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厭食症:如何逆轉死亡率最高的心理問題?

2021-02-23 心心點燈PSY

主播:許諾

 

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演唱者叫卡倫·卡朋特33歲時死於厭食症——厭食症並發心臟衰竭。

 

厭食症在演員、模特這些群體中非常普遍,除此,現在的人為了追求身材,越來越多的人因減肥出現厭食症。

 

厭食症的起因就是他們強烈的怕胖,害怕體重的增加,於是他們就嚴格地限制進食,導致了體重明顯的下降,體重的下降會導致營養不良,就會產生全身各個系統的軀體併發症,會累及到的器官:常見的是心臟、肝臟、腎臟,其次是大腦、血液系統、骨骼系統,幾乎全身每一個系統都會受累。

 

對成年人來說體重指數低於17.5是營養不良,一般人體重指數應該在18.5以上。

 

厭食症的高發人群,一是青少年,二是年輕女性。

 

初、高中生中也出現很多厭食症人,13-20歲的年輕女性多發,男女比例是1:11,女性多見,終身患病率0.6%。

 

厭食症的死亡率非常高,它是所有精神障礙、心理障礙中,死亡最高的疾病,死亡率超過抑鬱症、精神分裂症。

 

病人死亡的原因,一是由於極度營養不良導致多器官衰竭致死,通俗的說是餓死的;二是他們有抑鬱,長期的厭食之後出現抑鬱,抑鬱自殺也是死亡原因。

近年來,國內厭食症患者的發病率在逐年增加。

 

雖然沒有嚴格的流行病學數據,但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最近一個信息統計數據顯示,2001-05年、06-10年、11-15年三個時間段中,2011-15年門診新增的、入院的厭食症患者數量,是2001-05年數量的3-4倍,這個臨床數據間接地反映厭食症在逐年增加。

 

 

為什麼難治,我總結了有以下幾個原因:

 

 

厭食症通常是由父母帶來治療的,他們不認為自己有問題,認為自己很健康、精力還是很充沛,所以他們會拒絕治療,否認疾病,否認危險性。

 

事實上,有個很重要的問題在於,父母越要讓他們吃飯,他們就越覺得父母是在控制他們,青少年要反抗。越讓他吃飯越不吃,這裡面有對抗性;

 

另外是你表面上看到他們在對抗,但是他們潛意識裡也常是用不吃飯攻擊父母。

 

你想,一個人要把自己餓死,最著急的最痛苦的是誰?一定是他們的父母,所以這個當中有被動攻擊的成份。

 

 

現在還沒有哪一個藥物,是對厭食症治療有特殊療效的——吃了這個藥病人就可以開始願意吃飯了,體重增加了,心理問題解決了。

 

沒有這樣的特效藥物,因此厭食症就比抑鬱症、精神分裂症都要難治。

 

厭食症是近十幾年才受關注的病,不像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已經積累了很多的臨床經驗,50年代就有了有效治療的藥物。我們對厭食症的了解還不夠全面、深入,經常是經驗性地在用一些藥物——治療經驗的不足也導致這個病病程比較長。

 

心理治療在國內發展的時間不長,經驗不是特別的豐富。

 

在見到厭食症病人時,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跟我一樣,曾經在治療的過程當中體驗過憤怒、挫敗感、無助感,這種反移情會使得治療經驗不足的醫生、治療師拒絕推諉病人,影響治療過程和療效。

 

 

首先,要激發和維持患者的治療動機。

 

第二,要讓患者恢復正常的進食,通過進食來恢復患者的體重,以此逆轉他們的營養不良,這樣軀體併發症才有可能逆轉。

 

第三,營養不良改善後還需要心理治療,整個的治療是一個綜合性治療,原因是多因素的,治療也要多方面的。

患者有軀體併發症,要進行對症處理;

 

患者的心理問題,比如說病人有嚴重的抑鬱、焦慮、失眠,精神科會用相應的藥物對症處理。

 

在厭食症的心理治療中,有一個公認的循證治療就是家庭治療,尤其是對年齡小於18歲的、病程短於12個月的青少年厭食症,家庭治療是目前循證證據最強的治療。

 

對少數患者要採取強制性治療,比如患者已經生命都出現危險,他還不認為自己有問題,這時父母可以採取強制性治療;或者患者想要自殺了、覺得沒有希望了,那這些都是他的認知歪曲,因為厭食症是可以治療的,有50%的治癒率。

 

