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我本以為是部不錯的影片,可惜,這部電影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好。故事的敘述是支離破碎的。當我走出電影院以後,我都還不明白,這特殊的家庭是怎麼聚集的一起的。我不知道,那破舊的老房子原來是初枝老奶奶的財產,我一直等待著亞紀的結局,可直到影片結束了,影片都沒有提及。這樣的影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像是寫作文沒有寫完。
縱然文筆再好,也是不合格的。有的人戲言,這部片的影片的影評比電影本身好看,就是針對影片這一缺陷的莫大諷刺。而且這部影片沒有宣傳正確的價值觀念。對於裡面的人物,因為貧窮而偷盜或是賣淫,作品僅僅是蜻蜓點水般不痛不癢地提及,可以說是默許了這種做法。儘管祥太因為認識到了偷盜的錯誤,而阻止了由裡偷盜,但在我看來,這個情節的前因後果過於突兀。
以至於有的知友對此議論紛紛,並不能很好地起到批判作用。此外,影片缺乏對社會環境的描寫,也是作品的一大硬傷。有的人認為,這部影片的情節有點虛假,在我看來,很大程度上就是這導致的。如果影片中能夠描寫出社會對偷盜和賣淫的態度,東京繁華之處的紅男綠女和這個特殊家庭的對比,當這個特殊家庭被媒體曝光後社會公眾的態度,一些更富有時代氣息的現象。
讓這部影片中人物的命運和社會緊密相聯,我想,這部影片會更能打動人心吧。總之,這部電影的缺陷是很多的,可很多知友都陷入了虛假的狂歡中,並沒能認識到這些缺陷,而且這些缺陷都是相對危險的。希望能夠少一份對是枝裕和的信仰,影片中的人物描寫確實十分到位,場景也確實感人,很多影片都達不到這樣的高度。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掩蓋上述的問題。
可能是因為是枝裕和導演的長處是在於能夠讓人走心(而且這種走心並不是那麼容易理解的),而不是讓人思考。魯迅寫《故鄉》也寫到了家庭悲劇,寫《孔乙己》也寫到了偷竊,但他的目的是為了喚醒愚昧的國民,更富戰鬥性。然而,是枝裕和的這部電影更多是抒發了一種滄桑感,在思想境界上還是有很大差距的。看了片花和簡介。以前看過比海更深,那時候就感覺他是小津安二郎和山田洋次的反轉。
估計這部片子也大致不出這個套路。反正西方人給東方人頒獎可不是白幹的,一定要在其中發現質疑東方傳統甚至批判的成分才行,既然得過西方的獎項,那絕對不出這個範疇,無論日本中國伊朗。西方人才是真正的政治動物,雖然他們總是喜歡擺出一副非政治的模樣。是枝裕和的溫柔與殘酷自不必說,冷靜與克制更是恰到好處。影片裡的安靜與碰撞,是煙花升騰時一起抬頭張望的默契。
喜歡一家人去海邊時,治同祥太說起的青春秘事。長大的瞬間伴隨著生理期的到來,也漸漸同遠去的列車說出了那句從未說出口的爸爸。安藤櫻抱住友裡的時候,燃燒的火光襯著一股母性浪漫。如果她愛你,她不會打你,她會說我愛你然後抱著你。就像在這樣的夜晚,互相取暖。在面對審訊時被警署問起孩子們稱她為什麼的時候,雙手一直摩擦眼角,重複了數次。那個動作直擊內心,壓抑著淚水。演技是沒話說的。是枝裕和的鏡頭還是和從前一樣,苦澀裡透著溫情,絕境裡流露著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