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依舊辛苦,我們長大還有什麼意義?」

2020-12-22 馬小剛1133

朋友圈看到的一句話:「如果父母依舊辛苦,我們長大還有什麼意義。」讓我沉思了好久,思考長大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在父母眼裡,我們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他們願意竭盡所能給我們最好的。父母,那麼辛苦,笨拙的愛著我們,不應是理所當然。

01啃老不是理所當然

在我表姐們農場,是一個光棍漢,三十多歲沒結婚,沒工作。獨生子女,父母疼愛有加,捧在手心怕壞了,含在嘴裡怕壞了。父母,都退休了,還在勞作。兒子什麼都不幹,整天打麻將。退休工資都給了兒子,任他啃老。

年輕人好吃懶做閒著,老人養著。老人還很樂意,兒子也不知道上進。聽當地人講,老人家老來得子,對這個兒子百依百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學習不好,回來家裡就是這樣混日子了。

大人也不要求他什麼,順其自然。隨時可見他帶著一副眼鏡,一身乾淨的衣服,出現自麻將桌上。看不出他有任何的不安,總是心安理得,拿著父母的養老金揮霍。

這該是父母的可悲,還是孩子的災難。大好的年紀,遊手好閒,靠著爹媽養。

父母你該醒醒了,你養不了他一輩子。他總是輕而易舉得到他想要的,他也不會珍惜現在擁有的。

錢來之不易,他沒經歷過沒錢的苦。自然不會省吃儉用,自會肆意揮霍。更是自私,他不會考慮你們的難處,把錢都賭完了。

現在好多家庭,有養老金的老人爭著養。老人家的養老金,可以為他們的生活開支減輕一份壓力。老人的心裡想的,反正都是自己的孩子,用就用唄,自己老了,也用不了多少錢。導致很多子女對父母的養老金有依賴性,用還還房貸,車貸,花唄的。

父母,有沒有想過,你們有一天,老了,不會動了該怎麼辦。這樣的孩子,他養不了你,他連他自己都養不了。作為子女,更應該發憤圖強。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我們要珍惜。更要努力創造更好的生活,為父母創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

自強不息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父母陪不了你一世,有一天,他們會離開你。你必須學會生存,才會生活。

在爹媽的掌心,我們是孩子,爹媽給的舒服不是我們理由應當的。有天他們會老去,需要你養。

你用著父母的錢,為自己的消費。有沒有一點慚愧之意,那都是老人家一輩子勞作換來的。父母一生操勞為了子女,我們可以享用父母的勞動成果。也不可貪婪成性,凡事有個度。

啃老可恥,子女更應該自強。俗話說的好:「人要臉,樹要皮。」人活著不求有大成就,也為自己爭口氣。

02. 你所偷的懶,父母都為你買了單

你睡的每個懶覺,無所事事耗費青春,每個不努力的瞬間,父母間接性地為你買了單。

你不懂事的時候,你墮落的時候。父母默默吃了你不願意吃的苦。身為農民的孩子,我們都知道家人都不容易。種田,種地,現在的年輕人願意去吃那種苦,髒累。

又有誰願意,都是身上的責任,生存的需要。

每次在家,我們還賴在床上久久不願意出來,父母早已起來打掃好家裡的衛生。他們想自己的孩子有更多休息的時間,早點做好還要請。我們浪費的時間,不去做的事情,父母都為我做了。

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很大,車貸,房貸,各種生活壓力。我們常常感嘆生活太難,熬不下去。殊不知,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多少。

我們抱怨沒有一份好的工作,父母出錢供讀書的時候,貪玩,你不吃學習的苦,必吃生活的苦。父母已經為我們的教育買過單,只是我們沒有珍惜。

拿著父母的錢,抽著比父親更好的香菸,在朋友面前擺闊。你的虛榮,是父母用辛苦錢為你買的單。

我們總是不想付出,就像擁有。還未努力,就要收穫。急功近利的心態,往往都是父母給我們買了單。

03請讓父母歇歇

現在的年輕人,自己不努力,總是把希望寄托在父母的身上。總算計著,買房,買車,父母能給多少錢。而不是,我能為父母做什麼,我該如何做,才能買房,買車,提升父母的生活品質。

父母不是我們的提款機,辛苦一輩子,他們也需要歇歇。孩子越長大,父母越辛苦,想想是不是我們的思想錯了。孩子大了,本是該父母輕鬆一點,未曾想,還得拼命給孩子苦錢,買車買房。

