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都覺得他是一個笨蛋,曾國藩何以成為一代名臣和偉人

2020-12-21 微雨憑瀾

曾有句話在民間廣為流傳: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作為清朝官場的翹楚,曾國藩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

曾國藩中進士留京師後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在這期間,他歷任工、刑、吏部的侍郎。和他的高速升遷相比,清朝的國勢則在日漸衰退。

有1個小偷習慣深夜行竊。這一天來到一戶人家,發現1位年輕人正在埋頭苦讀,他便潛伏在屋簷下默默等待,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再行竊。

可是這個小偷聽年輕人翻來覆去地讀同一篇文章,卻一直沒有辦法背誦。於是無法忍耐的小偷有些惱怒,跳進屋內對著年輕人大聲說:「這種水平還讀書幹什麼?」

隨後小偷將那文章背誦一遍,然後揚長而去!那個在屋內讀書年輕人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曾國藩,而小偷雖然自詡聰明,卻依舊是個無名小賊。

曾國藩做「庶吉士」的時候,由於性格內向,為人處世非常木訥,因此沒有人願意把他引見給皇帝。

他在翰林院裡又沒具體工作可幹,整天無所事事,換成別人可能會想盡辦法給自己找樂,好打發大把無聊的時光。但曾國藩卻不是這樣,他不斷讀書、練習書法。

同窗的幾個人都不理解曾國藩的行為,但曾國藩對他們的嘲笑揶揄充耳不聞,只是悶著頭讀書。不但如此,他讀一本 書就做一本筆記,可以說把讀的書都、消化到肚子裡去了。

一天兩天看不出什麼,但經年累月下來,那些書開始對他產生巨大的影響。通過深入了解歷史、人文等方面的知識,曾國藩的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本他為人孤僻不怎麼合群,更不懂得拉關係。

又過了一段時間,他卻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不但積極參與社會活動,而且說話也越來越討人喜歡了。這樣來,負責選拔官員的吏部堂官們對他的印象也發生了轉變,終於肯在皇帝面前推薦他了,因此他才見到了道光皇帝,才算是邁出自己政治生涯的第一步。

————————————

滄海拾遺:

通過讀書曾國藩徹底改變了觀念,及時調整了自己為人處世之道,又把自己的命運從懸崖邊上拉了回來。改變觀念事實上就是改變一種思維方式,而改變思維方式的最佳辦法就是讀書。因為不同的書為人們提供了不同的視野,只要有心,完全可以通過讀書從精神上改變自己。

