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快遞】重磅,國家正式出臺學術不端行為界定!

2020-12-26 澎湃新聞

學術不端主要包括剽竊,偽造數據,篡改數據,不當署名,一稿多投,重複發表,違背研究倫理,偽造評審意見等方面。

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

新聞出版行業標準CY/T 174—2019

2019-07-01實施

3 論文作者學術不端行為類型

3.1 剽竊

3.1.1 觀點剽竊

不加引注或說明地使用他人的觀點,並以自己的名義發表,應界定為觀點剽竊。觀點剽竊的表現形式包括:

a) 不加引注地直接使用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論點、觀點、結論等。

b) 不改變其本意地轉述他人的論點、觀點、結論等後不加引注地使用。

c) 對他人的論點、觀點、結論等刪減部分內容後不加引注地使用。

d) 對他人的論點、觀點、結論等進行拆分或重組後不加引注地使用。

e) 對他人的論點、觀點、結論等增加一些內容後不加引注地使用。

3.1.2 數據剽竊

不加引注或說明地使用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數據,並以自己的名義發表,應界定為數據剽竊。數據剽竊的表現形式包括:

a) 不加引注地直接使用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數據。

b) 對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數據進行些微修改後不加引注地使用。

c) 對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數據進行一些添加後不加引注地使用。

d) 對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數據進行部分刪減後不加引注地使用。

e) 改變他人已發表文獻中數據原有的排列順序後不加引注地使用。

f) 改變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數據的呈現方式後不加引注地使用,如將圖錶轉換成文字表述,或者將文字表述轉換成圖表。

3.1.3 圖片和音視頻剽竊

不加引注或說明地使用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圖片和音視頻,並以自己的名義發表,應界定為圖片和音視頻剽竊。圖片和音視頻剽竊的表現形式包括:

a) 不加引注或說明地直接使用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圖像、音視頻等資料。

b) 對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圖片和音視頻進行些微修改後不加引注或說明地使用。

c) 對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圖片和音視頻添加一些內容後不加引注或說明地使用。

d) 對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圖片和音視頻刪減部分內容後不加引注或說明地使用。

e) 對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圖片增強部分內容後不加引注或說明地使用。

f) 對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圖片弱化部分內容後不加引注或說明地使用。

3.1.4 研究(實驗)方法剽竊

不加引注或說明地使用他人具有獨創性的研究(實驗)方法,並以自己的名義發表,應界定為研究(實驗)方法剽竊。研究(實驗)方法剽竊的表現形式包括:

a) 不加引注或說明地直接使用他人已發表文獻中具有獨創性的研究(實驗)方法。

b) 修改他人已發表文獻中具有獨創性的研究(實驗)方法的一些非核心元素後不加引注或說明地使用。

3.1.5 文字表述剽竊

不加引注地使用他人已發表文獻中具有完整語義的文字表述,並以自己的名義發表,應界定為文字表述剽竊。文字表述剽竊的表現形式包括:

a) 不加引注地直接使用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文字表述。

b) 成段使用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文字表述,雖然進行了引注,但對所使用文字不加引號,或者不改變字體,或者不使用特定的排列方式顯示。

c) 多處使用某一已發表文獻中的文字表述,卻只在其中一處或幾處進行引注。

d) 連續使用來源於多個文獻的文字表述,卻只標註其中一個或幾個文獻來源。

e) 不加引注、不改變其本意地轉述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文字表述,包括概括、刪減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文字,或者改變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文字表述的句式,或者用類似詞語對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文字表述進行同義替換。

f) 對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文字表述增加一些詞句後不加引注地使用。

g) 對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文字表述刪減一些詞句後不加引注地使用。

3.1.6 整體剽竊

論文的主體或論文某一部分的主體過度引用或大量引用他人已發表文獻的內容,應界定為整體剽竊。整體剽竊的表現形式包括:

