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下水」這個詞兒最近在飲食討論圈也是火了一把。一些美食領袖說,像豬下水這種上不了臺面的食物,說多了就是丟人。但所謂人各有志,不少老百姓不但不以為然,反而花式「炫耀」起各種用豬下水做的美食。
如果說全球貿易讓什麼資源得到了有效利用,豬下水一定是其中一個。這種在西方人眼中並沒有什麼食慾的食材,一運到了這些愛吃的亞洲國家,便變成了一道道的美味佳餚。曾有一篇文章提到,中國飲食之所以如此發達,就是因為窮了幾千年,飢餓記憶太深刻,吃不起牛羊肉,所以只能以豬肉為主,又因連豬肉也吃不起,所以只能吃豬下水。而豬下水又特難吃,所以拼命改進烹飪。最後就無所不吃,花樣百出。
而時下也有一些美食領袖認為,豬下水既然是「窮」時代的產物,那麼到了今時今日就沒必要再為豬下水打call了,吃好喝好才是王道。
不過百姓尋常家的事,始終不能不吃人間煙火,蘿蔔青菜也是各有所愛。因此,只要你稍稍留意,就會發現,全國各地為豬下水自發打call的人,還是鋪天蓋地的。
比如說魯菜中赫赫有名的九轉大腸,從「紅燒大腸」發展而來,經過油炸後的大腸經過各種香料的洗禮,口感豐富,但大腸還保持著滑嫩,也沒有羶味。
東北人過年時經常要吃的殺豬菜,主角就是豬下水。配上豬肉,還有東北特有的酸菜,燉上一鍋,酸菜正好用來解膩,熱騰騰地,特別適合一家人一起吃。
殺豬菜不只是東北人的特例。在湖南,人們也愛吃,多了些辛辣,少了酸菜,特別開胃。還有墨魚豬肚湯,都是家家戶戶都愛的家常菜。
再往南走,這豬下水又變成了各種炒菜和滋補湯。比如說豬肚,不僅有了開胃好菜鹹菜炒豬肚,自然還少不了重慶火鍋裡的百葉、豬血,當然,還有川菜裡赫赫有名的夫妻肺片。
事實上,除了中國人,咱們亞洲地區的人們也是一把吃豬下水的好手。全豬上下都被完美利用,豬下水們煮熟了切片蘸料吃,是難得的下酒菜。比如在越南街頭隨處處可見這樣的小商販,拌上檸檬、辣椒、大蒜等,再加上一些青菜,就是一頓美滋滋的飯了。
1.愛吃榴槤de菇涼:來一碗熱乎乎的豬下水。
2.liu2010:吃點豬下水,解饞。
3.白鐵衣 :比起豬排豬腿肉,更愛豬下水。
4.吐魯番說書人(廈門):踩滑板車去吃豬下水沙茶麵和海蠣煎,沉迷於年輕的事物無法自拔。
5.千千喜歡驢(荊州):2019年最低調的炫富的場面,如果有一副豬下水,再邀三五個摯友拼一下酒量,真的好生快樂。
6.二鍋頭男孩(北京):國內兩大豬下水小吃,北京滷煮火燒和西安葫蘆頭泡饃。滷煮火燒竟然比葫蘆頭泡饃還要粗獷,口味有點鹹,更適合我這種北方漢子。還有就是泡在滷汁裡的死面火燒是真壓餓,飯量小的多少有點壓力。
7.竇小美-DoDo(徐州):吃過最貴的豬下水,徐州二中毛家,要排很長的隊。
8.祖安小嗷:我太喜歡吃牛雜了,還有羊雜雞雜、豬下水、魚泡,我喜歡動物的內臟 (鵝除外),我喜歡內臟這種上不了臺面的食物就像我的愛一樣 ,瑣碎,末流,在早市上散發著新鮮的腥味 。
9.小語_怡琳:提起巴西美食,大家第一個大概會想到烤肉,但其實,在當地更負盛名的卻是這款黑豆飯。相傳黑豆飯起源於16世紀一種奴隸們吃的很卑微的飯菜。奴隸們把主人丟棄不吃的豬爪、豬耳、豬下水等,拿來加點鹽和黑豆、大米一起燴煮,當作果腹的美食,後來逐漸成為全民皆愛的第一佳餚。
10.豬哥哥-:豬下水曾一直被人誤解為不高貴,其實當豬大腸遇到了世上唯一契合靈魂「脆皮+甜酸汁」的時候,就會升華到讓人慾罷不能的地步。一如今晚北環街38號的斜坡燒雞那樣,夜幕降臨就開始人滿為患,大家都為了脆皮大腸而集結於此,一塊大腸入口,且脆且香還酸甜,徹底讓我歡喜無邊。
圖 | 由受訪者提供
文 | 馮睿峻
部分圖片來源 | 綜合網絡
編輯 | 龔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