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下適時善巧護持正念,見解自然會增上

2022-01-04 囊加果園

上師:座下的時候也要護持正念。每次很多弟子都說,我已經修了三年了或我已經修了十年了,但是我的見解仍舊沒有很好地增長,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每當在聽導師們講法的時候,好像導師所講解的一切我都如是運用了,那為什麼我就沒有達到這種預期的感覺呢?主要是由於什麼呢?主要由於座上用功時間太短、座下散亂時間太長的緣故所致。雖然我們講解座下要儘可能地護持正念,但基本上還是在忘失正念的範圍當中,這也是修行時間很長、但沒有很好的經驗的主要原因。

怎麼說呢?比如一天24個小時,你真正在座上用功、像剛剛所講解般的修行時間有多長呢?2個小時?4個小時?很不錯了吧!一天不間斷地平均修4個小時,那非常不錯了!那麼再問問:24小時當中,4個小時在修行,20個小時在散亂,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太大了。那就相當於什麼呢?比如你在座上修行的時候一定有見解增長或者出現一些修行暖相,就是那種見地。比如你修了4個小時,就如同把一塊鐵片往火裡燒,燒了一定的時間,它一定會比放在外面的溫度更高,這是特定的。但拿出來以後一直都放在外面,比如外面的溫度為零度。在外面放的時間越長,裡面即便有溫度,後面也會變成零度。由於時間過長的原因,你在中間也沒有再加熱,環境溫度只有零度,所以時間一長它一定會變成零度。

這樣一來,就會變成什麼呢?今天早上我把鐵放在裡面燒,舉個例子燒到3。比如10是一個圓滿的數字,燒到3,拿出來以後在外面放的時間很長。第二次再燒的時候,由於在外面放的時間太長的緣故,它已經歸0了。再去燒的時候又要從0開始燒啊!再燒那麼長的時間又燒到3,拿出來以後又放的時間太長了,又歸0再去燒,終究就在這個範圍裡頭,沒有很大的提升。要不有的話,也就是燒到3.1、3.2,感覺並不是太強烈,是由於外面散亂的時間過長的緣故。但是,我們也知道作為一個在家居士,你現前時時都處於修行狀態裡是不現實的。哪怕我們今天這樣講解,你也做不了,因為你肩上還擔負著家庭以及社會的責任,該需要做的事情我們一樣得去做。這時候如同平常有時間般在一個幽靜的地方靜下心打坐,是不可能的。那怎麼辦呢?我們就把修行應用到生活當中去。比如說,裡面的溫度你已經提高到3。比如說圓滿為10,但當下我們達不到圓滿的見解,現在這個修行已經達到了3。如果你現前把外面的溫度稍稍提高一些,當然時時都處於3的溫度是不太可能的,那你可以把它提高到1度,外面的溫度為1度。這時候把裡面的這個溫度為3度的鐵片拿出來,放在外面哪怕時間再長,終歸是1度,不會降到0度,因為外面環境的溫度是1度。第二次再燒的時候就不是從0度開始燒,而是從1度開始燒,那麼燒到那個時間以前是3度,現前就變成4度了。就這樣慢慢慢慢讓它增加著走,每次感覺都不一樣,這是由於什麼呢?由於在出定的時候護持正念的功德。現前基本已經知道出定的時候護持正念的意義了,這時候就應該把上師瑜伽裡所傳講的一系列修法,包括喇嘛仁波切給我們布置的功課,比如上師瑜伽的觀想方式在一起步開始、只要一站起來就把皈依境非常清晰地觀在自己的右肩上而行走,無論怎麼行走都右繞著上師;平常一坐在一處,就把上師皈依境清晰地觀在自己的頭頂、時時做祈禱;飲食的時候,清晰地把上師皈依境觀在自己的喉間,無論吃什麼、喝什麼都做供養;晚上睡覺時,清晰地把上師皈依境觀在自己的心間,為了在夢裡達到夢光明之境界,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喇嘛仁波切曾經布置我們,每天要多念觀音心咒、強制往生法等等,是在地處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要記住這一點。因為當今時代已經是末法時代,非常非常混亂,甚至是迷惑時代,這時候你在這裡若是太出頭的話,也不太好,所以難免遭來很多人的誹謗和指責,以及斜眼看你,就沒必要去趟這麼一個渾水。