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定風珠(《溫病條辨》)
【組成】雞子黃2枚 阿膠9g 生地黃18g 麥門冬18g 麻子仁6g 五味子6g 炙甘草12g 白芍18g 生龜甲12g 生牡蠣12g 鱉甲12g
【用法】除阿膠、雞子黃外,餘藥水煎去渣,衝雞子黃,阿膠烊化服。
【主治】溫熱久羈,灼爍真陰,肝風內動,神倦痙攣,舌絳少苔,脈象虛弱。
【證析】此證見於溫病末期,病情嚴重。神疲痙攣,是本方主證;陰虛風動,是此證病機;舌絳少苔,脈象虛弱,是陰虛辨證依據。溫熱久羈,吸爍真陰,陰津虧損而心神失養,水不涵木而筋脈失濡,由是神倦痙攣。綜上,此證病因為溫邪,病位在心肝,病性屬陰虛。是熱病後期→津血虧損→筋脈失濡→成為此證。
【病機】陰虛風動。
【治法】滋陰息風法。
【方義】溫熱久羈,真陰欲竭,虛風內動,宜補耗損之陰,柔和痙攣之脈,潛鎮浮亢之陽,從而體現滋陰息風,育陰潛陽法則。方用雞子黃坐鎮中焦,交濟上下陰陽;阿膠養血滋陰,息風解痙;生地黃清血中餘熱,併合白芍、麻子仁、麥冬、五味子養血生津;白芍與甘草同用,柔肝而一緩急,正合「燥者潤之,急者緩之」治則,滋陰諸藥與此為伍,能呈滋陰息風功效。龜甲、鱉甲、牡蠣均為介類藥物,既可增強滋陰效力,又可潛其浮亢之陽,滋陰諸藥與此為伍,能呈育陰潛陽功效。
學習此方,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①病理轉歸。熱邪傷陰,既可成為陰不制陽,肝陽上亢,又可成為筋脈失濡,肝風內動,也可出現陰竭陽脫,心力衰竭。
②治法特點。此方以滋陰藥為基礎,佐以解痙、潛陽藥,既可滋陰息風,又可育陰潛陽,再加益氣救脫之品以滋陰救脫,能夠兼顧上述三種病理轉歸。
③選藥特點。此證「邪氣已去八九,真陰僅存一二,故以大隊濃濁填陰塞隙,介屬潛陽鎮定。」唯諸藥過於濃濁,用於重危病人難於下咽,王孟英等指摘過於濃濁,有其一定道理。
④謹防虛脫。觀其方後氣喘、自汗、心悸均加人參,自知此證時有虛脫危險。由於氣喘、自汗、心悸都是心衰之象,故加人參益氣救脫。僅加一味即可治療陰竭陽脫之證,成為滋陰救脫之方,應予特別留意。
【應用】以熱病後期見手足拘攣、舌絳少苔、脈象虛弱為其用方指徵。用治肝陽偏亢頭暈、心體失養心悸,只要加減得宜亦有一定效果。如見陰竭陽脫可去雞子黃、火麻仁等藥,加人參。
【歌括】
大定風珠息風方,麥味麻草雞子黃,
地芍阿膠滋陰血,龜鱉牡蠣可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