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養老院裡八成北京老人不回家過年,千餘老人包餃子猜燈謎

2020-12-16 北晚新視覺網

「在這兒有吃有喝有人照顧,回北京太折騰不說,還有點兒不習慣。」這是不少選擇在外地養老院過年的北京老人的心聲。在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已有4000多北京老人選擇在津冀兩地的養老機構安家。本周五就是大年三十兒了,記者粗略統計,4000多名北京老人當中,約有八成決定留在當地養老院過年,他們的春節怎麼過?記者對部分老人進行了探訪。

包餃子猜燈謎看表演

養老院過大年豐富多彩

記者從河北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大愛書院、天津福源等養老機構獲悉,在這些機構入住的北京老人當中,有八成左右的北京老人選擇留在養老院過年。在這些選擇留下過年的老人當中,有的是因為子女不在身邊或已經空巢,有的是因為身體原因或年事已高不方便舟車勞頓,子女會在春節期間到養老院陪伴老人。

為了讓老人在養老院感受濃厚的節日氛圍,養老院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在位於河北燕郊的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95%的入住老人都來自北京,從年三十兒到大年初六,養老院每天都有為老人們精心籌備了多彩活動:年三十兒包餃子、初一送福字、初二歌舞聯歡、初三趣味遊戲、初四擊鼓傳花隨心舞、初五卡拉OK小遊戲、初六心心相印接力賽等等。另外,養老院的領導班子還會帶著節日禮品逐一登門拜年,為老人送上新年祝福。

在位於河北香河的大愛書院,工作人員將在大年三十兒當晚帶領老人包餃子、為老人演節目。在位於天津的福源養老院,工作人員也準備了春節七天樂活動,年三十兒跟老人一起吃團圓飯、貼春聯、看春晚,初一為老人拜年,另外還邀請專業演員到養老院來為老人開展舞龍表演,戲曲表演,寫燈謎,猜燈謎,扭秧歌等等特色活動。

有子女陪伴的

子女從北京來探班 養老院裡吃年夜飯

還有幾天就過年了,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的大門口已經立起了「歡度佳節」的紅色標語,道路兩旁也掛起了紅燈籠,各個樓門口更是裝飾一新,對聯兒和福字兒給樓門增添了不少喜慶的氣氛。記者敲開80歲老人趙國田的家門,他和老伴兒正在收拾屋子,福字兒、對聯兒已經貼上了大門口、窗戶上,濃濃的春節氛圍已經充滿了這個溫馨的小家,幾天以後的大年三十兒當晚,他們的子女會帶著孩子從北京趕到這個小家,跟兩位老人一起過年。

前年,由於年事已高,老伴兒又因為腦梗後遺症需要康復,趙國田和老伴兒從北京石景山區搬來燕郊,入住了燕達養老院。「我老伴兒走路恢復得不是太好,要是過幾天春節回趟北京,不光接送麻煩,對我們來說實在有點兒折騰。」所以去年的春節,趙國田老人就是跟老伴兒在養老院過的,「在這兒有吃有喝,24小時有人照顧著,子女想過來看看就過來看看,還有地兒住下,兩全其美。」

按照去年的經驗,趙國田老人早早就跟養老院的工作人員預定好了今年的年夜飯,地點就在養老院的營養餐廳的包間,「跟外面兒餐廳做的一樣好,還不貴。」到時候兒子、女兒帶著孩子從北京趕到燕達,在養老院跟老人一起過春節。

和趙國田老人一樣,今年83歲的李之勇老人和老伴兒也留在養老院過年。退休前,李之勇老人曾經在原水電部工作,參與過全國很多水電站的建設,退休後選擇燕達安家。因為兒子一家在外地工作和居住,大年三十兒當天不能陪老兩口過,所以自2011年入住以來,兩位老人的春節都是在燕達度過的。「每年春節的菜都特別的好,尤其是年三十兒晚上那頓,除了獅子頭、紅燒帶魚等好菜,食堂會特意準備餃子,大伙兒可以敞開吃。」老人們當然吃不了很多免費餃子,但是濃濃的節日氛圍卻讓李之勇夫婦和所有留在養老院過年的老人開心不已。