我平常告誡很多人:修行、修行是在修心。以前不太懂的人說,修行一定要跟隨著導師四處奔跑,現前要把中國所有的聖地都轉一遍;只要哪個地方開法會,我都得要參加一遍。現在國內基本上走完了就開始往國外發展。你要是真有條件的話,我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但是作為一位居士,恐怕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多條件。出家人叫做「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有時候連出家人都沒有那麼多時間,何況一個在家居士呢?但在他們的感覺裡,認為這樣的修法才叫修法,當然不是!八萬四千種法門,不是僅僅朝聖、參加法會才叫「法」。條件不太允許的前提之下,只要你在某一個靜處念著觀音心咒或者修著另一種法也是在調伏煩惱,和參加法會、朝拜神山有什麼區別呢?所以這些都要根據個人的條件,我能做的時候就做,不能做的時候就用另一種方式去做,這樣一來就永久沒有煩惱。像剛剛說到的這一系列都指的是這個。
在地處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我可以拿著計數器念念觀音心咒,很好!沒人會指責你,因為地處條件允許。比如你一個人在外面公園裡頭散步的時候,拿著計數器默念著觀音心咒,誰知道你在做什麼呢?所以也沒有人誹謗你。甚至要是有人問到這個計數器是用來幹什麼的?你說我在散步,為了更好地讓自己大腦細胞活躍起來,雖然有些自動記步數的儀器,但我現在是有意一個一個在記步數,誰也不會說你這樣是不對的嘍!為什麼一定要告訴他我在做什麼呢?前兩天我在抖音上看過一個視頻,但我已經把抖音刪掉了。前一陣時間還沒刪之前,我還看過一些抖音。但這個抖音真不能看,不能看的原因是:抖音裡面我也沒看到有多好看的東西,但是不知不覺半個小時過去了、一個小時過去了,後面感覺這可真不是什麼好東西。後面腰痛得不得了、頸椎痛得不得了,還不如把它刪掉,後面我就把它刪掉了。我所說的是沒刪之前我看過這樣一個小品,就是一個短視頻:一個條件稍微優越的人,在一個稍微高檔一點的小區買了房子,但是旁邊的鄰居認識這個人,在他心目當中這個人啥都沒有,沒有條件在這個小區買房。有一天,鄰居見到他從那個房子裡頭出來,就說:「誒!你怎麼住在這個房子裡頭?」「我是前兩天剛搬過來。」「是你買的嗎?」「不是,不是!我哪買得起,我是租的。」「我說嘛,你哪有這個條件!這可是高檔小區,你怎麼能買得起這個房子呢?」「是的,是的!我是租的。」就走了。旁邊有個人說:「這不明明是你買的房子,為什麼要告訴他是租的呢?」「哎呦!人家就想聽這樣的話,你為什麼一定要告訴他這就是我買的房子呢?這有什麼意義呢?他愛聽什麼我們就說什麼吧,沒什麼的。」當沒必要的時候,有時候就是這樣的。我曾經也給很多人說過我的這個經歷。一次在火車上,有一個人他自己覺得沒有什麼話可說,就問我:「看你的著裝,你是不是和尚啊?」「不是。」他接著問:「你信佛教嗎?」我說:「信啥佛教,我啥都不懂。」我們都看得出來,我穿著這樣和尚的服裝。雖然他可能沒有看過真正的和尚,但是在電視上和尚的形象太多了。他說:「看你的穿著就是。」我說:「中國五十六個民族有各式各樣的穿著方式,穿不同衣服不一定都是有信仰的人。」我說這句話瞞著他,說與不說反正我就是一個和尚。因此,我告誡每個人,在沒有必要的前提下,不要去找什麼煩惱,沒必要。所以在出定的時候,調伏自己內心、行持善法也要根據條件而定。比如有時候念著經不太方便的話,那我就默默地觀想剛剛前面所講解的上師瑜伽。誰能夠直接看透你的心?你心裡在觀上師?誰也看不到的!說不定當時你太專注的緣故,有人在喊你,你還專注在上師皈依境上。後面他們問:「你在幹嘛呢?」「我當時好像走神了。」就這麼搪塞一下,這倒也沒什麼。但這要根據個人的條件,平常在出定時應該提起正念,這樣一來,你的見解增長一定會來得很快的。整體修學過程大概是這樣的,好好修行著走,好好修行就走!(N0831)

