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拉麵居然那麼有講究,拉麵控速來學習!

2021-02-17 日本玩樂攻略fun

去吃日本拉麵的時候,同伴帥氣喊了句,來碗博多拉麵!這是啥?

其實點日本拉麵和點壽司的選擇不分伯仲。光湯底就有四種派別:骨湯系,醬油系,味噌系,鹽系;面也有太面、生面、細面、油麵、蕎麥等等的區別。

博多拉麵主要在日本福岡(古名博多)製作,主要特點是豚骨湯和細面。詳細來說有以下五點:

1、細直面:粗細程度和龍鬚麵差不多,硬度從硬到軟一般分為5-7個等級。

2、三種湯底:原汁骨湯(白)、骨湯加黑蒜油(黑)、骨湯加辣油(赤),構成了博多拉麵的三種湯底。

3、替玉:麵條細吸湯,所以一次不能太多,不夠再加——但怎麼加有講究。

4、配菜:基本款是叉燒肉、豆芽菜、蔥花,還可以追加為豪華款。

5、回汁:用醬油和木魚乾熬製的「鰹魚醬油」或者「鰹魚汁」,淋在替玉面上,這樣面不會變淡。

簡單說,日本拉麵的湯底就有四種派別:骨湯系,醬油系,味噌系,鹽系;面也有太面、生面、細面、油麵、蕎麥等等的區別。所以,當你說「去吃日本拉麵」的時候,其實面臨的選擇數量絲毫也不亞於你在壽司店中挑選品種。本期就來介紹日本三大拉麵之一的博多拉麵。


構成博多拉麵有五大特點,這是區別博多拉麵與其他日本地區拉麵的主要特徵。掌握了這五個特點,你就學會了如何正確地享受一碗博多拉麵。

1 細直面 MEN


粗細程度大致相當於我國的龍鬚麵。傳統上以乾麵為主,這幾年也有了用「生面」的店家。乾麵口感較硬,嚼勁好,而生面含水較多,麵湯味道沁入比較深。

博多拉麵的面,與其他拉麵不同,是可以「自定義」面的軟硬程度的。從傳統來說,博多本地人更喜歡偏硬的面。根據店面的不同,從硬到軟一般分為5-7個等級:


粉落とし(Kona Otoshi),把乾麵放到熱水中1秒就提出來,放入碗中澆上麵湯。基本上是生面,靠熱湯的熱氣慢慢沁入面中。這種面最不易吸水,吃起來口感超個性,如果不是愛好者請酌情勿點。

針金(Harigane),煮麵時間5秒,煮完後麵條中有一個類似於鐵絲粗細的白芯,口感上類似於剛放入熱水的方便麵。以我的經驗,大多數國人以上這兩種都吃不了。

バリカタ(Bari Kata),超硬面,吃的時候明顯會感覺到面在口中碎開的感覺。

かた(Kata),硬面,國人可接受的程度一般從這裡開始。到這裡的麵條都不是很容易吸水,所以放在碗裡也不會糊掉,適合慢慢吃。

普通(Futsu),第一次吃博多拉麵的人,基本上都會覺得「普通面怎麼也這麼硬?」但這是博多拉麵的特性所決定的:博多拉麵用的麵條含水量低,同時很細,所以一旦煮軟,往往沒吃完就會爛在碗裡。即使是普通面,在口感上也是稍稍偏硬的。

やわ(Yawa),軟面,這個比較像煮到剛剛好的方便麵的口感,有嚼頭有彈性。比較適合老年人和女孩子。

やわやわ或者バリヤワ(Yawa Yawa/Bari Yawa),超軟面,有些像是泡得稍微過頭的方便麵,但不會一挑就爛。吃起來比較沒有口感。

2 骨湯

原汁骨湯(白)、黑、赤,構成了博多拉麵的三種湯底,但全部都是以骨湯為基礎的。骨湯的基礎是豬棒骨、肩胛骨和脊骨,部分店家會添加雞架和雞爪,以增加麵湯的香味。

黑湯拉麵:頑固的男子漢


「黑」是在骨湯基礎上添加了黑蒜油,在日本叫做麻油(マー油):將大蒜切片用芝麻油炸焦後…(詳細的就不講了,留著我開拉麵店時用)。

黑蒜油的製作是北九州地區拉麵的基礎,加入了黑蒜油的拉麵有時也被稱為「黑拉麵」。看上去有些黑暗料理,但實際上在熱湯上的蒜香和焦香飄香四溢,對於吃麵必吃蒜的我來說,實在是吃一次就會上癮的味道。