現在的農村現象,年邁的父母還到處打工,補貼家用。反而年輕的一代,高不成,低不就。年輕力壯的在家做」月子,閒著閒那。

如果我們長大了,父母還更辛苦了,我們長大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相關焦點

  • 如果父母依舊辛苦,那我們長大還有什麼意義?
    你會發現,我們成長的速度,往往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我們經常性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如果父母依舊辛苦,那我們長大還有什麼意義? 於是,你總是一個人要扛下所有。
  • 如果父母依舊辛苦,那我們的長大還有什麼意義?
    你是從什麼時候發現,父母眼角皺紋增多了,鬢角也長出些許的白髮時,才意識到自己長大了,而父母卻也因此變老了呢?又會不會有一瞬間的覺得,再次見父母時頭髮變白很多,而頭髮掉落的速度,都趕不上,我們回家看望他們的次數呢?
  • 突然被一句話觸動:如果父母依舊辛勞,那我們長大的意義又是什麼
    在人生的前二十年,都在父母的養育之下,我所擁有的一切的根源都是來自於父母,雖然他們沒有給我大富大貴,但是他們把他們最好的東西都給了我,他們很愛我,我也很愛他們。
  • 如果不能讓家人過得更好,我們成長的意義又是什麼?
    我們長大的意義,本就不在於讓父母不辛苦。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成長的意義在於你自己對自己過去、現在、未來的界定。父母辛苦與不辛苦,都是你成長帶來的附加價值。。。大可不必自我綁架徒增煩惱,因為當你真正成長找到目標了,你會發現父母日子慢慢因為你的成長而不辛苦了。其實我們並不想長大。父母的頭髮變得花白,腰背開始彎曲。
  • 是不是我們不長大,父母就不會變老
    「是不是我們都不長大,你們就不會變老」,這是我在聽王琪《萬愛千恩》歌曲中的一句歌詞,很簡單樸實的一句歌詞,道出普天之下為人子女的心聲,不願意看著父母一天天老去,子女長大了,父母必將變老,甚至老去,雖然這是必經之路,但是我們內心都不願意接受。
  • 長大的意義是什麼
    對於你而言,何為長大,而長大的意義又是什麼呢?曾今一度認為18歲離我很遙遠,而轉眼間我已不再年少,已站在二十歲與三十歲的節點,似乎昨天還在和夥伴嬉戲打鬧,瞬間成人。說實話有點措手不及。前幾天和爸媽談論了結婚的事情,說實話不想那麼快結婚生子,畢竟對於我而言,結婚意味著長大獨立成熟等等詞來形容。而與我來說更意味著沒有了父母的庇護,沒有了屬於自己可以完完全全依賴的港灣,以後生活中遇到的種種,都需要迎難而上。「長大的女孩子是沒有家的」,曾今不是很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可如今卻能深刻的體會其中的深意。
  • 要珍惜在乎自己的人,如果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那還有什麼意義
    一定不要忘記在乎自己的人,一定要珍惜在乎自己的人其實,人長大是會變的。可能你自己覺得你沒有變,但是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你就會悄悄地換一種性格。以前有人會糾結一個問題:「如果可以的話,你是希望和一個你愛的人共度餘生,還是希望和一個愛你的人共度餘生呢?」其實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對於這類問題可能不會再像以前那樣迷茫了。
  • 我們終其一生,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
    因為相似的教育,我們的眼睛,其實差別並不大,甚至很相似。每個人畢業之後,都是從工作的新鮮感,到存活感,慢慢到了各自的穩定期。大多數人並不會有什麼非凡的機遇,所以能看到的那些遙遠的路,也只有那麼有限的幾條,可能我們並不明白,地球是圓的這句話有什麼意義。於是,未來的迷茫終於來了。
  • 現在離婚率那麼高結婚還有什麼意義
    總是會想結婚有什麼意義?年輕時就覺得結婚後好,脫離了父母的約束,不用再被說吃的多,睡的晚,花錢多,不用再被每天的嘮叨,不用再聽父母的爭吵,不用做不想做的事……可是結婚後,依然沒有脫離這些,不如意的反而更多了,豬隊友的不給力,娃兒的各種不聽話,雙方家庭的各種磨合,真的是身心俱疲,無可奈何。現在的離婚率這麼高,結婚率又低,是不是大家都在想為什麼結婚?
