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爭議話題,「九民紀要與公司有關的部分問題」講座內容精要

2020-12-06 澎湃新聞

原創 上海律協 上海律協

來源:上海律協

供稿:上海律協併購重組業務研究委員會

作者:車玉涵 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

· 歡迎大家踴躍留言,分享交流各自觀點 ·

·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上海市律師協會立場 ·

2020年3月30日下午,市律協併購重組業務研究委員會通過電話會議的形式舉辦了「九民紀要與公司有關的部分問題」內部講座。本次講座由市律協併購重組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溫從軍律師主持,由市律協公司與商事業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丁峰律師主講。

講座中,丁峰律師重點圍繞「法人人格否認」「股東出資加速問題」「股東瑕疵清算責任」三個主題展開,講解了《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以下簡稱「《九民紀要》」)對上述問題的指導思想、與現有法律法規及指導性案例的關係以及對此引發的思考,並就司法實踐中常見的相關爭議問題與參與講座的委員及律師進行了探討。

法人人格否認

(一)主要表現形式

《九民紀要》強調,公司人格否認應「一案一否」,既判力僅適用於個案訴訟的當事人,不當然適用於該公司的其他訴訟案件。對此有兩點需要重點關注,一是明確了人格否認的結論的個案性,不是全面地、持續地、普遍地否定公司人格;二是關於不當然適用的表述,為個案結論的延伸和拓展預留了敞口,可能影響其他案件中公司人格獨立性的結論。

實踐中法人人格否認的主要表現形式包括人格混同、過度支配與控制及資本顯著不足。其中,人格混同的重點在於判斷公司的財產與股東的財產是否混同且無法區分;過度支配與控制的重點在於控制股東對公司過度支配與控制,操縱公司的決策過程,使公司完全喪失獨立性,淪為控制股東的工具或軀殼,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資本顯著不足的重點在於公司設立後在經營過程中,股東實際投入公司的資本數額與公司經營所隱含的風險相比明顯不匹配。

(二)不得適用的例外情形

公司人格獨立是公司法的基本原則,人格否認則是例外,在部分情形下,即使事實上已經符合法人人格否認的要件,仍應排除該制度的適用,以防止與設立人格否認制度的初衷相違背。該種不得適用的例外情形包括:公司股東為自身利益而主張人格否認、債權人明知存在相關情形、公司資產已足以清償債務。

(三)人格否認的反向適用

根據《九民紀要》第10條第二款「控制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控制多個子公司或者關聯公司,濫用控制權使多個子公司或者關聯公司財產邊界不清、財務混同,利益相互輸送,喪失人格獨立性,淪為控制股東逃避債務、非法經營,甚至違法犯罪工具的,可以綜合案件事實,否認子公司或者關聯公司法人人格,判令承擔連帶責任」的規定,可以解讀出正向的人格否認。而「連帶責任」可以是股東對公司債權的連帶,也可以是公司對股東債權的連帶,據此可以推論,承認反向人格否認也不違反該條款之精神。在公司與股東之間不能保持獨立性的情況下,既然公司債權人受到不公正對待時,可採取正向人格否認予以救濟,要求公司與股東之間相互承擔責任,那麼同理,股東債權人受到同樣對待時,也可採取反向人格否認,要求股東與公司之間相互承擔責任。但對於具體案件仍應加以具體分析,籠統的反向適用方式仍然有待商榷。

股東出資加速問題

(一)出資加速的條件

公司註冊資本認繳制下,公司現有資產不足以清償到期債務時,股東出資加速到期問題一直是司法實踐中的焦點問題。此前,我國法律僅對破產及清算情形下股東出資加速到期予以明確規定,如《破產法》第35條、《公司法司法解釋二》第22條等。

《九民紀要》以「原則否定例外肯定」的方式,對非破產、清算情形下股東出資加速到期問題作出了正面回應,規定了兩種可適用加速到期的例外情形,即:公司作為被執行人的案件,人民法院窮盡執行措施無財產可供執行,已具備破產原因但不申請破產的,以及在公司債務產生後公司股東(大)會決議或以其他方式延長股東出資期限的。對於第一種情形,實則在此種情形下公司已經具備申請破產條件,如果公司進入破產程序,股東勢必也應承擔出資加速到期的後果;而由於破產時間長、流程多,並不是最有效的解決糾紛的途徑,因此在此情況下賦予債權人要求公司股東出資加速到期的權利,有利於提升司法效率,也並未加重股東的責任。對於第二種情形,在公司債務產生後,公司以股東會決議的形式延長股東出資期限,可以推定公司股東有利用法律賦予的「註冊資本認繳制」的期限權利來對抗債權人到期債權的嫌疑,將嚴重損害債權人的利益,是有違誠實信用這一基本原則的。因此,在此種情形下賦予債權人請求股東出資加速到期的權利,有助於構建更加誠信、公平的交易環境。