紅湯拉麵:熱情似火的年輕人


「赤」是在面中加入了辣油(ラー油):將大蒜、幹辣椒、辣椒籽等等用芝麻油和色拉油浸泡、煎制再過濾後得到的紅色辣椒油,味道香濃辛辣,與厚重的骨湯配合別有風味。

區別一份骨湯拉麵的好壞,首先就是從骨湯開始的:好的骨湯味道要香味醇、口感厚、有特點。

舉例來說,儘管目前骨湯的製作工藝已經有了很多差異化的地方,但簡單分類的話,還是可以分成「豬骨/雞骨系」、「內臟系」和「魚介類系」這三種的。

豬骨雞骨系的味道香醇,沒有過多的雜味,湯色白濁;內臟系使用了一部分豬、牛的內臟來熬製濃湯,聞起來有一些臭味,但味道厚重勝於純骨系,湯色較深;魚介類系使用的是大量的木魚乾來熬製海鮮味醬油,再將醬油與骨湯混合,產生出濃厚的鰹魚風味,湯色最深。以我個人的口味來說,鹹鮮味道濃烈的魚介系骨湯是我的最愛。


不是有意要黑國內的日式拉麵店,但大多數掛著「日本拉麵」牌子的店面,做的湯都堪稱反面教材。骨湯最要不得的,就是三個字:假、薄、粘。

「假」很好解釋,凡是不用骨頭熬湯,而是用骨粉、湯粉配湯的,一律是做假。做假的店面在日本不是沒有,但價格是會被擠到300-400日元一碗(人民幣20元以下)的程度的。

「薄」的意思,就是熬湯時的方法不對,或者料下的不夠足,導致骨湯的濃度太低,味道稀鬆寡淡。想要找味道稀的拉麵,有一家叫「面X面」的連鎖店,就是典型。

「粘」其實是最奇怪的一種:按照正常的配料方法來熬骨湯,湯出來後雖然味道厚重,但不會粘嘴,這是由於豬骨所佔比例要遠遠大於豬蹄、雞爪所致。我在東京吃過不下50家骨湯拉麵店,但沒有一家能夠像國內的「XX家」拉麵那樣,把骨湯生生熬出了膠質的感覺。湯的味道雖沒多好,但粘度卻格外的高,喝湯的時候腦子中滿滿的都是雞爪子…

3 替玉 KAEDAMA

替玉制度是博多拉麵最大的特色。由於博多拉麵所用麵條很細,所以如果一次性煮太多的話,麵條放在湯中會逐漸吸收麵湯,讓口感發生由硬到軟的變化不說,最後湯可能會被吸光,麵條糊在碗裡——吃過西安泡饃的讀者一定知道那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博多拉麵在下面時的量就有意地縮小,讓顧客可以4-5口就吃完一份面。對於食量大的顧客,他們可以再點一份面,等吃完後再往碗中填上新煮好的面——大部分店家對於這份「附加的面」是不收費的。


所以這就回到「決定面的軟硬度」的問題上了。在博多拉麵店裡,你的正確的點面流程是這樣的:

1. 首先決定自己是不是要加一份「替玉」。如果不加,那麼就從自己喜歡的軟硬度裡隨便選一個。

2. 加「替玉」的情況下,第一份面可以點「普通」或者「硬」。因為這時你比較餓,吃的速度會比較快,所以不用擔心面軟掉。

3. 在碗中面吃到剩一半的時候,跟店主或者服務員示意,要「替玉」,這份可以比上一份的硬度高一個等級。因為這時吃麵的速度會下降,所以麵條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時間吸取湯汁。


在點替玉的時候,可以特意留意一下店家對於替玉的收費情況。大多數的店面都會有一次的免費,而慷慨的店家甚至會送兩個。當然,一些名店完全不送也是有的。

4 配菜 GU


博多拉麵的面碼,相對於其他拉麵來說是比較簡潔的:叉燒肉、豆芽菜、蔥花。這三種是博多拉麵最普遍的配菜。


從基本版到加強版,在點單的時候你可以追加木耳絲、味玉(醃溏心雞蛋)、叉燒加倍、海苔等等。一份簡簡單單的博多拉麵,通過點單時追加配菜,就可以變得很豪華。

但這並不是重點。

博多拉麵的好味道,其實更多的是通過「免費」的方式來達到的。這裡就不得不介紹下拉麵店中,桌上的那些瓶瓶罐罐:


1. 紅生薑:與牛肉飯中放的紅生薑是一種東西。最初放入紅生薑是由於其顏色喜慶,但隨著骨湯越來越濃厚,紅生薑可以起到解膩的作用。

2. 辛子高菜:博多拉麵配菜的靈魂人物。辛子高菜是福岡本地的特產之一,將醃過的高菜細細剁碎後,用芝麻和辣椒碎翻炒,加入調味油就成了這具備了辣、鹹、香口味的小菜。加在面中可以極大地豐富麵湯的味道。

3.& 5. 大蒜:與我國北方吃麵時直接嚼蒜瓣的風俗不同,博多拉麵講究用擠蒜器將大蒜粒擠成蒜泥後,混入湯中來豐富麵湯的蒜香氣。對於愛吃蒜的食客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配料。

4. 辣油:一般來說品質上會劣於「赤拉麵」中的特製辣油,但香辣味道也相當不錯。

6. 醋:屬於墮入外道的奇怪食客才會添加的配料。

7. 芝麻:烤熟的白芝麻磨碎後灑在面上,滿滿的香氣。

8. 胡椒:一般我不碰。


面對一碗熱氣騰騰的博多拉麵,用「自己的方式」把它調配成最喜歡的口味,這就是吃博多拉麵時最大的樂趣。

5 回汁 MODOSHI

回汁這東西,是伴隨著「替玉」產生的。

替玉上桌的時候,因為麵條經過水煮,不可避免地會給麵湯裡帶來一些水分,這時你的最直觀感受就是麵湯「變淡了」。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店家在替玉的時候,普遍會淋一些回汁在面上,讓湯的味道不至於變得太淡。

這種回汁,最常見的就是用醬油和木魚乾熬製的「鰹魚醬油」或者「鰹魚汁」。在上面那張圖中,最左邊的9號,就是這個「回汁」。

回汁的正確使用方法是淋在替玉面上,而且是在吃第二份、第三份的時候撒,千萬別一上來就澆這個汁:可能會讓湯變的太鹹。


叉燒肉也好,筍絲、豆芽什麼的也罷,這些幾乎是放諸日本拉麵界皆準的「標準搭配」。然而,博多拉麵本身的這些特點,是其他種類拉麵完全不具備的特殊品質,也是能夠讓你更有樂趣地品嘗博多拉麵的關鍵所在。

