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金朝暉上海報導 戰「疫」當前,為了更好守護周橋社區裡的每一位居民,為了保護好奮戰在一線社區工作者們的安全健康,周家橋街道的企業、居民、愛心人士、社會組織的慷慨相助,通過「七個一點」,拓寬渠道千方百計籌措防疫物資。
政府部門撥一點
疫情發生後,政府各級條線部門和群團組織調動各方資源,積極籌措防疫物資,區衛健委、區商務委定期下撥一些防疫物資。區民政局定期下撥重大疾病患者和孕產婦的口罩。區委組織部發放口罩400個給困難黨員。區婦聯為戰鬥在社區抗疫一線的街、居二級婦聯同志送上376隻口罩。團區委向街道捐贈2100隻一次性手套。區機關聯合團支部自發繳納特殊團費,購買了KN95口罩50個,捐贈給街道一線人員。
企業幫購買一點
街道黨工委依託區域化黨建聯席會議平臺,挖掘會員單位資源,做到應籌盡籌。華氏大藥房、上海萬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等是註冊在周家橋街道的企業,他們有防疫物資生產及銷售企業的溝通渠道,在街道的請求下,他們二話不說發動電商企業、外貿企業,想方設法拓寬採購渠道,幫助街道「搶購」了紅外線測溫槍、護目鏡、84消毒液、酒精、防護衣、手套等一批防疫物資,解了街道防疫工作的燃眉之急。
愛心企業助一點
潔適比安全防護設備(上海)有限公司向街道社區工作者和社區醫院醫務工作者捐助了1600個防護口罩、350個一次性護目鏡,並仍在積極幫助街道調配防護資源。東亞聯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向街道捐贈了免洗洗手液30瓶、一次性手套200個、直噴式消毒液80瓶、消毒原液6桶等防護物資。佳緣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捐贈一次性口罩2200個、酒精84瓶。 上海逸仙人壽堂養老(集團)有效公司捐贈額溫儀20把用於小區居民進出測溫。華誼集團團委通過團區委向街道捐贈高濃度84消毒液10大桶、84消毒液86瓶、手套20隻。博組客工作站捐贈了500隻口罩。
鄰裡相幫勻一點
疫情面前,鄰裡之間勻口罩成為新時代文明新風尚,武夷花園小區樓道內出現了一張署名「上海紅領巾」紙條,來自復旦小學的楊一飛同學在父母的循循善誘下寫下紙條,並給樓道裡每戶鄰居勻了兩個口罩,讓疫情中人們感受到了一絲溫暖。虹橋馨苑小區和春天花園小區居民把自家的額溫槍拿出來給大門口保安給進入小區的居民測溫。
愛心人士捐一點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得知物資緊缺,街道的愛心人士和居民有捐口罩、有捐測溫槍、有捐護目鏡,也有把家裡一瓶、半瓶的84消毒液拿出來消毒公共區域。愛心人士薛佩諾女士得知街道居委會工作人員、小區垃圾志願者和廂房分揀員嚴重確實口罩,她千方百計高價買來5000個口罩捐贈給街道。區政協委員、新華律師事務所副主任林麗娟與區政協委員、上海羽瓦臺美術館館長陸天豔聯手購買了1000隻口罩捐贈街道。春天花園小區居民裴蕾向把自家備用的200個口罩,2瓶免洗洗手液捐贈給了街道;居民吳光紅看到居委會、物業公司人員口罩緊缺,就把120隻口罩捐了出來;居民馮麗容主動捐贈口罩100個,護目鏡6副。虹橋河濱業委會主任、青年律師張燁石,大年初一想方設法搞到1950隻口罩捐贈給了街道。錦屏、虹橋萬博、範北等多個居民區黨員積極主動到居委會繳納特殊黨費,要求轉贈慈善基金會用於救災。仁恆河濱花園居民金某一次性向紅十字會捐贈10萬元,社區的其他居民群眾也紛紛自發向社區基金會募捐,用於購買防控物資。
物業公司備一點
承接周橋轄區小區物業管理的古北物業、仙霞物業、中盛物業、聯源物業、大樓物業、華陽物業等多家物業公司充分發揮「紅色物業」優勢,衝鋒在前,扛起小區防疫的重擔,在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及時聯繫、採購、儲備了一些口罩、消毒液、體溫計等防護物資,用於各小區的疫情防控。
社會組織幫一點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公羊公益服務中心的負責人羅偉是周家橋街道大家源居民區的居民,得知街道疫情防控物資緊張後,他積極組織「公羊」公益的同志無償為街道4個沒有物業公司管理的小區及部分物業託管小區進行專業、全面的消毒工作,從上午一直幹到下午,沒吃一頓飯、沒喝一口水,清除了轄區衛生消殺「死角」。公羊公益服務中心還協調北清智庫商學院及校友總會公益事業部向周橋衛生中心、周橋事務受理中心等捐贈了6臺空氣淨化器。市兒童基金會向街道20名困難兒童捐贈了100個口罩。上海市慈善慈善基金會長寧分會捐贈街道消毒水4桶、額溫儀4個,耳溫儀2個、密切接觸者轉運車一輛(租賃專用)、轉運車車載客氣淨化器1個,向各居民區捐贈一次性手套1260隻、消毒片21瓶,向困難居民捐贈大米169袋(斤),向社區工作者者和志願者捐贈免洗手液420支,捐贈口罩150隻用於事務受理中心工作人員和居家養老助老員等,向社區衛生中心捐贈防護服5套。區文明辦下撥一次性雨披300線、口罩200個、手套1000個。轄區內的三涇廟、滬西禮拜堂等宗教團體也紛紛奉獻愛心,捐贈了酒精棉球、護目鏡、防護服、酒精、消毒洗手液等一批物資。上海長寧區周家橋街道黨工委在戰疫中集思廣益發動社會力量和人民群眾共同籌措防疫物質的舉措值得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