「大年三十兒免費吃餃子這個活動自打我們入住就有了,那時候留在養老院裡過年的老人也就是幾十人,三五張桌子就坐滿了,還有好多護理員陪著,人雖然少可年味兒一點兒都不少。」李老先生說,隨著這些年入住的老人越來越多,留下過年的老人也從當年的幾十人變成了現在的上千人,「上千個老人,大年三十兒聚在食堂裡一起吃餃子的場面特壯觀。」李之勇說,雖然留下過年的老人越來越多,過年期間需要服務人越來越多,但養老院的服務質量一點兒都沒有下降。每年初二或者初三,李老先生的兒子會帶著愛人和孩子前來探望,陪他們一起度過。

無子女陪伴的

有護理員和老鄰居相伴 抱團兒熱鬧過大年

今年88歲的戴百祺老人已經在燕達養護中心居住了整整7年了,因為獨生女兒一家已經在國外定居,這幾年的春節她都是在燕達度過的。戴百祺老人居住的是一套66平方米的一居室,別看只有一個人居住,但屋子收拾得乾淨、整潔,非常有家的氛圍。在護理員的幫助下,老人用大紅的福字兒和對聯兒,把小家打扮得喜氣洋洋。「大年三十兒的晚上,我的女兒會給我發微信,帶著她的全家給我視頻拜年。」戴百祺老人期盼地說。

82歲的馬佩婷老人也是一位獨居老人,還是一位養花愛好者。她那間朝陽的房子的陽臺上,擺滿了大大小小各色的花盆,有些正值花期的花兒開得正旺,屋內花香撲鼻。「這些花是我專門從北京的家中搬過來陪我的。」2018年8月入住燕達的馬奶奶是第二次在養老院過春節,

護理員告訴記者,她的一個孩子在加拿大,兩個孩子在北京,工作都比較忙,而馬奶奶也不想影響孩子們的工作,選擇留在燕達過年了。

在養老院裡,像兩位老人這樣的獨居老人也有不少,但他們過年期間一點兒都不孤單。護理員每天都會上門對他們進行日常探訪,陪老人聊聊天,看看老人需要做些什麼。獨居老人們之間也會互相走動,抱團兒過年,有的老人會商量著齊聚到其中一位老人的家中,燉條魚、炒幾個小菜,一起做年夜飯,一起過除夕。「我覺得留在養老院過年的老人越來越多了,為啥?因為老人們越來越以這兒為家了。」馬佩婷說。

為照護養老院老人

堅持9年除夕

摸黑開車趕回家

34歲的胡光麗是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二期16號樓1棟的護理組組長,她和其他護士一起負責照顧149戶共計258位老人的日常起居。根據胡光麗的統計,整棟樓共有200多位老人留下過年,佔總人數的80%左右。為了能讓這些老人能愉快過年,也讓他們的子女放心,胡光麗和同事輪流值班,24小時全天候對老人開展管家式的照料服務。

「其實和平時相比,過春節期間我們更需要關注老人身體狀況的變化。」胡光麗說,和平時相比,過節期間老人的飲食結構可能略油膩,過節一興奮也會導致身體勞累,這些原因都有可能誘發老人疾病,所以更需要護理員格外關注他們。護士們白天要上門或電話日常巡訪,夜間要隨時應對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春節期間的工作往往比平時更加緊張。

為了讓外地同事能回家團聚,本地的同事春節只能休息一兩天,作為組長,胡光麗也肩負了較重的看護工作。她的老家在山東,每年大年三十兒的白天,她還會堅守崗位照顧老人,晚上5點下班之後,她才會開著車,帶著愛人和孩子一起回到山東老家。「我愛人其實很早就放假了,但是為了我,每年都是等到大年三十兒天黑了才能跟我一起回家。」每年的大年三十兒,胡光麗都是半夜才到家,堅持了整整9年,但她毫無怨言。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葉曉彥 文並圖

