子還是兄弟,但到了鄭莊公手裡,徹底與皇族決裂了,也與周王室大戰了一場,周王室最後的威望也被削沒了。

鄭國的力量在當時並不是最強的,至少齊、楚兩國可以並肩作戰,這三個國家的君主被稱為春秋三小霸。其中,鄭國是最麻煩的,也是最接近霸業的,但鄭莊公一死,鄭國很快陷入內亂,霸業的大棒就交給了齊國。

在齊桓公時期,齊國的國力可以說傲視列國,可隨便打人的話都不能讓人心服口服,得找個合適的理由。管仲幫齊桓公找到了這個理由——不敬天子!

齊桓公

為了防止諸侯駁議,齊桓公很快就大大幫助了周天子,王室要錢給錢,要糧給糧。周天子對齊桓公非常滿意,"賜封齊桓公"。齊桓公正式成為霸主。

其他人看到後,紛紛效仿,可齊桓公內亂之後,再也沒有出過霸主,只有晉國和楚國強大到可以一直在那稱霸。

晉楚本來也是一個小國,怎麼就成了大國了呢?無論晉國還是楚國,都是在春秋的戰場上逐漸被吞併,一吞就是一大口,逐漸成為一個大國。

在這種情況下,大國爭霸;小國的次國家兼併;小國或坐以待斃,或緊圍著大國,幾百年的春秋已經過去。

戰國:強者的世界

春秋後期,諸侯國提前經歷了王室的結局,晉國被韓、趙、魏瓜分,齊國被田國吞併,諸侯國被大臣、大夫取代,就像諸侯奪取了皇帝一樣。

諸侯取天子的第一步,就是王。

魏惠王

春秋時期,大家還是諱莫如深,只有南方的楚、吳、越三國稱王,北方的諸侯國還是男性。直到魏惠王時期,強大的魏國君主怎麼可能不稱王呢?國王開始泛濫,周皇帝連名義上的遮羞布也丟了。既然自己已經是國王了,為什麼還要去另一個國王當霸主呢?於是霸業被拋棄,兼併才是王道

