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視頻給大家帶來一個高效足底自我鍛鍊動作,有助於我們增強足底的肌肉,改善足弓功能。
足底的肌肉又叫做足內肌,包括了踇短屈肌、趾短屈肌、小趾屈肌等等附著在足底的小肌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作用,就是支撐腳的足弓。
足弓在人類用腳直立行走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功能良好的足弓就像一個彈簧,在落地的時候吸收地面的衝擊力,並在蹬地的時候將吸收的衝擊力再釋放出來。若缺乏良好的足弓,行走的效率就會下降,導致人跑不快或者行走非常容易累,也就是俗稱的扁平足。
很多時候我們會以為扁平足是天生的而不會過多的關注它,但實際上扁平足的發生也有後天的因素。構成足弓的結構主要包含三部分,發育良好的足骨、關節周圍的韌帶以及足部周圍的肌肉。足骨與韌帶在人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基本已經固定了,但足部肌肉的力量則是隨著每個人運動情況而變化的。因此足部肌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每個人後天的足弓的功能。
以往對足弓的練習有夾毛巾、夾玻珠等動作,但這些通過彎曲腳趾完成的動作主要參與的是趾長屈肌、踇長屈肌等小腿上的肌肉,而足內肌收縮完成的動作主要是腳趾的下壓,因此在這些動作中無法得到鍛鍊。要想針對性的訓練足內肌的功能,則需要通過腳趾下壓的動作來實現,也就是本次視頻中所介紹的這種訓練方法。
足弓的功能不好不僅僅只表現在扁平足上,踇外翻、X型腿等姿態問題以及足底筋膜炎、膝前痛等肌骨疼痛問題也都有可能與足弓的功能有關。
欲想更好的了解足部功能建立,足部對膝關節,髖關節下肢生物力學的影響,怎麼有效的判斷處理訓練扁平足、踇外翻、X型腿等問題,歡迎參加線下課程。
👉足部生物力學及其上行影響
👉卷揚機效應與四輪滾動機制
👉功能性扁平足的解決方案
👉髖關節的功能篩查:內外旋測試
👉髖關節功能的下行影響
👉膝關節不穩的動作分析與運動訓練
👉前叉韌帶損傷的迷思
👉膝關節疼痛識別與處理
👉下肢受傷模型的整體解讀
課程諮詢:
過往課程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