家屬可能因為這個病難治而很絕望,我們要給病人、家庭傳遞希望,這個病是可以治療的。

- The End -

 新 浪 微 博: psy心心點燈 

 長 按 下 方 二 維 碼 

 開 始 你 的 心 亮 旅 途 

 ▼ 

業務專線:0351-5639399

心心客服:0351-2941668

心理諮詢熱線:0351-7227228

相關焦點

  • 【心知識】神經性厭食症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吧~         我要減肥這句話,相信大家聽得多了,那麼如何減肥呢?在很多人眼裡,減肥的其中一種方法是節食。然而你知道嗎?盲目去節食可能會誘發一種疾病——神經性厭食症       今天,小朋就帶大家去認識這種疾病吧神經性厭食症的界定神經性厭食症,也稱厭食症(簡稱AN),是一種進食障礙類的精神疾病。AN患者會有意地嚴格限制熱量攝入或者同時採取過度消耗熱量的方式,致使體重下降至明顯低於正常標準或造成身體嚴重營養不良。
  • 厭食症:死亡率很高的一種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對食物有強烈恐懼感
    我們來看一下百度百科對於厭食症的定義。神經性厭食症,簡稱厭食症。指個體通過節食等手段,有意造成並維持體重明顯低於正常標準為特徵的一種進食障礙,屬於精神科領域中「與心理因素相關的生理障礙」一類。據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厭食症的患病率在1%左右,不是很高,但是近年來一直呈現上升趨勢。
  • 厭食症是一種心理障礙疾病,會引發各種問題,需要對症治療
    導語:厭食症就是因為患者有怕胖、心情低落的想法,然後出現過分節食、拒食的情況,從而造成體重下降、營養不良的症狀,甚至會拒絕維持最低體重,這其實就是屬於一種心理障礙疾病,大概有95%的患者是女性,通常在青少年時期就有類似的性格傾向。
  • 揭開現象的面紗——神經性厭食症
    它是因為女性的一個怕胖或者是心情低落,從而使勁的節食或者是拒食,然後因為她身體會有一個造成這個營養跟不上,所以大部分有厭食症的患者,她體重是急劇下降的,甚至是不願意維持最低的體重而患上的一種心理上的疾病。
  • 12歲少女患上「神經性厭食症」的背後:無法逾越的嘲笑
    「做自己的快樂,保護你自己;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你能想像一個年僅12歲的少女就開始出現月經紊亂、頭髮脫落,還有 「神經性厭食症」麼?杭州的阿狸就是這樣,今年12歲的她,身高1米58左右,但是體重只有70斤,根據BMI(身體質量指數)來看,這樣的身材比例遠遠不是健康的。
  • 神經性厭食症是什麼病?有這些表現自己能察覺到,早治療
    一提到厭食症,很多人應該首先會想到的是小兒厭食症。但實際上厭食症不僅僅只有小兒厭食症一種,還有一種厭食症被叫做神經性厭食症。現在大家都普遍以瘦為美,很多女性為了讓自己變得更美,刻意通過節食的方式來減輕體重,這樣時間長了就很容易產生神經性厭食症。
  • 【罐叔愛灌輸】名模容易得厭食症?你真的了解厭食症嗎?
    提到厭食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看到食物沒有食慾。事實上,這樣的說法是對厭食症患者的誤解,很多厭食症患者食慾很好,並沒有喪失食慾。那厭食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 厭食症,又叫做神經性厭食症,是一種進食障礙,分為自我約束型和暴飲暴食型,通常我們所說的厭食症患者多指「自我約束型」厭食症患者,而且此類患者佔多數,一般會出現以下症狀: 害怕體重增加、非常渴望變瘦,並因而限制卡洛裡的攝取 儘管實際體重過輕,但患者仍然會認為自己太胖
  • 女孩兒是怎麼得上神經性厭食症的
    那我可以簡單了解一下你厭食症的症狀大概是什麼樣子的呢嘉賓:我是神經性厭食
  • 研究表明,因追求苗條導致的神經性厭食症,會顯著影響身高
    神經性厭食症主要見於13~20歲之間的年輕女性,其發病的兩個高峰為13~14歲和17~18或20歲,30歲後發病者少見,男性佔比僅5%~10%。神經性厭食症會導致營養不良、代謝和內分泌紊亂等,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器官衰竭,危及生命。
  • 小兒厭食症的種種問題解答
    小兒厭食症是指小兒(主要是3~6歲)較長期食慾減退或食慾缺乏為主的症狀。它是一種症狀,並非一種獨立的疾病。小兒厭食症又稱消化功能紊亂,在小兒時期很常見,主要的症狀有嘔吐、食欲不振、腹瀉、便秘、腹脹、腹痛和便血等。這些症狀不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質性疾病,且常出現在其他系統的疾病時,尤其多見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或精神障礙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時。