相關焦點

  • 【正念工作坊】西安 正念即幸福
    近三十年來,西方醫學、心理學、教育界開展出諸多正念課程,包括正念減壓(MBSR)、正念認知療法(MBCT)、正念復發預防(MBRP)等,以非宗教的方式、運用科學、常識的語言教導正念禪修。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正念中心合格正念減壓師資臺灣法鼓文理學院專任助理教授學術專長為正念的理論與應用、佛教心理學。
  • 增上緣是什麼意思?
    增上緣,四緣之一,即助緣,指物質生起的輔助條件。增上的意思是幫忙。他已經在做一件事,且做得很好,如果我們再給他一點小的幫助,那麼他會做得更好、更完美。比如,有一窮苦的孤兒,他有能力讀書,也有上進的毅力,可是他沒有錢上學,這時我們可用金錢或言語幫助他。增上緣,乃一切有為法,生起或結果之間接原因,凡有強勝之勢用,能成為他法生起、結果的助力者,皆稱為增上緣。
  • 表面上你是在護持別人,其實在你未來菩薩道當中,當你有障礙的時候,你就會有善因緣幫助你
    就是說,你在佛堂當中所成就的正念,如果不在境界上歷練,這個正念是經不起考驗的。 所以說,你剛開始在境中加強止觀的正念,然後把你止觀當中的正念,再到一切境界當中去歷練,遇到境界把你的正念提起來,調伏自己,這是第一個,歷緣對境能加強你內在的善根。
  • 《瑜伽師地論》根律儀(2):密護根門、防守正念
    謂防守正念,常委正念,廣說乃至防護意根,及正修行意根律儀。如是名為密護根門。釋遁倫集撰《瑜伽論記》卷第六(之上):言云何名為密護根門者?明所防護,即是六根也,謂防守正念、常委正念等者,舉能防護,以釋所防。
  • 行住坐臥,恆具正念
    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應該毫無意義地散亂觀望,要一門心思護持自己的正知正念。在走路的時候,目光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而應按佛經中所說的那樣,恆時垂視一木軛許的地方(大概一米左右),然後緩緩而行。   這樣的威儀實際上有著重大意義。我剛才也講了,作為修學佛法的人,自己的身體、語言還是要值得注意。怎麼樣注意呢?
  • 增上緣(adhipatipaccayo)
    維度拉品德善良,我若殺了他,挖走他的心,便犯下了一個嚴重的罪行;我若取不到他的心,便會失去我的伊蘭達提公主。我一定要他的心,但我不會親手殺他,就讓我的駿馬來殺死他吧!」此時迦旃那的貪慾是促使他造惡的驅動力。想好後,為貪愛所徵服的迦旃那就把維度拉從高座上拉下來,綁住他的手腳,並粗暴地對待他。他把維度拉綁在馬尾上,說道:「維度拉,我要上馬拉著你飛跑了,為自己祈禱吧,我要動粗了!」
  • 因緣、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
    這便破掉了前述經部師所說的「色心護持種子」。也可以這樣說,唯識家立此一義,恰好彌補了經部種子的缺陷。同時我們亦須注意,作為因緣的種子,其實只是功能,它有「恆」和「轉」兩重性質,而且是恆轉同時。然而這條件卻會給唯識家帶來困境。於唐玄奘法師留學印度那爛陀寺時,正量部的般若鍃多,向唯識家提出一個疑問----你們說,當修行到「無分別智」生起時,此時即能以真實智親證諸法實相,便無外境之相,這大概便不是所緣緣吧?
  • 佛教:增上緣是什麼意思?什麼是增上緣?
    增上緣,四緣之一,即助緣,指物質生起的輔助條件。增上的意思是幫忙。
  • 佛學 | 成峰法師:正念改善生命品質(下)
    比如,我們會對樂受生起貪愛,對苦受起嗔恨,對不苦不樂受缺乏覺知。因此,我們的心念擺脫不了煩惱的相續。  正念的修習則是以一種不評判的態度,溫和而放鬆地觀察此時此刻在我們身心上發生的一切,不介入任何預設,也不企圖進行加工。這如同在觀看一場電影,卻不需要入戲。
  • 正念覺察呼吸 | 正念練習音頻
    收錄於話題 #正念練習音頻 為了給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本實驗室重新編輯了音質較好的正念練習錄音引導語供大家使用。
  • 焦慮症的正念自助療法
    焦慮症的自助方法有許多,正念是其中一種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一些心理師也會把這種方法稱之為靜觀療法。正念療法是一種以特定的方式來覺察,即有意識覺察活在當下及不做判斷,單純地注意身心每一秒的體驗,明了當下的心身狀態及其變化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 以現代人的觀念,應該如何來理解這個佛法之「正念」?
    作為一個愛好學佛者,但凡只要稍稍涉入一點佛學理論,便會碰到一個關於何謂佛法「正念」的問題。又譬如最平常的念佛法門,要求修持者淨念相繼,要念到所謂念而不念,不念而念的「一心不亂」境界,才算得上是稍有成就。
  • 正念認知治療中的仁慈與自我悲憫
    事實上,MBCT課程的品質標示,在於學員被視為客人而非病人,課程裡有溫暖的款待,以及我們對學員展露的勇氣,所給予的敬意,即使只是來出席課程,也值得敬佩。我們將在第十九章再次提到的研究證據顯示,人們從MBCT課程中學習到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仁慈與自我悲憫。我們認為這是最根本的。如果不是在這樣的氛圍下進行,MBCT課程就丟失了一項它最基本的特色。
  • 正念的奇蹟——日常生活中的正念
    我們的日常中,經常會遭遇困難、傷病、離別、得不到......這些令我們產生焦躁不安的境況。我們會產生憤怒、恐懼、嫉妒、怨恨……這樣的負面情緒。甚至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本身就已經讓會讓你產生了焦慮和不安全感。這些其實並不可怕。如果說,焦躁和不安全感的對立面是平和與幸福,那麼如何才能使我們從這種焦躁的情緒中解脫達到彼岸呢?
  • 正念 日日是好日的正念生活
    三口飲下,一股暖流自上如下流遍全身,口腔中充滿幸福的回甘。一天忙碌後,處靜室,點一支香。盤腿坐上一會兒,或長或短,觀呼吸,觀念頭生滅,直至日間活躍的心漸漸沉下,回歸平靜。起身,就寢。我把這樣的生活叫做正念般的生活。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時刻,感受正念,練習正念,日日是好日。正念來自佛教用語,和正見,正行一起都是修行的法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