(二)瑕疵出資股東的責任

《九民紀要》明確,對於要求股東出資加速到期的請求權基礎,依據《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13條第2款及第3款的規定,瑕疵出資股東在未出資本息範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發起人股東承擔連帶責任。換言之,瑕疵出資股東對公司和其他股東應承擔違約責任、對公司債權人應承擔侵權責任,發起人股東應承擔連帶責任,此外,未盡忠實義務的董事、高管的對增資股東瑕疵出資的應承擔共同責任。

(三)出資未屆履行期限對應的表決權受限

《九民紀要》明確了《公司法》中未規定的內容,即如果公司章程對股東表決權沒有做出特別規定,應該按股東「認繳出資」比例為準行使表決權,同時釐清了股東(大)會通過決議修改表決權計算規則。在原章程沒有規定的情況下,增加對股東表決權的限制應屬於修改公司章程,因此該股東會決議應遵循絕對多數通過規則,也就是說該股東會決議必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

股東瑕疵清算責任

(一)清算義務人

目前《公司法》和《民法總則》並沒有明確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義務人是誰,《公司法》第183條規定了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組由股東組成,然而通過解讀《民法總則》第70條第2款可以看出,營利法人的清算義務人是其執行機構的董事而非決策機構的成員,因此誰是有限公司的清算義務人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爭議的問題。《公司法司法解釋二》第18條規定了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義務人是股東,《九民紀要》採納了該司法解釋的規定,將股東確定為清算義務人,避免後續公司法修訂與現在作出的司法解釋不一致進而影響司法解釋的權威性。

(二)請求權基礎

《公司法司法解釋二》第十八條規定了股東怠於履行清算義務致使公司無法清算所應當承擔的侵權責任。「怠於履行」應當指在能夠履行清算義務的情況下,故意拖延、拒絕履行清算義務,或者因過失導致無法進行清算的消極行為。依據《九民紀要》的規定,股東舉證證明其已經為履行清算義務採取了積極措施,或者小股東舉證證明其既不是公司董事會或者監事會成員,也沒有選派人員擔任該機關成員且從未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不構成「怠於履行義務」。同時,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享有對於因果關係的抗辯權,其能夠證明怠於履行清算義務與「公司主要財產、帳冊、重要文件等滅失,無法進行清算」的結果之間沒有因果關係的,不構成侵權行為。

其他問題

(一)實際出資人顯名的條件

《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24條確定了隱名代持股合同的一般有效性,明確了名義股東無法直接行使股東權利,同時規定了一條顯名路徑。《九民紀要》並未直接更改上述規定,而是對「實際出資人未經公司其他股東半數以上同意」進行了進一步的解釋,從保護實際權利人的角度打破實際出資人行使權利時所遇到的不必要的障礙,通過穿透式思維查明實際出資人、顯名持股人以及半數以上其他股東的真實意思,保護各方當事人的真實法律關係。而不是僅僅拘泥於股權變動的形式要件,只要半數以上其他股東沒有明示同意,即便在其早已默示同意實際出資人法律地位的情況下,仍不支持實際出資人登記為公司股東的請求。

(二)股東知情權行使的主體資格

公司股東是知情權的行使主體,但法律並未對股東的股權份額作出限定,也即持有任意比例股份的股東均可提起股東知情權訴訟。公司有證據證明原告在起訴時不具有股東資格的,法院應當駁回起訴。對此類糾紛中原告主體資格的審查要點在於股東資格的確認。對公司股東身份的審查應以公司登記信息為依據,同時注意隱名股東、瑕疵出資股東、退股股東這三類特殊情形。股東資格存在爭議的,當事人應先提起股東資格確認之訴。

