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酥酥派
# Video
小孩子對吃的有著某些相通的偏執,總會對一些食物有著天然的排斥,比如西藍花,再比如蘋果。
在大人眼中,蘋果可是好東西,「一天一個蘋果,醫生遠離你」。我小的時候就不怎麼愛吃蘋果,現在我的孩子也對蘋果興趣缺缺。本該人見人啃一口的蘋果這是招誰惹誰了?
我想,我們小時候可能是水果匱乏,沒什麼選擇,只能被迫吃蘋果,愣是給吃傷了,至於現在,那就是選擇太多,有那麼多挑花眼的水果,為什麼還要選那麼硬且味道沒那麼香的蘋果呢?
其實,換個打開方式,也能過好蘋果被嫌棄的一生。
剛好今天是萬聖節,算是一個開派對的藉口。在西方,沒有派,怎麼搞得起派對?
在節日裡,美國的空氣聞起來都有蘋果派的滋味。二戰期間,政府就曾用「為了母親和蘋果派而戰」,號召男孩們上戰場。其實蘋果派最早來自英國。1381年,英國詩人傑弗裡·喬叟出版的食譜裡。相比起美國派的熱烈豪放,英式蘋果派更有日常的樸拙之味。簡·奧斯汀就曾說「好的蘋果派是我們家庭幸福的重要組成」。
但對我來說,蘋果派曾是讓人很有負擔的甜蜜。層層疊疊的酥皮意味著足量麵粉,吃下去頂得慌。怪不得在某些時刻,蘋果派被當做主食投餵給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們。
無意中看到戈登·拉姆齊分享的蘋果派食譜,覺得這個值得一試。這款蘋果派不需要揉面和面開酥,做起來也很方便,可能更接近老式英國蘋果派吧。
需要的只是把蘋果放入焦糖中炒軟,讓它變得綿軟又不至於融化。裝在小模具裡,剛好是適合小孩子一次一個的量。酥皮其實主要是麵粉、黃油和燕麥搓成的屑狀,松鬆散散灑在蘋果表面,烤到外表酥香,吃起來噶次噶次響就好啦~
作為簡易版家庭蘋果派,這道甜點的點睛之筆就在於黃油!黃油!黃油!我用的是安佳黃油,這也是我平時經常會選擇的品牌。黃油柔和的奶香味兒,聞起來就是個孩子呀!隨著熱氣融化,跟蘋果濃鬱的果香形成前調後調,整顆蘋果派吃起來比較有層次,第一口到最後一口,總有驚喜。
經我家挑嘴的孩兒親測,味道超級棒。他順便欽點,以後生日不用蛋糕了,就給我做個蘋果派吧~這種跟小孩兒氣味相投的食物,怎能讓人不一口就愛上?
蘋果酥酥派
# Ingredients
「 不開酥也好吃到掉渣的蘋果派 」
-酥酥派餡-
蘋果擦絲 3個
蘋果切塊 3個
白砂糖 30g
香草莢 1根
檸檬 1個
黃油 10g
玉桂粉
-酥酥派皮-
低筋麵粉 400g
黃油 100g
穀物麥片 200g
粗黃糖 60g
玉桂粉
蘋果酥酥派
# Method
1- 蘋果洗乾淨,不用去皮直接擦成絲,剩下的幾個蘋果切小塊備用。