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解讀】蘇軾《水龍吟》

2021-02-19 聽讀寫誦詩書音畫

【詩詞原文】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

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精華賞析】

要讀懂這首《水龍吟〉〉得要把握兩大特點,第一就是詞的主題;第二,就是次韻的創作形式。

從主題來看,這是一首詠物詞,詠的是楊花。不過蘇軾沒有用太多的筆墨去描摹楊花的形態和生物特性,而是一開始就賦予了楊花一種特殊的情感。

1以花還似非花",起句化用了白居易「花非花的句子,既營造出一種含蓄朦朧的感覺,又點出了楊花的生物屬性一楊花本來就不是一種花,而是柳絮。當春風起時,隨風飄散好像飄絮,又好像是一種花兒一樣,所以又被稱為楊花。儘管楊花隨風墜落,到處漂泊,拋家傍路,無家無根,也沒有多少人會憐惜它。可詞人卻和其他人不一樣:「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詞人偏偏從楊花的墜落當中讀出了一份細膩的情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柔腸」「嬌眼「顯然都是形容女性神態和心情的詞語,思念讓她柔腸寸斷,一陣陣襲來的睡意讓她雙眼迷離。不過這幾句詞其實是一語雙關。例如「嬌眼」同時也是在描摹柳葉的形態,因為柳葉初生時,又細又彎,就好像人剛剛睜開睡眼,睡眼朦朧,欲開還閉的樣子,別有一番慵懶的味道。

上片既是詠楊花,也是寄託了思婦的情緒,情郎遠行,思婦既感慨自己的命運像楊花一樣漂泊無依,又希望自己的夢境能夠像楊花一樣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句句詠花,也是句句寫人。上片重點寫楊花隨風飄揚的形態,下片重點就轉到了楊花的墜落,從花開寫到了花落。

過片「不恨」兩個字,一下子就將情緒直接掀到了最高潮。"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雖然說的是花都落盡了,實際上指的是春天消逝了。楊花落盡本來是自然規律,可楊花本來又不是花,別的花兒都可以落到地上,化作春泥,可「恨西園、落紅難綴,」可恨鋪滿落花的西園竟然也不能「收容」飄零的楊花,當清晨陣雨灑過,就再也找不到楊花的蹤跡,只能看到水面上一池破碎的浮萍:」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在文學中,柳絮、浮萍被當成是命運漂淳不定的一種象徵,確實又別有一番悽美的味道。

煞拍幾句簡直是畫龍點睛,進一步將楊花的情感宣染到了極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不僅點明離人的情感主題,又呼應了上片的"縈損柔腸"的思婦情感,如此看來,是楊花恰似離人之淚,還是離人淚恰似池萍碎」的楊花,這簡直是完全分不清楚是楊花還是人了。

難怪前人評價,詠物詞的最高境界就在這「不即不離」之間,每一句都緊扣住了吟

詠楊花的主題,又絲毫不受楊花主題的束縛,遺貌取神,筆法空靈飄逸又不失纏綿深情,堪稱情景交融的典範。

【知識點速讀】

1、 這首《水龍吟》是一首次韻詞,所謂「次韻」,就是依次使用所和的原詩詞中的韻腳來寫詩填詞,也叫「步韻」。有一種說法認為,次韻詩開始於白居易和元稹,白居易和元稹是相交一生的至交好友,兩人光彼此之間的唱和詩就::多至十六卷,凡一千餘篇。"(清趙翼《甌北詩話》)兩人的唱和詩還編成《元白唱和集》,不僅獨步一時,世稱「元和體「甚至也成為後人望塵莫及的一個高峰。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次韻詩始於南北朝,根據《洛陽伽藍記》記載,一個叫王肅的人拋棄了原配妻子謝氏,另娶元魏帝的女兒,謝氏寫詩寄給王肅說:「本為薄上蠶,今為機上絲。得路遂騰去,頗憶纏綿詩。王肅收到這首詩後,他的繼室夫人代為作答,寫的詩仍然用原詩的韻腳::絲」和貨'。這說明在那個時候就已經出現次韻詩了(明焦竑《焦氏筆乘》)。