(三)司法幹預公司自治的邊界

《九民紀要》指出,公司召開股東(大)會本質上屬於公司內部治理範圍。股東請求判令公司召開股東(大)會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按照《公司法》第40條或者第101條規定的程序自行召開。股東堅持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該條規定體現了對於司法幹預公司自治的邊界問題,實踐中應遵循司法謙抑原則。

(註:以上嘉賓觀點,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上海律協投稿通道:

shlxwx@lawyers.org.cn歡迎來稿~

原標題:《探討爭議話題,「九民紀要與公司有關的部分問題」講座內容精要》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防範實務風險,「《九民紀要》公司篇概覽」講座內容精要
    本次講座中,狄青律師在闡述《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以下簡稱「《九民紀要》」)地位與適用的基礎上,重點圍繞「對賭協議的效力及履行」「公司人格否認」以及「關於公司為他人提供擔保」三個主題展開,結合典型案例闡述了司法實踐中對相關案件裁判思路的演變過程,講解了上述問題在《九民紀要》的要點及理解,並進一步對實務中的風險防範提出建議。
  • 九民紀要|讓與擔保的認定
    【編者按】公司糾紛,合同糾紛,證券糾紛,票據糾紛,民刑交叉。中國民商事審判最前沿、爭議最集中的疑難問題,終於迎來了一把尺子。2019年1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法〔2019〕254號),並即時生效。
  • 試論《九民紀要》中公司為他人提供擔保的法律問題
    2019年1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對外公布了《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以下簡稱《九民紀要》),全文共計130條,涉及與民法總則適用的法律銜接、公司糾紛、合同糾紛等十二個民商事審判實務問題,其中,有關公司為他人提供擔保問題主要規定於公司糾紛案件的審理一節第17條至第23條7個條文。
  • 「九民紀要」發布, 對律師撰寫訴訟文書有何影響?
    「法律明星」很多,「九民紀要」屬於最「亮」之一,儘管它不屬於「立法形式」,也不屬於司法解釋,但這絲毫不影響它的熱度。蓋因「九民紀要」不僅規範了合同、公司,還規範了證券、信託、票據、金融消費者、破產、民刑交叉等司法實踐的「一線問題」「一線難題」。有些規定,更是直接針對司法實踐中的爭議問題給予正面回應。可以預見的是,「九民紀要」必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直接影響司法裁判的重要文件。
  • 重慶二中法院:組織學習《九民會議紀要》
    自本院民事條線幹警參加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視頻會議培訓班以來,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民商事審判工作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以此為契機,希望能組織民事條線幹警對《九民會議紀要》進行進一步的深入學習。您為此做了哪些準備?
  • 以案說法,藏在建行全賠背後的九民紀要
    因此, 總的來說, 我們認為法院要求賣方機構不但要關注總得分確定的風險承受能力等級, 還要關注每個問題的回答, 及其背後所反映的風險偏好、可承受的損失、投資目標等內容是有合理性的, 也反映了監管規定的精神。並且, 如果延伸「恩濟案」的裁判思路, 就會發現更大的風險。
  • 民法典及九民會議紀要相關內容深入解讀
    主講老師為民法典編撰參與者之一的謝教授和國內知名信貸風控專家孫自通律師,謝教授和孫老師將會結合信貸業務和擔保業務的業務特點,圍繞具體業務場景對《民法典》及《九民會議紀要》相關內容深入解讀,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
  • 王若楠:《九民紀要》之「對賭協議」裁判路徑思考
    最高人民法院於2019年11月14日正式發布的《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法[2019]254號)(以下簡稱為《九民紀要》)對眾多分歧性問題的裁判做出了指導性意見,其中關於「對賭協議」的效力及履行的闡述備受矚目。
  • 九民會議紀要「法人人格否認制度」
    然而該項制度在司法實踐中面臨著較多問題,新近頒發的《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下簡稱「九民會議紀要」)通過列舉股東濫用公司獨立人格和股東有限責任的具體行為表現,具體歸納出「人格混同」「過度支配和控制」和「資本顯著不足」等三種類型,並以此來適用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會在司法實踐中對所涉及的各類主體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
  • 《九民紀要》背景下信託受託人信義義務再審視