相關焦點

  • 連小偷都認為「愚鈍」的曾國藩如何成功的?三個成功之道值得學習
    這番評價更是把曾國藩抬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那曾國藩的身上有什麼獨特之處呢?他的成功之路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揭秘曾國藩的非凡人生。曾國藩曾經對自己的兒子說過:「不問收穫,但問耕耘。」就是為了讓兒子放下浮躁的心,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努力。曾國藩成功的人生不離開「努力」二字,他的成功源於三大法寶。
  • 眾多偉人的榜樣,他的9大草根逆襲方法論普通人也可以學習借鑑!
    還有些人仿佛從小就笨,從小被別人定義為笨蛋,比如愛因斯坦,小時候所有人都以為他是智障,氫彈之父特勒到3歲才會說話,美國總統威爾遜到九歲才學會26個字母。這些名人都是厚積薄發的典範,他們的成功沒有可複製性,我們普通人再如何努力也很難成為他們那樣的人,但是有一個人卻是例外,他從小愚笨,記憶也不好,但是卻在成年後,完全靠著自己的堅持與努力,完成了一個愚人到流芳千古的智者的驚人逆襲。
  • 為什麼中國的企業家都迷戀曾國藩?看看他做的這3件事,就明白了
    為什麼中國的企業家都迷戀曾國藩?看看他做的這3件事,就明白了在中國,很多企業家都十分迷戀曾國藩。比如柳傳志、馬雲、郭廣昌等知名人士都曾在公開或半公開場合,讚揚曾國藩的精神和思想,有些創業者還會將曾國藩的一些語錄掛在辦公室,時刻激勵自己。
  • 二次出山的曾國藩,如何走出困境,成就了不世功勳
    序言:曾國藩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以及外交家,今天在這裡小編想以另外一種角度來解析曾國藩是如何走上成功之路的,也就是著重的分析一下,曾國藩在第二次帶領湘軍與太平天國決戰時,他都用了一些什麼辦法和在成功剿滅太平天國之後,他是如何讓自己安全落地的。
  • 曾國藩:被玩弄於股掌之上的中興名臣
    曾國藩因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為清王朝立下不世之功,獲封一等侯爵,成為晚清中興名臣之首。加上他本人的具有極高的學術修養和忠君衛道的思想,被後世稱為一代完人。儘管曾國藩的身上有著無數的光環,但對於滿清統治者來說,他只不過是一枚棋子,有難是用,太平時棄,而操縱這盤棋局的人就是恭親王奕。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誰才是慈禧太后真正的心腹?曾國藩差點被殺
    說起晚清,就不得不提到慈禧太后和中興四大名臣,一個是掌權近半個世紀的女強人,一個是延續清王朝國祚半個世紀的四位漢臣;而更為關鍵的是,他們所處的時代實在太過於複雜,長期閉關鎖國帶來的落後和日益激化的階級矛盾,都在那半個世紀爆發了。
  • 想要成功,學習曾國藩的16字人生箴言,記住受用一生
    晚清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曾國藩,就是一個腳踏實地的成功者。曾國藩憑藉自己的努力從一介布衣成為「千古第一完人」,與張之洞、左宗棠、李鴻章、並稱 「四大名臣」,其中的人生智慧值得我們去探究學習。曾國藩出身平庸,父母乃至祖上幾代人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而他自己也並非天賦異稟的能人志士,甚至可以用「愚笨」一詞來概括他的智商。
  • 晚清八大名臣
    一、曾國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諡文正,湖南長沙府湘鄉(今湖南省雙峰縣)人。中國清朝時期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中興名臣」之一,也是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
  • 中興名臣曾國藩一生兩摯友,朋友不在多而是精
    曾國藩對於近代中國的影響力我想是不容置疑的,憑藉出色的軍事、政治能力,他成為了晚清時期的中興名臣。到了近代,包括諸多政治家、軍事家都以曾國藩作為自己心中的「偶像」。其一生除了在政治和軍事領域有所造詣之外,個人的修身齊家之法也被後世津津樂道。那這樣一個人,他的朋友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就來說一下曾國藩一生的兩位摯友。
  • 曾國藩識人術:這兩種人可成「人中龍鳳」,不可小瞧
    晚清名臣曾國藩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千古獨有的識人斷人之法,其識人之準,至今仍備受推崇。曾國藩一生閱人無數,也用人無數,有統計說當時清朝1/4以上的官員都是他提拔任用的,就包括李鴻章,左宗棠等。1、眉宇間大有清氣的人,往往能成大事曾國藩說過「眉宇間大有清氣,志趣亦不庸鄙,將來或終有成就」,意思是一個人的眉毛面相之間,若有一種清高脫俗的感覺,那麼他們的志向和趣味也不會鄙陋庸俗,將來或許會有大的成就!大家可能覺得這話說得有些玄,其實不然。