編輯:tf10

相關焦點

  • 養老院裡的「小家長」和「老夥伴」|記錄
    截至去年底,全省註冊登記的養老機構有2400多家,機構總床位67.5萬張。當養老院來了年輕人,「跨代社交」正在破解老年人的精神孤獨。養老院裡的「小家長」「你這個耳環很漂亮,誰買的?」「我女婿給我買的。」
  • 京津冀協同養老 北京老人在津冀養老院的生活如何?-燕達,北京,養護...
    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來到位於河北三河燕達國際健康城內的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探訪。  98%入住老人為北京籍老人  河北三河燕達國際健康城等3家養老機構是去年6月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門籤署《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合作協議》後的首批試點單位。
  • 入獄養老:一個古稀老人的「如意算盤」
    入獄養老記四年前,湖南農村老人付達信為了養老,故意搶劫被捕。在如願度過一年半「牢」有所養的美好時光後,養老問題,再次現實地擺在他面前。搶劫在靈官鎮敬老院,付達信是個「見過世面」的老人。他去過北京,還在年三十兒的晚上吃過甜酒衝雞蛋。這樣的待遇其他老人想都不敢想。儘管村裡人告訴他不要講搶劫入獄的事,付達信還是經常講給敬老院的老人聽。這一次,付達信站起身,和身邊的一個老人模擬起當初搶劫的場景。
  • 老人:過年女兒送禮是應該,兒子送不送都行。3點原因,太現實了
    咱們回去過年,隨便帶點東西就行。」彤彤對於老公的做法有些不太理解,鬱悶之下,在網上看到一個老人說了這麼一句話:「過年閨女買點小煙小酒小禮物都是應該的,畢竟把她養到那麼大。不過她現在已經跟別人過了,過年不能每次都回來。相反,我的兒子幾乎每年都回家,所以買不買禮物無所謂,能回來陪我們就是最好的新年禮物。」
  • 江蘇鎮江:康乃馨「1+N」養老託起老人幸福晚年
    近年來,社區探索建立以康乃馨3A級養老服務綜合中心為「1」,N家社區養老服務站點(目前已有嶂山、銀山門、楊家門、四圩等四家社區2A級養老站點開始運作,今年計劃複製近20家)、N種為老服務措施(助餐、助浴、助康、助潔等)以及惠及N個老人(全市近3000多名老人受益)的具體需求等多維度總和的「1+N」養老模式,,為老年人和殘疾人提供專業服務。
  • 民政特別報導丨隔離不隔情 守護如家人——記寧波市養老服務戰「疫...
    自1月26日10時起,寧波共有261家養老機構實行了封閉管理,除工作人員外,包含老人家屬、朋友等外部人員都不能安排探訪進入。但因為有著一群「逆行者」和「陪伴者」,閉院不避愛,隔離不隔情,老人們在養老院裡依舊如常,至今全市養老機構內未發生一起老人感染病例。
  • 一家養老院裡的人生、溫柔與黑科技
    位於深圳南山區的深圳市養老護理院,這樣的高齡老人有117位。他們有的是被120救護車直接從醫院送到了這裡,還有的來自因為長期照護而身心俱疲的家庭。很多人已經處於生理和精神的雙重困境,護理難度大,又不適合長期住院,有人用這樣一句話來總結他們的家庭因此背上的負擔:「一個老人倒下了,一個家庭就失能了。」
  • 仲老師教你猜燈謎(八)
    這種修辭方式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借代的運用可以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借代法」也叫「異稱借代法」,為燈謎中常用方法,在許多燈謎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其身影。本節中將用較多篇幅來詳細介紹這種燈謎方法。
  • 山西:吸引30萬北京天津老人到大同養老,打造北方養老之鄉
    山西:吸引30萬北京天津老人到大同養老,打造北方養老之鄉 杜哲蓉/生活晨報 2017-07-13 20:41
  • 保障園區老人健康安全 湖南康乃馨養老機構全力防控疫情
    公司召開專題會議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華聲在線1月28日訊康乃馨是省內醫養結合大型養老機構,具有人群密集、老弱病殘、進出頻繁、容易感染等特點,是疫情防控的重點與難點單位。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湖南發展集團康乃馨公司多措並舉,全力保障園區老人健康安全。疫情就是命令。早在1月22日,湖南發展集團康乃馨公司召開了專題會議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決定成立防控應急指揮部,統籌調度人員物資與政府溝通協調工作,設立專家組指導工作開展,撥付專項資金全力抗擊疫情。