2、 蘇軾這首詞應當寫於元豐四年(1081),這年四月,章質夫在荊湖北路提點刑獄上,春夏之交,這正是柳花飄揚的季節。而此時的蘇軾,正謫居黃州。他收到章質夫寄來的原詞之後,拍案叫絕,而且他寫給章質夫的回信中還說:「你寫的柳花詞妙絕,誰還能超越你的水平啊!我本來也是不敢亂寫的,可是一想到你正在柳花飛時去荊湖北路各州縣巡視,家中思婦必有難以排遣的閨情愁緒,所以我還是次韻了一首寄給你,可千萬別給旁人看到了。(「…柳花詞妙絕,使來者何以措詞!本不敢繼作,又思公正柳花飛時出巡按,坐想四子(內子)閉門愁斷,故寫其意,次韻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

從蘇軾寫信的這種口氣看,蘇軾和章質夫是交情很好的密友,說話比較隨意,蘇軾性格本來就幽默詼諧,所以寫信的口氣還帶著些調侃的意味。而《水龍吟》詞中若隱若現的思婦情感,原來很可能就是假託為章質夫妻子的想像之詞,同時又寄託了蘇拭自己貶謫黃州的身世飄零的感慨。

【拓展推薦】

1、白絲行

作者:杜甫(唐)

繅絲須長不須白,越羅蜀錦金粟尺。

象床玉手亂殷紅,萬草千花動凝碧。

已悲素質隨時染,裂下鳴機色相射。

美人細意熨帖平,裁縫滅盡針線跡。

春天衣著為君舞,蛺蝶飛來黃鸝語。

落絮遊絲亦有情,隨風照日宜輕舉。

香汗輕塵汙顏色,開新合故置何許。

君不見才士汲引難,恐懼棄捐忍羈旅。

2、 《蝶戀花》南宋•李清照

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3、 雨中花·夜行船

宋代:蘇軾

至九月,忽開千葉一朵。雨中特為置酒,遂作。

今歲花時深院,盡日東風,蕩揚茶煙。但有綠苔芳草,柳絮榆錢。聞道城西,長廊古寺,甲第名園。有國豔帶酒,天香染袂,為我留連。

清明過了,殘紅無處,對此淚灑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會聊追短景,清商不暇餘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態,付與明年。

4、 《水龍吟燕忙營懶芳殘》宋章質夫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旋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