戰國打了兩百多年,最後以秦國的統一而告終,因為秦軍最強,強者才能得天下。

但周王室看不到統一六國的那一天,在韓國被滅26年前,秦軍的鐵蹄踏破了洛邑廟,周王朝留下了一個負債纍纍的笑話死了,死不起一波。

這裡是《南蓉不失敗》,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

相關焦點

  • 幾千年的封建制度,它的起點是周朝,而這個制度的背後有這些秘密
    這給周朝的中央宮廷造成了一個困境:封建網絡的演變支撐著周朝的秩序結構,但強大的地方聯繫和封建領主的狹隘利益往往使他們遠離中央。每一種對立力量都在某一時期變得強大,足以影響周朝的歷史。從周朝發生的兩件事可以看出封建秩序力量的變化。公元前841年,貴族們共同驅逐了暴君李王,取而代之的是兩個最有影響力的貴族領導的集體領導,直到太子登基。公元前771年,有王被入侵的野蠻人殺死,周朝的王權再次被打破。其中一個冒充者:平王,倖存了下來,但王室已經失去了威望和影響力。封建制度的凝聚力減弱了。此後,它進入了傳統上被稱為春秋的階段。
  • 「井田保農業,分封保安全,周禮統意識」,周朝國祚成歷史之最
    井田制度的穩定性,保證了西周的穩定在西周建立之前,尚且還沒有發現制度化的土地分配模式,或許是因為當時的國家政權,對於國土資源的掌握程度不夠高的原因導致的,這使得夏商兩代在土地制度方面,沒有留下明顯的歷史遺蹟。
  • 雍正頂級挑戰——延續近千年的土司制度,為何雍正敢出手變革?
    然而,隨著歷史不斷發展,原先的土司制度也不再適合於明清時期的現實情況。清代是一個封建皇權高度集中的王朝,這一點在雍正身上得到過很直接的體現,他曾經在皇宮養心殿題寫過一副對聯——「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 」,字面背後的意思不言而喻,就是整個大清帝國都要由他皇帝一個人說了算!
  • 周禮才是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核心基因,周的衰亡源於制度的衰落
    周是中國歷史上最被忽視的一個朝代,武王伐紂,立周代商,西東兩周除了幽王烽火戲諸侯,然後就直接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而這中間唯一讓人津津樂道的除了文王寫《周易》,就是周公旦制定了周禮。「禮」其實是源自於迷信,它本意是祭祀過程中的一些繁文縟節的條條框框。「禮」的繁體字就源於象形字,一個形如祭祀用的大鼎。祭祀是遠古時期人民對上天、鬼神的敬畏,正是由於這種「敬畏心」形成了中國封建政治的底層構架和邏輯。西周亡於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東周亡於秦國吞併六國統一天下。
  • 周朝五爵公侯伯子男
    周朝的公爵只封給前朝的後裔,而周公之國魯國只是侯爵國(魯周公本人由於是三公之一也可稱「公」,但僅限其本人,而不世襲。)宋國稱公,是因為宋國是商朝的延續,在周代屬於國賓,即所謂「賓而不臣」,但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公爵只是封地大一些,在本質上來說周朝公爵和侯爵差不多為一級,只不過公爵的地位和待遇優越一些。
  • 變革的思想準備——淺析江戶時期日本社會的思想變革
    然而,在變革和維新的道路上,卻少有國家能夠複製日本的成功道路,包括清朝在內,許多國家最終的變革和維新都以失敗而告終。一百多年以來,已經有許多學者對清廷維新嘗試的失敗做過總結,許多學者的看法都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清廷的維新之所以失敗,是因為這種改革與變法是不徹底的,而不徹底的原因則在於封建殘餘太多、改革的阻力過於巨大。
  •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從基隆暴動看古雅典時代制度的變遷
    基隆暴動而讓人疑惑的是,在過去的幾百年時間裡面,雅典先後又經歷了怎樣的變革,他們是又如何發展鞏固自己的民主制度的?「米諾牛的傳說」——雅典國王提秀斯我們現在所說的古希臘時期,大致起源的時間在公元前8世紀,而中間與邁錫尼文明的斷層時期,被稱為是黑暗時代,之所以這樣稱謂,是因為這一時期的古希臘歷史大部分是流傳於傳說中,其史料的佐證大部分都是來自於《荷馬史詩》,但在特洛伊古城遺址被發掘之前,荷馬史詩的史料價值一度存疑,因為他的記載方式本身就是神話故事加上歷史事件記載的混合體。
  • 帶你看看南宋御街:走皇帝走過的路,讓皇帝無路可走!
    大家可能看過我寫的太多杭州景點的打卡分享,今天帶大家去一個之前從來沒有介紹過的景點,那就是如今位於中山路的南宋御街。這條御街的來頭可是非常大的,它是當時南宋都城臨安鋪設的一條主要街道。這樣算來,這條御街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可是說是來自幾百年前的時空,在現在城市的車水馬龍裡與我們相遇。這種感覺很神奇,所以我有時候就會特地跑去南宋御街,去摸摸那裡的一些角落裡的雕塑。我想大概在幾百年的變革中,已經有很多的地方都是後來來原有御街的基礎重新修建的,但還是感覺歷史感十足,讓人不由得敬重起來。
  • 周朝君主世系:三十七位天子循周禮治國,造就華夏禮儀之邦
    周朝是我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久的朝代,享國791年,傳37王。周朝實行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鞏固權力,在西周時尚能夠控制地方,到了東周,天子只能成為名義上的共主,無實際權力。
  • 「兩大奇蹟」的制度解碼
