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句話在民間廣為流傳: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作為清朝官場的翹楚,曾國藩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
曾國藩中進士留京師後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在這期間,他歷任工、刑、吏部的侍郎。和他的高速升遷相比,清朝的國勢則在日漸衰退。
有1個小偷習慣深夜行竊。這一天來到一戶人家,發現1位年輕人正在埋頭苦讀,他便潛伏在屋簷下默默等待,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再行竊。
可是這個小偷聽年輕人翻來覆去地讀同一篇文章,卻一直沒有辦法背誦。於是無法忍耐的小偷有些惱怒,跳進屋內對著年輕人大聲說:「這種水平還讀書幹什麼?」
隨後小偷將那文章背誦一遍,然後揚長而去!那個在屋內讀書年輕人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曾國藩,而小偷雖然自詡聰明,卻依舊是個無名小賊。
曾國藩做「庶吉士」的時候,由於性格內向,為人處世非常木訥,因此沒有人願意把他引見給皇帝。
他在翰林院裡又沒具體工作可幹,整天無所事事,換成別人可能會想盡辦法給自己找樂,好打發大把無聊的時光。但曾國藩卻不是這樣,他不斷讀書、練習書法。
同窗的幾個人都不理解曾國藩的行為,但曾國藩對他們的嘲笑揶揄充耳不聞,只是悶著頭讀書。不但如此,他讀一本 書就做一本筆記,可以說把讀的書都、消化到肚子裡去了。
一天兩天看不出什麼,但經年累月下來,那些書開始對他產生巨大的影響。通過深入了解歷史、人文等方面的知識,曾國藩的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本他為人孤僻不怎麼合群,更不懂得拉關係。
又過了一段時間,他卻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不但積極參與社會活動,而且說話也越來越討人喜歡了。這樣來,負責選拔官員的吏部堂官們對他的印象也發生了轉變,終於肯在皇帝面前推薦他了,因此他才見到了道光皇帝,才算是邁出自己政治生涯的第一步。
————————————
滄海拾遺:
通過讀書曾國藩徹底改變了觀念,及時調整了自己為人處世之道,又把自己的命運從懸崖邊上拉了回來。改變觀念事實上就是改變一種思維方式,而改變思維方式的最佳辦法就是讀書。因為不同的書為人們提供了不同的視野,只要有心,完全可以通過讀書從精神上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