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拋了個關於精品烘焙要回歸到大眾的引子,朋友們留言討論了深烘焙和酸的接受程度問題。深烘焙無過,咖啡中的水果酸也是必需。扔出這個話題的出發點並非要扭轉局勢般抨擊酸,也並非逆潮流倡導深烘焙。
精品咖啡發展到今天,我們所思考的問題可能不應該再是簡單粗暴的酸或不酸,苦或不苦,深烘或淺烘……
我從FISHER COFFEE日常生產的烘焙設備裡(PROBATONE 5),導了幾條烘焙曲線,和大家分享我們對烘焙度的選擇。第一篇,我們先來聊聊大家熟悉的水洗耶加雪菲G1,來自kochere。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請大家在閱讀曲線時忽略具體的溫度數值,設備之間的差異,溫度採集數據之間的偏差是顯而易見的,我不想因為一條曲線而誤導了各位烘焙師朋友,(我一開始是想隱去具體數值的,但是一想到會有人嫌棄我沒誠意……白眼)所以,拋開具體溫度數值,我會在烘焙控制的趨勢上,和大家進行分享。
這是我們一年前柯切爾的烘焙曲線,咖啡粉的艾格壯值為89.7#(數值越大烘焙度越深)。明亮的檸檬酸,豐富的花香和綠茶的餘韻。聽起來也非常的美好是不是?就像一杯水果茶一樣的感覺。作為暢銷款產品,這隻豆去年的月銷量保持在200包左右。
這是我們今年修正後的柯切爾曲線,咖啡粉的艾格壯值為83.7#,在烘焙總時長和發展時間上進行了修改,當然出豆溫度也改變了。除了咖啡豆產季的原因外,這一年也伴隨著我們烘焙技術的精進,對咖啡豆,對咖啡味道的理解加深。
這裡有個真實的客服例子可以供大家參考。今年,有位客人第一次買這款水洗柯切爾,品嘗後找到客服反饋說,你們的耶加雪菲不夠明亮和上揚啊。大約一個多月後,這位客人又回購了這款耶加雪菲。正好被接收反饋的客服看到,於是詢問客人對這次的咖啡是否滿意。他說,這一個多月也陸續買了其他家的水洗耶加,喝來喝去,還是覺得這款耶加喝起來更順口,更耐喝。
我無意炫耀,也沒有一絲絲要貶低同行的意思,更何況這只是一個個案而已。不過,我們可以思考的是,比起明亮果酸,風味極具衝擊力的耶加,修改曲線後的耶加,杯中滋味到底發生了什麼?我認為,這其中最不容易被察覺,但是又對飲用體驗影響最多的因素在發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那就是甜。
如果讓我喝第一條曲線的耶加,初入口,我會為它強烈的風味感到驚喜,明亮的果酸感到驚喜。可是,喝完這一杯,如果要我再來一杯的話,老實說,我會覺得有點喝不動。
我們告訴剛剛接觸咖啡的消費者,這杯咖啡很甜哦。他們試探性的喝上一口,充滿狐疑的眼神告訴你,哪有甜?!當我們在說甜的時候,在普通人概念裡,那是就是糖。一杯黑咖啡的甜度當然和糖沒辦法相比,但是,黑咖啡裡的甜卻可以左右一杯咖啡的易入口程度和接受程度。
那我們再回來看這條曲線,發展時間的延長,增加了咖啡豆的焦糖化程度,使得甜度的轉化更為充分。但,這畢竟是一款來自衣索比亞的水洗咖啡豆,咖啡該有的水果風味和標誌性的花香是必須要表達的,所以我們減少了烘焙的總時長來保留較多的果酸和風味。當然,銷量也側面反應了消費者對這款咖啡的接受程度,今年這款柯切爾的月銷量保持在500左右。
在這基礎上,我們把水洗耶加進行了新的烘焙嘗試,艾格壯值為61.6#的中深度烘焙。柑橘風味還在,果酸更柔和,淺烘焙下的蜂蜜甜轉變為焦糖甜,也伴隨著深烘焙下的可可(苦)餘韻。除了風味外,最重要的改變還發生在觸感(Body)方面。
下一篇,我為挑選一款中美洲咖啡的烘焙曲線,來說說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