  • 曾國藩處世哲學:為了成為聖人,曾國藩連好色的毛病都能改掉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尤其是初入北京成為京官,意氣風發的那些時間,曾國藩表現出了作為一個凡人的欲望,那就是好色。曾國藩好色到什麼程度呢?他的好色特別有意思,每天為了能夠滿足自己的欲望,曾國藩喜歡和幾個好友一起到街上去看美女。
  • 《曾國藩傳》:從笨人到聖人,曾國藩將這一個字,做到了極致
    文丨淡淡翠「你真是太笨了,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從小到大,不管是學習也好,初入職場也好,很多人都經歷過這種質疑和打擊。那麼,一個人成功與否,真的只是取決於他智商的高低、學習的快慢嗎?160年前的曾國藩,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作為晚清的「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放在今天來說,絕對是草根逆襲的成功典範。
  • 曾國藩:笨,是一種天賦
    但是清代的曾國藩卻是個例外。 他六考秀才不中,笨到被學政懸牌羞辱,但他的後半生卻上演逆襲。 建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一躍成為清代中興名臣。 立德、立功、立言,成為中國歷史上比肩孔孟、王陽明的「半個聖人」。
  • 頭腦愚鈍,連小偷都嫌棄他:最後成為半聖級別人物,受人尊崇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這麼悲傷,也有人少年時愚鈍不堪,幾乎與傻子無異,但是卻大器晚成,經過一番頓悟,最終成為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主人公曾國藩就是這樣人物的典型代表。 曾國藩出生在湖南的一個鄉紳家族,家裡面雖然不算是大富大貴,但是倒也是衣食無憂。曾國藩少年時很喜歡讀書,他很清楚,改變命運的機會全在於書中。
  • 晚晴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
    而湊巧的是曾國藩患有類似「牛皮癬」一類的皮膚病,(有一說「火蟒蘚」),渾身上下都是像蛇的鱗片一樣的癬,所以曾國藩也相信了巨蟒轉世這一夢語。曾國藩還有一個奇怪的愛好——愛吃雞,卻又最怕雞毛。當時緊急公文,在信封口處往往要粘上雞毛,俗稱雞毛信、雞毛令箭。每當曾國藩看到這種信,總是毛骨悚然,如見蛇蠍,必須要別人幫他取掉雞毛,他才敢拆讀。
  • 「晚清四大名臣」合力為清朝續命半個世紀
    這四位名人即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他們四人讓晚清多存在了半個世紀,歷史上把他們稱為「晚清四大名臣」,今天就為大家講講他們的功與過?曾國藩曾國藩是一代儒學宗師,最後的半個聖人。於太平天國運動時臨危受命,從一個對軍事一竅不通的書生硬生生地逼成了軍事專家。
  • 當你對生活感到絕望時,想想強如曾國藩,也曾三次絕望想自殺
    偉人曾說近代以來最佩服的人便是曾國藩,其功成名就,位極人臣,一生立德立功立言,僅次於孔子、王陽明,近乎完人。但是你能夠想像嗎,曾國藩這樣一個集名臣名將名師於一身的人竟也有崩潰絕望的時候。這三次死裡逃生的經歷使得曾國藩後面從政治上越發從容和得心應手,我們甚至很多時候都認為這是曾國藩識人之明的善果,可是,世間芸芸眾生多是平凡普通之輩,有誰能經受得起曾國藩那樣的大風大浪?
  • 都知道北宋名臣包拯辦公地點在開封,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故鄉在哪
    說到北宋名臣包拯,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他一生清正廉潔,剛正不阿,被世人尊稱為「包青天」。可是雖說影視劇裡的包拯一直都在被譽為天下首府的河南開封府秉公執法,但他卻並不是河南人,他的故鄉其實是在有「江淮首郡、吳楚要衝」之美譽的安徽合肥。
  • 每人一句話,看透「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各自的立足之本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合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那麼,他們到底有哪些突出貢獻?何以堪當「中興之臣」美譽?以下,我們不妨從每人一句經典評語出發,探尋曾左李張各自的立足之本。曾國藩:文正一生,不善用兵而善用人,牛溲馬勃,無不收納。所以群才效用,大寇蕩平,而為中興第一功臣也。
  • 作家馮唐:曾國藩這16個字,讓我工作9年都沒出過錯,逢戰必勝
    作為作家,他因「萬物生長三部曲」被人熟知,《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萬物生長》、《北京北京》等作品都已經影視化,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歡。他的作品風格突出,常被人認為是自傳,他的人也多被評價為當代文壇的「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