(內容轉自「有意思網」,感謝原作者,如有侵權,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日本神奇的拉麵店——拉麵二郎的那些事兒
    日本拉麵二郎每個店供應的拉麵量都不一樣,在有的店吃拉麵很快就會吃完,而有的店你很努力地吃很努力地吃還是很長時間才吃完,差別非常大。
  • 日本人到底有多愛吃拉麵?蘸面(つけめん),沒有面的拉麵,會噴火的拉麵,菠蘿面,香菜面,芝士面,咖喱面,咖啡面.....
    看到這可能會想真的有那麼可怕嗎?經過小編親身體驗,真的十分可怕不要輕忽!規矩四:不可碰觸碗,因為淋過熱油的碗非常燙,所以要小心!規矩五:全程需配戴圍巾以免被熱油噴到。規矩六:在用餐前會先發發圈,有瀏海的人需要把瀏海綁起來,而且老闆還會跑來幫忙,於是大家的頭髮都成為衝天炮。
  • 日本的拉麵不錯,可惜不是手工製作,還是我們的手工拉麵可口。
    這種面有筋性,很柔軟,煮出來不粘不坨,入口有嚼勁,澆面的料頭種類很多,有大肉,海鮮,菌菇,青菜等等,湯的做法也很講究,湯味純正,拉麵煮出後,挑到大碗裡,澆滿鮮濃的湯,最後碼上食客挑選的美味料頭,一碗拉麵齊活,不說本地人喜不喜歡,作為以面養命的北方人,我也是沒有辦法拒絕它。街邊的拉麵館隨小,但是大多裝修的很雅致,有的極為考究,門口旁邊多設櫥窗。
  • 日本拉麵為啥也能叫拉麵?
    說起日本的代表性食物,除了壽司和天婦羅,拉麵也是少不了要提到的。對於很多日本人來說,拉麵已經不再僅僅是一種食物,而已經成為了他們的一種生活習慣。▲ 動漫《愛吃拉麵的小泉同學》日本的拉麵,源自於中國的湯麵,傳入日本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488年的室町時代,但直到明治時期開放港口,隨著中國人來日的數量增多,大量中餐館裡物美價廉的中式湯麵便得以快速在日本普及開來。
  • 拉麵控的最愛,墨爾本超好吃的日式拉麵~!
    更具日本飲食特色,日本人甚至把拉麵視作一道菜餚,配米飯同吃。而傳到海外,我們還是習慣於匆忙時或者一人食來碗拉麵,充飢的同時心靈得到充分的溫暖。墨爾本現在也非常流行吃拉麵,有哪幾家做得比較出色呢?下面為你一一羅列。Gekkazan @ GPO
  • 日本拉麵地圖
    日本,一個永遠讓人吃不膩的國度。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各式吃食叫人「亂花漸欲迷人眼」,無從下手;極致的匠人精神將一滴高湯、一粒蔥花都渲染得傳神,每一口「鮮」都在啟發著沉睡已久的味蕾,讓人著迷。今天,獨立撰稿人MR.Q將從看似樸實卻十分經典的日式拉麵著手,帶你探尋來自日本的味蕾記憶。
  • 一碗入魂,日本拉麵居然有這麼多種
    日本的拉麵系統,其錯綜複雜程度簡直就跟盤絲洞一樣。如果將日本的所有拉麵放在一起,大概能拼湊出一個滿漢全席了。
  • 日本人有多愛吃拉麵? 為什麼還喜歡配米飯或餃子一起吃?日本的拉麵主要有哪些?日本的面文化詳攻略!
    日本拉麵的類別日本有三大拉麵:北海道的札幌拉麵、福島的喜多方拉麵、博多拉麵。北海道的札幌拉麵:有一個用面的講究,叫作西山制面多見,就是多加水熟成面,特點就是Q彈粗面。日本對麵條有一個法定型號規定,這個面就規定只能用22號。
  • 一碗蘭州拉麵僅7元,一碗日本拉麵卻要60元,為什麼?
    在日本吃一份拉麵大約要800日元左右,像一些品牌連鎖的價格可能會更高,例如大名鼎鼎的一蘭拉麵,一份大概要1150日元左右,折算成人民幣大約是六十多到八十多元一份拉麵。而在蘭州,如今的一份蘭州拉麵大約主要7塊錢就可以搞定。
  • 這是一碗讓日本拉麵業避之不及的傳統拉麵
    日本有三大面——烏龍麵、拉麵、蕎麥麵,這其中最讓日本人自豪的麵食就是日本拉麵,而很多去日本旅遊的人也為此趨之若鶩,殊不知,這所謂的日本拉麵,來源於中國。早在明朝時期,中國麵條便已流傳至日本,日本明治早期,中國拉麵開始在日本中華街流行,並逐漸火便全日本。所謂日本拉麵,才真正成為了主流普遍認可主食,並隨著人們所追捧,自日本本土開始向全世界發展,由日本拉麵引發的「日本料理」熱開始在中國各大城市盛行,那些極具當地特色的麵食也在日本拉麵的衝擊下沒有了往日的熱度。
  • 帶你品完全深圳美味誘人的日本拉麵,終極拉麵美食榜!