  • 如何喚醒厭食症患者的味蕾
    然而,有一群人因盲目、過度地減肥,或其他原因被神經性厭食症「盯」上了。神經性厭食症為何物,表徵有哪些?作為家人又可以怎樣幫助他們呢?神經性厭食症是一種常見的進食障礙,在年輕女性中間較為多見。·少部分人服用催吐藥和瀉藥來清除攝入的食物原因,隱藏在生活中·緊張的家庭關係導致缺乏安全感·因肥胖總被他人嘲笑·對於體型追求完美,不允許體重增加危害,不容小覷·進食量很小,胃腸功能衰弱·引起機體代謝及內分泌紊亂·重度營養不良家人,是最強的後盾·當出現輕度厭食症症狀時
  • 厭食症和催吐族:她們曾以為控制了體重就控制了人生
    根據《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DSM-5):神經性厭食症,以自我挨餓和體重過度下降為特徵。大概 90 - 95% 的厭食症患者是女性;5 - 20% 的厭食症患者會死亡,死亡率高過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是致死率最高的心理疾病之一。1.73 米的瓦萊麗婭·萊維汀可能是世界上最瘦的成年女性。
  • 節食減肥竟患「神經性厭食症」,花季少女四個月暴瘦30多斤!
    在青島市婦兒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為「神經性厭食症」,所幸經過多學科的及時治療,小病號有所好轉。13歲的寒寒(化名),青春活潑,自律性強,基本不用父母多操心。今年初受疫情影響,一直在家上網課,戶外活動少了,寒寒體重增了四五斤。一天,親戚無意中說寒寒好像比之前胖了點,追求完美的寒寒也覺得自己胖了,決定開始節食減肥。
  • 得了厭食症,應該去精神科?
    「您這個情況,應該屬於神經性厭食症。」大夫說,「建議您先去精神科看看。」▲ 《骨瘦如柴》劇照,電影講述了一個厭食症患者的故事。厭食症是精神疾病,可能超出了一些人的認知。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病。厭食症為什麼要去精神科?
  • 節食減肥竟患「神經性厭食症」 13歲花季少女四個月暴瘦30多斤
    在青島市婦兒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為「神經性厭食症」,所幸經過多學科的及時治療,小病號有所好轉。13歲的寒寒(化名),青春活潑,自律性強,基本不用父母多操心。今年初受疫情影響,一直在家上網課,戶外活動少了,寒寒體重增了四五斤。一天,親戚無意中說寒寒好像比之前胖了點,追求完美的寒寒也覺得自己胖了,決定開始節食減肥。
  • 盲目減肥若有這4個症狀,請注意,神經性厭食症正在向您靠近
    隨之產生了一個詞——神經性厭食症,不是有一個「症「就是身體的疾病,嚴格來講這個屬於心理範疇的生理障礙,如果您有以下症狀,請注意,神經性厭食症正在向您靠近1、怕胖持續存在一個念頭,異乎尋常的害怕自己長胖又該如何治療呢?1、在「以瘦為美「的錯誤導向面前,正確建立自我良好的審美觀,不盲目追求自以為的潮流,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改善自己過於強勢的性格,不要凡事都追求到一個極致,適可而止。
  • 得了厭食症怎麼辦
    得了厭食症怎麼辦   由於神經性厭食症患者通常否認病情,不願配合治療,一般在治療前其病情已持續一段時間,病人體重丟失較多。  神經性厭食症的治療需要靈活的方法及現實的目標,同時應是多種模式並重。此外,還需長期隨診。
  • 慢一點,享受與身體的連結 | 神經性厭食症患者運動指南
    這篇文章著重介紹了過度運動對厭食症患者的影響,以及在康復途中該如何運動(或者不運動),希望能幫助大家建立正確的運動觀,用合理的運動計劃推動康復進程。本文轉載自一杯咖啡公益心理(微信公號ID:coffeecenter)原文 | 艾米莉·T·特奧斯安科(Emily T.
  • 從小胖到大的少女得了厭食症,該怎樣自救脫困?
    她們如此美麗,卻因為「外貌焦慮」而罹患神經性厭食症,離自我毀滅僅差一步之遙。以下,是她們刻骨銘心的故事。「她們為什麼會得厭食症? 」小英,19歲,藝術類專業學生。因為她至今仍未走出厭食症的陰影來。小英的童年,充斥著父母無盡的爭吵。一旦吵架,父母就開始要砸東西,要鬧離婚,甚至會逼問小英跟誰。這無疑給5、6歲的小英留下了極其嚴重的心理陰影。
  • 三個厭食症女孩的自救之路
    在我們的周圍,有許多女孩存在著「外貌焦慮」的問題。也許是迫於周圍的壓力,也許是自己習慣了追求完美:在這些「外貌焦慮」的女孩中,有一部分走向了極端,成為了「厭食症患者」。她們如此美麗,卻因為「外貌焦慮」而罹患神經性厭食症,離自我毀滅僅差一步之遙。小英,19歲,藝術類專業學生。她是三位受訪者中,唯一要求打碼的女孩。為什麼要打碼?因為她至今仍未走出厭食症的陰影來。小英的童年,充斥著父母無盡的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