a) 直接使用他人已發表文獻的全部或大部分內容。

b) 在他人已發表文獻的基礎上增加部分內容後以自己的名義發表,如補充一些數據,或者補充一些新的分析等。

c) 對他人已發表文獻的全部或大部分內容進行縮減後以自己的名義發表。

d) 替換他人已發表文獻中的研究對象後以自己的名義發表。

e) 改變他人已發表文獻的結構、段落順序後以自己的名義發表。

f) 將多篇他人已發表文獻拼接成一篇論文後發表。

3.1.7 他人未發表成果剽竊

未經許可使用他人未發表的觀點,具有獨創性的研究(實驗)方法,數據、圖片等,或獲得許可但不加以說明,應界定為他人未發表成果剽竊。他人未發表成果剽竊的表現形式包括:

a) 未經許可使用他人已經公開但未正式發表的觀點,具有獨創性的研究(實驗)方法,數據、圖片等。

b) 獲得許可使用他人已經公開但未正式發表的觀點,具有獨創性的研究(實驗)方法,數據、圖片等,卻不加引注,或者不以致謝等方式說明。

3.2 偽造

偽造的表現形式包括:

a) 編造不以實際調查或實驗取得的數據、圖片等。

b) 偽造無法通過重複實驗而再次取得的樣品等。

c) 編造不符合實際或無法重複驗證的研究方法、結論等。

d) 編造能為論文提供支撐的資料、注釋、參考文獻。

e) 編造論文中相關研究的資助來源。

f) 編造審稿人信息、審稿意見。

3.3 篡改

篡改的表現形式包括:

a) 使用經過擅自修改、挑選、刪減、增加的原始調查記錄、實驗數據等,使原始調查記錄、實驗數據等的本意發生改變。

b) 拼接不同圖片從而構造不真實的圖片。

c) 從圖片整體中去除一部分或添加一些虛構的部分,使對圖片的解釋發生改變。

d) 增強、模糊、移動圖片的特定部分,使對圖片的解釋發生改變。

e) 改變所引用文獻的本意,使其對己有利。

3.4 不當署名

不當署名的表現形式包括:

a) 將對論文所涉及的研究有實質性貢獻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單外。

b) 未對論文所涉及的研究有實質性貢獻的人在論文中署名。

c) 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將其列入作者名單。

d) 作者排序與其對論文的實際貢獻不符。

e) 提供虛假的作者職稱、單位、學歷、研究經歷等信息。

3.5 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的表現形式包括:

a) 將同一篇論文同時投給多個期刊。

b) 在首次投稿的約定回復期內,將論文再次投給其他期刊。

c) 在未接到期刊確認撤稿的正式通知前,將稿件投給其他期刊。

d) 將只有微小差別的多篇論文,同時投給多個期刊。

e) 在收到首次投稿期刊回復之前或在約定期內,對論文進行稍微修改後,投給其他期刊。

f) 在不做任何說明的情況下,將自己(或自己作為作者之一)已經發表論文,原封不動或做些微修改後再次投稿。

3.6 重複發表

重複發表的表現形式包括:

a) 不加引注或說明,在論文中使用自己(或自己作為作者之一)已發表文獻中的內容。

b) 在不做任何說明的情況下,摘取多篇自己(或自己作為作者之一)已發表文獻中的部分內容,拼接成一篇新論文後再次發表。

c) 被允許的二次發表不說明首次發表出處。

d) 不加引注或說明地在多篇論文中重複使用一次調查、一個實驗的數據等。

e) 將實質上基於同一實驗或研究的論文,每次補充少量數據或資料後,多次發表方法、結論等相似或雷同的論文。

f) 合作者就同一調查、實驗、結果等,發表數據、方法、結論等明顯相似或雷同的論文。

3.7 違背研究倫理

論文涉及的研究未按規定獲得倫理審批,或者超出倫理審批許可範圍,或者違背研究倫理規範,應界定為違背研究倫理。違背研究倫理的表現形式包括:

a) 論文所涉及的研究未按規定獲得相應的倫理審批,或不能提供相應的審批證明。

b) 論文所涉及的研究超出倫理審批許可的範圍。

c) 論文所涉及的研究中存在不當傷害研究參與者,虐待有生命的實驗對象,違背知情同意原則等違背研究倫理的問題。

d) 論文洩露了被試者或被調查者的隱私。

e) 論文未按規定對所涉及研究中的利益衝突予以說明。

3.8 其他學術不端行為

其他學術不端行為包括:

a) 在參考文獻中加入實際未參考過的文獻。

b) 將轉引自其他文獻的引文標註為直引,包括將引自譯著的引文標註為引自原著。

c) 未以恰當的方式,對他人提供的研究經費、實驗設備、材料、數據、思路、未公開的資料等,給予說明和承認(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d) 不按約定向他人或社會洩露論文關鍵信息,侵犯投稿期刊的首發權。

e) 未經許可,使用需要獲得許可的版權文獻。

f) 使用多人共有版權文獻時,未經所有版權者同意。

g) 經許可使用他人版權文獻,卻不加引注,或引用文獻信息不完整。

h) 經許可使用他人版權文獻,卻超過了允許使用的範圍或目的。

i) 在非匿名評審程序中幹擾期刊編輯、審稿專家。

j) 向編輯推薦與自己有利益關係的審稿專家。

k) 委託第三方機構或者與論文內容無關的他人代寫、代投、代修。

l) 違反保密規定發表論文。

4 審稿專家學術不端行為類型

4.1 違背學術道德的評審

論文評審中姑息學術不端的行為,或者依據非學術因素評審等,應界定為違背學術道德的評審。違背學術道德的評審的表現形式包括:

a) 對發現的稿件中的實際缺陷、學術不端行為視而不見。

b) 依據作者的國籍、性別、民族、身份地位、地域以及所屬單位性質等非學術因素等,而非論文的科學價值、原創性和撰寫質量以及與期刊範圍和宗旨的相關性等,提出審稿意見。

4.2 幹擾評審程序

故意拖延評審過程,或者以不正當方式影響發表決定,應界定為幹擾評審程序。幹擾評審程序的表現形式包括:

a) 無法完成評審卻不及時拒絕評審或與期刊協商。

b) 不合理地拖延評審過程。

c) 在非匿名評審程序中不經期刊允許,直接與作者聯繫。

d) 私下影響編輯者,左右發表決定。

4.3 違反利益衝突規定

不公開或隱瞞與所評審論文的作者的利益關係,或者故意推薦與特定稿件存在利益關係的其他審稿專家等,應界定為違反利益衝突規定。違反利益衝突規定的表現形式包括:

a) 未按規定向編輯者說明可能會將自己排除出評審程序的利益衝突。

b) 向編輯者推薦與特定稿件存在可能或潛在利益衝突的其他審稿專家。

c) 不公平地評審存在利益衝突的作者的論文。

4.4 違反保密規定

擅自與他人分享、使用所審稿件內容,或者公開未發表稿件內容,應界定為違反保密規定。違反保密規定的表現形式包括:

a) 在評審程序之外與他人分享所審稿件內容。

b) 擅自公布未發表稿件內容或研究成果。

c) 擅自以與評審程序無關的目的使用所審稿件內容。

4.5 盜用稿件內容

擅自使用自己評審的、未發表稿件中的內容,或者使用得到許可的未發表稿件中的內容卻不加引注或說明,應界定為盜用所審稿件內容。盜用所審稿件內容的表現形式包括:

a) 未經論文作者、編輯者許可,使用自己所審的、未發表稿件中的內容。

b) 經論文作者、編輯者許可,卻不加引注或說明地使用自己所審的、未發表稿件中的內容。

4.6 謀取不正當利益

利用評審中的保密信息、評審的權利為自己謀利,應界定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表現形式包括:

a) 利用保密的信息來獲得個人的或職業上的利益。

b) 利用評審權利謀取不正當利益。

4.7 其他學術不端行為

其他學術不端行為包括:

a) 發現所審論文存在研究倫理問題但不及時告知期刊。

b) 擅自請他人代自己評審。

5 編輯者學術不端行為類型

5.1 違背學術和倫理標準提出編輯意見

不遵循學術和倫理標準、期刊宗旨提出編輯意見,應界定為違背學術和倫理標準提出編輯意見。表現形式包括:

a) 基於非學術標準、超出期刊範圍和宗旨提出編輯意見。

b) 無視或有意忽視期刊論文相關倫理要求提出編輯意見。

5.2 違反利益衝突規定

隱瞞與投稿作者的利益關係,或者故意選擇與投稿作者有利益關係的審稿專家,應界定為違反利益衝突規定。違反利益衝突規定的表現形式包括:

a) 沒有向編輯者說明可能會將自己排除出特定稿件編輯程序的利益衝突。

b) 有意選擇存在潛在或實際利益衝突的審稿專家評審稿件。

5.3 違反保密要求

在匿名評審中故意透露論文作者、審稿專家的相關信息,或者擅自透露、公開、使用所編輯稿件的內容,或者因不遵守相關規定致使稿件信息外洩,應界定為違反保密要求。違反保密要求的表現形式包括:

a) 在匿名評審中向審稿專家透露論文作者的相關信息。

b) 在匿名評審中向論文作者透露審稿專家的相關信息。

c) 在編輯程序之外與他人分享所編輯稿件內容。

d) 擅自公布未發表稿件內容或研究成果。

e) 擅自以與編輯程序無關的目的使用稿件內容。

f) 違背有關安全存放或銷毀稿件和電子版稿件文檔及相關內容的規定,致使信息外洩。

5.4 盜用稿件內容

擅自使用未發表稿件的內容,或者經許可使用未發表稿件內容卻不加引注或說明,應界定為盜用稿件內容。盜用稿件內容的表現形式包括:

a) 未經論文作者許可,使用未發表稿件中的內容。

b) 經論文作者許可,卻不加引注或說明地使用未發表稿件中的內容。

5.5 幹擾評審

影響審稿專家的評審,或者無理由地否定、歪曲審稿專家的審稿意見,應界定為幹擾評審。幹擾評審的表現形式包括:

a) 私下影響審稿專家,左右評審意見。

b) 無充分理由地無視或否定審稿專家給出的審稿意見。

c) 故意歪曲審稿專家的意見,影響稿件修改和發表決定。

5.6 謀取不正當利益

利用期刊版面、編輯程序中的保密信息、編輯權利等謀利,應界定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表現形式包括:

a) 利用保密信息獲得個人或職業利益。

b) 利用編輯權利左右發表決定,謀取不當利益。

c) 買賣或與第三方機構合作買賣期刊版面。

d) 以增加刊載論文數量牟利為目的擴大徵稿和用稿範圍,或壓縮篇幅單期刊載大量論文。

5.7 其他學術不端行為

其他學術不端行為包括:

a) 重大選題未按規定申報。

b) 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論文。

c) 對需要提供相關倫理審查材料的稿件,無視相關要求,不執行相關程序。

d) 刊登虛假或過時的期刊獲獎信息、資料庫收錄信息等。

e) 隨意添加與發表論文內容無關的期刊自引文獻,或者要求、暗示作者非必要地引用特定文獻。

f) 以提高影響因子為目的協議和實施期刊互引。

g) 故意歪曲作者原意修改稿件內容。

來源:科獎中心

1980-2020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資訊快遞】重磅,國家正式出臺學術不端行為界定!》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又一教育名人「跌下神壇」,學術不端行為不能被原諒
    但是如果學術造假不被嚴懲,長此以往,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讓「學術不端者」粉墨登場,只會讓真正的學術研究者坐冷板凳。我國對於學術不端也出臺了不少處理辦法。早在2013年1月,教育部制訂的《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便開始實施;2015年11月,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衛生計生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又聯合印發《發表學術論文「五不準」》的通知; 2016年6月,教育部頒布《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除了確定7種學術不端行為範圍外,還確定了5種針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理辦法;2018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 鹹陽師範學院副校長帶頭學術不端?
    以上事件無論是重複使用圖片、自我抄襲、一稿多發,還是這次的合作完成論文卻分別單獨投稿,都完全屬於學術不端行為。學術不端的出現也側面反映出一個學術現象:越來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工作重心逐漸偏離,不知不覺中轉移評職稱、爭項目等旁門左道中,而真正對科研學術的鑽研卻少之又少! 如何定義學術不端?除了圍堵建立預防體系更為重要!
  • 查重-哪些行為屬於學術不端?
    知網 VIP論文檢測系統是用於檢測論文中是否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學位論文檢測系統,也是高校(碩士生和碩士生)使用的一種查重系統。對學術不端行為,如剽竊、抄襲、偽造、篡改等進行快速檢測,出具檢測報告。知網都是要收費的檢測,檢測一次就要收費一次。什麼是學術不當行為?
  • 高校校長因自我抄襲被指學術不端!如何避免出現相同情況被退稿?
    學術不端,對於處於科研圈的學者來說,這是件嚴肅的事情,往往當一個人的學術經歷上沾染汙點,那麼未來可能很難在此道路上大展身手,走通一條光明前途了。然而,我們不排除在一些自己容易忽視的情況下,發生一些學術不當行為,導致最終被判定為學術不端,這是需要我們再三了解及警惕的!
  • 哪些情況下論文會被知網判定為學術不端?
    在此期間,有些同學已經在努力撰寫學術論文了,那麼我們很有必要注意自己的論文在什麼情況下會被知網查重檢測系統判定為學術不端。以中國知網的AMLC系統為例,在用該系統(數據來自:www.cnkiorg.cn)在線檢測論文時,可以發現不端文獻主要有重複發表、文獻複製比過高和一稿多投。
  • 請回答2020:學術不端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老師,知乎上又爆出了大瓜,付向東教授實名舉報楊輝研究員學術剽竊,各種微信公眾號都傳開了,您怎麼看?答:發生了這樣的事當然很遺憾,從現有的公開信息看,我個人認為楊的行為屬於學術不端。如果楊只看過付已發表的論文,沒聽過那個報告,不知道付已經取得但未發表的實驗結果,而是獨立地進行實驗,可以認為是正常的競爭。
  • 中文期刊開啟學術嚴打模式,國家自然基金資助項目被中文期刊撤稿
    例如中文期刊《福建茶葉》在進入北大核心期刊後,每年發表的論文數量翻倍,而且幾乎涉及各行各業,各類灌水論文讓很多人如願獲得職稱的提升,因此當出臺限制國內科研人員發表SCI論文規模,鼓勵發表國內中文期刊時,在國內科研圈中的反對聲也有很多,畢竟大部分科研人員不希望自己努力辛苦做出的研究和大量灌水的論文混雜在一起,就像把一顆明珠丟進沙漠中一樣。
  • 核心期刊奇葩論文,學術不端屢屢發生,從3方面下手,或大大減少
    近年來學術不端行為那是屢屢發生,從年初的翟天臨博士論文造假,到曹雪濤事件,到醫學論文屢次曝光卻屢禁不止,再到今天的國家核心期刊、百強期刊發表奇葩論文「拍馬屁論文」,這一年,關於學術不端行為事件那是一起接著一起,其實又何止是這一年,近些年都是如此,可是為何這種事情仍然是屢禁不止?
  • 《北京市學士學位授權與授予管理辦法》徵求意見 學術不端獲得的...
    原標題:《北京市學士學位授權與授予管理辦法》徵求意見 學術不端獲得的學位應予以撤銷學術不端行為將有相應懲處制度。《北京市學士學位授權與授予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日前開始在市教委官網公示,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美女」與「名副校長」,「違法」與「學術不端」