  • 父母的債務:那麼辛苦,卻還依舊一貧如洗
    我經常搞不懂,為什麼我們一家人總是在辛辛苦苦種植各種蔬菜,還養豬、兔、雞、鴨,卻過得比別人家窘迫。而且照料這些牲畜,佔用了我所有的課餘時間,導致我沒有踏實玩耍過哪怕一個下午。外出也都是偷偷摸摸的,多半會很快被父母找到,用比較嚴厲的方式帶回家。回家除了完成作業,爸媽還安排了高出兩個年級的課程給我學。餘下的時間則要幫家裡幹活。倒黴的是如果考試不是第一還要挨揍。
  • 《山河故人》長大的真正意義,是學會做自己內在的父母
    可她長大以後,卻被要求照料親生父母,她問我憑什麼。我竟無言以對。知乎上有一個話題:「如何與父母斷絕關係」?在這裡,我想說,為人父母,如果因為激情衝動帶來了一條生命,可又不對這條生命負責,只帶給了她磨難和陰暗,她又如何能做到以愛報孝,以恩報德?父母對自己的傷害,如果不能原諒,那就繼續恨吧!02恨父母,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 被父母虐待長大的孩子,長大會有自虐傾向
    > 被父母虐待長大的孩子,長大會有自虐傾向,長大後因為會吸引別人虐待他。            再說一個:如果你讓孩子罰跪,小的時候被父母逼過動輒就罰跪的,這個孩子長大後會自動跪。關鍵時刻就會撲通跪下,求別人不要怎麼樣。      比如我們經常見到新聞裡說某個男孩在女孩樓下跪地求原諒。。。即使告訴他男兒膝下有黃金,不要隨便跪,但是從小他跪的已經成了習慣。他覺得只有下跪對方才有原諒他的可能。
  • 「疫情結束,媽媽就回去」父母奔赴疫區,孩子一夜長大
    哪裡有什麼「基建狂魔」?不過是一群人在我們團聚的時候默默地忍受著分離的痛苦,和疫情爭分奪秒除了這些勤苦加班的一線工人,還有一些特殊的家庭,他們因為疫情而無法團聚,冒著風險衝在抗疫的第一線。河南省周口市,一個名叫劉海燕護士從大年初一開始就奮戰在一線,沒有回到家中,我們的團聚是因為有他們在背後默默地保駕護航。
  • 我們,無法拒絕長大
    我對我的父母是很依賴的,不僅是生活物質上的依賴,還有精神上的依賴,我還是把自己當作屬於這個家庭裡的小孩子,還要靠父母照顧。或許是在上學的人都比較晚熟吧?又似乎不是的,我也看見很多在上著學卻特別懂事,特別靠譜,自食其力的人。那便是我的問題了。一直以來我都在害怕,特別是越長大越害怕。
  • 是年味沒有了,是我們長大了
    然而,一個人成長的速度實在太快了,就連過年的感覺也隨著我們的年齡一點點「長大了」。01 小時候的年味以前總覺得過年看春晚、放煙花、走親戚是必不可少的事情,途中再收上幾個紅包就更開心了,所以總是盼望著趕快放寒假,每天數著日子盼過年。
  • 豬的生命意義是什麼?當豬被殺時,會不會埋怨自己的父母?
    在人類的世界中,我們豬的世界是很簡單的,也的確是,吃飽了就睡,睡醒了還吃,這難道不簡單嗎?但有的時候,會有天性良善的人坐著沒事時,盯著我們豬思考一些問題,比如豬的生命意義是什麼?當豬長大被殺了吃肉時,是否埋怨過它們的父母將它們生出來?
  • 除了孩子,每個人都不想長大,因為,長大是伴隨著痛的
    六一節,很多人都祝自己節日快樂,似乎都不想長大。那麼人生在哪一個瞬間會發現自己長大了呢?是不是一個人在18歲生日時就能瞬間長大?或是等他工作了,開始賺錢了就長大了,還是在他結婚後,有了自己的家庭就長大了,亦或是當上了父母就開始長大了。
  • 「長大後想當李佳琦」面對孩子脫口而出的夢想,父母的回應很重要
    面對孩子的夢想,有的父母選擇忽視,還有的父母嗤之以鼻,也有的父母選擇認真對待。 隨後,趙女士繼續說:「朵朵,如果你想當現在有很多人喜歡並且經常可以看到大明星的李佳琦,那必須是要付出努力的,你必須要先成為默默無聞、無人知曉,每天十分辛苦的李佳琦。」
  • 從小在父母身邊長大,是最大的幸福
    父母在煙臺,均已退休,心疼我辛苦,多次提出讓我把孩子送回老家,他們老兩口幫著帶,但是都被我毫不猶豫的拒絕了。我始終堅持一個底線,那就是無論多麼辛苦,孩子都得跟在我的身邊。父母說我自討苦吃,可是我知道,一個孩子,只有從小在父母身邊長大,才能擁有感知幸福、傳遞幸福的能力,才能擁有真正幸福的人生。
  • 怎樣給父母一個有意義的生日
    父母從來都不會忘記孩子的生日,可相反很多人經常忘記自己父母的生日,有的甚至都不太清楚父母具體的生日。父母帶給我們生命,用它們的愛澆灌我們健健康康的長大,我們為人子女的有了自己的家庭後,更應該多陪陪老人,讓老人有個安樂的晚年。小編今天給大家教教怎樣來給父母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