相關焦點

  • 和韻之美|蘇軾《水龍吟》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 【每日詩詞】水龍吟 —(宋)蘇軾
    水龍吟(宋)蘇軾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 蘇軾《水龍吟》中,恨西園落紅難綴,如何理解?
    前言這三句出自蘇軾的《水龍吟》,以一首以次韻形式寫成的楊花詞。這裡比較令人狐疑的是這個「綴"字,單獨看這首詞不是太好理解,需要結合章質夫的原詞,以及蘇軾的這首詞的上下語境來分析。下面先分別欣賞一下這兩首的原貌。
  • 詩詞賞析:水龍吟(蘇軾)
    水龍吟文 | 蘇軾·素材 | 網絡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 名家讀宋詞丨夏承燾、吳無聞: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賞析
    「水隨天去」的「水」,指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的長江,也就是蘇軾《念奴嬌》詞中「大江東去」的大江。「千裡清秋」 和「秋無際」,寫出江南秋季的特點。南方常年多雨多霧,只有秋季,天高氣爽,才可能極目遠望,看見大江向無窮無盡的天邊流去。
  • 蘇軾的這首水龍吟堪稱絕唱,可當初他差點扔掉文稿
    很多讀者都喜歡蘇軾的豪放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蘇軾寫了一首和韻楊花詞,詞作有什麼特點,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感情
    要想解讀好這首詩,並體會詞人的感情,我認為要做到以下三點:首先要將這首詞作的創作背景了解一下。最後再進行全詞的解讀。這樣的話,才能更好地理解這首詞作,更好地體會詞人的感情。《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創作背景蘇軾的這首《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作於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春三月。蘇軾因為「烏臺詩案」的原因,遭到政敵的排擠和打擊,被貶謫黃州。
  • 蘇軾的這首楊花詞美輪美奐,詞意情景交融,將惜春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是蘇軾貶謫黃州之後的一首詞作。要想解讀好這首詩,並體會詞人的感情,以下三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要將這首詞作的創作背景了解一下。
  • 宋詞鑑賞:辛棄疾 · 水龍吟 · 登建康賞心亭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    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酈波、蒙曼簡短點評)羅豔秀:黃岡名師課堂:水龍吟·登健康賞心亭·辛棄疾韓旺辰:辛棄疾 · 水龍吟 · 登健康賞心亭
  • 蘇軾為什麼紅了上千年都沒有過氣?為啥歷代名家喜歡給他畫像?
    記得小時候總在課堂上背誦一個名叫蘇軾的古詩,在書店裡常常看到蘇軾的書,在電視上的知識競賽裡也常常看到有關蘇軾的知識問答……長大後,這些「蘇軾現象」不僅依舊存在,還發現古代名畫裡也常常出現「蘇軾小像」,並且是出自歷代名家!蘇軾為什麼紅了上千年都沒有過氣?
  • 蘇軾詩詞:跨越千年,永恆的經典!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者,他詩、詞、文、書、畫俱佳,是繼歐陽修之後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蘇軾這首詞是40多歲時所作,起因是想起7歲時認識的一位老尼,她為他讀過一首詩詞,這位老尼曾經去過後蜀宮中,聽孟昶作了這首詞,所以老尼念給蘇軾聽。蘇軾成年後回憶著寫了這首詞。
  • 蘇軾的楊花詞,為什麼能被評為和韻第一神作?
    南宋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就是一首次韻中非常好的作品,可以說是世間少有。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說:「東坡《水龍吟》詠楊花,和韻而似原唱。蘇東坡除了寫楊花的姿態傳神之外,還暗喻了思婦情懷。
  • 宋詞三百首|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
    蘇軾《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①》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②。
  •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 蘇軾被嚴重忽視的妙詞,明明通篇如夢如幻,卻很少有古代名家點評
    提到蘇軾,很多人會想到林語堂先生評價他的8個字:無可救藥的樂天派。在世人眼裡,蘇軾就是一個精神上的「不倒翁」,不管被貶哪裡,他都能活得有滋有味。但是這是否意味著,他就沒有消沉的階段呢?顯然不是的。只是很多人選擇對這樣的蘇軾視而不見罷了。
  • 恨芳菲遊人未賞,憑高遠子規聲斷:品讀陳亮之《水龍吟 春恨》
    同時,陳亮創建永康學派,主張事功之學,提倡「各務其實」的功利主義,直接呼應蘇軾為代表的蘇氏蜀學的核心主旨,與唐仲友的經制之學也觀點相近,卻相處不睦;與朱熹等的理學思想格格不入,他曾多次與朱熹進行「王霸義利之辯」的大辯論,並直言與朱熹「冰炭不相容」。有意思的是,卻與朱熹個人私交甚好。天淵君每每想到這點,就深深為大宋天朝文人們特立獨行、自由卓立的學術氛圍感懷良久,不能自己。
  • 李清照罵蘇軾「不通音律」,寫首詞與他較勁,一哥蘇軾輸在哪兒?
    北宋文壇,男有一哥蘇軾,女有一姐李清照,二人相差了47歲,家人雖然沒有交流,到人們經常會將兩人聯繫在一起。李清照當年她憑著十幾歲時的兩首《如夢令》,在北宋文壇一舉風採。很奇怪,聲譽浩蕩的倆人竟老死不相往來,從別人的言語中就能表現出來。
  • 蘇軾: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蘇軾的詞作《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表現了其曠達超脫的胸襟。雖然身處官場並不得志,屢屢被貶,但蘇軾面對風雨泰然自若,這與他自幼飽讀詩書有很大關係。很小的時候,在母親的教導下,蘇軾和弟弟蘇轍開始讀《後漢書》等典籍,並立下高遠志向。稍大一些後,蘇軾開始熟讀乃至背誦更多經史詩文,並有機會了解到歐陽修、範仲淹等名家,從而深受鼓舞。
  • 蘇軾和禪師在寺廟散步,看見竹子,寫了一首詩,幾乎句句是經典
    將時間線向後推動,即有了北宋名家蘇軾有詩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隨之作者對竹的熱愛溢於言表,並將其拔升到十點崇高的位置。詩句自然是妙哉,但我們亦不能忽視此首詩的背後經歷,以便更加清晰作者的寫作意圖及情感表達。
  • 蘇軾和徐凝,這兩首詩詞有沒有借鑑關係
    徐凝是唐朝與白居易同時代的一個二三流詩人,他根本就入不了蘇軾的法眼。現在徐凝留下來的詩歌有一百來首,而蘇軾那是全才,詩詞文賦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其作品約有四千多篇。徐凝曾經與李白同題寫過一首《望廬山瀑布》,此詩還受到白居易的好評。徐凝因此打敗了競爭對手張祜,取得了白居易的信任,被白居易點為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