    對這種行為,深圳相關部門僅定為「學術不端」,而在海峽彼岸,幼獅文化公司的聲明中,是「胡紅梅老師的行為已明確侵犯著作權,系違法行為。」隔著淺淺的海峽,林玫伶校長在那頭,胡紅梅名師在這頭;幼獅文化公司在那頭,深圳相關部門在這頭;卻對同一件事情有截然不同的判斷:一個只是「學術不端」,一個卻是「違法行為」!想起一次活動中,聽一位論文大咖說:「我和校長是哥們,他評特級,論文是我搞定的,今年評正高,論文已幫他搞定!」
  • ...不端擋箭牌!科技部部長回應關切:沒有鐵帽子,犯了什麼就處理什麼
    12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張博與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聊起了自己目睹的幾個學術怪現象。其一,在張博擔任主編的《世界漢語教學》期刊,有的投稿人是名家,但投來的論文,「複製比」超過50%甚至更高。期刊退稿後,作者轉頭就將問題論文投到別家期刊發表。
  • 英文科技論文涉嫌抄襲嚴重,學術規範亟待培養和管理
    但另一方面,國際知名出版商針對中國學者抄襲撤稿的報導也層出不窮,這對我國科技界的國際學術聲譽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如何遵循國際學術規範和避免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亟待解決和培養。近期,國務院、科技部和教育部密集出臺了嚴肅處理抄襲等嚴重科研不端行為的文件。
  • 北京:以學術不端等不正當手段獲得學士學位 高校將依法予以撤銷
    其中明確,學位授予單位應建立嚴格的學士學位授予質量保障機制,依法依規有序開展學位授予工作,懲處學術不端行為。對以作弊、剽竊、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或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得的學士學位證書,普通高等學校依法予以撤銷。徵求意見稿中提到,學士學位授權分為新增學士學位授予單位授權和新增學士學位授予專業授權,由北京市學位委員會(以下簡稱「市學位委員會」)負責審批。
  • 教育部:學位論文作假行為將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以及財政部聯合發布的意見要求高校及研究機構加大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打擊力度,並提出,研究生學位論文作假行為將被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單詞講解】首先說明一點,這裡的theses是thesis一詞的複數形式。接著我們說一說大學裡的各種「論文」。
  • 知網學術不端系統是否會檢測自己的論文重複率
    知網學術不端的查重系統對論文重複除了計算連續13字的重複之外,還有根據語言模糊算法,不是靠簡單的同義詞替換就可以糊弄過去的。如果有滿足前面所提到的兩個前提條件,你完全不必擔心會與之前發表過或者查重過的論文重複,因為知網學術不端系統對論文是否重複是通過論文的作者去判定的。另外,如果只是借用系統的檢測而並沒有實則發表過這篇論文,一般是不會判定為重複部分的。
  • 對話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揭露者:造假導致的不信任對誠實的中國...
    在塞門扎被揭露的 32 篇論文中,共同作者包括他的學生、助理、同事,合作者有來自中日韓三個東亞國家的學者,甚至包括他任教的約翰 · 霍普金斯大學的副校長丹尼斯 · 威茲(Denis Wirtz)。本次東窗事發後,副校長丹尼斯 · 威茲或將介入調查這篇自己參與寫作的論文。
  • 北大副校長20年間25篇論文涉嫌造假被質疑學術不端?本人回應
    據中國新聞周刊等媒體報導,近日,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25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存在實驗圖像重複、違反動物倫理、實驗結果存在錯誤等問題。
  • 所謂的學術不端檢測系統是什麼呢?
    所謂的學術不端檢測系統是什麼呢?有些學校為了防止大家直接去抄襲他人的論文,因此。中國知網的學術不端其實就是知網的一個可以檢測論文重複率的工具,是國內專業人士都覺得最為豐富和專業的論文工具。在知網官網可以閱讀到很多其他人寫的優秀論文,涉及到的論文方向也是多種多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絕大多數人對於論文的要求。
  • 尊重學術道德,遵守學術規範超星爾雅期末考試答案
    請問這屬於哪類學術不端行為?教育部正確答案: C 我的答案:C28《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規定,舉報人或學術不端行為責任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處理決定之日起30日內,以書面形式向()提出異議或者覆核申請。
  • 重磅發布|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發布 《中國郵政快遞業綠色發展...
    定期刊發《郵政市場觀察與研究》《郵政參考信息》《快遞業國際參考》《郵政普遍服務動態》《郵政科技應用動態》等研究資訊。 「服務+」有力作為。與多個部委單位、地方政府、省地市郵政管理局、高校科研院所、快遞企業、上下遊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建立鞏固華東基地、義烏基地、福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