    2019年1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以下簡稱《九民紀要》),在第五部分「關於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糾紛案件的審理」中,明確「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原則,並在第72條中規定賣方機構的適當性義務;在第七部分「關於營業信託糾紛案件的審理」中,明確提出「在主動管理信託糾紛案件中,應當重點審查受託人在『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的財產管理過程中,是否恪盡職守,履行了謹慎
  • 學習和掌握《民法典》及《九民會議紀要》精神和要點實務應用場景
    《民法典》內容豐富,包括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七編。其中很多內容尤其是擔保物權、合同法、保證合同、婚姻繼承等部分的內容會對信貸業務產生很大的影響,相關內容作為信貸業務人員應當在《民法典》實施之前積極學習和掌握。  以及2019年11月8日出臺的《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下稱「《九民會議紀要》」)也對信貸業務影響巨大。
  • ...民法典暨九民會議紀要新規對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司法裁判影響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共分為「九民會議紀要對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司法裁判影響」和「民法典對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司法裁判影響」兩個主要議題。與會嘉賓先就「九民會議紀要對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司法裁判影響」進行了深入交流,並圍繞「建設工程黑白合同法律效力認定的具體問題」、「建設工程合同無效的信賴利益保護問題」以及「施工企業放貸給『內部承包人』的法律效力」等七個問題進行了充分研討。
  • ...認定規則的完善及相關建議 ——以「《九民會議紀要》」第53條...
    2019年1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的《第九次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以下簡稱《九民會議紀要》)第53條[2]對該問題做了相應規定,這是在最高人民法院的規範性司法文件中第一次確認了職業放貸人的概念同時對職業放貸人的行為後果予以了明確。
  • 九民會議紀要系列解讀四---合同篇(二)
    一、關於合同效力方面的解讀【概要】九民會議紀要在關於合同糾紛案件審理方面,要依職權審查合同是否存在無效的情形,以準確認定合同效力,並根據效力的不同情形,結合當事人的訴訟請求,確定相應的民事責任,充分體現了鼓勵交易和誠實信用原則。九民會議紀要系列解讀四合同篇(一)已經解讀,不再贅述....
  • 商事審判的理念與方法——《紀要》的釋法路徑與實務運用
    更為重要的是,《紀要》有關合同、公司、擔保等法律問題的規定,是每一個法官、律師和法務每天都要直面的問題。因此,我們在學習《紀要》文本時,千萬不要因為這些導語本色沒有明確的裁判規範而漠視這部分內容,而應當結合其中的價值取向,理解各條規範文本在爭議法律問題解釋上的內在邏輯。
  • 九民會議紀要中的法定抵銷筆記
    【九民會議紀要合同糾紛】合同的履行與救濟法定抵銷1、方式:抵銷權可以通過通知方式行使,也可以提出抗辯或反訴方式行使。
  • 九民會議紀要中的以物抵債協議筆記
    【九民會議紀要合同糾紛】合同的履行與救濟 以物抵債協議一、履行期屆滿後達成的以物抵債協議1、訴訟前達成協議的:協議達成後抵債物未交付,請求債務人交付的,法院審查抵債協議不存在惡意損害第三人合法權益等情形
  • 九民會紀要學習心得:對穿透式審判思維的穿透
    民商實務 追尋法意解析案例 探索規則九民會紀要學習心得對穿透式審判思維的穿透編輯:路芳菲前不久,在"全國法院九民會紀要解讀」培訓會上,最高法院劉貴祥專委講到一個重要的概念——穿透式審判思維。問題二:穿透式審判的邏輯?在邏輯上,穿透式審判思維 ,包括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穿透的對象是什麼?二是要穿透到什麼地方去?三是穿透的範圍是哪些?1.
  • 勞動法系列 | 簡評「三省一市勞動爭議研討會紀要」 (四)—— 調崗篇
    2019年11月26日,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發布 「三省一市」勞動人事爭議疑難問題審理意見研討會紀要,觀韜中茂勞動法團隊對「調崗」條款簡評如下
  • 會議紀要和會議記錄有什麼不同 申論紀要怎麼寫
    如:《省政府開發區工作會議紀要》、《省政府常務會議紀要》、《省政府省長辦公會議紀要》等。紀要與會議記錄的區別第一,性質不同:會議記錄是討論發言的實錄,屬事務文書。會議紀要只記要點,是法定行政公文。第二,功能不同:會議記錄一般不公開,無須傳達或傳閱,只作資料存檔;會議紀要通常要在一定範圍內傳達或傳閱,要求貫徹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