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的近視呈現出「發病年齡提前、患病率急劇上升、近視程度高和進展快」的趨勢。為了守護孩子明亮的眼睛和光明的未來,近視防控刻不容緩。
預防兒童近視,家庭和學校的成長環境尤為關鍵,家長和老師應該如何保護孩子視力?
1.保證孩子白天有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
教師和家長應密切合作,保證孩子每天進行2小時以上白天戶外活動,寄宿制幼兒園不應少於3小時。幫助孩子養成平衡膳食、科學鍛鍊、充足睡眠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於孩子的視力健康。
2.指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教師和家長可通過課堂講授、參觀示教、面對面輔導和小組活動等方式向孩子傳授近視防治知識和技能,提高孩子的愛眼護眼意識,指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避免長時間持續近距離用眼。教師和家長應以身作則,堅持良好的用眼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給孩子們做表率。
3.督促孩子在讀寫時保持正確的姿勢。
教師和家長應為孩子提供適合其坐高的桌椅和良好的照明,並經常提醒、督促孩子讀書寫字堅持「三個一」,即眼睛離書本一尺,胸口離桌沿一拳,握筆的手指離筆尖一寸,讀寫連續用眼時間不宜超過40分鐘。教師應指導學生每天認真做眼保健操。
4.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長時間、近距離、持續盯著手機、電腦和電視等電子產品的屏幕,是近視的誘因之一。學校使用電子產品的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課餘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學習30―40分鐘,應休息遠眺放鬆10分鐘。非學習目的使用電子產品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6歲以下兒童要儘量避免使用手機和電腦。家長在孩子面前應儘量少使用電子產品。
5.發現孩子視物眯眼、頻繁揉眼、上課看黑板上的文字或遠處物體不清楚時,要考慮發生近視的可能。
近視的常見表現有看遠處物體時眯眼、頻繁揉眼、看不清楚黑板上的文字或遠處的物體等。一旦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教師和家長應意識到可能是發生了近視,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在衛生健康部門指導下,學校每學期對學生做兩次視力監測。
6.被確診為近視的孩子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採取配鏡等矯正措施。
一旦確診為近視,就應該積極進行矯正,避免視力進一步下降。配戴眼鏡是當前矯正視力的常用方法,但具體配戴何種眼鏡,應聽從醫生的指導。視力矯正後,應繼續督促孩子堅持良好用眼習慣,定期進行視力檢查,做好視力保護,防止近視加重。
7.警惕近視能治癒的虛假宣傳。
截至目前,醫學上還沒有治癒近視的方法,只能通過科學的矯正、改善用眼習慣等避免近視加重。不要相信能治癒近視的宣傳和商業營銷。不科學的處置可能會導致孩子視力進一步下降,甚至造成眼部感染或外傷等嚴重後果。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於新悅 通訊員 李素雲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