    歸結起來,「兩大奇蹟」之所以能夠稱之為奇蹟,是基於對縱向的歷史比較和橫向的國際比較作出的重大判斷;「兩大奇蹟」之所以能夠被創造出來,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顯著優勢充分發揮的必然結果;「兩大奇蹟」之所以能夠繼續葆有光明前景,是我們黨堅定製度自信,不斷推動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應有之義。
  • 尼康走過一百年,這十部相機給你留下哪些記憶?
    走過百年,尼康推出膠片及數位相機無數,如何經典才夠格成為入選之作?  從1948首售的Nikon I,到1999年跨入數碼單反領域的Nikon D1,這十款尼康相機是回憶也是輝煌,它們囊括了尼康百年走過的歷史節點或轉折,情懷和故事都在那裡。恰逢百年,我們一起來解讀這些經典機型裡的光榮和夢想。
  • 許寶健 石偉:「兩大奇蹟」的制度解碼
    歸結起來,「兩大奇蹟」之所以能夠稱之為奇蹟,是基於對縱向的歷史比較和橫向的國際比較作出的重大判斷;「兩大奇蹟」之所以能夠被創造出來,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顯著優勢充分發揮的必然結果;「兩大奇蹟」之所以能夠繼續葆有光明前景,是我們黨堅定製度自信,不斷推動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應有之義。
  • 周朝的奠基人姬昌,為何忽略其他兒子傳位於次子周武王
    周文王為周朝的未來發展做了厚實的基礎,以至於後來周武王對抗商朝時,擁有足夠的實力基礎。周文王算是一代明君,但是傳位時並沒有選擇自己的長子,而是略過長子甚至連長子的子孫都沒有絲毫考慮,直接選擇次子周武王為繼承人。對於周文王這樣的選擇,後世的人紛紛表示看不懂,根據流傳下來的史書記載也很令人疑慮。
  • 西部商業龍頭迎來百年大促,百年重百加快數字變革轉型
    說起「重百」,重慶市民早已耳熟能詳,但不少市民還不知道,這家企業已有整整百年的悠久歷史。11月7日晚,「百年重百暨首屆購物節」在解放碑步行街全面啟動,拉開了全市消費盛宴的大幕。重慶百貨總經理何謙介紹,重百在不同時期都是破冰前行的領跑者,從而鞏固和提升了在西部地區的商業龍頭地位。如今,重慶百貨已成為重慶乃至西部地區一顆閃耀的商業明珠。2019年,重慶百貨實現營業收入345億元,利稅逾30億元,資產總額152億元,擁有網點300餘個,規模與效益位居A股百貨類上市公司前列。
  • 追尋姜子牙的前世今生,他真的只是一個周朝的軍師嗎?
    這樣一解釋,大家應該就很清楚,雖然還會有些許疑絲,但是卻能夠讓大家了解和認識他。宋真宗時期,也是如此,並且還追諡姜子牙為昭烈。由此可見,姜子牙的家族在部落時期還是貴族階級,並且家族龐大,擁有很多族人。因此,他在這一時期,其實還是比較平凡和貧寒的。據說,姜子牙還因為家庭貧苦,做過宰牛賣肉的屠夫,在酒樓買過酒,而他之所以做這些工作,還是因為生活所迫,為了吃飽穿暖,努力奮鬥是必然之路。因此,姜子牙的發跡也是一個堪稱經典的勵志故事。
  • 辛向陽:評價國家政治制度優劣的八個標準
    「八個能否」標準既提出了判斷國家政治制度是否民主的標準,也提出了判斷國家政治制度是否有效的標準   一個民主的政治制度意味著全體人民能夠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切實防止了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的現象;意味著人民群眾能夠暢通表達利益要求,切實防止了表面上有言論權、實際上無言路的現象;意味著社會各方面能夠有效參與國家政治生活
  • 周朝時期的官方音樂學校——大司樂
    大司樂是中國古代周朝宮廷兼管音樂行政、音樂教育和音樂演出的機構。據《周禮·春官·大司樂》載,這個機構的官員和樂師有固定名額,多至1463人,各有專門職司。在周朝,貴族的政治生活及日常交際,都不能離開「禮」、「樂」,所以在貴族教育中,詩、書、禮、樂是主要的內容,並稱「四術」。貴族子弟必須到「闢邕」去學習音樂和舞蹈,由大司樂官署教授以「樂德」(統治階級的音樂美學)、「樂語」(實際所需的詩歌)、「樂舞」(典禮儀式中的歌舞)。從13歲到20歲循序漸進地學習各種歌舞禮儀。《禮記·內則》載:「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
  • Artisan Partners:我們正處在一個充滿機遇的時期
    來源:新浪財經資產管理公司Artisan Partners的投資組合經理、具有28年投資經驗的Maria Negrete-Gruson近日撰文表示,當前正處在一個充滿機遇的時期。她認為中國企業和俄羅斯公司充滿潛力。
  • 起源於漢朝的闢召制度:為啥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迅速發展?
    時間跨度為三百年左右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政治態勢算不上穩定,但是闢召制還是將魏晉南北朝的時代特色深深烙印在了自己的身上。2.魏晉南北朝時期闢召制獨特的時代特色魏晉南北朝時期固然有著階級固化、社會動蕩等時代問題,但它也是一個思想大解放的時期,這時候的文學開始在社會中佔據重要地位,取代儒學,成為衡量一個人才華高低的標準,而文學功底是否深厚以及文化素養的高低也直接成為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闢召制的衡量標準
  • 深圳先行先試——工時制度變革
    2021-01-09 09:45:01 來源: 飄蘭王智榮 舉報   工時制度變革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