    一碗日本拉麵看似簡單,僅湯底、麵條、配菜三要素,而組合可變化無窮。麵條可分卷、直、寬、細;湯底亦有醬油、 骨湯、味噌、鹽味可選;東京拉麵、札幌拉麵、博多拉麵、廣島拉麵.... 日本人吃拉麵通常會先喝一口湯,感受濃鬱的湯頭,然後再大口吸入,用嘴唇去撫摸麵條。發出的聲音越大,代表拉麵越是好吃,也是對拉麵師傅最大的敬意,而麵條混合空氣會更有彈性口感,這時喝一口湯,就能感受到湯頭的另一層次。
  • 日本拉麵為什麼好吃?原來秘訣是這些~(附日本最好吃的10款拉麵)
    拉麵是對多訪日遊客的必吃美食為什麼它的人氣那麼高、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歡呢?美味秘訣一:湯頭許多人在食用拉麵之前,都會先喝上一口湯,因為湯頭是抓住人們胃口的重中之重。傳統拉麵的湯頭多是用雞湯,某些店家也常會加入豬骨、海鮮類、牛骨、鮮魚、蔬菜濃湯等材料來熬煮出充滿特色的湯頭及口味。
  • 米飯+拉麵、米飯+餃子…日本人為什麼喜歡米飯配萬物的吃法?走近日本的拉麵,蕎麥麵,烏龍麵
    日本拉麵的類別日本有三大拉麵:北海道的札幌拉麵、福島的喜多方拉麵、博多拉麵。北海道的札幌拉麵:有一個用面的講究,叫作西山制面多見,就是多加水熟成面,特點就是Q彈粗面。日本對麵條有一個法定型號規定,這個面就規定只能用22號。
  • 我國拉麵流傳海外,日本拉麵和中國拉麵有什麼區別?價格是亮點
    單是吃的東西就數不勝數,並且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每個民族也有自己的風味小吃,雖然看起來差不多,但味道卻相差很遠。比如同樣是麵條,北方吃的是有嚼勁的手工拉麵,味道十分清淡;但南方吃的卻是機器麵條,味道主要偏辣。但在口感上北方拉麵略勝一籌,所以拉麵被全國各地的人民喜歡,甚至還流傳到了日本。
  • 【 大和桜花爛漫拉麵 】每日限量300碗的正宗日本拉麵店開業啦!
    (91歲);還有15歲開始學習做天婦羅,構築了日本天婦羅文化的傳說職人早乙女哲哉(70歲)。主理人寺田師傅18歲開始做學徒,單單學習做拉麵就學了整整9年!如今,寺田師傅把大和桜花爛漫拉麵開到來廣州,不單單是這個品牌,而是連同日本師傅一同打包到廣。
  • 【食色性也】日本拉麵三大流派之:博多拉麵
    然而挑剔的日本食客對拉麵的要求亦是極高,每家拉麵店都會使出全身解數,為求在硝煙四起的拉麵戰場中脫引而出。雖然每家拉麵都不盡相同,三五不時也有新派拉麵崛地而起,但是通常而言,日本的拉麵可以分為三大流派:福岡博多拉麵,北海道札幌拉麵、和福島喜多方拉麵。就好像對於中國人而言,蘭州牛肉麵,重慶小面和武漢熱乾麵是截然不同的三種食物,這三大流派拉麵在日本人心中也決不能混淆。
  • 拉麵史上的華人系列鹽味拉麵始祖陳南養與日本最早拉麵店
    1 鹽味拉麵(塩ラーメン)鹽味拉麵也叫「函館拉麵」或「函館鹽味拉麵」,是業界公認發祥最早的日本拉麵,也最接近中國麵食傳入日本時的做法,一百多年來傳統的鹽味拉麵在烹飪技法上改變最少。根據1879年函館「華商同德堂」名錄,浙江籍的商人佔了半數以上,其實不在冊人數最多的是廣東人,那時候函館當地人把中國人叫做「廣東先生」,華商同德堂雖是商會組織,卻有一個廣東籍華人不以商人身份登記在冊。
  • 去日本只知道一蘭拉麵?東京最新隱藏版拉麵五強快來了解下吧
    拉麵是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生活美食,而日本東京拉麵店林立,今天要來給大家推薦五家東京的隱藏版高人氣拉麵,完全不踩雷,包君滿意!看完趕快收藏起來下次來玩就可以到處吃美食!這款醬油拉麵的湯頭清爽不油膩!一點都不死鹹,是可以喝到精光的那種~小編非常喜歡!厚切叉燒更是鳴龍拉麵店內人氣招牌美食,晚到絕對向隅,叉燒入口即化的口感搭配著上面清爽特製的新鮮洋蔥醬料,連擺盤都如此講究,難怪會獲得米其林的青睞。
  • 日本17種拉麵,42家拉麵名店大搜羅!!!
    旭川是日本北海道第二大城市,以動物園和拉麵文化聞名。由於旭川是一座北國城市,其本地拉麵的表面都會澆上一層燙口的豬油,以在寒冷的日子裡減少拉麵熱氣的散發。湯底:醬油配料:叉燒、蔥花、筍、糖心蛋*名店推薦:源來軒 白河拉麵↓↓↓↓↓↓↓↓
  • 有一種面叫做日本拉麵
    地道的日本拉麵裡面的食材有,麵條,湯底,還有各種配菜,其實日式的拉麵,裡面的配菜也並沒有嚴格的要求,所以說即便你去到日本當地來品嘗拉麵,也是能夠吃到幾種配菜各不相同的拉麵的,但是一般配菜是一定會有叉燒的,叉燒的口感是非常的獨特的,尤其是搭配上濃鬱的湯汁,口感更是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