  • 高齡老人模仿世界名畫走紅
    日前,在上海楊浦區社會福利院發布的抖音視頻「老人版名畫COS」裡,這些老人用精湛的「演技」神還原了多幅世界名畫,讓不少網友感嘆:老人們也太會玩啦! 模仿名畫讓老人過「戲癮」 在老人版的「世界名畫模仿」裡,老人們以70多歲到90多歲的高齡,仍然用精湛的演技還原了畫作中或優雅,或嬌羞,或可愛的「名場面」。
  • 今年過年回家流行送什麼禮物給父母和老人?
    今年過年回家流行送什麼禮物給父母和老人?又到了一年春節,春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團聚的時刻,許多漂流在外的「遊子」、「遊女」們都要選擇這個時間回家了。一年不見,過年回家買什麼禮物給父母呢?優點是溫馨貼心、立意明確;缺點是保健品良莠不齊推薦理由:威土雅壯骨粉威士雅壯骨粉是以動物骨髓為主要成份,採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製成骨髓粉,並配以茯芠、枸杞核桃等天然植物提取物精製而成。本品具有增加骨密度的保健作用。2.菸酒類 春節是個親朋好友相聚的時候,老爸沒事也喜歡喝兩杯。
  • 水發集團成武縣養老康復中心護理院:院民自治創造老人安享晚年空間
    放眼洞內仔細看,一個一個老壽星……」1月3日,水發集團成武縣養老康復中心護理院的活動室內,80歲的胡玉先老先生正在展示他創作的《康復中心贊》,圍坐著的十幾位老人,興高採烈地向記者介紹起他們豐富愉悅的晚年生活。院民自治、自我服務。
  • 河北石家莊市長安區舉辦冬至包餃子活動慰問老年人
    河北新聞網12月21日訊 (通訊員孫曙光 、谷強)為了讓老人們在冬至吃上鮮嫩多汁的餃子,感受到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大家庭的溫暖,今天,長安區談固街道綜合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組織老人開展「情暖養老院 冬至包餃子」活動,老人與工作人員其樂融融地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冬至。
  • 服務百名花甲老人 小度在養老機構「銀鶴苑」當了大半年智能管家
    近日,記者走進北京大柵欄街道下屬養老機構「銀鶴苑」,回訪了百度公益主導的「愛老驛站」項目,了解到距離去年捐贈小度音箱已有半年多,這期間無論從影音娛樂、生活百科還是智能家居等方面,智能音箱第一品牌的小度率先開啟的AI養老發揮了「頭雁效應」,極大地便利了老年人的生活,也幫助當地工作人員實現養老管理智能化。
  • 捏面屬 猜燈謎……社區元宵節的味道「鬧」出來
    捏面屬寓意幸福生活 猜燈謎圖個新春好彩頭社區元宵節的味道「鬧」出來2月24日正月初九,環翠樓街道同德、布穀夼、鴻武、石河四社區聯合舉辦「慶元宵 傳承民俗文化」活動。幾十名居民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捏面屬,猜燈謎,提前鬧元宵。
  • 「廢物式」養老,正在綁架中國老人
    你表現出來的「廢物式」養老,是對他們最大的羞辱。在年輕人的觀念裡,老人們總有種種不符合時代的缺點。根據最新版《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我國有將近2億老人沒接觸過網絡。可真的是這些老人不願意學麼?曾有一項老人學習智能化的調查表示:近八成老人願意學,而九成以上年輕人不願耐心教老人。這就是現狀。更可悲的是,當老人想要追尋自己的人生價值時,卻常常被看作「不省心」。
  • 梨鄉萬象:擺地攤的老人
    某次買完一位老大爺的菜,問老人多大歲數?他回答:猜猜!猜七十多,他說:再也沒有那個歲數了!隨後伸出大拇指與食指,比劃了個「八」。驚訝八十歲老人騎三輪車出來賣菜,身體真是太好了!對老人多了一份羨慕與佩服。生命在於運動,勞動最光榮,有希望的生活更有奔頭!回家把買的老人的菜,仔細地清洗,極少摘除,對老人辛勤勞動成果自覺地珍惜。
  • 賣得最好的竟是老人鞋 杭州首家養老輔具展示中心開張
    據上城區民政局數據顯示:上城區老齡化率全省最高,達到32.22%,60周歲以上老人10.28萬人,其中80歲以上高齡老人2.14萬人,困難老人586人,特困老人10人,失能半失能老人佔比近10%。  養老輔具展示中心都有什麼?記者來到了位於中山中路的展示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